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听着心里一动:吴太后给了十两金子的压岁钱,合银一百两。孙太后给的压岁钱是一百贯,也是合一百两银子——只是面值,让任何人表面上都不好说什么,因为一直都有把宝钞作为赏赍的惯例,而且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地按面值来算的。
但这么处心积虑地弄这么一个红包让朱见济想起孙太后一口一个“乖孙儿”的叫着自己,就感觉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表面上装得那么亲热,却是连压岁钱都不想给自己,可见孙太后实在是心机极深的。
孙太后恨毒了自己父子也在情理之中,景泰帝坐的皇帝位子原来是孙太后的儿子正统皇帝的,朱见济的太子位子原来属于孙太后的亲孙子朱见浚。这等于是夺了人家两代的皇位……不止两代,有明一朝基本上就不可能再还回去了。只是心里怀着这么大的仇恨还能表现的十分亲热,一副慈祥的模样,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朱见济忍不住说道:“能装出这么一副慈祥来,我这位皇祖母,上圣皇太后不简单啊!”
兴旺看了看旁边就只有鸳鸯和李让两个人,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接话。鸳鸯抢着说道:“当然不简单了!要不还能让宣德皇帝废了胡皇后改立她为皇后?”
兴旺赶紧呵斥她:“别乱说!”
“我没乱说,说的都是实话!”鸳鸯小声嘀咕一句,委屈地嘟起了小嘴,但果然就不敢再说了。
朱见济忙说:“你就让她说吧!反正闲着没事,就当听故事呗!”
李让去关了门,又上了栓,回来说:“现在可以说了。兴公公刚才制止鸳鸯是对的,如果被孙太后的人听到传到孙太后耳朵里,后果可不是我们这种小角色能承受的。”
鸳鸯还在嘟着嘴:“不让我说,我还不说了!”
“我说吧。孙太后和宣宗皇帝是自小便在一起的,青梅竹马,朝夕相处,感情很深……”
“等会儿!宣宗皇帝能够自由出入宫门吗?为什么能和孙太后青梅竹马呢?”朱见济还是知道一点历史常识的,据说朱元璋从预防前代女宠之祸、外戚专权出发,确定了从民间选取良家女子入宫的制度。所以皇帝的妃子娘家基本都没有高官显贵,一个是凤子龙孙,一个是草根妹子,怎么个青梅竹马法呢?
“小爷有所不知,孙太后闺名叫做婉儿,是永城县主簿孙忠的女儿。永城县是仁宗的皇后张皇后娘家所在,主簿是从九品,真正比芝麻还小的官。这位婉儿姑娘年幼时就容貌俊美,有一次随她母亲到张府,张皇后的母亲看见了她,后来入宫就多次和张皇后说起来孙忠有个好女儿,怎么怎么漂亮。张皇后也很好奇到底有多么漂亮,于是这位婉儿姑娘就被选入宫内,当时年仅10余岁,成祖命养在张氏宫中,算是内定给宣宗的童养媳了。这还是永乐年间的事。
“后来当时为皇太孙的宣宗到了结婚年龄,选定的皇太孙妃是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孙氏被选为嫔。等到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按当时的规矩,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金宝,贵妃有册无宝。但孙氏聪明美丽,极得宣宗宠爱,在宣宗那里吹了枕头风,所以宣宗就向太后请示,破格制了金宝赐与孙氏。”
听到这里,朱见济问道:“什么是金册金宝啊?”
鸳鸯此时忍不住帮他解释道:“金册是用黄金打造的册封诏书,宝就是印章。皇后执掌后‘宫,可以下懿旨,当然需要金宝,一个妃子要金宝做什么!”
