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仙侠苑> 第五十一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一回(1 / 1)

贼头无能败普山神仙有意赏风光

四众踏雪寻上山路径,约莫半个时辰到达峰顶,却未见一个人影。木姗道:“不是说匪贼巢穴就在此普灵山么,如何没有?”紫夕道:“莫不是我等只寻得一处地方,其余给漏了。”白羽细瞧一会道:“现在已达峰顶,我等从四方下去,再搜寻一番。”众依言向下搜寻,俟到山底仍不见匪踪,心内着急,一时无计可施。泉生道:“那郤大人说将我们三日后押送赴京,我等须在三日内捉住真凶,可现在连贼人踪迹都没有,真真让人心焦。”

木姗道“既然搜寻无果,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谋划谋划。”众人拾了些树枝,搭了个简棚遮雪;木姗则环绕四周观察地形,见上山途中,有路径较他处宽敞,当是条大路,遂在附近伏下身来。约莫个多时辰,有三人经过。木姗借枯草掩映,见三人劲装打扮,面貌凶恶,提刀绰棍,肩上负有包袱,知是贼众,隐身跟上。

三贼往上走了五十步距,猛掉头向南横穿,又走了百余步,到得一处峭壁,壁面平滑光润,除有雪沫,无缝无痕。贼人伸手往壁上一按,轰轰几响,壁上一道石门掀开,贼人入内,木姗一闪身跟上,进得里面,贼人按下内里机关,石门重新关上。

木姗心忖:“好隐蔽的所在,不是老天相助,一时还找不到这匪窝大门。”往里随行,乃一黑洞,沿途点有火把,曲曲折折,半晌才到一座大厅。大厅广阔,能容千人集聚,火把映得通明,中间一巨型火炉,燃着熊熊大火,将整座山洞烤得如同三月暖春。

大厅上首设一座,置张白虎皮,端坐着个二旬年纪的年轻人。木姗注目细瞧,果然与白羽相貌一般,旁列数名匪人头目。

三个贼人见得年轻人,忙伏身下拜道:“大王,我等下山,弄了点珠宝,孝敬您。”话毕呈上包袱,年轻人着人打开,里面有四件宝贝:一座白玉塔、一对拳大绿宝石、一尊金观音、一对紫玉美人。四件宝贝,光彩熠熠,闪闪放光。

那大王倒是见过宝贝的,只点点头,叫手下收了,赐了百两银子,三贼喜滋滋离去。木姗尾随其后。贼人穿过一座索桥,到得另座大厅,黑压压一帮人,少说也有千数。在那挥刀舞棒,喝酒聊天。大厅延伸数个小洞,小洞用来堆枪藏棒,储存物品,烹饪做饭……木姗环绕一周,这山洞乃是天然形成,洞内小洞林立,且有地下河水,冬暖夏凉,强盗寻此居住,隐蔽又舒适,忒有眼光。有进路必有出路,木姗顺藤摸瓜,果然出口就在地下河水尽头。

一番勘察清楚,木姗沿原路返回,出得洞来,立即告诉三众。三众细听分明,紫夕道:“太好了,很久没有打过仗了,这次可要痛痛快快打他一场。”木姗道:“此人不可小觑,我观刘元山治理有方,匪众拥护,要破他并非易事。”紫夕道:“姐姐休长他人志气,放心,我不会鲁莽行事。”此话正中木姗心怀,紫夕续道:“我等先规劝于他,倘若行之无效,再下杀手不迟。”

四众计议几句,来到崖壁石门,木姗一声朗音道:“大力混天魔王刘元山,我等慕名投奔,请求赐见。”守门匪人听得陌生女子声音,大吃一惊,忙入洞禀报道:“大王洞外有一女子求见大王。”刘元山一听是女子,好生奇怪,挥手道:“开门,予我带上堂来。”匪人听令,打开石门,见果然一位貌赛昭君的女子站在洞首,匪人引她入内,带至刘元山跟前。

