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 第七十六章 统一印度半岛 南亚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六章 统一印度半岛 南亚篇(1 / 2)

(在第七十一章已经介绍了)李荣、沈留成在1225年下半年,以新占领的蒲甘国缅甸西部为基地,在鹏茄罗国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占领了孟加拉湾附近的大片领土,然后同鹏茄罗国全国精锐在恒河下游达卡城附近进行决战,利用先进武器打败了鹏茄罗国,把大片的靠近波斯湾的土地直接纳入大宋的疆域同吐蕃及蒲甘国缅甸形成一片,随着大宋临安到旧大理城,大理城到蒲甘城的笔直的大道修建;成都到蒲甘城道路的修建。众多的粮草补给源源不断地通过蒲甘城转运到被占领的鹏茄罗国粮草基地,为以后占领印度半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不需要担心物资的供应不足而耽误了战争的进行,毕竟六国联盟可以相互调集粮草,能够满足这些战争的消耗。

印度半岛及印度可以分成两个势力范围:印度北部和印度中南部。印度北部由于花剌子模国势强大,不断地兼并周围的疆域,基本上把印度北部在这几年中全部囊括其中;而印度中南部就是几个原生态的国家在进行内讧,相互联合纵横中,维持势力的均衡发展中。

1226年新宁六年上半年,李荣、沈留成经过休整后开始把目光转向靠近鹏茄罗国的森纳王国和雅达瓦王国。

。。。。。。。。。。。。。。。。。。。。。。。。。。。。。。。。。。。。。。。。。。。。。。。。。。。。。。。。。。。。。。。。。。。。。。。。。。。。。。。

印度及印度半岛中南部势力分布介绍:森纳王国、雅达瓦王国、遮娄其王国、朱罗王国、喀喀迪耶王国、曷萨拉王国、潘地亚王国、呼鲁纳王国(今斯里兰卡岛)

在北部的森纳王国也辉煌一时:随着巴拉王朝的衰落,接着就是森纳人在孟加拉的兴起。毗查耶森纳(1095-1158年)征服了跋摩人的东孟加拉和巴拉人的北孟加拉的一部分,侵犯过迦摩缕波。据说他曾征服弥湿罗和羯陵伽,有一份铭文记载告诉我们“他的船队在征服西部领土时曾沿恒河水路前进”。孟加拉的森纳王朝统治者拉克什曼纳,森纳(1179—1205年)铭文上记载认为他战胜过高达,迦摩缕波,琷陵伽和迦尸的国王,战争推进到贝拿勒斯的阿拉哈巴德。但是,1205年随着他统治将结束时,强大的森纳王国由于内部的叛乱而削弱了,这种纷争最后导致了在东、南孟加拉一些独立的小王国的建立。也导致森纳王国衰败。

西边的雅达瓦王国也在印度中部是称霸一时:第一个著名的雅达瓦统治者田比拉马五世从索美斯伐拉四世手里夺取了克里希纳河以北的大片遮娄其领土,可是,他被曷萨拉国王击败,有可能还被杀死了。雅达瓦第二个国王查特拉帕尔一世(1191—1210年)把自己指定的人安置在喀喀迪耶王位上,因此扩大了雅达瓦王朝的政治势力,领土迅速扩展,跟周围的国家战争频繁。

