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 第七十五章 真腊及占城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五章 真腊及占城国(1 / 2)

中南半岛还有两个喜欢相互掐架的国家:真腊与占城。1190年,占城被真腊占领,1220年复国,两国还相互攻伐。占城国也是一个蛮有趣的国家,竟然信奉印度的婆罗门教,湿婆神(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在那里受到了广泛的崇拜,后来才改信伊斯兰教,但是到目前还有人信奉婆罗门教,这也是历史考证的一个有趣的课题。

首先介绍两个国家的大致历史。真腊为中南半岛古国,在今柬埔寨境内。真腊是宋代称呼,一名真里富。中国史书对中南半岛吉蔑王国的称呼,又名占腊或甘孛智。真腊在秦、汉是扶南属国。《后汉书》称为“究不事”,《隋书》首先称为真腊(来自暹粒SiemReap对音)。《唐书》称为吉蔑、阁蔑(都是Khmer的对音)。元朝称为“甘勃智”,《明史》称“甘武者”,明万历后称“柬埔寨”。“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都是Camboja对音,真腊、真里富来自“暹粒”SiemReap。六世纪中叶,柬埔寨北方的吉蔑部落兴起,七世纪中叶,兼并扶南自立。八世纪末,为爪哇夏连特拉王朝所控制。九世纪时,重新独立,建立吴哥王朝(802-1431)。国势强盛,文化繁荣。王城建筑雄伟,还建有世界闻名的吴哥窟。疆域为今缅甸边境至马来半岛北部地区。十二至十三世纪,不断与暹罗、占婆战争,国势衰落。1431年首都吴哥被暹罗攻占。1434年复国,迁都金边。

真腊原为扶南的属国,在扶南北方,国王刹利氏。6世纪中叶,真腊国公主嫁扶南国一王子巴法瓦尔曼为妻。后真腊国王去世,真腊公主驸马巴法瓦尔曼继位为真腊国王。扶南国王去世后,真腊国王巴法瓦尔曼欲兼任为扶南王,与扶南国王法定继承人,扶南国太子发生纠纷;真腊国王巴法瓦尔曼起兵,武力征服扶南国,将扶南国变为真腊属国,建都伊赏那补罗城,伊赏那补罗又名伊赏、伊舍。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分水真腊与陆真腊,后者是老挝。7世纪末叶,真腊国王刹利·质多斯那灭扶南国。刹利·质多斯那去世,伊图那先继位为真腊国王。

真腊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如春,主要粮食作物稻谷,一年可三至四熟,其它作物也十分丰富,林木、椰竹﹑沉香﹑黄蜡﹑豆蔻﹑紫梗﹑大风子油等是真腊的特产。还有石榴﹑甘蔗﹑芒果等热带果品,应有尽有。犀牛﹑大象等珍禽异兽及淡水鱼类,也驰名于世。“大抵一岁中﹐可三四番收种”。

海水制盐、酿酒、织布等附属行业也比较发达,封建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商业和文教得到长足的进步,当时的真腊,全国设有102所医院,121个商旅驿站,拥有众多的能推算星月斗转等复杂天文现象的通天文者。

真腊同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中国唐代时期﹐陆真腊王子和副王先后来长安﹐赠送驯象给中国。宋﹑元﹑明各代都与柬埔寨互通贸易。13世纪末﹐周达观随元使至真腊﹐所撰《真腊风土记》一书﹐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珍贵史籍。

唐神龙年间(705年—707年)真腊国分裂为北方的陆真腊(又名文单国)和南方的水真腊;水真腊国都婆罗提拔,陆真腊国都在今老挝境内。9世记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

宋政和六年(1117年),真腊国王派遣大使朝贡,赐朝服。

宋宣和二年(1120年),诏封真腊国王与占城。

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占城入侵真腊,真腊国履战履败。

南宋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真腊国大举反攻,占领占城,纳入版图。这时真腊国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国土七千里,成为南海强国。

元朝置为占城省。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周达观和他的大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

明洪武六年(1374年),真腊国王忽儿那派遣使臣奈亦吉郎献方物。

明永乐二年(1404年),真腊国王参列婆匹牙派遣使团九人朝贡。

9世纪至15世纪出现的吴哥王朝,被成为高棉帝国,国势鼎盛,文化灿烂,版图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国之部份地区。

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罗入侵高棉帝国,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因为吴哥太靠近暹罗边境,高棉帝国放弃吴哥,迁都金边。此后,中国历史文献中称此国家为柬埔寨。

经过以上这些古籍整理后,占婆国的大致历史脉络为:

占婆(champa),东南亚的古国之一,与扶南(funan,今柬埔寨)一样是最早有史可考的国家。领土的范围大概在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汉朝所建的日南郡的大部。其居民主体是源自印度族的占族人(至今尚未完全被越人同化,是越南和柬埔寨的一个少数民族),所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极深,一度信仰婆罗门教。考古资料显示,湿婆神(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在那里受到了广泛的崇拜。

