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资治通鉴>那些道儿> 第十一章:儒家的思想核心—浅谈三纲五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儒家的思想核心—浅谈三纲五常(1 / 1)

第十一章:儒家的思想核心—浅谈三纲五常

作为前面内容的一个小结,也在具体展开后面的内容之前,我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下儒家的一些基本思想,因为我们的司马光叔叔他的思想和理念都是围绕着儒家的基本理论展开的,如果我们对于这些思想有了解的话,那么很多内容理解起来就会简单很多。

所以,虽然很痛苦,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上点儒家的基本知识课,不然的话很多内容我们就无法穿在一起了。当然,还是那句话,如果读者您是儒学大师,那么您就别看我这些文字了,即浪费您的时间,还浪费纸张或者浪费电;如果您拍我板砖、仍我鸡蛋,也浪费您的气力,总之一点也不环保。但如您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菜鸟,如果希望通过这些文字更多的了解些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传统的管理之道,以及他们对于现代人的借鉴,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我们现在普遍比较接受的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这里的吧人分等级的方式,基本上是封建落后的。我们现代如果非要有所借鉴的话只能把它们理解为:“君为臣纲”:上级是下级的领导、表率、模范;“父为子纲”:父母是子女的表率、模范;“夫为妻纲”:丈夫是妻子的表率、模范,或者互为表率。反正这些也是很无聊的解释,看过就算咯。

另外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常”是不变的意思,这里是指一定的准则,所以五常就是五条不变的道德准则,儒家思想里这“五常”是为稳固“三纲”这个基本的社会结构的服务的。但是我们从今天社会来看,“五常”还是有他的现实意义的,它几乎是我们华夏民族两千年的文化和思想核心,它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非常积极作用。

一.“仁”:爱人。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孔子提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就是说仁是人类所有所具有的所有的美德,如果没有这些美德的话,那个人就不能被称为人。比方说药家鑫他完全没有这些作为人的基本美德,他就不是“人”,那么他作为“人”的生命就要被剥夺。“亲亲为大”是儒家思想中的“爱人”与其他学派“爱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如和孔子同时代的墨子提倡的是“兼爱”;圣经提倡的是“博爱”;佛教提倡的是“爱众生”。其思想均认为爱是无等差,而儒家认为爱是有等差,先是爱父母,“亲亲为大”;次是爱兄弟,“友于兄弟”;其次是爱朋友;又其次是“泛爱众”,爱所有的生命。我个人觉得“博爱”是个崇高的理想,如果不能做到博爱,就可以从爱家庭亲人出发,去爱身边所有的人,然后去爱全人类。

这就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亲亲为大”实际上就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基本信仰,所以我们的社会尤其痛恨那些对自己父母不孝顺的人,一个人他即使是再成功,如果他对父母不好,那么他就是千夫所指、十恶不赦之人。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所以儒家所称的仁,就是指关爱他人,凡事不能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别人考虑。

二.“义”:子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就是说,义是处事合宜、恰当、正确,尊重贤者是重要的内容。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义也”。所以总结一下“义”就是指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做应该做的,要羞耻于去做丑恶的事情。当然,后世对于义的理解还加入了忠义,义气的意思,关键时候要帮别人,总之“义”就是对的、正确的意思。

中国古代被称为义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关羽了,他被描述成了忠义的化身。他为了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承诺,他的兄弟情谊,可以放弃所有的荣华富贵去做他正确的事情,这就是义。后来儒家尊崇的“文死谏、武死战”的精神,都可以看作“义”。

而孟子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精神的最佳注解,也是千百年来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不被外力所中断的核心力量。

三.“礼”,子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这段文字有点复杂,看到“亲亲之杀”,可千万别因为是老夫子说的,就要对亲人动刀子。这里的“杀”没有打打杀杀的意思,也不是指大义灭亲。这里的“杀”有等级的意思,和后面的“等”意思相同,反正孔老夫子文采好,可以用这么难的词,读他的文字不认真的话是很容易被的坑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能之士也有等级,礼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儒家对于社会的政治和管理,最提倡的就是礼,礼就是把社会上的各个事物给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给管理起来,等级起来。应该说国内的企业也好,部门也好,甚至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好,我们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是远远超过西方的,这里的基本原因就是儒家二千多年对于我们日常民族思想和生活的潜移默化。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在古代家里的小辈是不能直呼自己父亲的名字的,甚至在写文章和日常的讲话中,如果遇到了犯了父亲名讳的字眼,也要避开,很麻烦的。比方说我们温爷爷的名字叫温家宝,如果按照古代的做法,那么他儿子在高考的时候“家、宝”这几个字就不都能用了,很容易会被挂科。

当然在这个名讳上,现在我们没有那么讲究了,可是我们还是不能接受子女直呼父母的名字,子女的名字也不能和父母的名字相同。而在西方,子女直接称呼父母的名是很正常的,而这个往往是子女和父母关系好的表示。关于重名就更多了,像亨利一世,亨利二世,亨利三世;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二世更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我们中国就不可能看到大家宝,中家宝,小家宝了。

孟子称:“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礼也。”孟二(孟子被称为亚圣,儒家排行第二)的话果然要比孔大的容易理解很多。