印度半岛除了森纳王国和雅达瓦王国外还有遮娄其王国、朱罗王国、喀喀迪耶王国、曷萨拉王国、潘地亚王国还有隔海峡相望的呼鲁纳王国(今斯里兰卡岛)。

遮娄其王国(梵文:cālukya)是遮娄其人于6世纪—11世纪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建立的王朝。实际上有两个遮娄其人国家,即西遮娄其和东遮娄其。西遮娄其:遮娄其人于6世纪—11世纪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建立的王朝。实际上有两个遮娄其人国家,即西遮娄其和东遮娄其。舞蹈的湿婆遮娄其人在他们的领袖补罗稽舍一世率领下,约在543年—544年之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定都于瓦塔皮(今卡纳塔克邦的比贾布尔县的巴达米)。在这个王朝最伟大的君主补罗稽舍二世统治时期(610年—642年),西遮娄其王国达到了最大疆域,其领土北达今日的中央邦,南到喀拉拉邦与泰米尔纳德邦。补罗稽舍二世并且击退了所向无敌的戒日王的进犯。但他在与帕那瓦人的战斗中失败身亡,国家也被占领(642年)。补罗稽舍二世的儿子超日王一世在与帕那瓦人的斗争中获胜,恢复了遮娄其王朝的政权。另一位伟大统治者是超日王二世,他率领人民抗击征服了北印度的阿拉伯军队,使南印度免于被伊斯兰化。

在8世纪,由于新兴的拉施特拉库塔王朝的压力,遮娄其王国一度崩溃。750年,拉施特拉库塔王朝推翻了西遮娄其王朝。在拉施特拉库塔王朝于10世纪中叶衰落之后,西遮娄其人在970年—975年间重新崛起。原遮娄其王室的后代台拉巴一世重建王国,将首都移至卡利安尼(今孟买附近)。在11世纪,西遮娄其王国与南印度另一个主要大国朱罗国不断发生战争。西遮娄其王朝在12世纪开始衰落,最终在1190年—1200年间被临近的霍沙拉斯王朝征服。东遮娄其:东遮娄其王朝统治着一个位于今安得拉邦东部的小王国,其存在时间大约在615年—1070年。这个王朝实际上是西遮娄其王朝的一个分支。约615年,西遮娄其人的统治者补罗稽舍二世征服了整个安得拉邦地区,他任命自己的一个弟弟拘阇·毗湿奴跋达拿为该地的统治者。拘阇·毗湿奴跋达拿的后代建成了一个独立的东遮娄其国家。约1070年,东遮娄其王国与朱罗国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王朝:遮娄其-朱罗王朝。遮娄其人与其他拉其普特人一样是虔诚的印度教信奉者。但该王朝的君主们对佛教和耆那教采取宽容态度,允许其在自己的领土内传播。遮娄其王朝以它的宗教建筑而闻名。遮娄其诸王在各地修建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印度教神庙和石窟。这些神庙建筑中最著名的有艾霍莱(Aihole)的庙宇群,该庙宇群包括125座以上的神庙,它们密集分布在马拉布拉巴珀河岸边一块500×500米的区域内。艾霍莱的神庙主要属于印度教,然而至少有一座(梅古蒂神庙)是属于耆那教的。早期遮娄其诸王主要是毗湿奴派,他们似乎以毗湿奴的野猪化身为王室的族徽。但同时湿婆等大神也受到广泛崇拜,在艾霍莱神庙群中发现了最早的难近母神庙之一。遮娄其王朝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超日王六世是克什米尔大诗人比尔诃那的庇护者。比尔诃那写了一部18章长的长诗《遮娄其王朝史》来为他歌功颂德,诗中保留了一些关于遮娄其王朝的史料。约1070年,东遮娄其王国与朱罗国合并(此前两国王室已经进行了数代的联姻),形成了一个新的王朝:遮娄其-朱罗王朝。

