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求领旨谢恩,旗牌官递来皇封御裹说:“请大人接受官凭印信,与御旨密件,到任后开封拜读,沿途应当力保圣命,不能有半点失误!”
唐求拜接了圣旨,请旗牌官入坐。
李超也深感幸运,忙叫卫兵重新摆宴,一齐欢欣共饮!
唐求举杯向旗牌官敬了一杯酒,感谢劳驾之恩。
旗牌官喝完杯中酒,摇头道:“找到唐公,确实不易……”
原来那旗牌官捧旨去酒楼,听说唐求坐车已去多时了,于时旗牌官寻踪觅迹一路追来,在枣林下见鲜血淋淋,尸横树下,死者尽是毛贼装束。并未见有唐求尸体,但见被削肢断臂的毛贼未曾死亡,他一见来人就呼;“救我,我是杨总千岁的贴身护卫!”
旗牌官觉得事发有些奇怪地问道:“为何受伤在这里?”
伤者哭道:“奉千岁之命追杀唐求!”
旗牌官一听“哦”心中着急地问道:“唐求呢?”
“被前面军营里的将军救走了!”
“好哇,你干的好!去见你的杨总千岁吧!”一剑断了咽喉。急
忙向军营而去。
这里还得说两句;昭帝的口谕,为什么要指明杨复恭反对启用唐
求呢?是旗牌官的造谣吗?还是想挑起唐求对杨的不满!不是,都不是。昭帝的传言者是心服之心服,接受圣谕者,也是自已欣赏而又被杨复恭谋害的人,所以言明也就毫无顾虑。
昭帝想唐求是个才思敏捷的饱学之士,不仅能从试题中破解寓意,还在文章中暗试收归政权,统一朝政,号令天下!所以昭帝也特别用(杨复恭)三个字,回答唐求,点出重振朝纲的重点和决心是什么?当然唐求听后心中明白昭帝的用意何在。
唐求和旗牌官碰杯,干了杯中酒说:“龙恩浩荡,下官定不负圣命。在下有一言请将军回禀刘大人,不知可否?”
旗牌官欣然答应地说:“不防!有话请讲,我定能回禀与刘大人,唐公不别客气。”
唐求又与旗牌官斟了一杯说:“当前刘大人正是用人之际,这位李超将军,帅领精锐百骑,从千里之外归来,并怀有紧要敌情报与兵部,可被杨复恭挡在城外不准进见,还要收李将军为义子,作为耳目安择到刘大人身边,才准入宫!这忠于万岁爷的李将军,临死不从,就被杨复恭挡在城外半年之久,当下粮草将尽,军心欲有离散之意!这忠于万岁的劲旅之师,怎能容忍杨复恭的瓦解之计!杨复恭为何有如此的遮天权力,仅敢在天子足下设谋弄权害人!”
旗牌官按着酒杯说:“文武两斑没有不恨杨复恭专权的!我看,
杀他是迟早的事!哦!李将军,真难为你受苦了,我回到兵部就禀报大人,明天午后定来邀请将军。好,大家慢饮,我回朝复命去了!”说完拱手而去。
旗牌官走了,李超深深地感谢唐求和张剑说:“多谢二位兄台帮助……”
话未说完就被张剑打断:“不要说客套话了,我们都是被杨复恭所害的人,大家能在劫中相逢,就是亲兄弟!我……我腹中雷鸣,不能再饮酒了,吃饭吧!”
李超命人拆去酒俱,摆上了饭菜,三人边吃边谈亲如同胞兄弟……
次日黎明,李超请唐求和张剑吃完早点,用两套军衣换去他俩师兄的旧衣服,打扮成士兵模样说:“杨复恭,他是不会放过你们的,定会派人又来追杀你们,为了旅途的安全,只有化妆潜行!而且不能走剑阁老路,转行避静密道直插荆襄,再沿长江而上,直达夔州,或取水路,或行旱道,绕道回西川如何?”
“好!”唐求高兴地说:“兄台之言正合我意!”
张剑也兴奋道:“行此密道减去许多麻烦,况长江沿岸,古迹圣
景颇多,唯独三峡就觉以催诗吟唱,谁不向往!”
李超命人牵来两匹温顺的战马和数日充饥的干粮,叫唐求俩师兄各骑一匹战马,并把干粮袋挂在马鞍上说:“起程吧!小弟还须短送一程。”
唐求道:“将军,军务在身不必相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呀”
“唉!小弟若不相送,你们不识路道,怎么悄悄前行,如走漏
风声,招来杨复恭的劲力追杀!小弟怎么放心得下。”
是啊!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再被人追杀,还能有第二个救命之人吗,唐求两师兄听了李超的肺腑之言,更是感动得躬身拜道:“感谢仁兄盛情,小弟终身难忘。”
李超胯上马背,与二位仁兄并肩跨出了军营,遥遥指着茅丛小路说:“二位仁兄请。”
三人挥鞭拍马,直向密道飞奔而去,行到离长安欲六七十里的地界,唐求立马道:“李兄请回吧?不要错过兵部刘大人的召唤!”
