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丹道凌霄> 第二十三章 吃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吃货(1 / 2)



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时间建成的。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

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凛冽的北风在紫禁城的上空回旋,空气中弥漫着雷雨的前兆。

明神宗站在御书房中间,望着远方,背影现得十分的苍老,仿佛风中残烛左右摇摆。

我正在忙训练我的特种部队爪牙,刚刚有点眉目。

这天,明神宗身边的总管太监李连英,来到慈庆宫。

“皇帝口谕:传信王进殿见驾!”

我满怀疑虑,什么事呀,看李连英那张不苟言笑的面孔,我的心情沉重起来。

在踏入内宫后,我那满腹的疑虑被那庄严肃穆的气氛扫的一干而净。在李连英的护引下,我好奇地在内宫的廊道上走着。在这一点声音都没有的地方,足音分外令人刺耳心惊。

我很想问问身边脸无表情的李连英还要走多久,后来我想起古人的一句话“言多有失”所以生生的把话语咽回去。九弯十曲后,又过了三重看似没有守卫的门户,李连英停了下来。

李连英对着前面紧闭的宫殿,跪伏地上,高呼道:“信王到!”

我也失惊无备让李连英吓了一大跳,在迥音汤漾时,宫门无声无息地开了,两名年约五十的太监作出恭迎的姿态,请我进去。

哎?这两名太监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呀!

两名太监恭身走在后面,两对精光生辉的眼睛扫过我身上,登时使我生出无法隐藏任何事物的感觉,比直接搜身还管用,不会是传说的影子太监吧。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其残暴不仁,实前所未有,俘掠汉人作奴隶、禁止携带兵器、不准汉人任要职,官吏贪污,将士抢掠,无恶不作,慈航静斋与净念禅宗一向不问世事,后来亦感到有赶走蒙古人的需要,于是在当时反抗的群雄里,选择了朱元璋作为首领,为了保护朱元璋的安全,两大宗派出高手,贴身保护朱元璋。当然这些事都是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这就是影子太监的来历。

御书房,十分的宽广明亮。

我看应该叫御书殿。房分前后两进。

内进被垂下的竹帘间隔,隐隐约约见到灯光里一个人影正在朝南的大书桌上据案而坐。

那两名老太监打出手势,着我自行进内。

好家伙哦,皇帝的威严就是不一样啊。

我还不及感慨,一个宽广的密封空间呈现眼前,除了正中的大书桌外,四周全是高过人身的大书柜,桌面上放的古装书籍,好象佛道,两家的书籍都有。

坐在书桌的人正转头看着右边墙上的一幅画,穿一袭绣着九条金龙的浅绛袍服,头顶高冠,自有一种威慑众生的王者霸气,但仍不能掩饰他苍老的身体。

明神宗听得足音,蓦地抬起头来,锐利如箭的眼神往我射来,好锐利的锋芒。这时,丝毫不见一个老年人应有的神态,仿佛恢复昔日的健壮。

我上前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头,叫道:“皇孙参见皇爷爷!”

明神宗轻轻离开书桌,来到我的伏身处,一把将我扶了起来,精光慑人的眼神上下打量了我一会,呵呵一笑道:“来来,跟皇爷爷这边来!”

明神宗牵着我的手,朝大书桌方向走去,明神宗走到大书桌旁边,轻轻推动书桌旁边的书柜,

“吱呀”一声,

书柜分向两边,移动露出一个甬道。

妈的,挺神秘的。难道这里有什么猫腻。

“来!”

明神宗见我眼中有疑虑的样子,也不解释。没有办法只好跟随他进去了。

这书柜后果然别有大地,那是一条宽阔的甬道,地面上光滑如镜,甬道两边,也有四盏式样古雅的琉璃壁灯。

甬道并不太长,两边一共有四个门户,门上挂的珠帘。

甬道尽头处,也有一道门户,珠帘低垂,一个老太监手举火筒,安祥的走在甬道上,一面点燃壁灯,灯光照着珍珠帘子,加上磨得光可鉴人的石壁,珠光宝气,掩映着甬道中光彩缤纷耀眼生花!如入七宝瑶台,令人目迷五色!