“是啊!这明明是为了取代胡皇后试探张太后的反应,”兴旺接着说道,“张太后答应了宣宗皇帝的要求,给了孙贵妃金宝,却等于是鼓励了她的贪念,要成为可以使用金宝的人。
“宣宗即位后尚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两个是胡皇后所生,一个是孙贵妃所生。孙贵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爱,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取而代之。有一次宣宗愁容满面地对孙贵妃说起一桩心病,那就是自己已年届三十但还没有子嗣。孙贵妃从这句话里看到了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比皇后先生下儿子,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只要自己先生下儿子,那么母以子贵,再加上自己还是宣宗的青梅,平时就宠冠六宫,就该有机会成功上位了。所以就每天缠磨宣宗,不让他去胡皇后的宫中。这么一个多月下来,葵水不到,终于是如愿又怀上了。
“成了孕妇总不能再霸着皇帝了吧?可她怕自己肚子里这个万一再是女儿,胡皇后在这段时间里要是怀了儿子,那可就彻底没戏了。她还有办法:每天晚上要宣宗陪她聊会天之后才放宣宗离开。胡皇后对宣宗专宠孙贵妃,一个多月都不到自己宫里已经够火大的了,现在好容易来一次还要先在孙贵妃那里聊完了天才来,这是完全没把自己这个皇后放在眼里啊!打翻了醋坛子的胡皇后便推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让宣宗靠近。宣宗是皇帝,这面子丢在这儿,便不高兴,再也不到胡皇后这里来了,胡皇后这可正中了孙贵妃的诡计了。你都不让皇帝碰,怎么可能生儿子呢?孙贵妃从此立于不败之地了。宣德二年冬天孙贵妃如愿生了个儿子,转过年来春天宣宗便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然后立孙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这份心机以及对宣宗和胡皇后性格的揣摩实在是太可怕了!”兴旺叹了口气:“胡皇后失宠和被废完全由孙贵妃一手促成的,这时还假意推辞说:‘皇后病好了自然就能生儿子了,我的儿子怎么能排在胡皇后的儿子前面呢?’多么假惺惺啊!”
“我听说的可不一样!”李让接过话头去说,“我听有年纪的宫女们传说孙贵妃当时为了增大胜率,让一个宫女半夜里替自己承了雨露恩泽,太上皇其实是那个宫女生的,孙贵妃宣称是自己的儿子,把自己生的女儿扔了,并将生子的宫女杀害灭口。”
朱见济听得瞠目结舌,这种杀人夺子的事情都能做出来,也太恶毒了吧!便有些不信,说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吧!”
李让说道:“这就是当故事来说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您可千万别外传。不过被废的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许多宫人都替她不平,连当时的大臣们如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都为这件事争论不已,但是废后一事还是进行了。宣宗母亲张太后怜悯胡氏贤德,无过被废,常召她居住自己的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也命胡氏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据说宣宗后来也为废后之事后悔过,说自己是少年冲动。
“张太后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孙后,宣宗驾崩后,正统帝即位,张太后成了张太皇太后,继续对胡废后照顾有加,孙太后虽然暗恨,却也无可如何。直到张太皇太后去世,内廷里便有了两个肆无忌惮的人:一个是正统帝的母亲孙太后,一个是正统帝的先生王振,把个内宫连同朝廷都搅乱了。胡废后在太皇太后灵前恸哭,不到一年就死了。孙太后命阁臣们商议治丧的礼仪,当时首辅杨士奇卧病在家,诸臣到他家去问,杨士奇说:‘应当以后礼殓,葬景陵。’问者说:‘可是这可不是宫里那位希望的。’士奇遂面壁不答,只说了四个字:‘后世骂名’。最后胡废后被以嫔御礼埋葬。”
朱见济对他的话也不全信,自己刚在压岁钱上被孙太后摆了一道,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喜欢孙太后,自然也就说孙太后的坏话,“纣虽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恐怕对他们的话还是要打个折扣的。
朱见济交代他们也别再乱传这些话,坐在炕上,朱见济就琢磨开了。如果孙太后真的为达目的不惜杀人,那会不会……朱见济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正统帝和孙子朱见浚等人重新获得帝位,孙太后会不会就是那个几次三番谋害自己的人呢?
有动机、有条件,朱见济越想越觉得真的很有可能就是她。看来以后还真要当心了,再到孙太后那里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否则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着了道。想到这里,朱见济突然想起腊八那天孙太后让人送了一碗粥来,幸亏是彩菱不小心给打翻了,否则……朱见济想想都觉得后怕。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