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道:“多谢公明将军奋勇杀贼,你们都幸苦了。”杨奉、徐晃连称:“此乃臣子份内之事。”此时天色已晚,杨奉便保驾在此,建设临时住所,以应天子、伏皇后等人就寝。
第二天,在华阴县驻扎的宁辑将军段煨前来进献衣物饮膳,汉献帝拜谢收下。这段煨本是董卓的旧部中郎将,字忠明。董卓在长安被王允、吕布等人谋杀了之后,他便和徐荣等人投靠了朝廷。此时听说皇帝驾临,急忙带着日用物资出迎,但是他与护驾的后将军杨定有矛盾,所以迎接汉献帝的时候不敢下马,只是在马上施礼,并且力邀天子去华阴县居住。杨定见段煨如此,便偷偷对献帝道:“段煨想要造反。”
汉献帝道:“你为什么这么说,他这不是来欢迎我们的吗?怎么能说他要造反呢?”
杨定道:“陛下,你看他迎请咱们而不出华阴的界线,给你参拜却不曾下马,而且脸色与平日不同,定是心中有另外打算。”
太尉杨彪道:“陛下,我认为段煨根本不会造反,董卓当年被除掉的时候,他想造反不用等到今天。我敢拿自己的头来担保,天子的车驾可以住在他的县城。”
几人正说话时,忽然郭汜大军多面围来,再次杀到,众人大惊。徐晃一马当先,率先领本部迎敌,郭汜却自领一军从另一面将天子、杨奉等人团团困在垓中。段煨所带都是侍从,无法上阵打仗,他急忙回华阴县取兵马去了。正在这个危急之中,忽然东南方向喊声大震,有一将军引军纵马杀来。郭汜部队无法抵挡徐晃和那将军内外夹击,顿时溃败而逃。徐晃领军乘势追击十五里方才回来。前来护驾那人过来拜见天子,原来乃是国戚董承,其的女儿乃是汉献帝身边的董贵人也。汉献帝本来惊魂未定,见到自家亲戚顿时心中感觉一阵酸楚,痛哭诉说前事。
董承道:“臣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如今臣与杨将军发誓一定要斩此贼,以示天下。”汉献帝觉得此地不宜久留,连忙命车驾队伍早赴东都。
杨定又趁机向汉献帝道:“陛下,你看郭汜领兵前来劫驾,那段煨却不战而退,丝毫没有护驾的意思。”献帝也不禁起了疑心。
杨定、董承等人怕段煨引兵来攻,便率领兵士先去攻打华阴县,结果十多日攻不下来,杨彪、杨奉苦劝不住。那段煨也真是耐心,这边跟杨定等人交战,另一面却仍然天天派来使者送上膳食,时间久了,汉献帝和众多官员都相信段煨不会造反。杨定和董承慢慢听从众官的劝说,也就停止了进攻,为此却耽误了天子东行的日期。
却说郭汜引着败军要回凉州,路上正好撞着李傕,便道:“稚然,你不是一直跟随天子要去弘农吗?”
李傕道:“我是朝廷里的大司马,不是看门狗!”原来李傕本来领兵跟着汉献帝想要东归,可是到了长安见张济留下要重建城池,心中有所感悟。车队过了霸陵之后,李傕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天子。此时与郭汜遇上,倒也有些出乎意料。
郭汜道:“杨奉、董承等人护驾往弘农方向去了。若是到了洛阳,立稳了脚跟,必然布告天下我等劫持皇帝、公卿的事情。然后他再命令诸侯共同征伐咱们便有了理由,到时候恐怕你我三族不能保全。”
李傕道:“现在张济已经兵据长安,一时不会再有行动。不如我和你趁这个时候把兵力合并在一起,星夜前往弘农杀了皇帝,然后平分天下,如何?”郭汜吃了败仗,哪有犹豫,连忙点头答应了李傕的提议。于是二人合兵一处,沿路追赶,途中纵兵四处劫掠,所过村庄被洗劫一空。
李傕同郭汜商议道:“我众敌寡,可以借助人多的优势跟对方混战,这样一定会取得胜利。”于是李傕在左,郭汜在右,从两面进兵。杨定停止了对华阴的进攻,整军追赶天子车驾时正好被郭汜拦截,双方一场混战,杨定兵败逃奔荆州去了。杨奉、董承遭遇李傕部队袭击,同样经过一场混战兵败撤退。董、杨二人看到众官、士卒死亡很多,为了加快行进的速度,便下令抛弃了随行的妇女、轴重、御物、符册以及典籍等物。然后开始一面差人去跟李傕、郭汜讲和,一面秘密传圣旨往冀州袁绍处,请求救驾。
公元195年十月,汉献帝在董承、杨奉等人的护卫下,一路逃到曹阳,可是后面李傕、郭汜的联军始终穷追不舍。
冀州牧袁绍得到了皇帝的圣旨,便召集群臣商议,其中沮授道:“主公,您出生在辅佐朝廷的世家,四世三公以忠义名扬天下。现在皇上流离失所,李傕、郭汜欲以谋反。而各地州郡的牧守没有人以兴义兵为名,站出来保卫天子,安抚百姓。当初主公在定州城的时候,就应该早迎大驾。那个时候在邺城建都,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虽然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但是现在皇帝有难,咱们出兵迎接还来得及。”
袁绍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郭图却道:“沮公与的这番话不完全对。现在汉朝基业衰微已经很久了,今天想要重新振兴谈何容易!更何况当前英雄各据州郡,士兵以万计者不在少数,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秦失其鹿,先得者王’的时期。”
沮授又劝道:“主公!逢迎天子不仅符合道义,而且是适应当前环境的重大决策。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取胜在于不失时机,成功在于兵进神速,希望您再考虑一下。”