李超挥泪地说:“唐兄的情义,我铭刻在心,今日就此一别,不
知何日才能相会,祝两位兄台,一路顺风,平安到任。”
三人死里相逢,却又患难相救,唐求更是感慨万千地吟道;“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小弟无言感激,唯吟李白之诗耶!”
张剑拱手道:“李兄放心去吧,多谢兄台,今日一别,后会一
定会有期的。”
李超等候兵部招唤,回帐心急,忙拱手一揖,转身拍马而去。
唐求和师弟,望着李超冲冲而去的背影,直到沫沫的烟尘遮住了望眼,两人才转身拍马,缓缓前行。
唐求俩师兄马不停蹄地行了十数日,这日中午才来到长江西岸边,俩师兄在满目焦土的高原上生活多日,心中充满了郁闷和枯燥,
此刻突然见到滚滚的江水从云山中,势如滔天的雪浪迎面扑来,一阵
阵清心的春意沁入心田,真令人胸怀顿开!
唐求立马在江边,仰视着沿江两岸的奇峰,一峰更比一峰奇丽多姿,壮如一根根擎天的铁柱直插云宵。那汹涌澎湃的江水,从冉冉的白云中,劈开群峰夺关而出,东流直下,一泻千里,浩然流入茫茫的云海!
唐求望着壮丽的江山,心中暗暗感伤;这山,这水,都是妄然壮丽,娇美!它怎么也和我一样,遇到这么一个乱世欺民的时道!真是冤栽哟!他在马背上长叹一声说:“师弟,你看<无边落叶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张剑面对大好河山兴奋道:“师兄你太悲哀了,这大好河山壮人心魄,杜子美的诗,且能吟咏江山激励情怀,读之,只能令人气下和流泪!你当听一听太白的歌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才是我们眼前的画意诗情呀!现在已从满眼焦土的黄河边,来到这雄姿壮丽,青春永存的长江岸上!怎不令人胸旷神怡!豪情奔放!师兄我们家住长江上游,我们就是长江的主人,哈哈!……”
唐求强颜一笑道:“师弟我真羡慕你,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是那么豁达大度,浪漫,我为什么就豁达不起来呢?”
“哦!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你就会高兴起来的!”张剑说:
“你太多愁善感了!”
为了避人耳目,张剑叫师兄也脱去戎装穿了便服,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约束,这下俩师兄就很随便地并马而行了。
唐求和张剑,俩师兄且走且谈,亦说亦笑地缓缓走着,悄然一阵悠扬的玉笛声随风飘来,张剑循声一看, 忽见一叶偏舟飞流而下,船头上一位风姿潇洒的人,手执短笛正在兴然横吹;如泣如怨,如悲如恕的笛声就从那船上随风飘来。
这时而悠扬,时而低沉的音调,引起了张剑的忧思:自从与杨燕一别致今,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她;她的温馨,她的多情,她的关爱,都被这曲梅花落,一一勾上心头。
张剑提着马鞭,抚着腰间的梅花宝剑剑柄,脉脉地想起那天月夜,同坐在树荫下,她的头依偎在肩上的时刻,月光洒在她的脸上,仿佛见到她的脸;红得发热,又仿佛听到他的心,跳出了勃勃动人之声,那时……那时……
张剑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心潮难平呢!他默默地追思着,忽然
仰天呤道:
“玉笛吹枫舞不休,满江红叶送行舟!
波涛逐送梅花落!又惹相思又惹忧!”
“哟!师弟,”唐求惊叹道:“你也想起杨燕来了么?”
张剑坦率地说:“我本来不愿去想她,可她偏偏要从心眼里冒出来!忍也忍不住!”
唐求沉默了,心中也想起了菲芝,在家时朝日相楚,不知什么叫
着相思之苦,出门半年多来,有时在梦中甜蜜蜜地相见,乐在一块,笑在一块,玩在一块,可是一梦醒来,菲芝你在那里,啊!这就是相思!他打起精神说:“男儿不弹相思泪,只把相思咽腹中!”
张剑点点头:“原想从旧路回归时,去看看她,谁知又不走旧路,就难以相见了,错此良机, 以后就不知何日才能相逢?”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