朱罗王国:中国古书称为注辇,宋代《岭外代答》、《诸蕃志》各有专条,从中国前往注辇,可从泉州乘海舶,取道故临,再转搭小船可达注辇国;也可取道蒲甘前往,注辇都城有七重,城高七尺,第一、二城为民居,有环城水濠隔离。第三、四城为官府,第五、六城为王府,第七重为王宫。注辇国好战,畜养战象六万,每头战象高七八尺,象背驮小屋,战士用弓箭远战,和近距离用长矛格杀,战士英勇善战,视死如归,战胜者得到奖旗表功。其历史过程也很复杂,1世纪至13世纪时印度半岛古国,其地在今泰米尔纳德邦。注辇国最早起源于高韦里河(Kaveri)流域,以欧赖宇尔(Urayur)为国都。早期注辇的历史来自泰米尔参淦(Sangam)文献,两位国王喀里佧剌(Karika)和克僧干楠(Kocengannan)较有名。7世纪初,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称注辇为珠利耶国:“周二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土野空旷,薮泽荒芜…城东南不远,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如来在昔曾于此处现大神通,说深妙法……城西不远,有故伽蓝。提婆菩萨与罗汉论议之处。”9世纪中叶韦迦亚剌雅王(Vijayaya在位848年-871年)奋起,夺取坦贾武尔(Thanjavur),设为国都,建立注辇韦迦亚剌雅王朝。985年罗茶罗乍(RajaRajatheGreat)登位,雄才大略,扩展注辇疆域,南至锡兰,北达羯陵迦(Kalinga),统一南印度。罗茶罗乍还征服溜山国。朱罗王朝的统治者们曾经征服印度半岛南部,吞并斯里兰卡,并占领了马尔代夫,甚至还成功地入侵马来群岛的王国。在公元1010年至1200年期间,注辇国领土南到马尔代夫群岛,最北到安得拉邦的达戈达瓦里河沿岸。公元1070年,毗罗·拉金德拉·朱罗(VirarajendraCho)的儿子阿迭·拉金德拉·朱罗(AthirajendraCho)在内乱中被暗杀,库罗通伽·朱罗(KulothungaCho)的儿子罗阇罗阇·纳兰德拉(RajarajaNarendra)登上了王位,朱罗与东遮娄其王朝(Chalukya)合并,又称朱罗-遮娄其王国。朱罗王朝后期开始。朱罗王朝的统治和领土完整,直到库罗通伽·朱罗(KulothungaCho三世)之前都非常稳定。但到了1215年,在他的统治下朱罗王朝被1190年复国的潘地亚的摩罗伐摩·孙达罗(MaravarmanSundaraPandiyanII)所击败。随后,朱罗王朝也失去控制了斯里兰卡,被复兴中的僧伽罗人赶走。此后,南方的潘地亚实力逐渐增强,并最终导致朱罗王朝于公元1279年灭亡,当时的潘地亚国王是查太伐摩·孙达罗(JatavarmanSundara)。

喀喀迪耶王国:印度德干高原东部的喀喀迪耶君主甘那帕蒂(1199—1261年),他打败了朱罗人以及陵伽,德瓦吉里,卡纳塔克和拉塔的统治者。喀喀迪耶王朝(1117-1425)国王甘那帕蒂之女鲁陀罗巴(Rudramba),1261-1291年间继其父为女王。

曷萨拉王国:印度南部的王朝,建立于十一世纪,1346年被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所灭亡。首都是现今卡纳塔克邦哈桑县的Belur村。历任国王:尼聂巴·加玛一世(978-1006),门打(1006-1026),尼聂巴·加玛二世(1026-1047),凯萨拉·芬拿也矢也(1047-1098),伊利仁加(1098-1102),域拿·巴拿那一世(1102-1108),域斯奴核哈拿(1108-1152),拿那森哈一世(1152–1173),域拿·巴拿那二世(1173–1220),维拿·拿那森哈二世(1220–1235),维拿·森沙华那(1235–1254),拿那森哈三世(1254–1291),拿文那打(1254–1295),域斯云那打(1295-1300),域拿·巴拿那三世(1292–1343),域拿·域罗不沙·巴拿那(1343–1346),哈里哈拉一世(1342-1355)(他灭曷萨拉后,登基为毗奢耶那伽罗王朝首任国王)。拿那森哈一世(1172—1215)公开称王,废弃了西遮娄其的宗主权,他的儿子巴拿那二世被雅达瓦君主辛伽纳打败。

