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么大地方,你哪儿不好死,干嘛要来害我?‘
姑娘捂住脸,号淘大哭:‘撞死我吧,让我去死吧。‘声音十分悲惨!
人们怪车手不该如些对待姑娘,使年轻的车手面有愧色。作为对自己行为的补救,他把姑娘拉到了马路边。
‘姑娘,有什么委屈,你就对大家说说吧,年纪轻轻的,何苦呢?‘说得姑娘珠泪双流。她抽噎着道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姑娘家住浙江沿海的一个小镇上,最近父亲得了脑肿瘤,到上海来做手术,因钱不够,就给家里发了封电报,今天钱寄来了。姑娘到邮局取了一千元钱,正回医院,突然有一位时髦女郎拽紧她的胳膊,声音擅抖地求救道:‘大姐,后面有两个无赖跟踪我,你能不能送我到前面那个汽车站去?‘
姑娘回头一看,果然看见两个鬼头鬼脑的家伙跟在后面,于是姑娘就将时髦女郎送到汽车站。送走时髦女郎后,姑娘才发现自己的一千元钱不见了。她悲痛万分,一时想不开,就想一死了之……。
人们听完姑娘的叙述,无不同情姑娘的遭遇。那个摩托车手更是后悔刚才打人的冲动。他摸遍了上下口袋,将身上的钱全部送给姑娘说:‘请原谅,这三十多元钱用处不大,但对你或许有些帮助,请收下吧。‘
摩托车手的举动,打动了善良的围观者们。不一会儿,姑娘就收到了一大叠众人救助的钱。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向人们鞠躬致谢。这时不知谁提醒了姑娘还不快去医院,摩托车手自告奋勇地驮姑娘去医院去了。
人们不会相信他们遇到了一个可恶的骗局,除了人群中两个公安便衣外。这局双簧的最终败露,是因为骗子的运气不佳,还是骗子的必然归宿?当然,不管怎样,这是一个成熟的骗术,成熟到足以让骗子们去上海南京路、广州北京路南京夫子庙一带玩上十遍百遍,如果善良的人们没有看过这本书的话。
那些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行骗的,是真正的心理学家。道理只有一个,方法倒有千种。漫步在海口最繁华的海秀大道彩虹天桥上,你是否注意到了天桥梯台上的乞丐,他们或残或幼,极易骗取人们的同情,当你慷慨地扔上一元、两元之后,你是否意识到了你或者已经落入骗局?
当然,也有真残疾的乞丐。旧时丐帮中,有将收募的流浪儿打残,然后令其行乞的,这是为了骗取人们的同情心而不得已使用的苦肉计,只是,苦的不会是老板的肉。
虚荣心也是受骗的主要原因之一。骗色之徒利用姑娘爱慕虚荣,崇洋媚外的特点,屡屡得手。一位大学生嫁给一个黑小伙之后来到了非洲,才发现国外满不是梦里那般景致,夫君也不如在华时那般温柔,自己成了黑人的私有财产。她百无聊赖,在给家里的信中‘忍泪装欢‘。她开了一家中餐馆以维持生计,但赚来的钱又被丈夫肆意挥霍掉,时不时丈夫还带来黑人姑娘当前她的面做受,她彻底失望了。于是她来了次‘失败大逃亡‘,
辗转他国,在我大使馆的帮助下得以回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女大学生现在心如止水,带着有一半自己骨肉的黑色的女儿过日子……
20.骗吃的故事
在分析完诈骗心理形成的客观依据后,我们来看两则关于‘白吃‘的故事,以便轻松一下。
