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刘表一同道:“先生是在讽刺我二人吗?”
贾诩道:“军中怎能有戏言,现在去追,必然可以大胜而归。如果不是这样,请你们把我斩首就是。”张绣深信贾诩的预判,刘表却疑虑不已,不肯再去追赶,张绣自己引兵星夜追赶。曹操没想到张绣还能来追,结果损失不少兵力,为了阻碍对方追击,军马辎重散弃路中无数。张绣正待继续往前追赶。忽然一座山后拥出一队军马,张绣以为又是曹操埋下的伏兵,急忙见好便退,收拾起路中散落之物回安众县去了。
刘表见张绣大胜而回,顿时大惊,连忙问贾诩道:“前番我们以精兵追曹军的退兵,而先生却告诉我们追则必败;后来您又让我们以败逃之军去追击曹操的胜利之师,并告诉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现在这两种情况都让你说中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请您告诉我们。”
贾诩道:“其实这里面的道理是很简单的,两位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是恐怕未必是曹操的对手。曹操虽然仓促退军,但是一定会安排好后殿,以防止我军追赶。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我军如何精锐,也不可能抵挡住敌军的奇谋,所以我知道这样追击一定会失败。曹操这样着急退兵,一定是许都出现了问题,既然前面已经识破了我军追击,必然不会再做准备,我们乘他不备而再次追赶,所以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刘表、张绣连连翘起手指,佩服贾诩的高明。贾诩又劝刘表回荆州郡,然后张绣守住襄城,两军结为唇齿,则可以万无一失。刘表、张绣从其言,各自散去。
且说曹操正回许都的路上,听说张绣再次领兵追上,并且后军损失严重,急忙领着众将回身救应,却听说张绣军已经退走。败兵来到曹操马前,报道:“如果不是那山后冲出一路人马拦截在道路中央,我们肯定都被张绣擒获了。”
曹操急问道:“是何人如此勇猛?”话音刚落,于禁领着那人前来拜见曹操,原来乃是镇威中郎将,姓李,名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
曹操问道:“将军从何处而来。”
李通道:“前年丞相令我守在汝南,近日听说丞相与张绣、刘表交战,所以特来接应。”曹操大喜,封其为裨将军、建功侯,领汝南郡阳安都尉,以防刘表、张绣引兵袭击许都。李通跪倒拜谢,领兵而去。
此时已经是七月夏天,曹操见到回许都的沿途上,麦子已经成熟,附近的百姓听说自己大军到此,却都纷纷外逃,不敢割麦,令他颇感意外。曹操想了一会儿,悟出其中道理,便令人远近遍告所有村民父老,以及各处守境官吏道:“曹操奉天子明诏,出兵征讨逆贼,欲为百姓除害,朝廷不得已而起兵路过。此时正是麦子成熟之际,军中大小将校,但凡路过麦田,发现有践踏者,尽皆斩首,绝不容情。立军法在此,众位乡民不必惊疑。”百姓互相传告,无不鼓掌称颂丞相大德,远远望尘拜倒于道路两侧。全军所有将士经过麦田时,全部下马以手扶麦,然后手递手相传而过,并不敢有一人践踏。
曹操乘马正在路中行走,忽然田间惊出一只飞禽。曹操胯下那马受了一惊,疾步窜入麦中,踏坏了一大片麦田。曹操降服住惊马之后,随即呼来行军主簿毛玠,让他拟出自己践坏麦田之罪。
毛玠愕然问道:“丞相怎么可以讨论此罪?”
曹操道:“这军法是我制定的,我犯了此法,要是不与众人同罪,如何能让大家心服?”说完,随即拔出倚天剑就要抹颈自刎。许褚在他身边也不及多想,飞身将曹操抱落下马,先夺下宝剑再议。
曹操转头对许褚拳脚相加,大骂他阻碍自己行刑,不守军法。许褚却对他置之不理,将宝剑扔在一旁,任由他在那里打骂。众人团团围在左右,尽皆苦劝,只听夏侯惇忽然道:“既然丞相欲行惩罚,必须要上奏天子才行。”
曹操愣了一下,道:“好吧!快将此事飞马回报朝廷。”夏侯惇见事情有缓,急忙写好书信送到许都郭嘉的手中。
郭嘉看完书信,心中明白丞相的意思,微微一笑,立即回书道:“宣帝时期,学者戴圣所著书籍《礼记》中曾经提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所谓:法不加于尊者也。丞相如今统御朝廷大军,责任重大非他人可比,岂可自戮而弃众将士于不顾?”
