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目出生的那一年,正是中国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的第一年,爷爷和奶奶住在一个叫四十八顷的村子。
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平平淡淡地挤在老哈河南岸的一个沙湾里,就像是沙窝里的几蓬孤独的雪里洼,很不起眼的。
费目就出生在这个小村子里。
爷爷和奶奶的小院子不大,几道土墙,几道篱笆,稀稀疏疏地围合而成,院里有棵沙果树和一棵老杨树。老杨树早已伐掉了,也不知树上曾住过的喜鹊一家,又栖到哪里去了。
爷爷和奶奶的土坯房就歪歪扭扭地搭在老杨树下,屋顶上长满了杂草,越发像灰色的刺猬了。
在小费目心中,爷爷的那墙那篱笆,与其说是人为的界限,不如说是花架子,因为他曾无数次地看到拖着鼻涕的小孩子,如履平地般地偷渡到那棵如盖的沙果树下,并且每次都有能满载而归的。小费目实在看不过眼了,抄起一根柴火棍子就想去追,爷爷却拉住他的手说:“肚子饿,让他们吃吧,跑急了,看摔着。”
费目只好干瞪眼了。
其实,那时饿肚子是家常便饭,费目经常和爷爷蹲在墙根下,袖着手耐心地等奶奶东挪西借些玉米棒子,整个地磨成粉,做成一锅糊糊,而后每人一碗。
费目记得,那时候的爷爷很少跨出这个小院子,他也不让小费目迈出这个小院子,尤其是不让小费目和村子的孩子们去仿写那些涂在泥墙上的斑驳的大白字,他说那字不好,全是些骂人的话。
爷爷把小费目领到屋里,听他背诵什么“秋千院落夜沉沉”。再不就从角落里摸出一枝秃头毛笔,要小费目练字。那时的小费目挺淘气的,拿起毛笔到处乱画,直涂到爷爷的胡子上,他也不生气。
天暖了,小院子就好看了,墙上篱笆上开满了各色的花,全是那些自生自灭的野花,而爷爷也把些小瓶子、彩布条、碎玻璃点缀其间。
很早很早的,费目就想写写她了,出于什么原因,不太清楚,大概是费目这个人喜欢怀旧吧。
这个她,是费目小时候的玩伴儿,叫领小,至于后来的学名,费目就不大清楚了。她就是邻居王大娘的女儿,比费目小一岁。
费目打小就有病,是胎带来的心脏病,走不多远的。王大娘见这个小男孩儿可怜不带见儿的,便让她的女儿来陪他玩。
初见领小,是个黄毛小丫头,怯生生地望着费目,费目也怯生生地望着她。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一会儿,他们就玩到一起了。打那以后,费目和领小成了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儿。
后来,领小又叫来几个同村的小孩子:有前街的老红,后沙坑的换子……还有费目最最喜欢的小娟娟,只因她穿了一件花衣服,扎了一根红头绳。小孩子在一起,自然是热热闹闹的。有一天,长得胖乎乎的老红提议:“咱们玩过家家,娶媳妇玩。”众孩子们一致同意。老红一把抓住领小,大声嚷嚷着:“当我媳妇,当我媳妇,我大是小队长,管着你大……”
当时,老红的父亲是生产队的小队长,领小的爹是生产队的会计兼保管。
众孩儿一听,哄闹了起来,一场无法无天的“抢婚”开始了。
费目的身体弱,蹲在一边,伺机而动。
小娟挣脱一个拖着鼻涕的“大男人”的纠缠,朝费目这边跑来。费目便冲上前去,一把抓紧小娟娟的花衣服,气喘吁吁地说:“当我媳妇吧……”小娟娟一甩手,把费目推了个趔趄,还气嘟嘟地说:“我才不跟你睡一个被窝呀,我娘说你是个病鸭子,活不长的……”
费目又急又委屈,蹲在地上哭了起来,这一哭不要紧,犯病了。
费目在地上滚着,抽搐着,惨叫着。
小孩子们都吓坏了,一哄而散。
费目又犯病了,他的眼前又出现了那头全身没有一根杂毛的小白毛驴,在拉着磨盘,一圈一圈地打着转转。
费目苏醒过来时,躺在奶奶的怀里。
王大娘正在唉声叹气:“唉,这孩子得的这是啥病呀,心长了病,那还有个好吗?”
领小也站在一边,她一边帮费目擦眼泪一边说:“你别哭,我当你媳妇行吗?”费目笑了,领小也笑了,却不知奶奶和王大娘流泪为哪般。
“唉,我这个大孙子哪有那个福分呀,能将就着有口气儿就不错了。”奶奶说着,撩起补着补丁的衣襟,擦着红红的眼睛。
“唉,费家大婶子,你不用着急,孩子的病咋也能治好的,明天我就再陪你求求药去吧。听说,孤山子那里有棵树又显灵了,有不少人去求药的。更何况,我发现这孩子一犯病就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这可真是有邪门气儿呀!”王大娘说着,也撩起补着补丁的衣襟,擦着红红的眼睛。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黑着,奶奶和王大娘就提着一个小筐出门了,里面装着三尺红布、一块红纸、三捆香和一把装了点儿酒的酒壶,还有一个小酒盅和一把系了红头绳的新筷子,都是提前买好的,备齐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