是福?是祸?还是机会?不管他了,进去在说。

出乎意料。

房间很大,很宽敞,足有100平方多米。可陈设却少的出奇,四周墙壁上每隔两米又盏琉璃壁灯。

在正中央摆设着一个供桌,供桌上有一古朴长条木盒,好象象宝剑的样子。供桌的正后方是一幅画。

我定睛一看,认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我这个世界的祖宗。

供桌的两边各有四个蒲团,好象是和尚打坐用。

我十分的奇怪,明神宗这他让我到这干什么呀。真无聊。

百无聊赖。

我信步走到供桌面前,打开长条木盒,果然是一把宝剑。

这时,一股莫名其妙地感觉充斥着我的心间,我不由一颤。我却不知道,由于宝剑的杀气,引动了深藏在我身体内的魔心,提前发动,为我早日成为魔君开动了契机。

这把剑造型古朴,没有任何纹饰,但剑身的线条很奇怪,剑体呈现出一层层波纹般的奇怪光芒,令人非常难以言语去形容,但却感到它必然比一般宝剑千百倍。

我伸手到盒里,握着了剑柄。

一种奇怪的感觉,由冰冷的剑把传到我的手里,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似乎这不再是一件死物,而是蕴藏强大能量的利器。

应该是发动的时候了,我身体的魔心不甘心沉默,开始启动了。

我的心情越来越烦躁了,我急忙运转“锁魂诀”平静心情。

奈何越是想抛开心绪的烦躁,便越是杂念纷然徘徊不去,我一时急噪不安,微闭双目,默念着“锁魂诀”的精要,开始强行调整呼吸,力图达至诀要中“吐呐呼吸,心澄气净。循息守中,意存虚无”的境地……

如此这般行功数百息之后,我的心念渐渐移至强行牵制的一呼一吸之间,灵台的迷乱虽然也已经散开,但思绪的神志却愈见昏沉。

此时,我隐约感觉到下身贴近地面的部位如同往常一样,油然升腾起一股冰寒气流,向上扩散至胸腹各处奇经异脉,立时一股寒意循经导脉直冲灵台。

我受此一激骤然惊觉,平素应该同时出现的三脉炙热气流,此时竟渺无丝毫踪迹可寻……寒意越来越盛,经脉之间的气血好似冷凝了一般,丹田元海更是犹如已被冻伤,着实生痛难忍。

忍住难以名状的痛楚,我凭着无上道人的记忆,运用心念探寻那几脉理应属于阳极气流的所在……少腹至胸、足内踝经股内侧入胸上行至脑、膝下三分沿腿内侧入少腹过胸至喉……

当我的心念集中于这三条脉络之上时,果然激起了脉气中蕴藏的阳极气流的反应,它们立时应念而生蠢蠢欲动。

我不由心中一喜,却不料它们自行循经导脉,走向的却是与那股寒极气流截然相反的经脉,齐齐窜至背部各处奇经异脉,火烧着了一般的疼痛感随之而来……

我大惊失色,思及无上道人记忆中的阳脉行阳气、阴脉走阴气的先天脉理,情知大事不妙,急欲收功。

但体内徘徊于阴脉中的寒凉气流,与窜行于阳脉中的炙热气流似乎均已再也不受我的心念的牵制,依然各自我行我素,四处冲撞,无上道人的话应验了“我毕生凝聚的精气神,将在你体内结成魔种道胎,这魔种道胎具有风暴般的灵力,有若同策四驹,每驹均想奔向一不同方向,略欠定力,必遭车翻人亡之祸,切记切记!”……

顿时间,我只觉胸腹奇寒钻心,背脊炙热难当……二种极向全然不同的痛苦相互煎熬,我的神志因过度的忍耐而扭曲得模糊起来,一个侧身瘫倒在房间的地面上,痛苦地不断翻滚呻吟,扭曲着我幼小的身体……

“阿弥陀佛……”

一声禅音佛号响起,满目悲悯神色的四位影子太监飘然而至。

为首的古容影子太监首先将我的坐姿扶正,然后仔细端详我面部神气的荣衰变化,却就在触手探视出我前身寒,后背热的体脉表象时,古容影子太监慈眉紧蹙,已然心有所知。

古容影子太监凝神聚气五指轻弹,几缕真气隔空封住了我胸前“膻中”、“气海”与背脊“大椎”、“长强”诸穴,一把扯去我的束髻皇甫,右掌覆于我发际天灵,百会之上,一股雄浑的纯刚气劲透穴而入,震声喝道:

“休要理会此刻身际任何感受,抱元守一,宁神静气……”

我迷乱的灵台神志受浸体而入的气劲骤然一激,心神一念顿时回复澄明,知道身后是古容影子太监,信心大增,依言坐定,心念随古容影子太监注入我体内那股雄浑真气的导引之下,缓缓静定下来,抛开了气脉间寒热疼痛的诸般感觉,渐入浑然忘我之境。

