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里,费凡告诉费目,“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四十八顷村只有一家人没有挨饿,是个例外,就是马寡妇跟她的那个儿子马山子,后来的“马秃子”。(本站文学网.yunige)
马寡妇就是王小花,王小花就是后来的马寡妇。
王小花带着她跟马林的儿子马山子回到旺业甸后,有代表提出,除了要给马林烈士建纪念碑、改村名而外,还要给他的家属盖上三间砖瓦房。
最大领导的题词、纪念碑的建立、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对烈士家属的优抚,使马林的姑姑深受感动。
她不但不以功臣的家属自居,还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虽已年过花甲之年,仍坚持自食其力,不让村里人为她代耕。
1958年,这位老实忠厚的老人病故了。
旗委送的挽联是:言可尊行可仿教子功勋不愧功臣之父;音已沉容已渺生平事迹堪称革命之家。
旗人民政府送的挽联是:生前教子为革命光荣殉国;逝后留名使人民永久崇敬。
姑姑去了,王小花走了。
“你还有什么要求啊,尽管提出来,党和政府会尽可能解决的。”
那一天,送完了姑姑,石书记握着王小花的手说。
“马林生前跟我说过,他这辈子就剩下两个愿望没有实现了,一个是对姑姑好,给她老人家养老送终,还有一个就是回四十八顷村认祖归宗。如今,给姑姑送终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我想带着马林的儿子回到马林出生的地方去。”
王小花向石书记提出了自己的,这也是马林烈士生前的最后一个请求。
石书记立马就满口答应了。
这才有了“马二小漏蛋子”家的那件“天大的事儿”。
那一天,魏民书记的办公室里,“马二小漏蛋子”正是低着头,出着粗气,吸溜着鼻子。
胡荣河正在红着眼圈儿长长地叹息着。
“书记呀,我把人叫来了。”
王检的脑袋从门缝儿里探头探脑地探进来,朝着魏民书记直递笑脸儿。
“快请进来呀。”
“是是是!”
那颗脑袋一闪,没影儿了,进来了一个小女人和一个小孩子。
“截住同志,快来,这就是你的三婶子跟你的兄弟呀。”
“啊呀,三婶儿呀,我给你磕头了,我给我三叔磕头了,你可回来了,你咋才回来呀!”
魏民书记这么一说,“马二小漏蛋子”的机灵劲儿又被叫醒了,趴在地上就给王小花磕了三个响头。
不对,是六个响头,还有马林的三个,脑门子结结实实地撞地皮,嘭嘭嘭地响了整整六下。
胡荣河的眼圈儿又红了,连推带拽地从地上扶起了这个优秀社员,真是有孝心呀,都是好样的。
那一天,“马二小漏蛋子”感觉像是过年。
宴席设在原本属于马大的那个大院子里。
这事儿,在四十八顷村比过年还过年,杀了猪,灌了血肠,熬了好几大锅杀猪肉,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
村上出的钱,村上出的粮,村上出的酒,村上出的肉,村上出的菜,不吃白不吃吧,吃了也白吃吧。
吃饭现场那叫一个热烈,主要是吃得热烈,喝得热闹。
“我代表军区敬大家一杯,马林是个好同志呀。”
“我代表公社敬大家一杯,马林是咱们的光荣呀。”
“我代表村上敬大家一杯,欢迎烈士家属回家呀。”
姚部长、魏民书记、胡荣河村长分别讲了几句话,敬了两杯酒。
热烈鼓掌,鼓完掌,接着吃,接着喝,连头都顾不上抬了。
“哎哎,我也想说上两句,说点儿啥呀,哎哎,我要说的就是,从今儿个起,谁再管我叫‘马二小漏蛋子’我就跟谁急眼了,我现在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了,姚部长,那么大的官儿,公社书记,那么大的官儿,昨天都跟我在一桌吃饭了,也是猪肉炖粉条子,还有豆腐,昨天晚上还躺在了一铺炕上,哎哎!以后谁再叫,看我怎么不让他!”
几杯酒下肚,真的是能壮怂人胆呀,原来是用碌碡都砸不出个屁的“马二小漏蛋子”同志竟然也是口出狂言了,满嘴的硬实话了。
哄堂大笑,就连那些低着头忙活猪肉炖粉丝子的主儿,也笑得抬起头,忙活得差不多了,再吃就撑着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