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纪传> 第二十一章 救援徐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救援徐州(1 / 2)



且说曹操大军一路向东进军,所到之处,房屋烧毁,尽杀百姓。戏世看在眼中,于心不忍,劝曹操道:“主公,报仇雪恨原本没有错误,但是如果迁怒于无辜百姓,恐怕有伤天理人伦之道。”曹操已经踏平了两个郡县,心中愤恨也稍解了一些,此时听到戏世如此劝说自己,便下令道:打破各地城池之后,年轻男子一律拉入军中为士卒,百姓再有胆敢违令者,格杀勿论。

陶谦在徐州城接到探子飞马回报,曹操向东进犯徐州各郡,先锋于禁攻克广威县;典韦在另一路单挑陶谦部将吕由将其斩杀,两座城池所居百姓无一生还。陶谦仰天恸哭道:“我为了自己的一个小想法而获罪于天,要惩罚也应该在我的身上,不应该让徐州百姓遭受如此浩劫。”

陶谦妻子甘氏急忙劝道:“现在不是老爷哭泣自责的时候,还是赶紧聚集众人商议对策。”陶谦听从妻子所言,急忙传令众官到虎威堂议事。

别驾从事糜竺道:“曹操远来用兵,其势不可阻挡,我军应当坚守此地城池。”

行军校尉曹宏却道:“曹操大军想要血洗徐州,咱们怎么可以束手待亡?距离此地一百七十里的彭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咱们可以借助熟悉地利而打败曹军,请使君决断。”陶谦虽然是徐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却不是本地人。他进入徐州担任刺史之后,立即与当地的豪门名士搞好了关系。这曹宏是当地有名的世家子弟,所以陶谦将他视为亲信。听到曹宏建议出兵,陶谦只得亲自引兵来到彭城。部队刚进入彭城三天,探子来报,曹军已经距离城池不到五十里。曹宏急忙建议,趁曹操大军远来疲惫,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陶谦亲自领兵出城二十里,远远望到曹军犹如霜雪铺地滚滚而来,部队中间左右高高竖起二面白旗,分别大书“报仇”“雪恨”四字。两军相对一里分别列好阵势,曹操纵马出阵,身穿居丧白服,扬鞭令军士对着陶谦破口大骂。陶谦见曹操军阵整齐,不敢轻举妄动。他出马来到阵前,远远向曹操欠身施礼,他知道自己这么远的距离,喊话对方也听不到,便令一名使者送上自己书信。只见上面书道:“陶谦本来用意是要与孟德公结为盟友,所以才令张闿领本部五百军士一路护送。谁知黄巾叛党贼心不改,才有这些歹徒见财起意,误杀尊父的事情发生。这中间确实与陶谦没有任何关系,请孟德公明察秋毫。”

曹操看完书信,将信狠狠地撕碎,往地上一摔,大骂道:“老匹夫!纵容属下害了我父亲的性命,还敢送书信前来谗言狡辩,戏弄与我!来人,先于阵前将来使斩首,以振军威,然后再冲杀敌阵。”

戏世听到这话,连忙道:“主公息怒!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以先遣回使者,以示主公胸襟宽广,然后趁敌军不备,忽然发起攻击,必然可以一战大获全胜。”曹操听从其言,返回对方的使者,但是一想起父亲仍然怒气不止,大喊道:“谁敢出阵,与我生擒这老贼?”夏侯惇应声而出,来到阵前高声喊道:“陶谦匹夫,快快下马受降。”陶谦不等使者回来便慌忙走入阵中。夏侯惇匹马单枪赶来,曹宏的弟弟曹豹挺枪跃马前往迎战。两将相向而行不到一百米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飞沙走石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曹操、陶谦都怕对方趁势而攻,急忙领兵撤退。

当天傍晚,戏世向曹操进言道:“主公,今日两军交战未分胜负,陶谦撤军回到彭城,必然料我军远来疲惫,夜间不做防御准备。如果我军能够出其不意,今夜必得彭城。”

曹操大喜,道:“志才此计大妙,跟我所想不谋而合。”随即唤入众将于帐中,传令下去准备二更出发,三更攻城。当夜,曹操亲自领兵,吩咐将战马的嘴用布包好,士兵每人口中用牙咬着一只筷子(古语称:马勒口,人衔枚),以防发出半点声音。大军到了彭城,曹操令夏侯渊、曹洪一起行动,分别射死两侧望远的哨兵,然后开始搭梯攀城。曹操步军刚接近城边,城上忽然出现喊声。原来曹宏出来巡夜,发现哨兵被射,慌忙大喊来人。曹操见城中一片混乱,下令全面攻城,夏侯惇率领本部直接用冲车撞击城门。此时曹操忽然看到,有一名将军已经攻上城池,只见此人左盾右刀,动作甚是敏捷。曹操急问那人是谁,有士兵回报道,乃是陷陈都尉乐进。曹操叹道:“近战肉搏犹如猛虎,威风四射令人胆寒,天下还有谁能跟乐进将军相比。”自此军中都称乐进为“猛威将军”。

陶谦本来就睡不安席,此时听说曹操忽然发动猛攻,连忙整军迎敌。可是军士还没装备好军械,敌人已经攻上城池,陶谦见大势已去,急忙领曹宏、曹豹引着残兵退守徐州。曹操夜取彭城之后,继续向东北连续攻下费县、华县、即墨以及开阳。