简单来说礼就是对尊敬他人,尊敬尊长。我们在《第三篇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事情是什么–关于礼》,已经讲到了礼。礼也是儒家用来管理社会和一切事物的规章制度,他即有包含了法律法规,实际上又有很多法律法规以外的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约束的内容。

我们有人会说,现代的社会我们提倡消除等级和等级差的观念,我们是不是应该抛弃“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的观念呢?如果您这样想的话,您到了大企业、或者国企的话就可能要吃大亏了。记住我们的社会是要追求平等,但是绝对还是不平等的;我们想努力打破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格局,但是不平等是不会被彻底打破的。我们的社会在短期内还不会放弃给领导和长辈更尊崇的地位。简单的说,在一个大的企业或政府部门,我们出门走路的先后,站位的顺序,吃饭的座位都是大有讲究的,这就是礼,如果不遵守的话会被穿小鞋的哦。

来个职场厚黑学的内容:我们需要记住,你的领导就算他再平易近人,他再像兄弟像哥们一样,你还是需要尊敬他,把他当领导,这永远不会错的。我们可以内心愤青,背后骂领导,但是当面还是别把乡长不当干部,要知道这个社会上,表面上笑里藏刀,内心斤斤计较的领导还是很多的。如果你的智慧不足以判断他的内心的话,尊敬他,偶尔给他小小的恭维一下,只要不露骨,不恶心,总不会有损失的。反正给尊敬别人又不会怀孕,怕什么。

(从这些图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等级总是存在于全世界的,只是我们的国家更加注重。而政治素养高的大领导他们知道如何作秀,如何尽量的去降低自己的等级形象,来达到亲民的效果;而那些小地方的小领导他们反而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们几斤几两,所以故意高调、装腔作势,有意想抬高自己的身份,这反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苍白和虚弱)。

四.“智”,孟子在孔子的“仁义礼”以外加上了智,称仁义礼智为四端。孟子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这个非常好理解了,“智”不是小聪明,而是可以辨别大是大非的智慧。

我们之前讲到的(《如何分析一个人的徳》)、(《孟尝君和纳谏》),等等都是关于分辨是非、善恶、对错、优劣的能力,这就是“智”。我们的智慧是可以通过、也必须要通过学习来得到提升的。

五.“信”,是西汉时期董仲舒采纳了法家和道家的一些治国的思想,在“仁义礼智”基础上又加上了“信”,称“仁义礼智信”为儒家的五常,就是儒家五条不变的准则。实际上对于信来说,先秦的时候主要是法家和兵家的治国理念,这个我们可以看(《管理至高无上的法宝—信誉》),董仲舒把他采纳进来还是非常出色的。信就是要讲信用,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这个还是很好理解的。

“信”不仅仅是儒家传统文化或者儒家传统思想上非常重要的品德,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先进的文明都会推崇信用制度。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经济基础更加是建立整个信用体系上的,他们知道当国家的信用体系出问题的话,整个经济体系就会面临重大的衰退。所以不管我们用什么文化,用什么思想来衡量“信”都是重要的品质。

而我们现在的社会最悲剧的就是我们过分讲究权谋、权术,反而把最基本的信用体系给丢失掉了。国家老喜欢和人民勾心斗角,玩数字游戏,玩手段,一边经常发布那些让人苦笑不得的数字,一边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政府说要控制CPI,到头来我们的收入没有增加,我们的物价却节节攀升;政府说要控制房价,可是越控制我们越买不起房子;政府说燃油税就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取消公路收费,可是税收了,公路收费却一条都没有少;政府说要整治不正当消费,可是我们茅台的销量却节节攀升;政府说不存在国进民退,可是我们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在迅速减少;政府说要增加教育投入,可是我们的大学生却面临失业;政府说要解决就业,可是解决大部分就业的民营企业的生存越来越艰难;政府说要整治贪污,可是贪污却越整治越多;政府说要打击盗版,可是我们可以在每个街角都买到盗版光碟。

这一切的结果造成了我们的百姓不相信政府,而政府认为百姓是洪水猛兽,甚至一、二百人的集会都要如临大敌。有钱的人觉得穷人都是仇富,而平民觉的有钱人都是通过政商勾结、坑蒙拐骗、倒买倒卖才获得成功的。我们在去医院、送孩子去学校、找领导办事,即使是非常正常合乎情理的事情,我们如果不找个熟人,不塞点小钱小礼的我们心里就不踏实,老怕被忽悠、被插队、被亏待,甚至想学雷锋,扶老奶奶过马路的,都怕老奶奶摔倒了,被倒打一耙。从根本上说我们到了必须要重新树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时候,不然我们的整个社会将会面临非常重大的信任危机。

我一直在纠结是先写这个比较抽象的儒家基本思想介绍呢,还是先写那些比较具体的内容。如果不介绍呢可能我们在理解具体问题的时候就不够有深度;可是如果一上来就写这些抽象的问题呢,估计整个作品就会被当废纸扔到垃圾桶里了,容易吗我。所以就选择了把这些抽象的东西放在中间,其实大家了解了这些抽象的哲学思想以后,再看下面的文字,或者回头看前面的文字都会觉得有点帮助的。毕竟这些经典内容都是我们的祖先两千多年智慧的结晶,我们需要怀着敬畏的心去学习和借鉴那些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帮助的内容,老祖宗们不容易的啊。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