却说那刘元山正坐在椅上品酒,忽闻环佩叮咚,一位美少女款款而来,少女仪容端庄,举止高雅,看得刘元山不由呆住,及至跟前才收了窘态。木姗道:“小女子木姗叩拜大力混天魔王,因慕大王英名,特来投靠。”

刘元山心机恁重,面无表情道:“我乃杀人魔王,妳不惧我,反来投我,却是何故?,且不知如何投法?”木姗朗音道:“恶由心魔生,小女子曾习学修心术,遂自荐前来给你洗涤心灵。至于所投乃是言投,阐述修心正心之道;至于你是魔头,再恶之人亦有善根,再善之辈亦有恶源,善恶只因情势相对,而非绝对。”

刘元山道:“莫非妳是哪座山上修行的女菩萨,前来我处讲经说法的,哈哈哈,只是和尚跑错了庙堂,拜错了尊神。”木姗道:“大王一生杀戮,为何不求善果?”刘元山道:“我从生下来,只知道弱肉强食,不杀不抢,如何有好日子过,劝妳不要浪费口舌。今天我心情好,无杀意,妳快快离开吧。”木姗心忖:“此恶贼规劝不听。”遂又进言道:“久行恶径,必遭天谴,大王就不怕震怒上天?”刘元山一听大怒道:“老子就是这普灵山方圆八百里的天,想杀谁就杀谁,妳这疯蹄子出去。”说毕,一道银光向木姗扑来。

木姗见贼性难驯,也动了杀机,接住闪来银光,乃是一柄利剑,挥手一掌向刘元山劈去。一代魔头做梦也难想到,柔弱女子竟有这般手段;匪众亦扑来帮忙助战。木姗用对肉掌,将扑来贼人打得七零八落,叫苦不迭。刘元山看得真切,见来者不善,使出巫术。

霎时洞内阴风四起,火把骤灭,那青黑雾中现出几多荆棘,荆棘丛中藏着几多厉鬼。却说鬼怪飘然而出,从四面八方扑过来,道是些什么鬼怪:有断头鬼、挖心鬼、蛊毒鬼、剥皮鬼、斩腰鬼、火燎鬼,鬼鬼尽有;绿毛怪、红眼怪、无脸怪、垂舌怪、魍魉怪、夜叉怪,怪怪皆怖。这帮邪障,张牙舞爪围住木姗,步步紧逼,眼见就有吞噬之危。金云剑通灵异宝也,早闻得妖邪戾气,俟鬼怪近身,猛从发际飞出,闪五彩光芒,一阵剿杀。

那群鬼怪哪是对手,刹那魂飞魄散。山洞恢复原貌,木姗四下端瞧,地下满是纸人画符,再看贼人早已不见踪影,忙绰剑向前搜寻。原来匪人赶趁时机,逃得干净。好女娃循着足印顺河道奔至出口,天幸,贼众逃得不远,乃提剑驾云追驰。

守在洞口的三众,候木姗久久不出,也潜入洞中,奔至大厅,瞧得一片狼藉,知晓发生打斗,四处寻敌不遇,也循足印追至洞口。遥见半空木姗驾云,也齐驾飞云至半空。木姗道:“匪众逃到对面峰顶,我们分四方拦截。”说完,足下加速,见刘元山离峰顶只数步之遥,忙按下云头,一声暴喝。亡命遁逃的刘元山生平未遇此等厉害对手,见这女子会驾飞云,更心惊胆战。

只见他厚着脸皮拱手道:“女英雄,我刘元山也曾拜过茅山道士,习学些法术,始终未有女英雄这般功夫。妳、我俱是有真手段的人,不若联手将这普灵山及四周的县郡掌抓在手,过呼风唤雨,自由自在的神仙日子。假使气候做大,皇帝老儿的位置妳我也是坐得的。女英雄,何苦执着,偏要与我为敌。”