占人自称其国是占婆国,但是在中国的史书里面,则有三个不同的称呼:东汉末以后称林邑,唐时称环王国,五代以后称占城。

占婆国公元一世纪末从东汉政权治下独立后,北与中国各王朝,南与柬埔寨各王国长期交战,没有落什么大下风。但是安南人兴起之后,占婆人却在和他们胶着几百年后逐渐被蚕食,出了几个想振作的国君,也只是输得更惨。最终在安南后黎朝黎圣宗亲征下彻底瓦解,沦为安南的属国,并最终悄无声息的被越南人同化。这个古国的存在时间,几乎有一千五百年,其情形和拜占庭帝国颇为类似。冯承钧先生说,一部越南史,实一部越占交争史,质言之,中国印度文化交争史也,诚如斯言。

安南建国以前,中国历代王朝南边的隐患就是占婆。占人本居日南郡象林县,东汉末区连杀县令自立为王。以后数百年间和中原王朝在日南郡拉锯,直至安南兴起与中国不再交界。(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一直猜测中国的一个县不可能完全印度化,所以林邑和占婆不大可能是同一个国家,或许是一个征服了另外一个。最早的占婆人有可能来自印尼群岛)。

说点占婆的风土人情。“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晋书》)。此时应该尚信奉婆罗门教,这句话见于好几本正史。“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晋书》),当时的“南蛮”部族多是这样,比如晋朝的使臣就劝扶南王让百姓穿衣。“有文字”(《晋书》),即布拉赫米文字,后来的占文。“王卫兵五千,战乘象,藤为铠,竹为弓矢,率象千,马四百,分前后”(《新唐书》),这是关于其军队的很详细的解释,隋将军刘芳就曾经大破象兵。“(成祖)四年贡白象方物”(《明史》),观占婆国的贡物,多为象、犀角、香料等,皆为盛产之物。《征占日程》(越南文人作,著者未知)里面记载了几件奇异的事情。说占城有飞头瘟,没有身体,只有一头飞来飞去吃人。还有占城国内多有一种食人鱼,即使在小溪里面人也只敢乘筏子。

开始的时候说到占人一度信仰婆罗门教,如今的遗迹有很丰富的体现。这种印度教化是东南亚民族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到公元1676年的时候,占人基本上就转而信奉伊斯兰教,这样导致了一种文化上的断层,尤其是对这样一个几乎没有领地,朝不保夕的民族。在占人的网站上,发觉他们在艰难的保持自己的传统。有个网站最醒目的一句话是"Champawillsurvive,aslongasitscultureisalive"(只要占婆的文化存在,占婆将永存)

在中占关系史,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化联系。占城并没有受汉文化太大的影响,也不在汉文化圈内,一直以来都是“印度教化”(这个词当然不大准确)的国家。但是中国经济史上,“占城稻”却是鼎鼎大名:江淮地区历来苦于没有抗旱的水稻品种,一遇干旱就没有什么收获。宋真宗从福建取来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地区种植,他甚至在殿后试种,成熟后拿给百官看,足见其重视。占城稻自然源自占城,抗旱早熟。宋以后的水稻产量由此上了一个大台阶。

1190年律陀罗跋摩四世被真腊俘虏,占婆分裂为宾童龙国和佛逝国

宾童龙国(1190-1203),共历一世,亡于真腊

佛逝国(1190-1192),共历二世,亡于宾童龙

1203-1220真腊吴哥王朝统治

占城王国复国(1220-1318),共历六世,其间元朝直接统治,设立行省(1281-1289)

占城王国(公元1289年-公元1471年)

。。。。。。。。。。。。。。。。。。。。。。。。。。。。。。。。。。。。。。。。。。。。。

袁盛、李大忠在处理景陇金殿国事务及整编景陇金殿国军队的时候,开始商讨对付中南半岛最后的两个国家:真腊、占城。袁盛说道:“真腊疆域辽阔,国势比较强大,应该是我们重点攻击对象,而占城面积小,国势相对比较弱小,可以先攻打真腊,再攻打占城”,李大忠点头同意,同时补充道:“真腊应该是我们优先攻击目标,不过我们可以利用占城与真腊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掐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不少压力!”,袁盛表示称赞道:“这个主意不错,占城刚刚从真腊占领下复国,对真腊肯定抱有很深的敌对心理,我们可以拉拢占城,给他们一些物资资助,可以一起对付真腊,让占城从东部牵制真腊,同时许诺,两国一起讨伐真腊,他们有能耐占领多少真腊的土地,我们就承认他们占有真腊多少土地,给以他们以实在的利益,不怕他们不上钩。我们就可以从容地对付真腊,从北面直接进攻真腊的首都,使得真腊两边受敌,看它如何应付!”,李大忠指着袁盛笑着说道:“还是你比较狡猾!”,袁盛回应道:“师尊不是说过吗,兵者,诡道也,多点计谋,可以减少我军许多不必要的伤亡,为什么不多用一些诡计呢!”,李大忠顿时竖起了大拇指,最后把讨论后的结果交给参谋部具体制定详细的方案,然后予以遵守执行。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