潘地亚王国:古代印度南部长期存在的一个泰米尔人国家潘地亚位于今泰米尔纳德邦境内,核心区域在马杜赖地区。它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存在,当时塞琉古帝国派往印度孔雀帝国的使节麦伽斯提尼在其著作(原著已失传,只有后人引用的部分可以利用)中提到了潘地亚;按麦伽斯提尼的描述,当时的潘地亚似乎是一个母系社会的国家。阿育王的铭文也提到了潘地亚,并指出她不属于孔雀帝国管辖。公元前后的古典作家们将潘地亚描述为一个富裕的商业国,主要依赖海路经商;据说她曾向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派遣过使节。潘地亚人在7世纪末期变得非常强大,国王阿梨稽娑梨·摩罗跋摩在位时,潘地亚击败了她在南印的主要对手、另一个泰米尔人国家哲罗。8世纪至9世纪之间,潘地亚还曾攻击因遭遮娄其人打击而严重衰落的原南印大国帕拉瓦(新叶王朝)。

呼鲁纳王国:独自跟印度大陆相对望,占据斯里兰卡岛6.56万平方公里,13世纪处在无畏王统治下进入鼎盛时期。

————————————————————————————————————-

印度及印度半岛北部势力分布介绍:古尔王朝首先占据主导地位,1215年花拉子模入侵并开始主导北方的势力。

印度半岛的北部存在过一个叫做古尔王朝(1215年被花拉子模灭亡)的决定强大王国及其掌控主导下的几个王国势力:伽色尼王国、查哈玛纳国、卡兰查尔国、章德拉国等国,随着古尔王朝对其控制,也时兴时衰。但是这几股势力还时不时顽强地在寻找复兴之路。

伽色尼王国(大城市拉合尔):伽色尼王朝(GhaznavidDynasty,a1-Ghaznawiyun,962~1186)是统治阿富汗东南部突厥人的伊斯兰王朝,又称“哥疾宁王朝”,“伽兹尼王朝”,极盛时期为中亚帝国,占据着伊朗大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北部。伽色尼王朝是系中亚萨曼王朝的突厥族奴隶(专指宫廷近侍奴隶和禁卫军奴隶)出身的将领阿勒普特勤(AlbTikin,?~977所建立,因首都在伽色尼(又译鹤悉那、哥疾宁、加兹尼,今阿富汗东南部的加兹尼)而得名。

公元1173年古尔的吉亚斯,乌德·丁·穆罕默德占领了伽色尼;古尔的穆罕默德死后没有儿子,引起了一场王位之争,最后是顾特卜-马德·丁于1206年继位,德里苏丹政权的历史就开始了,伽色尼趁机复兴,但是泰·马德·丁·伊尔杜兹在穆罕默德死后,占领了伽色尼。后来,1208年顾特卜·马德·丁占领了伽色尼,不到一日,泰·马德·丁又重新占领了伽色尼。顾特卜·马德·丁死后,阿里·马尔丹·卡尔吉就不再承认德里的宗主权;那西尔·马德·丁·顾巴查在木尔坦已自立为王,占领了拉合尔,1215年,泰·马德·丁占领了拉合尔。卡华里兹姆沙把泰·马德·丁从伽色尼赶走,泰·马德·丁退回拉合尔,1216年,伊杜米思在特莱附近的战役中打败他。1217年,伊杜米思占领拉合尔。

查哈玛纳:1144-1173年1.查哈玛纳人统治者维格腊哈罗赭四世(1153-1164年).他乘旁遮普穆斯林的耶米尼王朝衰落的机会,并吞了萨特累季河和朱木拿河之间的领土.夺取了德里及其毗邻地区;萨坎巴利的查哈玛纳国王阿尔诺巴赭被查拉健统治者鸠摩拉巴拉(1144-1173年)击败;阿季米尔的德里的查哈玛纳国击败章德拉王朝的帕拉马迪(1167—1202年);1202年,穆罕默德军占领卡兰查尔及查哈玛纳国;1226年伊杜米思占领查哈玛纳王公手里的兰桑波尔要塞,1227年夺取了曼多尔(在迈华尔),于1332年夺取了瓜廖尔。