木姗一听道:“好不要脸的货色;好不知廉耻的狂徒,亏上天生得你伟岸标致,相貌堂堂,却未赐你仁善之心。大丈夫生为民族大义,死当护家保国。你在此聚集队伍,伤害无辜,你这不仁不义,不慈不孝的恶徒,人人得而诛之。我好言劝诫,解你心魔,拯救于你,你反以蜜言诱我,看来是我错了。”

刘元山闻得言语字字带刺,句句藏针怒道:“死蹄子,要杀快点,老子懒与妳磨叽,看爷爷的镗来了。”木姗刚要接招,白羽按落云头,接住镗道:“男跟女斗算什么英雄好汉。”话毕,白云剑与他大战开来。那刘元山见得来人与自己好些相似,心下叫怪,大战在即,容不得多想。

这厮果然武艺了得,白羽与他剑来镗往斗了十数回合。那厮面不改色,白羽忙运神功,白云剑得了号令,似发怒蛟龙大战起来。

分散的贼众,见四人从云端下来,吓得四散逃窜,眨眼就被三众从后背施了定身法,动弹不得。白云剑发了狠,杀得刘元山趴地求饶。白羽将剑幻成绳索,绑了刘元山个结实;而后从他口中得知其他匪众下落,三众即去州郡捉来余匪一并绑了。

俟战完天才黑尽,四众飞剑皆幻成绳索,捆绑了所有匪人,鱼贯穿了,押往云州府衙。

话说郤大人是夜忽得一梦;梦中二男二女,其内一人与匪首刘元山神似的道:“为还清白,亲赴普山,拿捉匪贼。共计二千五百人,现在衙门外。”音落,郤大人醒来,一肚狐疑,带了几名衙役,打开州府大门,果然黑压压跪着以刘元山为首的土匪,整整齐齐摆了两条,见首不见尾。

大人忙升堂夜审,土匪人人登记在册,共计二千五百众,果与梦境相符,完案已东方泛白。黎明时分,先将首犯与数名头目打入大牢;其他视罪行轻重定刑,而后收押。大牢不够,腾出后府临时收押。

却说刘元山押入大牢时,四名差役见牢中已有个刘元山,此时又来一个,百般不解。

四众擒贼后入客栈休息,紫夕想起一事,忙运功收回法力。真刘元山见与自己恶斗的其中三众,眨眼化成木头,知道自己遇上的劲敌,乃是修研仙术的神仙客。

第二日押首犯刘元山与数名头目上京。囚车沿街缓行,百姓欢呼雀跃。郤大人知是能人暗助,遂贴榜赏招擒贼英雄。四众见榜,相视一笑,大步离开云州往他处游历。

有道是:道高尺来魔逾丈,邪恶势比仁义强。力拨乌云见光亮,复有黢黑卷刃来。四众清戾除魔障,伏妖捉怪,早已传遍四野,各地魔头纷纷持技等待,想领教这几个初生牛犊,看看到底有多大能耐?

有这样一个灵精与云魔同出一门,晓得师兄惨败四众手下,且被老君收入葫芦,日日倍受熬煎,伤心之余指天盟誓道:“不给师兄报此深仇,吾当自殁耳。”从此暗中搜罗四众行踪,时时掌控四众讯息,只待踏进辖区,就要他们有来无回。

这个灵精自号“画尸魔君”,原来他与云怪不同。云乃气雾虚形,他乃冷血僵尸。只是二魔手段:俱是惑人心神,乱人本性。这画尸魔君自比师兄高明,魔君习艺当初,最擅画技,离师归故里后,将绘画与所学融为一体,练出一门奇术,仗此技艺创下偌大家业,统治沃野千里,称霸一方。

冬尽春来,百草欣茂。四众哪晓得有妖人作祟,只因重任在肩,仍一昧前行。步出云州,急急趱路,丝毫不见疲惫神色,到得一处山水,无碑无界不知名头,景色倒也秀美,但见:和风吹送山花香,惠雨放晴芝草长。新艾才抽黄芽角,弱蒲又添绿苔秧。杜鹃娇艳招蝶舞,杉穀枝繁鸟雀狂。山高林密藏狼虎,溪深涧稠伏蚺蟒。千尺崖上生灵宝,百丈渊底长奇葩。