陶谦回到徐州还未立稳脚跟,探子飞报,曹操部将典韦领兵五千从西面杀到。曹宏自持勇力过人,执意要带兵出战,陶谦不忍心拂逆他的意思。曹宏领兵八千出城迎战,双方摆好阵型,典韦出马搦战,曹宏舞刀相迎。陶谦在城楼上观阵,哪知道曹宏跟典韦还没走上五个回合,便被典韦一戟戳中左胸翻身落马,陶谦大惊。忽然兵士来报,城门北侧发现曹军,陶谦急忙来看,原来是曹操先锋于禁领一万军开始攻城。陶谦见城中兵力不足,难以与曹军抗衡,只好与众人商议弃城去东海郯城,那里地势险峻,曹军不敢轻易进兵。

众人自东门一路来到郯城,陶谦心急如焚,再次聚集众官商议时,叹道:“曹操兵势浩大,我军难以抵挡。不如将我捆绑送入曹操大营,任其处置,或许还可以救得徐州各郡县民众的性命。”

糜竺上前道:“万万不可,曹操此次兴兵而来,并非单单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更何况府君在徐州为官已久,爱民如子,百姓感恩必会全力协助守护家园。曹操虽然兵多,但是未必能马上攻破此处。如今我军必须死守城池,坚决不要领兵出战,我有一计,可以教曹操首尾不能兼顾,而死无葬身之地!”众人大惊,陶谦忙问道:“子仲有何妙策?”

糜竺道:“我愿意亲自前往北海郡,请孔文举起兵救援,更派一人前往青州刺史田楷处求救。如果二处军马一齐来到,我军适时出城攻击,曹操面临三面夹攻必然退兵。”陶谦大喜,连忙写好书信两封,转头问帐下谁敢去青州求援,一位青年立即应声愿往。

众人一看,乃是广陵人,姓陈,名登,字元龙。陶谦作揖道:“元龙勇气过人,陶谦这里拜谢了。”陈登道:“此乃关系徐州安危的大事,我绝不敢有辱使命。”说罢持书而去。

且不表陈登去青州求救的结果如何,单说糜竺来北海郡见到孔融,呈上书信说明来意,又仔细叙述了张闿谋财杀害曹嵩之事。话刚说完,糜竺却听一人叹息道:“陶恭祖乃是仁德君子,没想到却被黄巾余党连累,受此无辜之冤。”

糜竺忙问孔融道:“这位是谁?”

孔融道:“此乃平原县国相刘备,刘玄德。前番我北海郡遭受黄巾余党围城,多亏他前来相救。我一直苦留他在这里,不愿放回归乡。”

糜竺失声道:“莫非是那大破黄巾贼,讨伐董卓攻破虎牢关的刘玄德?”

孔融道:“正是此人!”

糜竺连忙向玄德施礼,道:“玄德公,请恕在下眼拙了。”

玄德急忙回礼,道:“糜竺先生乃是徐州名士,在下一直仰慕,今日得见尊颜,足慰平生。”

糜竺道:“玄德公言重了。”

孔融对玄德道:“如今曹操为报父仇,持强欺弱,侵犯他郡,残杀百姓。玄德公乃是汉室宗亲,伸张正义于天下,敢请随我一同援救陶恭祖,不知尊意如何?”

玄德没等开口,张飞却道:“那还用说,我大哥一向仗义救急,这就随你同去。”

云长大惊,忙说道:“三弟不可冒失说话,且听大哥如何吩咐。”

张飞瞪眼道:“怎么,我又说错了?”

玄德对关羽、张飞道:“你二人先别议论。”然后转头对孔融、糜竺道:“刘备原本不敢推辞,只是我兵微将寡,实在是爱莫能助。”

糜竺不好再说什么,孔融却道:“我要领兵去救援陶恭祖,虽然我二人旧日情谊是其中的原因,但是这里也有英雄义气所在。难道玄德公仁德布誉天下却是虚名?您真的没有仗义之心吗?”张飞听到这话,勃然大怒,刚要说话却被关羽眼疾手快连忙捂住了他的嘴巴。

玄德微笑道:“好吧!既然孔北海如此话语相激,刘备从命就是。请文举先行,容我去公孙瓒那里借得三五千人马,随后便来。”

孔融看着刘备的表情,道:“玄德公不要失信我等。”

玄德眉头微微一皱,道:“我刘备岂是失信于人之辈?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我此去伯珪那里,不论借到军或是借不到军,都必然亲自领兵到达郯城。”

孔融大喜,教糜竺先回郯城去报信,自己随后收拾起程。

玄德离开北海来见公孙瓒,详细说明想要救徐州的事情。公孙瓒听完后,道:“曹操与你无怨无仇,讨伐董卓时曾经在盟军面前也没少帮助过你,如此替人出力而得罪曹操,恐怕与你未来不利。”

玄德叹道:“曹操兴不义之兵而犯界徐州,我以仁德之师前往救援,必会成功,更何况我已经在孔文举那里许下承诺,刘备不敢失信于他人。”

公孙瓒微笑道:“好吧!贤弟人品确是如此,我也不能言语相劝,就借与玄德马步军二千。”

玄德喜道:“多谢伯珪兄,我更期望借赵子龙一同前往。”

公孙瓒摇头道:“子龙兄长刚刚过世,他已经拜辞回乡,现在有我结义兄弟乐平,字何当,与你一同前往。”

玄德言了一句多谢,便再也不作声了,与云长、益德领本部五千兵,乐平领公孙瓒军两千一同前往徐州。赶路的途中,玄德一直闷闷不乐,云长知道兄长心意,丝毫不动声色。张飞却数次想问原因,苦于不敢开口,最后还是云长偷偷告诉他道:“子龙辞别伯珪,恐怕以后不会再回来了,咱三人与子龙再见遥遥无期。”张飞这才醒悟。

却说糜竺回到郯城报陶谦道:“孔北海将于近日领兵到来,他又请得刘玄德前来助阵。”

陶谦微感惊讶,道:“哦?刘玄德也来。”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