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渡口,张辽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数月前,张辽奉了何进的命令,前往河北募兵。精挑细选,得千余人。河北多慷慨悲歌之士,张辽相信,只需严明军纪,稍加打磨,这千余人必然成为一支精锐。但造化弄人,张辽募得的大军尚未来得及渡河,何进便死了。
何进死了,十常侍也死了,洛阳城内已经没有宦官供张辽大军杀敌建功。如果不出意外,这支军队的结局就是就地解散,最好的结局也不过编入边军,为朝廷戍守边疆,又或者讨平境内宵小。无论是哪个,想要平白捞取巨大战功,出人头地,都变得遥不可及。
壮志未酬,是张辽在收到何进死讯时的第一反应,不止有感于何进,也有感于自己。还好,董卓的人马包围了洛阳城,丁原派人请张辽率军增援。这让张辽的大军有了用武之地。
对于提拔过自己的丁原,张辽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北击南匈奴,西逐白波黄巾,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平定并州,丁原也算是军中骁将。
张辽甚至想,丁原如果以国士待自己,自己必以国士报之。剑拔弩张的洛阳城下,正是好男儿杀敌立功的战场。大丈夫扬名,或许在此一役!
但命运总爱开玩笑,刚刚占领孟津渡口,准备南下增援丁原的张辽收到了另一个噩耗——丁原谋反,被吕布诛杀了!这个消息是丁原的溃军亲自告诉张辽的,决计不会有错。当然,也有人说是吕布卖主求荣,手刃了丁原。无论是哪个,丁原绝对是死了。
张辽一面令副将收拢败卒,得精兵六百余人,一面令人打探洛阳的消息。孟津距离洛阳只有百里之遥,张辽很快便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但这只是让张辽更加苦恼。
摆在张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南下前往洛阳,投靠董卓。现在吕布是董卓面前的红人,有吕布帮衬,自己应该可以谋得一官半职。二是立刻挥军北上,与盘踞在上党围剿山贼的张杨合兵一处,观望态势,从长计议。
董卓如今兵强马壮,自己率军投奔只不过是锦山添花,唯一可以指望的吕布又是降将,这是张辽不愿南下的主要顾虑。可率军北上似乎更加没有前途,张杨手下只有千余人,本来也是要南下诛杀宦官,岂料上党山贼众多,于是便被留下来剿匪。上党的山贼远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单单凭借剿匪,又能立下什么大功?!这和张辽的期望实在相差过大。
但除了这两条路,似乎没有第三条路供张辽选择。就在张辽下定决心想要投奔董卓的时候,伯仁出现了,于是,历史改变了它原本的走向。
“你就是诛杀十常侍的都亭侯伯仁伯子孝?”张辽望着伯仁,难掩脸上的惊讶之情。
在卢植的宣扬下,伯仁逼迫张让等人自杀的事情传遍了洛阳,大汉朝最年轻的侯爷,青年才俊,国之栋梁等名号加在了伯仁的身上。当然,也有人嫉妒,对伯仁不是以军功封侯私底下不服,但谁都要承认,伯仁着实风光了一把。而这,实非伯仁本意。
“如果没有第二个伯仁的话,我想,你口中说的都亭侯应该就是我!”伯仁一边打趣,一边打量着张辽,这个日后在逍遥津以七千之众大破吴国十万大军的盖世名将。
此时的张辽不过二十一岁,英气逼人,但却有几分郁郁不得志。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上,一直到投靠曹操前,张辽都没有得到完全施展才能的机会。伯仁深知张辽的才能,能够提前截了曹操的胡,这让伯仁有些得意。
伯仁在张辽眼中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少年得志,有名师指导,不为功名利禄发愁,实在羡煞旁人。按理说,这样的人难免心高气傲,锋芒毕露,不知收敛。伯仁却全无世家子弟的傲慢,眼神刚毅又不乏智慧,似乎在伯仁面前,很难隐藏自己的想法。伯仁明明比自己年轻,却似乎更加沉稳,这让张辽暗自纳闷。
没有人敢冒充朝廷的列侯,尤其是伯仁背后的那把巨阙剑,已经成为了伯仁的身份象征,所以,张辽方才所问只是下意识,实际上,张辽已经承认了伯仁的身份。
“末将见过小侯爷,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张辽毕恭毕敬道。
“张将军言中了,仁不过正当其会,救下天子,侥幸封侯。哪里及得上张将军戍守边疆,护卫一方安宁,张将军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必能封侯拜将。如不嫌弃,叫我子孝便是。”
张辽连称不敢,自己不过是一从事,哪里敢称将军。论职位,论地位,自己皆不如伯仁,伯仁待自己友善,自己却不能失了本分。一番争执,张辽称伯仁为公子,伯仁称张辽为文远。
“文远,今大将军、执金吾皆死,宦官亦没,你有何打算?”伯仁出言问道。
对于伯仁曾经预言过丁原会转拜武猛都尉的事情,张辽略有耳闻,在张辽眼中,伯仁称得上是一个智者,自己如今彷徨无助,不妨咨询一下对方。
因此,张辽如实回道:“辽正欲南下投奔董司空,以为朝廷效力。”
“文远谬矣!”伯仁长叹道,“董卓托名司空,实为汉贼!丁原于文远有知遇之恩,却为董卓所害。董卓入京,悬丁原首级为城门,所为者何,震慑群臣,丧其胆也!古往今来,仁未见有忠臣残害忠良,以外兵守京师者。文远莫非要投贼乎?!”
“且董卓麾下有凉州精锐五万,加上吕布麾下四千余精兵,城中九千兵马,兵力合计六万有三,更有凉州豪杰源源不断慕名来投者。文远麾下不过千人,即使去投,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兼之董卓麾下,多为羌胡,董卓之倚重,凉州人也,文远乃是并州人,去之,不过备受排挤,大丈夫岂能寄人篱下,助纣为虐?!”
张辽本来就对南下投奔董卓犹豫,闻此一眼,面露惭愧,道:“恨不能效忠朝廷,然天下虽大,却无辽容身之地!”
“家师刚拜冀州牧,手下正无良将,用兵黑山军。仁观文远乃世之良将,惜乎无人肯用,何不助力家师,为朝廷扫清冀州宵小,成就不世之功。”伯仁蛊惑道。
这一刻,张辽怦然心动。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