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稠碍于同乡的感情而放走了韩遂,却没有提防李傕之侄李利在自己的身边。大军回到京都洛阳之后,李利马上偷偷地向李傕报告,道:“樊稠在陈仓将要追上韩遂的时候,被韩遂几句话说得动了心,不知他心里怎么想的,很随便地就放过了韩遂。”李傕听完虽然心中大怒,但是一想到樊稠平日里作战勇猛,而且得到部属们的拥戴,若是自己流露出要消灭他的心思,恐怕很多事情是无法控制的。李傕思来想去,还是让朝廷加封樊稠、张济为开府,与三公合并为六府,都可以参与选拔举荐官吏。这个时候的朝廷里,任用被推荐的人选必须先从李傕推荐的开始,其次是郭汜,再次是樊稠,三公所推举的人才,根本没有被任用的机会。
公元193年,黄巾贼首管亥忽然领兵五万进攻北海郡。
那北海太守姓孔名融,字文举,乃是鲁国曲阜人也,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的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
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们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其父亲很奇怪地询问他原因,他却回答道:“我是弟弟,按理应该拿最小的。”父亲又问:“你还有弟弟啊,他才应该拿最小的。”孔融又回答道:“我是他的哥哥,关爱自己的弟弟是我应该做到的事情。”从此以后,孔氏宗族都因为这件事情而对他另眼相待。
孔融十岁那年跟随父亲到达当时的京城洛阳。名士李膺在洛阳担任高官,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都不会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道:“我是李先生的亲戚。”那守门人通报之后,李膺见他只是一名十岁上下的少年,便问道:“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因此,我和你也算是世交呀!”当时厅里有很多宾客都在场,众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过不多时,太中大夫陈炜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李膺还指着孔融对陈炜道:“这是个极为罕见的聪明孩子。”陈炜看了孔融一眼,故意冷冷地道:“小时候聪明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说道:“哦!那看来先生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李膺等人哈哈大笑。陈炜也笑道:“嗯!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肯定能成为大器。”长大成人之后,孔融在官场也是几经波折,最后来到北海因为颇有些政绩,被人称作“孔北海”。
这天听说黄巾军到来,孔融急忙点兵出城迎敌,那管亥出阵喊道:“我知道北海郡里粮食充足,现在要借一万石米,只要你交出粮食,我立即退兵;如若不然,我马上率军打破城池,全城尽数屠戮,老幼一个不留!”
孔融喝道:“我乃是汉朝的臣子,负责守卫汉朝的疆土,你认为我会把粮食借给反贼吗?”管亥闻言大怒,拍马舞刀直取孔融,部将武安国手持铁锤跃马而出。
两人在阵前交战四十余合,武安国心中疑问:“莫非此人武艺不在吕布之下?”自己越想越怕,忽然一锤过去招数用得老了,被管亥大刀连肩带胸斜劈为两段。孔融大吃一惊,连忙领兵奔回城中。管亥分兵四面一起围攻,孔融死了部将武安国,此时全城被围困,心中郁闷不已。
第二天,孔融登上城楼远远望去,只见黄巾贼党在城外四周围得人山人海,更是给他增添了忧恼。此时,他忽然见到城外有一个人挺枪跃马在贼阵中,左冲右突,好似入了无人之境。那人杀开一条血路直到城下,大声叫道:“快开城门。”孔融没见过这人,因此不敢开门。贼众追赶那人一直到了护城河的壕边,那人回身连舞红缨枪,十几人纷纷落马,贼众见其武艺实在太强,急忙倒退而走。孔融在城上看得分明,心下一横,急忙命人将城门放开一道小缝容那人进来。城上弓箭手向城门处一起放箭掩护,待城门关好之后,那人下马将红缨枪往地上一插,由侍从引至城上拜见孔融。
孔融问其姓名,那人道:“我乃是东莱黄县人氏,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昔日我家中老母一直得蒙孔太守照顾,在下感激不尽。昨日我从辽东回家探亲,才知道北海郡被黄巾乱党围城。老母对我说:‘虽然你和孔府君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自从你离开家乡后,他对我始终赡恤殷勤,相比朋友和亲戚,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北海郡被贼人所围困,你学得一身武艺,应当前往助战。’所以我今天单枪匹马来到此地相助府君。”孔融大喜,连连拜谢。
太史慈又道:“府君,我愿意领兵一千出城讨贼,请您下令吧!”孔融毕竟不知道太史慈是否可以托付为心腹,只好道:“将军虽然英勇雄烈,可是贼势实在太大,不可以轻易出击。”
太史慈却道:“家母感念您的厚德,特意派遣我前来助战,如果不能解了此地围困,我再无颜面去见母亲,我愿意与贼众决一死战!”
孔融摇头不允,忽然却想到一个人,便对太史慈道:“如今之际,只好请求援军到来!”
