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四百十九章 蜜月合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十九章 蜜月合作(1 / 2)

正如罗玉刚担心的那样,三个军七百多辆坦克不可能长期带着这塞外高原。就算不打仗,每天从张家口运输的大量粮食也很困难。

所以半个月后,陈际帆宣布演习结束,将孙立人和戴安澜的两个个机械化军调回,在锡林浩特设立察哈尔蒙古族委员会,允许蒙古人经过选举,建立让他们的政权。当然,罗玉刚的第2坦克军是不回去了,他是察哈尔主席嘛,自然要在这边逗留一段时间。

有这个军在,不但可以从西北面牵制热河守军,更可以震慑蒙古境内那些还在做着恢复往日荣光的过气贵族们。

傅作义的35军也撤回到归绥移以东,苏尼特右旗东南的地区整训。司令部设在多伦,一旦作战开始,这个军将和宋关虎的第1军从崇山峻岭中杀向赤峰和热河之间的围场,切断两地之间的联系。

当然,在察哈尔驻军,后勤压力不小。所以陈际帆紧急命令方面军直属工兵师,在参谋总部的协调下紧急修通从张家口到锡林浩特的公路。这条公路本身是有的,但是年久失修,路面颠簸,工兵师不必另外开辟通道,这样可大大减轻工作量。这个他到不担心,真正令陈际帆头疼的,是如何与美国人全面合作。

这个问题从袁世凯到段祺瑞吴佩孚,再到老蒋,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处理好,稍有不慎,“二十一条”的魔咒就会加在头顶上。老蒋搞过一个《中美友好通商协定》,不管阿德初衷是不是卖国,结果确实是出卖了中国的利益。

本质的原因,就是中国在工业、贸易、科技方面的实力太弱了。与狼共舞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初衷,最终的结果都讨不了好去。

几个月前陈际帆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在他必须改变想法了,因为像乞丐一样向美国人要东西,得到的只不过是美国人生产线上过剩的产品,当然这些产品也要钱,也有用,可更高科技的东西就没有了。飞机坦克大炮这些东西对付日本人却是够了,但是要对付苏联人,几百辆坦克恐怕还挨不了一次战役的。

陈际帆回想这几年,美国人几乎每一次自愿的援助,都是成品,除非别人要求,否则绝不会轻易援助设备、仪器和新材料什么的。在陈际帆屡次要求下,美国人才先后分三次运来两套采油、炼油设备和一些钢材。像大型锻压设备、大型焊接设备和b25轰炸机等一直未能如愿。

再看看德国,虽然合作不多,可是每一次都很慷慨,这一次德国专家过来,成天都蹲在车间里琢磨改进m4坦克。如果说是他们希望得到美国坦克技术,可是他们也运来不少精密机械和检测仪器,更重要的是,德国专家几乎承担了包头坦克厂全部的规划和生产线设计工作。

钟鼎城发来电报,说德国人自从学习了火箭炮、火箭弹技术后,投桃报李,决定帮助中国建立飞机生产线,仿制飞机。

可这些,对陈际帆而言似乎太遥远了点,现在他最缺的,是钢!是高技术的水泥等建材!

其实如果不搞包头钢厂,“神鹰”是不缺钢的,可现在造大炮、汽车钢板、登陆艇要用钢,民用船舶要用钢,机床和矿山机械要用钢,而真正的用钢大户,是铁路和桥梁。现在要搞一个全国(包括伪满洲国)最大的钢铁厂,钢铁需求一下子紧张起来,两座经过技术改造的钢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将大修的时间一省再省,还是不能满足需求。

钢铁的紧张,不是因为原材料,而是因为产能不足。不要说军方需求,就连民用市场也受到影响。造船成本上升,使得内河航运业受到影响,而在建的铁路,通常是建建停停,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陈际帆后悔啊,早知道发展如此迅猛,就该在河南也建一所中型钢厂,当时只关注河南的农业发展了,没有去过多考虑河南的重工业发展。

想到这,陈际帆怦然心动,美国人不是一直都想染指自己的钢铁产业吗?让他们在河南投资一座钢铁厂,要求在一年内出产,而且只能到湖北进口大冶矿区的铁矿石。还可以和美国人合股组建投资公司,修建铁路。

想到这里,陈际帆不由得一笑,他在想中外合资这种新鲜玩意,只要是后世穿越人士应该都知道一点点,比如说什么多少年后收回、合股比例之类的。

对了,还有天津港口的建设,也可以引进外资。

除了这些,陈际帆决定有计划对美国人开放一些民用产业,至于税率,不好意思,不但不能减,还要适当高一些。

陈际帆带着这些想法赶到北平后,没有先去见罗斯福的特使赫尔利,而是和安徽过来的发展委员会专家们先开了一个座谈会。陈际帆必须亲自了解去年计划完成情况并对今年的计划提一些建议。

专家们尽管不乏英美名牌理工大学、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但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学者,无不对陈际帆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这么多年来他们就只看见一个陈际帆和他身后的百万大军无时无刻不奋战在与侵略者作战的前沿,即使在没有战争的日子,这些军人也在为中国的强大做着巨大贡献。