曹操听夏侯惇读完郭嘉的回信,沉思良久,便叹道:“既然《礼记》中有这样的话,那我就姑且免于一死。”众人听他说这话,总算全都放松下来。
曹操令许褚送回自己宝剑,然后挥剑割下自己一撮长发,道:“虽然我可免一死,但是不得不行刑,我割发权代首级。”随即令夏侯惇持发传示三军,道:“丞相践踏麦田,违抗严厉军法,本当斩首号令。为防军心大乱,姑且饶过死罪,如今割发代首。”于是三军尽皆悚然,见丞相如今认真,无人胆敢以身试法。
曹操大军还回许都,上奏天子表孙策征讨袁术、渡江牵制刘表有功,封为讨逆将军,并赐爵吴侯,随后派遣使者带着皇帝诏书往江东而去,诏书谕令孙策要继续与刘表对峙。
曹操回到自己的丞相府,众官一起前来参见,曹操见到荀攸,便道:“恨我当初不听先生所言,才有今日败落。”
荀攸道:“英雄岂可用一战而论?我听说丞相自南阳退兵之时,一路缓缓行至安众,却为何知道一定可以战胜两路贼兵?”
曹操微笑道:“当时敌军知道我们急着要赶回许都,没有其它归路,所以他们抱着可以必然获胜的心态前来追击。我令大军缓缓而行,是为了让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再暗自设下奇谋,所以这一战下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荀攸等人尽皆拜服。
待众人散去之后,郭嘉与荀彧进入了曹操的书房,曹操道:“二位公卿,许都看来没有异常啊!”
郭嘉从衣袖中取出一封信,递到曹操手中,并道:“袁绍令人致书信与丞相,其中言道欲出兵攻打幽州公孙瓒,所以特来借粮、借兵。”
曹操不屑道:“哼!袁本初本来想要趁我西征张绣要谋图许都,现今听说我已经归来,便又想其它方法来削弱我的实力,亏他还是我们的盟军。”说完便拆开书信观看,眼见其间言辞极为傲慢无礼,便问郭嘉道:“本初如此藐视于我,可惜我想讨伐他,却能力不足,奉孝教我应当如何对付他。”
郭嘉道:“当年高祖与霸王的实力对比,我不说丞相也会知道。高祖依靠智谋取胜,项羽虽然雄霸天下,最终依然被逼乌江自刎。据我观察,袁绍与丞相相比,他有十败,您有十胜,所以袁绍虽然兵强马壮,但是不足为惧。”
曹操惊喜道:“哦?他有哪十败,我有哪十胜?”
郭嘉微微一笑,道:“第一,本初喜欢施礼多仪,而丞相易于接近,平等待人,此乃道胜;
“第二,本初为己私利而征战四方,丞相却顺应天下而讨逆,此乃义胜;
“第三,自桓、灵二帝以来,朝政失权是因为法度宽和,本初不明其中道理,仍旧宽容为上,而丞相却敢于决心严法制约,此乃治胜;
“第四,本初表面宽和而内心猜忌,所重用的官吏多半都是亲戚,而丞相为人处事简单明了,所用官吏任人唯贤,此乃度胜;
“第五,本初虽然谋略多,但却决断少,而丞相既定策略便立即履行,此乃谋胜;
“第六,本初喜爱广收名流雅士,而丞相不问身份贵贱,尽皆平等相待,此乃德胜;
“第七,本初只顾及身边的近臣却忽略其它军士,而丞相总是考虑所有人的得失,此乃仁胜;
“第八,本初喜欢谗言奉承之言,而丞相却能听进逆耳忠言,此乃明胜;
“第九,本初是非不辨,赏罚不明,而丞相法度严明,论功行赏,此乃文胜。
“第十,本初爱慕虚荣,不得兵法要领,而丞相饱读书籍,用兵驱将如神,此乃武胜。
“丞相有此十胜,难道会败于袁绍吗?”
曹操心中大喜,嘴上却道:“奉孝真是谬举我了,我有何德何能拥有这十胜啊!”
荀彧抚掌大笑,道:“丞相太谦虚了,郭奉孝所言的十胜十败之说,与我的愚见正相符合。袁绍虽然地广兵多,却有何本事能让我们畏惧呢!”
郭嘉道:“徐州的吕布,实在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如今袁绍既然北征公孙瓒,我军正好可以趁这个时候,先东取吕布,扫除东南各地,然后再谋图袁绍,这是比较稳妥的策略。如果我军乘虚进攻袁绍,那么吕布必然会前来进犯许都,到那时,我方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曹操点头称是,便道:“那么如何东征吕布?”
荀彧道:“丞相可以先派人前往小沛相约刘备,等待他的回报结果,然后才可以兴兵。”
曹操应从荀彧之说,一面发书信送与玄德处,一面厚待袁绍使者,并令其使者带回密书一封,其中答复袁绍,道:“请本初北征公孙瓒,我当上表天子,在后方给予最大援助。”袁绍看完曹操的来书大喜,随即召集众多谋士商议进兵攻打公孙瓒的计划。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