古容影子太监催动掌中气劲逐渐增强,在我心神贯一守中忘我之后,更是畅通无阻地驱散胸腹部纠缠不清的寒凉气流,直逼我的丹田气海而去。

暗赞一声,古容影子太监心忖道:此子经舒脉畅气血运力强韧,兼有罕见的“八转九宫”之经形脉象,更不知是何缘故,竟还经受得住“魔种道胎”之气的噬经蚀脉,成就超乎常人的异经奇脉,天资之卓越,福缘之深厚,真可谓当世无二……

“咦……”

古容影子太监掌下气劲蓦地一缓,顿感有异,不由惊疑出声。

他原本打算封制住我胸背二道气流的窜涌,以免二道气流一旦合流倒经灌脉滋生大祸,然后以己身的“菩提真气”助我将阳极气流收附于丹田气海,同时将阴寒气流排出体外。

却正当古容影子太监的“菩提真气”化散我丹田处萦绕的寒凉气流,意欲催发其元海精气之际,甫一触及自我丹田元海中自然迎出的一脉气流,古容影子太监便震惊莫名地迅速收回真气,难以置信地怔住了。

“怎么可能呢……”

古容影子太监怎么也想不到,从我丹田元海潜出的那道气流,合阴阳二极真气于一脉,不论是极向禀性,还是悉足变化,都竟然与昔日的魔门秘法——道心种魔大法有异曲同工之渊源。

如果照常理推断,能学习魔门秘法——道心种魔大法的魔门高手,根本有如凤毛麟角。而道心种魔大法乃是魔宫的镇宫之宝,只有魔宫的帝君,才可以修习,我一个普通的皇室弟子如何有机会学习。

即使排名天下七大武道宗师之列的其他几位绝品高手,也是各有其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不世绝学,鲜有此等既可同时运化阴阳二极,而自身经脉又不为其所伤的奇功异法。

难道,魔门又开始复苏……….。

此时,我凝神守一的心念,因古容影子太监掌中“菩提真气”的收回涣然一散,而被古容影子太监唤起的那股丹田气劲又直窜上行,逐个冲开被封住的穴道,不为阴寒气流所容,亦无法凌驾于阳极气流之上,只能被排挤出奇经大脉,尽走窜于各处经络别脉,时而行于胸腹,时而窜流背脊……

三股极向禀性完全不同的气流相互杂乱交集,翻天覆地般在我体内横冲直撞,我通体大汗淋漓只觉体脉之内,或炙胀或寒缩……或刺扎或翻绞……个中痛苦难以名状,是以不到片刻工夫,神志复又丧失,几乎当场昏死过去。

这时,其他的几位影子太监,见古容影子太监收手,十分的奇怪震惊,因为能让净念禅宗的第一高手难办,肯定非同小可。

这些影子太监在禅宗里是何等身份,武功何等厉害?”他们巳超过百岁,武功禅法,均与禅主在伯仲之间,否则亦不能作为皇室的保镖屡屡杀退蒙古高手的行刺。

古容影子太监把刚才遭遇告诉其他几位后众人大吃一惊。

“佛祖,保佑……..”

古容影子太监一见我的情况情况紧急,已不容自己多想,于是低宣一声佛号,左掌挽起右臂衣袍,右手拈花三指集数十年内元真劲运转如飞,合着脚下八卦方位寸步插花,疾封了我周身经脉七十二处要穴。其他的影子太监见此,纷纷配合。

影子太监合计的内元真气将近400年,果然见效,我体内翻腾的气机立时静息下来,我缓缓睁开眼睛,气力难继地望向此刻环列身侧的影子太监,苦于穴道被封,根本吱不出半点声来。

房间里,古容影子太监拨动掌中念珠来回踱了几步,眉头紧锁陷入深思,他明白如此将周身经脉气血启合运流的极点尽数封住,只能应付一时之急,若是拖累时间过长,轻者经瘫脉枯将一生卧床不起,重者更有身家性命之忧。

一声长叹,古容影子太监目光炯然,望定我说道:

“你思绪混乱意乱而贸然行功,以致阴阳不调走火出偏,周身经脉受寒热煎熬之苦……这原本并无大碍,但是因为现时在你体内窜行的寒气乃“魔种道胎”之气,而那股阳极气流显然又非你体脉修持所得,兼之你的本身的真气更是大异于常理,所以贫僧如今亦是有些束手无策……”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