卡兰查尔国及章德拉国:1202年,古尔王朝穆罕默德军占领卡兰查、尔查哈玛纳国、章德拉国;章德拉君主特勒罗迦伐摩(1205—1241年)对穆斯林进行了反击,可能收复了卡兰查尔。章德拉王公们继续统治了班德勒坝德的部分地区,直到十六世纪为止。

始终受到古尔王朝的影响,随着古尔王朝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尔王朝:古尔是古雅利安语,意思是山。古尔这个词也被翻译为廓尔、郭尔、古耳、高里。首都也不叫古尔,而应该叫卑路斯库赫,意思是胜利之山。古尔朝的核心地区在现今的阿富汗。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认为自己是古尔人的子孙。古尔王朝1148年由古尔人首领夏恩萨布建立,原来是伽兹尼王朝的臣属,但是在伽兹尼王朝被塞尔柱帝国击败后。古尔王朝获得独立。但一直不是很强大,只好臣属于新兴的塞尔柱帝国。直到了赛弗丁-桑木(Saif‐ud‐dinSāmbinHussain)的时候古尔王朝方才强大起来。赛弗丁-桑木是塞尔柱帝国最后一位有力的算端桑迦的部将。桑迦在卡特万战役中被耶律大石击败后被俘虏,古尔朝趁机做大。古尔王朝的最鼎盛时期是由一对同名为穆罕默德的兄弟创造的。哥哥的徽号是该牙思丁(宗教的解救),弟弟的徽号是失哈不丁(宗教之星)。其中失哈不丁因为征伐印度而最为有名,他被印度人称为古尔的穆罕默德。简称为穆罕默德-高里(MuhammadGhori)。在失哈不丁之前,印度虽然也遭到阿拉伯帝国和其他非伊教国家的攻击,但是这些攻击大多只是抢劫而已。并未影响这一地区的印度教。真正在北印度地区扎下根并最终将大印度变为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三国,是从穆罕默德-高里的征服开始的。巴基斯坦的镇国之宝高里弹道导弹,就是用失哈不丁命名的。吉亚斯-乌德-丁·穆罕默德在位时(1163~1203),廓尔王朝的统治范围包括呼罗珊、吐火罗斯坦、巴达赫尚、阿富汗东部以及伽色尼王朝的大部分领域。声威所及,北至阿姆河北岸,南至印度河流域。甚至向朱木拿河、恒河流域扩张。成为中亚一强大帝国。王族分为三支,分别以菲罗兹库赫、伽色尼和巴米扬为其中心。吉亚斯-乌德-丁致力于西北,与大花拉子模沙王朝争夺呼罗珊;其弟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致力于东南,远征印度。兄弟通力合作,多次取得胜利。古尔王朝维持到1206年失哈不丁被刺杀为止,之后就陷入了内战最终导致花拉子模人乘机进行干预,最后于1215年灭古尔王朝。但失哈不丁手下的古拉姆将军们在印度建立起来了一堆小王国,其中最著名时间最长的是德里算端国(在印度河上游仍残存一部分势力,其统治者号称苏丹,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在道义上始终尊崇巴格达之哈里发,以卫道者自居,不断干预印度半岛的事宜,德里算端国是其典型代表:德里苏丹国(DelhiSultanates1206~1526),共存在的320年经历了彼此没有家族关系,甚至没有种族关系的5个王朝、32个苏丹的统治。是13~16世纪突厥和阿富汗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1526年,德里苏丹国被莫卧儿王朝取代。统治印度的总督顾特布-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为核心,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对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阶层广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强征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