四众正贪看**美景,忽一座高山阻挡。抬头观望:那山高可齐天,壁似利刀削。远闻猿啼狮吼,近听鹿嗷龙啸。树高林茂,难见上山途径,四众稍作休息,暗查地形。

画尸魔君刚进罢美餐,忽闻手下来报:“魔君大王,那不知好歹的四个嫩崽子今个就到了,现已进魔君辖地,备上山来。”魔君道:“可是二男二女,为首女娃名唤木姗的是也?”手下道:“大王正是。”说毕施一神通,只见魔君眼前石壁,现出四众正愁上山无路的情形。魔君大笑道:“哈哈,直接入了老子的境地,龟孙子也有今时今日,天老爷当真助我为大师兄报仇雪恨。”话落一阵狂笑,只震得石壁颤抖。

高山脚下,四众正商议。泉生道:“此山奇怪竟生在山上,算是山上山。我瞧有些凶险,不如下去另寻他径。”紫夕道:“才刚走过数座大小山峰,却又返回另走,想累死我啊?你说此山凶险,我偏要爬上去好好领教,看到底是何样貌?”木姗正备讲话,突闻白羽叫道:“那山背浅草处,不正是上山途径吗?”三众顺指望去果然山背处一古藤遮挡了进口。

四众忙飞奔下去,拨开古藤,现出一径羊肠小道。道路平缓,且有台阶。拾级而上,渐进峰顶,一股祥气慢慢升腾。紫夕道:“如此雄浑高山,我看不但不凶险,反倒祥和的紧,不定有偌大庙观呢。“

白羽道:“如真是妳这般妙想,今晚我定要设案饮酒赏月,一试古人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妙境了!”紫夕嘟嘴道:“如果是个荒地,就大打折扣了。”泉生道:“瞧师兄说得让人好生向往,快上去看看。”音落,迈步趱行一气到底。真是大山有观,深海藏龙。那一幢幢古香古色,飞檐翘角的观院正被瑞雾环绕,彷如仙境。但见一碑,碑上大书:入画观。四人仔细观瞧不解其意,出来几位道童泉边汲水,木姗上前施礼道:“小道长有礼了,不知这入画观是何意思?”小道童见一女施主问询,忙还礼道:“此山名唤画山,是我家师祖爷爷,赞其景色如画起得名讳。观修在山上,是为入画之意。”小道童们汲了泉水后道:“几位施主上得如此高山,其诚心可见也,请入观中饮茶歇息。”木姗及众随入道观,问道:“贵观供的是何方神圣?”道童答曰:“本观供的是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四众听闻供奉的是师父、师叔,忙入殿参拜。

只见三清在霞光瑞霭中端坐,香雾绕梁,红烛普照,真个香风袭人,霓虹喷天。三清道貌俨然,神情肃立。两旁道士衣衫齐整,收眉敛目在那诵经咏典。四众参拜完毕,环观四周瑞气缤纷,不由啧啧点头,称赞道士修持有度,勤奋用功。正想到处逛逛,一白眉老道,仙风道骨,踏雾而来。施礼道:“贵客临趾,贫道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四众忙还礼。

木姗细瞧老道,但见:眉须皓白颜若玉,体健履轻目如炬。一袭白袍祥光罩,叫人疑是三清至。一看便知是个久经修持的得道前辈,惊得木姗赞叹风采,急迎头作揖道:“老神仙亲迎,晚辈哪敢领受。”三众也拱手作礼。

老道见四众神情谦虚温和,赞道:“果然人品奇佳,使人喜爱。”紫夕道:“莫非老神仙认得我们?”老道自知口误失言,急掩饰道:“听说一些,今个亲见荣幸之至。”遂引四众入后院厢房。紫夕机警,与泉生嘀咕道:“这老道好生奇怪,如何认得我们,非我脸上刻着字。”

