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小的那个表姐,还是有一段故事可说的。
因为,下面的这几个人物,跟费目也是有关系的。
准确点儿说,领小的那个表姐,其实是王大娘的干女儿。
那是上世纪的七几年呢?费目记不清楚了。总之是个秋日的下午,四十八顷村小学的那几个老师把那几十个学生排成了一队,穿的花花绿绿的,敲锣打鼓地迎来了一大帮子年轻人。
记得当时,奶奶拉着费目的小手,也夹在欢迎的队伍里。
大人们把这帮子年轻人叫“知青”,是来村里“上山下乡”的。
打那儿以后,村里的小孩子们总会有事没事就往知青住的地方跑。那几排新盖的土坯房子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十几个青年人着实让人感到神秘。因为,他们是城里来的人,是“城里人”。
那个地方,被村里的人们称为“青年点”,也就是城里来的青年人们住的地方吧。
有一天大清早的,费目正懒在被窝里不起来。村西头的三东子风风火火地跑来找他,还大惊小怪地对费目说:“稀罕,那家伙用一根化学棒子往嘴里捅,都捅出白沫子来了。”
费目的母亲是个民办教师,告诉费目和三东子,说那叫“刷牙”,费目这才没光着腚蹦出被窝,没有跟着三东子去看稀罕。
日子久了,村子里的大人和孩子都和知青们混熟了。
王大娘的姐妹多,经常会把女知青领回家,往炕上一坐就是一天。
慢慢地,一个整天苦着脸的女知青引起了王大娘的注意。
王大娘说这个叫小芳的女知青不像个城里人,整天穿着件花衣服,不描眉也不匀脸——怪。
王大娘说抽空问问她。
机会总算找到了。
一天上山劳动,王大娘和小芳同在一条垄上。歇工时,王大娘便凑上前去问。
这一问不打紧,心软的王大娘竟然抱着小芳哭了起来,惹得村人们围了上来。
小芳的身世还挺惨:小芳的父亲是位军队里的高级人物,母亲是位医生,小芳是掌上明珠。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小芳的父亲被打成“苏修特务”,母亲又急又怕,大病一场,死了。
不久,小芳的父亲得到了某厂一位丧夫女工的垂青,但条件是小芳必须走得远远的。一个“苏修特务”能和工人阶级团结在一起,当然是巴不得的。于是其父便响应党的号召,让小芳“上山下乡”,并叮嘱女儿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别再回来了。
小芳要“扎根”的消息不胫而走,村中有好事者蜂涌而至,可结果却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小芳选择了“马秃子”。
“马秃子”是村里的一个俊小伙子,至于他的大名,费目到现在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天生不长头发,对生活虽说无妨,却如同一座不长草的童山,让人瞅着不舒服,不顺眼。
马秃子的母亲也姓王,因为男人是个烈士,死的早,村里的人都管她叫马寡妇。马寡妇比王大娘小一岁。因为相处融洽,时间长了,就跟王大娘互相认了干姐们儿。
关于这个马寡妇,还有很多故事,要在后面讲,敬请关注哟!
马寡妇听说自己的干姐姐新认了一个干丫头叫小芳,不禁心里一动,眼前一亮,感觉自己的心病有了医处。
这一天,王大娘正坐在门口的一棵大树下衲鞋底,费目和领下安静地蹲在一边看蚂蚁上树爬墙。
“哎哟我的妈呀,我的大姐哟,你可真闲在哟!”
“哎哟我的妈呀,我的大妹子呀,你姐我哪有你闲在呀,你瞅瞅我这大妹子,多溜光水滑呀,就跟个没开怀的黄花大闺女似的。你这个样子,是不是今儿个黑歇又有好事儿了吧,可得悠着点儿,别把炕头压塌了,那块可是就不结实了……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你这个姐姐呀,哪儿像个当姐姐的样儿哟,净给妹子扣屎盆子,看我让姐夫怎么收拾你哟。”
“哈哈哈哈哈,我的妹妹哟,不就是那么点儿事儿嘛,这男人离开女人活不得,咱们女人离开男人不也是不中哟。”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