应该说明,‘吃‘在七情六欲中是首要问题,所以历史上骗吃的故事多得很──尚不包括以吃墓地祭品而‘骄其妻妄‘的‘齐人‘。骗吃的‘标的‘不大,又情有可原,所以成功的机会大,揭露出来也不至于太丑太丢人。据一张小报说,我在日留学生中,有骗吃者的方法是:在袋子里装两只死苍蝇或蟑螂,等饭菜吃饱了侍机放进菜里拌几下,然后叫来老板,指着老板的鼻子骂一通‘你的,卫生的大大的不好‘、‘良心大大的坏‘之类,扬长而去。这种事后来还是被识破了,因为老板搜出了学生尚未放完的苍蝇。这事令穷学生好不尴尬。不知这一报道是否有意丑化我同胞,抑或那留学的同胞原本是偷渡去的。par言归正转,先讲八十年代末上海多次发生的那种骗局,这种骗局中,主角是几个骗吃的无赖,配角是一些好闲的妙龄女郎。在下面的例子中,配角却是一位叫牛宝宝的青工。
牛宝宝长得不赖,只是有点嘴馋。这天下班路过一个个体饭店时,猛听得里面有人热情地喊:‘啊呀,科长是你呀!‘这一称呼不错,比如你在什么场合碰到大学毕业三年已从政的同学,不知该如何称呼时称科长准中。
偏偏牛宝宝是个青工,不是科长。难怪乍一听他要打个愣。
左顾右盼不见身旁有别人被喊,则称呼自己无疑了。牛宝宝见热情的人己从饭店出来,笑容可掬,热情有加,却想不起来自己何时见过此人。热情者一把挽住牛宝宝,连拖带拽地把他朝饭店拉,嘴里还一个劲地套近乎:‘啊哟,科长啊,您真贵人多忘事,我是大新电扇厂的张厂长啊,前年,要不是你批给我们那些钢材,恐怕我们厂早就倒闭了。‘
牛宝宝这才明白,对方认错人了。他正想拂袖而去,不料张厂长‘啪‘地打了个响木:‘老板,添酒,添菜。‘牛宝宝此时的心理却已是‘不吃白不吃,白了也白吃‘了。
张厂长斟满一杯酒,恭恭敬敬地举到牛宝宝前:‘科长,我代表大新厂全体工人,敬你一怀。‘牛宝宝心理,天底下竟有如此混帐的厂长,各位,这牛宝宝也不是吃素的,今天这顿骗吃是骗定了。
为什么说牛宝宝骗吃?因为牛宝宝明知自已不是‘牛科长‘。
却又不道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使张厂长迷惑在‘牛宝宝是科长‘的假象里,浪费感情又破财,上当受骗。所以牛宝宝此时自己是一个骗吃的的骗子了。且看牛宝宝表现如何:只见他把酒送到嘴边舔一下,便放回桌上,落杯的声音还蛮响。‘如今的假货也真多,这酒怎么喝!‘par张厂长心领神会,喊:‘老板,有正宗五粮液吗?来一瓶!‘
酒一换,张厂长拍着牛宝宝的肩膀,推心置腹地说:‘科长,这年头生意越来越难做,今后我们厂全靠你了。‘牛宝宝立即拍着胸脯说:‘张厂长,你一百个放心,咱们不拆墙是两家,拆了墙是一家嘛!‘,‘好!好!科长是爽快人,干怀!‘
牛宝宝沉浸在骗人的兴奋中,五粮液下肚,便兴味盎然,高招迭出。‘张厂长,你听说过甲鱼防癌这事吗?‘牛宝宝问。
‘听过,听过。‘张厂长心领神会:‘老板,有甲鱼吗?‘
自然,甲鱼也上桌了。
牛宝宝又说:‘要是有大闸蟹的话,可以来几只。那东西味道不错。‘
于是,大闸蟹也上桌了。
等吃得差不多了,张厂长出去买烟。读者诸君,你们一定知道这个骗吃故事的结局了。
那就是,‘张厂长‘出去买烟后,就没有再进来。
在古代,这种骗术称为‘脱剥‘。类似兵法中的金蝉脱壳,范例是这样的──
21.假马脱缎
江西有陈姓庆名者,常贩马往南京承恩寺前三山街卖。
时有一匹银合好马,价约值四十金。忽有一棍,擎好伞,穿色衣,翩然而来,伫立瞻顾,不忍舍去。遂问曰:‘此马价卖几许?‘庆曰:‘四十两。‘棍曰:‘我买,但要归家作契对银。‘庆问:‘何往?‘棍曰:‘居洪武门。‘棍遂骑银合马往,庆亦骑马随后。
行至半途,棍见一缎铺,即下马,放伞于洒坊边,嘱庆曰:‘代看住,待我买缎几匹,少顷与尔同归。‘庆恃:
‘此人想是富翁,马谅买得成矣。‘棍入缎铺,故意与之争价。待缎客以不识价责之,遂佯曰:‘我把与一相知者看,即来还价何如?‘缎客曰:‘有此好物,凭伊与人看,但不可远去。‘棍曰:‘我有马与伙在,更何虑乎?‘将缎拿过手,出门便逃去。缎客见马与伙尚在,心中安然。庆待至午,杳不见来,意必棍徒也。遂舍其伞,骑银合马,又牵一马回店。缎客忙奔前,扯住庆曰:‘你伙拿吾缎去,你焉往?‘庆曰:‘何人是我伙?‘缎客曰:‘适间与你同骑马来者。你何佯推,定要问你取。‘庆曰:‘那人不知何方鬼,只是问我买马,令我同到他家接银,故与之同来矣。他说在你店买假,少顷与我同去。我待久不见来,故骑马回店。‘……二人至应天府理论。……府尹回:‘此真是棍了。欲脱你缎,故托买马,以陈庆为质。以他人之马,赚你之缎,是假道灭虢术也。此你自遭骗,何可罪庆?‘
这则故事为《江湖奇闻杜骗新书》首篇。文中的陈庆被当作人质,被恶棍利用,骗取了缎铺老板一匹缎。这一匹缎,在古时是十分值钱的,是当时最好的纺织品。幸喜应天府尹明白道理、陈庆才免遭连累。这不同于牛宝宝骗吃。
牛宝宝被人当作人质,还自作聪明将错就错,要好酒好菜,这些店老板是已耳闻目睹的,所以,牛宝宝不出点血,是走不了的。
22.尬尴的宴席
另一个骗吃的故事,也发生在当代,载在《民主与法制画报》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日,作者刘李红,题为《尴尬的宴席》,故事的主人公叫潘正金。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七日下午,潘正金租了个体户史某的一辆‘桑塔纳‘出租车,说好半天付租金三百元。下午七时左右,这辆车开到石河子市某局张某的办公楼下,潘正金把张某一家请到东环路‘奥运‘大酒店吃饭。张某的父母、妻子、姨妈、羊媳都被请到后,潘正金又把另两位朋友接来,一共九人,点了一桌丰盛的菜。张某并不认识潘正金,但潘正金说,一九九三年冬,他在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医院住院的时候,与张某的父亲同住一个病房,得到他老人家的不少帮助,今天请吃顿饭,是表示一点谢意。潘正金自称姓王。是棉麻公司的,现在带了几个人在迎宾楼开了一家公司,做棉短绒生意,发了点财,但忘不了当年的朋友。他又私下指着外面那辆‘桑塔纳‘对张某说,那辆小车是我才买来不久的。酒席吃了一半,有人叫司机史某出来把车挪一下,潘正金跟了出来,对史某说:‘我要去拿两条云烟和红塔山烟,送给桌上的人帮忙办事。‘史某说:‘你去吧,拿几条不就行了吗?‘潘说:‘台上的烟都是假的,我送人的烟必须拿真的。‘他接过史掏给他的四百元钱,拍了拍史的肩膀又说:‘吃完饭我一并给你算帐,明天我还租你的车。‘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张支票,这是八万元的现金支票,我钱多得很。‘潘正金转身买烟去了。一桌子的人从八时吃到十一时,便开始焦急地等着潘回来,一小时,二小时,……潘正金仍没有露面。接下来,便是一场难堪的局面:一桌酒席八百一十四元,租车费三百元,临时借支四百元,共一千五百一十四元,这笔钱谁掏呢?最后,史去报案,张某打电话找人凑钱付了酒席款……
这仅仅是潘正金诈骗案中的一次。就在这次诈骗案发生的第二天,七月二十八日中午,潘正金又从容地将个体户张某的‘松花江‘面的以三百元租金租来,以后分别把石河子总场四分场五连和七连的‘朋友‘孙某、蒋某等六人,请到西城饭店吃饭。宴席途中,潘正金又借故溜之大吉,一桌七百余元的酒席和三百元的租车费留给饭桌上的人‘料理‘。