泉生道:“姑奶奶,省省心力吧,我们行路万里,降妖除魔。所谓嘴比脚快,人家知道亦非怪事。”紫夕是懂非懂,皱皱眉头,也懒去钻地角尖,宽心与众入院。

穿过一回廊方入后院,只见后院面积广大,有数十间厢房,屋宇连檐,盖着五彩琉璃瓦,璧墙汉玉筑就,窗棂沉香雕琢,古香古色,好诗意,有小桥流水悠悠淌,花圃竹园暗暗香。假山生碧树,池塘喂锦鲤。几株古桃披彩斗,数株新梨覆琼装。碧螺抽芽嫩,毛尖发苗青。菜花蒜苔蜂蝶爱,葱芹笋瓜惹人馋。原来是座菜、花、茶兼有的园子。白云缭绕,紫雾环围,举手摘日,伸足踏云,如进了二二天宇,四四天境,妙得很。

四众久别仙宇,正可在此畅意享受。老神仙见四众满面**,乃道:“贫道带四众见赏了本观的花圃、菜圃、茶圃,当再去厢房看看。”话毕带四众迂回花圃西边,进入首间套房,里面布置清新,琴棋俱备,文案几桌尽有。厢房开四窗:一窗临假山、一窗靠修竹、一窗倚池水、一窗桃梨艳,窗窗自然美景,处处弥漫花香。四众齐赞修筑的妙,老神仙见四众如此满意乃道:“我在竹亭设下香茶,请贵宾品尝。”四众仿闻茶香,移步入亭品茗。

只见竹林,一座朱红亭子,亭中石案上用玉碗斟满五碗碧清香茶。玉碗乃碧玉莹翠;茶叶乃绿玉小圆团,用山泉水冲泡,舒展碧叶,使白汤变得碧玉清透,嗅一嗅有花果香气;尝一尝微苦泛甜。

木姗小饮两口道:“好香美的碧螺春茶,老神仙将茶木与桃梨共栽,茶树亦吸收了花果的瑞气,好喝的很。”老神仙道:“我将果树茶树错落栽种就是彼此吸收灵气,让味道更美妙。”木姗赞道:“老神仙果然是种茶高手,此茶是今岁新茶。”老神仙道:“正是,这是昨日新炒的,几位好口福。”木姗笑道:“果然是好口福,我们很久没喝这般美味的新茶了。老前辈礼数周全,让人敬爱,不知如何称呼?”老神仙道:“我乃入画观观主,临云道长也。”

紫夕抿了口茶道:“不知道长高寿几何?这般高山,观宇如何要修筑在此?”临云道长道:“贫道虚度二百九十春华。”四众一听道:“果然是人间活神仙。”道长笑道:“神仙不敢当,此观乃我师父‘霄空子’修建,他极爱奇山峻岭,云海雾峰之妙,遂生异想将道观筑在此间,经勘察得知山上土壤肥沃,灵泉数处,气候宜人,费二十载时光,修此观宇,取名为入画观。”

说罢饮了一口茶续道:“原以为山高观孤,必然清冷,孰料香客虔诚,不顾劳乏,非要登上峰顶一览群山而后快。久而久之,香客聚多,香火亦盛,观宇慢慢扩建,终成今日规模。今日雾重,难见日落,只要天宇澄清,清晨可观旭日跳云海,傍晚可览金乌坠西山;峰顶下望,但有河流如银带,田地似棋盘,村户人家,目尽千里;夜晚群星璀璨,玉月临空,手可抚星月,耳畔鸣和风。设案月下喝酒吟诗,最是神仙日子。”说得众人心痒难耐,就要出门赏景。老道也不拦阻,还指方向道:“出后院门行里许也,当可观全景。”四众依言,虽云重,拨开云气果然瞧得一股好景致,到底四众看见什么,欲晓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亲爱的读者,本书已建《仙侠苑》贴吧,请查百度。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