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废目> 第三十七节 两个孩子钻了出来,满头的草渣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节 两个孩子钻了出来,满头的草渣子(1 / 2)

“马二小漏蛋子“的媳妇挺“愚嚢”,跟“马二小漏蛋子”一样,是个“窝囊揣”。

费目比较喜欢用家乡的土语,比如前面说的“胡芳的大”,就是“胡芳的爹”的意思。上面的“愚囊”之“愚”就是不精明,脑袋不灵光,而“囊”则让费目很为难,在这里讲大概就是“不讲卫生”吧。至于“窝囊揣”嘛,“窝”可能只能解释为“家”了,“囊揣”这个词在词典里是有的,指猪胸腹部肥而厚的肉。

于是乎,至少费目是这样理解的:“窝囊揣”就是形容这个人一点儿也不大方,无能,还挺猥琐的,跟“愚囊”的意思差不离。

有一天,费凡跑回家去,跟他的母亲说:“妈呀,我再也不去马驹子家吃黏豆包了,马驹子他妈用手擤完鼻涕,把那手往衣服大衿儿上蹭了蹭,就又去包黏豆包了。”

尽管这一对算是对色了,又“愚”又“囊”,可“那方面”的功能和能力却极其发达。

至今,有一件事儿还被村人们津津乐道。

据说有一天,这两口子正和儿子坐在炕上吃午饭。吃着吃着,两口子突然“来劲儿”了,就在炕桌边行起了“云雨之事”。

“娘呀,大呀,你们俩脱了裤子干嘛呀。大呀,你怎么趴到娘身上了呀。”

马驹子还小,挺好奇地问。

“那啥,驹儿,你先吃着,你娘肚子疼,大给你娘焐焐肚子。”

“马二小漏蛋子”一边忙活着行云布雨,一边对儿子进行善意的谎言。

刚巧,这话被王大娘的男人听到了,立刻就在村子的男人们当中传开了,村子里的男人们知道了,村子里的女人们也就都知道了。

一时间,“焐焐肚子”成了小村的流行语。

“亲家母呀,来呀,我给你焐焐肚子呀。”

“去你的吧,赶紧回去给我那亲家婆焐吧,她正肚子疼呀。”

“哈哈哈哈。”

亲家公笑得挺来劲儿。

“咯咯咯咯。”

亲家母笑得挺来劲儿。

小村习俗:两家结成儿女亲家,亲家之间是可以“闹着玩儿”的,也就是可能肆无忌惮地相互开玩笑,用荤段子相互挑逗。

正是因为如此,马驹子过早地知道了男女之间的那种事情。

马驹子就模仿大人,想给一起长大的丫丫“焐焐”了。

马驹子的家一点儿都不富裕,可因为是“一棵苗儿”,兜里的糖球儿之类的是不断的。

他就用这些村里孩子很少吃到的东西去讨好丫丫。

丫丫喜欢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马驹子,但更喜欢不住在同一条街上的二狗子。

这样的事儿是经常发生的,马驹子把糖球儿刚送到丫丫的手,二狗子就满嘴是糖球儿味儿了。

马驹子为此很是烦恼。

无可奈何呀!

马驹子身单力薄,二狗子身强力壮。

动起手来,马驹子吃亏是肯定的了。

终于,有一天,马驹子赢了。

这一天,也就是要上学的头一天。

一群孩子正在那棵歪脖子老榆树底下玩“嘎啦”。

现在的孩子是不知道“嘎啦”为何物的,正如那时候的孩子不知“咖喱”为何物一样。

“嘎啦”是猪腿或羊腿关节的一块小骨头,因为那年月很少吃肉,所以“嘎啦”十分珍贵。

“嘎啦”是那个年月北方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就像现在孩子手中的芭比娃娃或变形金刚。

具体玩法是:用花布头儿缝一个小布袋子,里面装上沙子或小米之类的,作为填充物,相当于小皮球。将小布口袋用手掷在半空中,趁着这个当儿,用手去拾起地上的“嘎啦”,可以事先约定拾起的方式和数量。

玩法简单,那时候的孩子却乐此不疲。所以,现在的家长也不要太责怪孩子玩电脑了,那是现在孩子的现在游戏,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吧。

马驹子就有一副羊“嘎啦”,四枚,先用彩纸包了,浸湿,那玩意儿就成带色的了,再晒干,就可以玩了。

这一天,也就是要上学的头一天,马驹子小心翼翼地把“嘎啦”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来,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地而又讨好捧给了丫丫。

不一会儿,那副“嘎啦”就到了二狗子的手里,那双脏乎乎的大手正在笨拙地挥动着,在泥地上划拉着。

马驹子火了,忍无可忍,不必再忍!

马驹子鼓足了勇气,说:“我要和你战斗!”

马驹子不懂“决斗”,“战斗”这个词还不知是从哪儿学来的。

二狗子气定神闲,说:“战斗就战斗,我还怕你咋地。”

一场“战斗”就在老歪脖子老榆树底下“打响”了。

丫丫当裁判,费凡跟胡芳当观众,还有一群孩子当“啦啦队”。

他们不知什么叫“啦啦队”,可作用是一样的,就是瞎起哄。

丫丫对马驹子有气,巴不得二狗子得胜,就是马驹子提拉裤子的当儿,她喊了一声:“开始吧!”

如是,就开始了。

开始时,马驹子是以守为攻。

躲着!

二狗子是拳打脚踢,马驹子是闪转腾挪。

抽一袋烟的工夫了,二狗子还是一分未得。

“二狗子,往马驹子的裤裆踢。”

听得出,不管啥年代,啥时候,啥地点,啥国家,都有吹“黑哨”的。

二狗子已经累得真不起腰来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