最值得他们钦佩的是,陈际帆并没有像几十年前那些雄心勃勃的军阀一样,轻易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是不卑不亢地周旋于列强之中。不仅如此,他们还游走在国内两大政治势力间,尽自己的努力平衡各方力量,避免内战的爆发。

这样的军人自然是值得尊重的,也是值得依靠的。

马寅初听说要和美国人合作,按照陈际帆的意思将交通委员会和主管钢铁冶金的主任委员一同带了过来。

马寅初首先报告了一年来四个省的经济运行情况,主要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发行货币量、新建公路铁路里程,煤产量、钢产量、水泥产量、硫酸产量、石油产量、物价指数、新增耕地亩数、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总产量等指标。实际上这些东西已经写成了一份报告,只是从马寅初口中带着兴奋念出来,感觉确实不一样。

“陈将军,您坚持在包头建设钢铁厂和相关产业的批示我们已经看到了,从长远看这确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西北地区的开发。但是我必须说明一点,这种工程项目的建设非一朝一日之功,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到十年才能见到效益。现在钢材很紧张,一旦投入这样大的项目,我们担心产能会更加紧张。所以……”

陈际帆认真地听着,但是他还是在最后打断了专家的发言,“没有所以,我们的时间不多,你们要做半年的计划,半年之内两座钢厂的钢优先供应包头的铁路、矿山、钢厂和坦克组装厂。半年后会有新的钢材来源。我最多给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你们可以成立工程项目组,邀请华罗庚教授和他的弟子们进行统筹运算,还要在资金、人力和物资上全力保证。一年以后,钢厂必须出钢!”

大家伙一听,陈将军不是一个靠拍脑袋决策不尊重科学规律的人啊,为什么今天非要坚持呢?

马寅初咳嗽两声:“将军,本来呢,事关军事机密我们也不好问。我个人也知道将军这么急着要钢要坦克是为了什么,但是这一年经济上走势良好,如果钢材被大量调走,恐怕会影响整个经济格局。现在民用市场上的钢材价格贵得离谱,由于这中间有差价,所以商人们千方百计向主管官员行贿,以求得到平价钢材。长此下去,恐怕也不是办法。”

腐败!这个词一下子占据了陈际帆的脑海,原来这也能引起腐败,陈际帆脸色一沉:“马老,还有诸位先生,我没时间去安徽,请诸位回去后游说特区议会,要加紧对商人投机、行贿、以次充好等方面的立法,还要加强行业工会的管理。对新投资的中小企业,要严格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把关。另外,特区廉政公署的办公费用要优先分配,切切啊。如果后方不稳,我们在前线打什么仗?难道将士流血、百姓辛劳是为了这帮子奸商和贪官污吏作威作福吗?”

马寅初应承下来,“请将军放心,我们绝对不会让重庆的闹剧在四省重现!”

紧接着马寅初阐述了特区财政、金融方面的状况,这里面总的还是不错,比如四省基本上成了全国的生产基地,“鹰元”已经完全取代了法币,已经可以在除伪满洲之外的各省流通。但是合肥也成了各种资金的集散地,地下钱庄、外汇黑市、黄金黑市屡禁不绝。由于特区针对奢侈品的高额关税,所以走私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使海关损失巨大。

“马老,这些问题都不大,对于地下钱庄,金融委员会可以适当降低门槛,让他们转入地上。真正的大问题是,绝对不能放松对‘鹰元’的监管,既要在汇率上灵活浮动,又要特别关注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尤其是提防国际巨额资本通过沽空‘鹰元’汇率获利。这些我是外行,马老,经济上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希望您和诸位经济学家们关注社会,培养出有爱国心、业务能力强的经济学人才道观。我今天请诸位来,主要是商量与美国合作的事情。”

马寅初等人有些疑惑,两个多月前不是拒绝了美国人的合作吗?怎么今天?

陈际帆见大伙有疑问,便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们经济遇到瓶颈,放眼世界能够有能力提供帮助的只有美国,而且美国八大财团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如果我们不松松口,美国人不可能总是痛快地给我们援助,比如钢材,还有石油化工设备等等,更重要的是,很多工艺和技术我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所以只有让美国人进来,让他们赚到一部分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把这些东西带到中国来。我会和美国总统特使谈意向,具体的由你们和美国人讨价还价。”

陈际帆趁机把自己关于在安阳建设一个中外合资钢厂,并且和美国人合股成立天津港口有限公司的想法说了一遍,专家们对陈际帆提出的“中外合资”的这种提法感到非常新奇。觉得陈际帆所提的这种合作形式可操作性较强,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先不忙高兴,对于我们中国的老字号,不仅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而且要协助他们搞好支持产权的保护。不要刚刚打开国门,就被人家拿着美元大棒吞了去。”

最后陈际帆一字一句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靠买办过日子!你们一定要记住,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都要依靠自己!”

马寅初听了感慨万分,还记得“黄金十年”期间有人向财政部长宋子文建议,要投资重工业,但是毕业于美国哥伦毕业大学的宋子文先生居然说,这些东西美国都有,我们还造什么。

如果那十年中国有一些重工业基础,抗战怎会打得如此艰难?记得长城抗战时,才打几次战役就把江北弹药库存给打没了,以后自然打不下去,如不是这样,怎会有后来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

马寅初使劲点点头,“将军放心!无论是选择合作还是自己发展,我们都会遵照这一原则。”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