潘正金是江苏无锡市人,四十二岁,一九九0年因盗窃枪支被判刑,一九九五年获释。在狱中他的腿因公致残,国家按有关规定给他发放抚恤金近八千元。他把这笔钱挥霍完以后,便开始了行骗。在上述骗局之前,五月三十一日至七月二十八日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采取以上手法,不花分文摆了十三桌(次)酒席。石河子稍好一些的酒楼饭店,他几乎都光顾过。受他骗的人,有县团级领导,有执法者,有医生,有车队队长,有棉纺厂女工……有好几次,他请来的那一桌人,围桌而坐,却互不认识,待他途中溜走后,这些人面面相觑……
在审讯室里,潘正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现在的人太好骗了。一说请吃请喝,他们都很准时赴宴,还往往带些亲戚朋友一起来吃。石河子是一个小城市,潘正金几乎隔天‘摆‘一桌酒席,一连骗了十三次……
潘正金与其说在行骗,不如说在恶作剧。
骗吃、一个好笑的话题,想想一些十分庄重的场合,一些道貌岸然的‘君子‘竟在骗吃,那情景是何等幽默有趣!故谨献《骗吃方法两则》如下,为骗子试,为君子防。
其一,穿着考究,落落大方,你就可以进入高档酒店前参加任何人的婚宴,谁也不会识破你,新郎新娘还要向你敬酒呢!
其二,怀揣名片,大款打扮,你可以参加大公司庆典。签到,领纪念品,参加宴会。当然,带一位美人作‘秘书‘更好。
23.‘导演‘的伎俩
夏日的一天,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一家小旅店里住进了一个声称从事艺术工作的男士,此人年轻潇洒,风度翩翩。
一天,服务员小李打扫完房间,男士热情地邀请小李有空来玩玩。本来打算只是礼节性应酬一下的小李,见男士床头、桌上推满各种电影画报,羡慕不己。男士主动借给她一大捆画报。
第二天,小李还画报来到男士房间,正在伏案写着什么的男士忙迎上来:
‘李小姐,你这么漂亮,怎么不去搞艺术?‘
‘过奖了,不过,我确实很想搞艺术,只是没有路子。‘
‘没关系,我可以帮你。‘
男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精美的名片盒,递给小李一张名片。
啊,原来是某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顿时,这位眼前的男士,成了小李眼中的上帝。为了投身艺术,小李献上了十二分的殷勤。
从此,‘导演‘得到了小李的特别照顾,而小李呢,一有空便到‘导演‘处聊天,‘导演‘要去寄存室取东西,小李随手把钥匙给他,让自己去取。
‘导演‘临行前告诉小李,此行一星期,回来后便带她去电影厂试镜头。小李想到了马上就要实现当演员的愿望时,喜形于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导演‘走后,小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使小李心情久久平静不了的还有一件伴随‘导演‘的离去而生的小事:寄存室里几件旅客的贵重物品不翼而飞了。
分析这个骗局中当事双方的心理发展过程看,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当然,关于导演与演员的故事,有些是十分精彩的。更何况是假装导演的骗子?
是谁为‘导演‘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欢迎登陆更多涂建华作品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