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眼寻芳百花误,一角幽梅掩不及…”
“你说这首诗是个闲汉所作?”
益州城南【注】两里外的密山书院。一处学堂后的静室内,一个身穿圆领袍衫,头戴四方巾的短须老者,拿着学生韩文提交上来一首咏梅诗,皱眉问道。
这老者姓苏,名易直,祖籍长安人士,苏家一门世代为官入相,是唐朝有名的书香门第。到了宋代虽有衰落,可其兄苏易简在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却又夺了进士第一,可谓文风煊赫,十世不断。苏易直本人虽然不曾参加过科举,名声比不得其兄苏易简,但其诗文亦是险峻瑰丽,在蜀地颇有名气,如今在这密山书院当一名讲书那是绰绰有余的。
韩文犹豫了一番,答道:“这人是我表哥,姓薛名尧,自其父亡故后,便不求上进,每日厮混于市井瓦肆中。”
苏易直喃了一声道:“薛尧?”
他忽然想起昨日家中老仆提到的‘三国演义’,好像讲这的人便叫做薛尧。
“可是在西锦瓦讲的那个薛先生?”苏易直顺口问道。
韩文不禁惊诧起来,疑惑道:“讲书也听过那三国演义?”
苏易直没有答话,而是又点评起薛尧的那首咏梅诗道:“这首诗胜在这最后两句的意境,比你的咏梅诗高了不止一筹。听你说他不过二十岁,竟能有这番体会感悟,实在是不可多得。”
韩文对这首诗只能服气,便点头并不辩驳。
“其父应该也是个读书人吧?”苏易直跳跃性的问道。
在他想来,这薛尧能写出和这咏梅诗,想必也是有些熏陶的。
韩文答道:“我那叔叔也钻研过诗文经书,不过功名不顺,早些年便弃了学业做了讲的营生。”
苏易直本人也不曾努力过功名,因此倒也不鄙夷功名不成的读书人。
点头道:“原来是子承父业。那就不奇怪了。寻常人家总是要为生计劳碌。”
韩文听了这话,隐隐有些皱眉,怎么听起来像是苏讲书在替薛尧开脱?
至于开脱什么,韩文一时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苏易直又问道:“此人可还有别的诗句?”记得仆人所讲的三国演义里也是有一两句诗文的。
韩文不假思索道:“学生还听他吟过一首长短句。”
苏易直不禁皱了一下眉头。苏家乃是唐朝名门,自然以诗为长,对长短句并不在意。不过苏易直天性洒脱,并没有明显的门户格式偏见,便又点头道:“你吟来与我听听。”
韩文便将那首临江仙慢慢说了出来…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整首词听完,苏易直睿智沉着的双瞳中登时忍不住地闪现出一抹异彩。
苏易直将到耳顺之年,虽然身子依旧健朗,但也早不复年轻时的放荡不羁,乍听这首临江仙,其中感怀释然的意境,正是他近几年感悟所得的心境,两相契合,又不禁连连点起了头。
韩文见到苏易直这幅神态,不由得心里苦笑了起来。他于经书并不擅长,唯有在诗句上还有些天赋,因此也颇得苏易直的亲睐,只是如今…这苏讲书估摸着是要‘移情别恋’了…
如果先前的咏梅诗是让苏易直注意起了薛尧,那么这一首临江仙,却着实让苏易直生出了几分爱才之意。
好半晌,苏易直才从这首临江仙的意境中品味过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