太史慈忙问:“谁可以成为我们的援军。”
孔融道:“我听说刘玄德乃是当世英雄,待人接物极为仁德,若是请他前来相救,此围必解。可惜城中无人愿意冲出重围。”太史慈连忙表态愿意前往。孔融又道:“现在贼众人数太多,大家都在说难以突围,你虽然武艺高强,但这也是极为艰难和危险的事情。”
太史慈作揖道:“昔日府君尽心竭力照料家母,我被派遣来相助府君之急,这是因为我是个有用之人,来北海郡就一定能帮助您。如今众人都说不可突围,我怎么也能这样说呢?这样岂不是违背了家母遣我前来的本意吗?现在情势已经十分危急,希望您不要再犹豫了。”孔融这才赶紧修书一封交给太史慈。
当夜,太史慈严装饱食之后便要出城,到了城门边之后,先探视了一下外面的动静。他见门外果然贼兵众多,硬闯看来肯定不行。他只好回到军营休息,看着墙上挂着弓箭忽然想到一计,跟着自己暗暗高兴了一阵,便慢慢睡着了。
待到天明之后,他带上箭囊,挂好硬弓,绰起红缨枪上马来到城门口。他令两个侍从骑马跟在自己身后,每人手中撑着一个箭靶,开门直出了北海郡。那城外围着的贼众见到有人出来都纷纷布阵,兵马互相照应,有人更是认出太史慈就是那日匹马单枪冲入城中的那员猛将,于是众人全都紧张不已。
谁知太史慈等三人引马来到城壕边,两位侍从插好箭靶,太史慈开始练习射箭,不一会儿习射完毕后,又转身入门回城了。
第二天早晨,太史慈仍然如此,黄巾贼众见状,有的人站起戒备,有的人却躺卧不顾。太史慈看在眼里,仍然是练习箭法,完毕回城。
第三天清早,太史慈还是领着两名侍从持着箭靶出来,黄巾贼再没有一个人站起戒备。哪知太史慈突然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之中,红缨枪连续攒刺,贼兵顿时被杀死十余人。待得群贼都有了警觉时,太史慈已经突破了重围,贼众一起随后追赶。只见太史慈忽然将红缨枪往地上一插,回头取下弓箭施展起了连珠箭的妙招,冲在前面的数人,尽皆应弦而倒,后面那些贼兵转头便往回跑,再也无人敢去追击太史慈了。
没过几天,太史慈抵达平原县,见到刘备后立即呈上书信。刘备持在手中仔细看了一遍,对太史慈道:“请问兄台是何人,与孔太守如何称呼?”
太史慈道:“我乃东莱黄县人,与孔北海并无骨肉之亲,也没有同乡之情,只是因为慕名而相知,兼有共患之情义。方今黄巾贼首管亥*,北海郡被其围困,孤立无援,危在旦夕。孔府君久闻玄德公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因此北海郡全体民众都在盼望着您的帮助。太史慈甘愿冒着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送信于使君,请刘使君可怜北海民众。”
刘备左右看了一下关羽、张飞,然后庄重道:“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间有刘备这个人。”然后三人亲自领精兵五千跟随太史慈一起回到北海郡。
那贼首管亥听探子回报有救军来到,亲自引兵三万迎敌,远远见到玄德兵少,不以为然。玄德与云长、益德、太史慈乘马立在阵前,听管亥喊道:“对面是什么人敢来援救北海?我乃管亥,死在我大刀下的孤魂野鬼不计其数。”太史慈大怒,待要向前,却不知云长早已舞刀直取管亥。
二人在阵前比拼刀法,双方阵中擂鼓助威。管亥虽然武艺高强,却如何能敌得住云长,五十回合一过,他刀法已经破绽百出。云长看准时机,青龙偃月刀猛地一劈,管亥刀刃来不及收回,只好用刀杆横着往那里一架。殊不知云长这招势大力狠,管亥大刀断为两截,自己也被斩于马下。玄德见云长胜了,右手一挥,益德与太史慈两骑一齐出阵,丈八蛇矛和红缨枪分别化作黑、红两条巨龙在贼众当中来回舞动。玄德则亲自驱兵掩杀过去。
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云长、益德赶杀贼众,好似虎入羊群一般,便下城整顿兵马出城助战。内外两下夹攻,贼众阵脚大乱,举械投降者不计其数,其余乱党四散逃开。
一场北海郡援助战大获全胜,孔融十分高兴,连忙迎接玄德等人入城休息。孔融与玄德正式相见之后,令人大设筵宴犒赏三军。太史慈拜孔融道:“我奉母亲之命前来相助,所幸北海郡已无忧患。现在有扬州刺史刘繇,与我是同郡乡人,前几日有书信来唤我,在下不敢不去。咱们来日再容相见。”孔融连声拜谢太史慈,又令人送上金银财物以做酬劳,太史慈坚决不肯接受,昂首而去。太史慈回拜母亲时,老妇人喜道:“子义终于报答孔北海,我心中欢喜之余大感安慰。”随后,太史慈拜别母亲往扬州投奔刘繇去了。
却说曹操剿除了山东黄巾乱党,得了三十余万青州兵,自此威名日渐显著。捷报传回长安,朝廷加封曹操为兖州牧之后,又再追加其为镇东将军。
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这日,忽然有叔侄二人前来投奔,曹操出门一看,其中一人是他旧日相交的好友,曹操抚掌大笑道:“是哪里来的春风将公达送到我军中啊?”原来那人乃是黄门侍郎荀攸,荀公达。
只听荀攸笑道:“孟德别来无恙!自从董卓被诛之后,李傕、郭汜等人称霸朝廷,我想,是非之地不宜久留,便来投奔孟德来了。”
曹操笑道:“有荀公达相助,我如虎添翼也!”两人哈哈大笑一番。曹操忽然指着站在荀攸旁边三十岁上下年纪的人,道:“这位是谁?”
荀攸忙道:“故人相见,欢喜之余几乎忘了。我来向您引荐,此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字文若,前尚书荀绲之子,曾经在袁绍那里做过幕宾,今日随我一起投奔孟德。别看他年龄小我五岁,论起辈份却是我的叔叔。”
荀彧微微一笑,向曹操作揖拜道:“文若参见大人。”
曹操连忙还揖,道:“贤士快快免礼!”
三人坐下以后谈论天下大势。曹操见荀彧学识渊博,见解独到,高兴地对荀攸道:“文若是我身边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也!”随即拜荀彧为行军司马,拜荀攸为军师。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