李荣、沈留成带领本部人马蒙夏金骑兵3万,步兵3万,后勤补给人员3万及吐蕃联军3万同鹏茄罗国本地兵马5万和1万象兵,共计18万,对外号称20万人马。首先对北部的小国森纳王国进行攻占。森纳王国无力形成有效的抵抗,只能各城池各自为战,守卫自己的城池。我军独到之处,几乎没有阻挡之地,许多小城池在我军先进的武器的打击下纷纷崩溃,花费不到半个时辰就解决了战斗。但是,没有一个城池主动投降认输,估计还是对外族有很重的戒心,特别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外族。我军对抵抗到底的城池还是执行了原来的纪律,没有进行过激的行为,而且还继续邀请原来的城池的贵族进行政务管理,每个城池仅仅留下基本卫队100人对城镇官员进行监督,其他事务没有具体进行干预。

几乎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就直接抵达了森纳王国的首府,并迅速地对其进行包围封锁,对其国王进行利诱劝降,但是效果同样欠佳,不得不对其进行强行攻击占领。首府确实同别处的小城镇不一样,城墙比较高大,施设也比较完备,但是同大宋及金朝等中亚民族的城池相比的确是小巫见大巫了。当我军猛烈的压倒性的抛物器对其进行打击的时候,森纳国守城的士兵就已经知道城池今天要被攻陷,当我军先进的攻城车逼近他们并对其进行致命性杀伤时,他们已经彻底地绝望了,纷纷放弃城墙的守卫。我军迅速地攻占了城墙,接着对城门进行压制性控制,然后城门被攻陷,最后我军骑兵迅速地杀进城池宣布森纳王国的沦落,森纳王国的彻底地灭亡,森纳王国国王不得不成为阶下囚,不过李荣、沈留成只把森纳国的众多贵族的子女们送往蒲甘缅甸城进行思想教化外(送往大宋临安比较远,就决定把分批占领的印度半岛所有地方贵族子女全部送往蒲甘缅甸城集中教化,不仅仅是作为人质,更重要的是把统一的思想及文化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在我的亲自批准下,从大宋礼仪专科学校选拔众多优秀学生前往执教),把所有的政务又全部归还给他们进行自治管理,只留下了1000人马对王宫进行保卫性监督,确保大宋的诏令在这个地方能够执行。

处理好森纳王国后,就要对比较强大的雅达瓦王国开战。当我军跟森纳王国会战的时候,雅达瓦王国已经开始全国总动员,也知道自己国家危险的存在。在我军结束了森纳王国的战争的时候,雅达瓦王国也已经准备好了20万的军队,虎视眈眈地布置在森纳王国同雅达瓦王国的边境线上,让我军知晓后,能够知难而退。可是,李荣、沈留成的使命是统一印度半岛,就是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前进,同时这20万大军也正和李荣、沈留成主力决战的心意。能够一战而决胜负,比一个个攻城拔寨要节省力气的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等所有物资准备妥当后,李荣、沈留成带领大军直扑停靠在边界线上的雅达瓦国的大军。李荣、沈留成派出了全部的骑兵3万首先对敌军进行大规模的偷袭打击,对敌展开机动灵活地游击战术。等敌军放松警惕或者那只部队落单的时候狠狠地咬上一口,给其来个致命打击,使得敌军龟缩在城镇里或者营寨里面,不敢单独随便出行。把他们牢牢地固定在相对的位置动弹不得,后方的粮草运输也遭打我军骑兵的骚扰,屡屡被袭,损失严重。

雅达瓦国国王屡屡派出自己的骑兵部队对我军骑兵进行堵截,基本上都是羊入虎口,全部被我军袭击歼灭,没有留下一点肉末,毕竟他们的骑兵没有经历过大型的战斗磨练,没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强大的战斗意志,每每到关键时刻都纷纷害怕退缩,结果都是全军覆没。

骑兵部队初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以后的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李荣、沈留成带领大部队抵达雅达瓦国大军所在之处的时候,敌军迫不及待地想进行决战,迅速地结束这令人无边烦恼地战争,尤其是我军的骑兵部队对其进行的骚扰行动,已经使得他们的粮草时断时继,许多物资得不到充分地补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彻底地消灭我军的主力,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让我军不得不知难而退,放弃对其的侵占行动。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