袁绍道:“嗯,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淳于琼起身道:“主公,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把天子迎到自己身边,那么动不动都得上表请示。服从命令就会失去权力,不服从圣旨就有违抗朝廷的罪名,所以不应当出兵迎接天子。”
袁绍细细一想,道:“还是仲简说得好,就这样吧。”
董承、杨奉苦等袁绍不来救驾,只好急忙再下诏唤白波军的将领韩暹、李乐、胡才三处兵马前来救驾。原来这白波军是黄巾余党郭太在黄巾之乱被平息后,在白波谷又建立的起义军,而杨奉和那三人本来都是郭太的部将。郭太死了之后,杨奉就领着部分队伍投奔到了李傕的麾下,而韩暹便成为了首领。这三人都是啸聚山林的乱贼,此时得蒙天子召唤,又有旧日好友的书信,如何还能不来。得信之后,韩暹与胡才领兵与董承等人会齐,一路向东径取弘农。
李傕、郭汜但凡所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者皆杀,强壮者充军。若有临敌时,便驱赶后入的汉人民兵在前,名曰:“敢死军”,一时之间李、郭声势渐渐浩大。李乐整军出发晚了几日,行进到渭阳时与郭汜军相遇。郭汜见李乐军容齐整不愿仓促与其作战,便令军士将衣服、军械等物抛弃在路上,自己引兵而退。李乐军士见对方不战而逃大为高兴,追上去一看衣服等物扔的满地都是,更是争相抢夺,队伍顿时大乱。
李傕领兵到此,与郭汜商议兵分四路进攻李乐,这李乐的军队都是山野之兵,如何能抵挡住李傕、郭汜正规军的冲击,顿时被打得狼狈不堪,大败而走。李乐领兵追上天子车驾,李傕、郭汜随后追赶,杨奉、董承领兵回身厮杀,双方一场混战。此时韩暹、胡才领兵忽然杀到,李傕、郭汜遮拦不住,只得领兵而退。
众人保驾转而向北而走,背后贼军又赶来一队。此时李乐为中军负责护卫天子,见情势紧迫,便道:“陛下,贼军追赶速度太快,请您上马先行,如何?”
汉献帝道:“朕不忍心先行离开百官而去。”众官大声啼哭,都劝天子先走。董承、杨奉在车队的最后面,见贼兵追击太过紧急,亲自来到中军,道:“请陛下快快弃车上马,如果迟了行动,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汉献帝无奈,只好与伏皇后分别骑马而行,董承、杨奉等人亲自断后。
李乐领兵在前面开路,来到黄河岸边无法渡河。李乐亲自出外寻得一只小舟立刻取回用作渡船,其他人再去寻找另外船只。此时天气寒冷,献帝与伏皇后勉强被搀扶到岸边,可是边岸太高,不得下船,而后面的追兵马上就要到了。杨奉追到这里,忙道:“可以解下马缰,然后连结在一起,一头缚在陛下的腰间,慢慢放到船上去。”
忽然人丛中有一人高喊道:“我刚才于乱军中拾得此绢,可以不用马缰。”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国舅伏德挟着白绢十数匹而来。行军校尉尚弘急忙用绢包裹好献帝和伏皇后,然后慢慢将他们放下去到了船上。李乐仗剑站在船头上,伏皇后的兄长伏德也被放下到了船上,此时船已经有些不堪负重。岸上有人争着要上船,直接从岸上跳下到船上者,都被李乐尽数砍死于水中。
幸好此处水流极缓,船只安全渡过皇帝等人之后,李乐守护在此,令兵士再放船回去渡其他众人。争相渡河者,你推我挤,淹死者不计其数,岸上岸下哭声震天。李乐在前面开路引皇帝继续行进时,汉献帝回顾左右只剩下几百人相随。杨奉出外寻到牛车一辆,载着皇帝和伏皇后一直到了大阳县。此地荒芜,人烟极少,房屋均残破不堪,夜晚只能宿于瓦屋之中。附近仅存的农家送上粟饭,献帝等人均感觉米粒粗粝,根本不能下咽。
第二天一早,汉献帝觉得逃过此难,众人有功,便下诏封韩暹为征东将军,李乐为征北将军,继续起驾前行。忽然队伍后面有二个大臣追来,哭拜在牛车前,乃是太尉杨彪和太仆韩融。汉献帝抱着杨彪相拥而哭,韩融道:“陛下,李傕、郭汜二贼,跟臣有些旧情,咱们如此奔逃不是办法。臣愿意舍此七十岁的老命,前去说服二贼停止追赶,愿陛下善保龙体,多加保重。”汉献帝起身哭泣送别韩融。
杨彪建议帝都暂时先置于安邑县,汉献帝连续奔波极为疲惫,只得点头应允。此后一路倒也太平,圣驾到了安邑,却见此地并无高房,汉献帝只好与伏皇后居于茅屋之中。那茅屋没有门做遮挡,只好又编制荆棘以为屏蔽。汉献帝与大臣们议事就在茅屋之下的院子中,诸将引兵在篱笆墙外镇守。李乐与韩暹出力最大,所以在此得了实权,由于他们都是山野匪首,恶习难改。见到百官稍有与他们触犯,竟然在献帝面前殴打谩骂。而后为了试探自己的威慑力,故意送些浊酒粗粮给献帝食用,汉献帝不敢声张,只能勉强接受。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自己身边原来的兵士,都是些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之辈二百余名,皆任职为校尉、御史等官。印章来不及刻制,只好用石块等物锥画,全然不成体统。
却说太仆韩融来见李傕、郭汜陈诉其中利害关系,此时他二人见到已近年终,天气寒冷,连续追赶兵士极为幸苦,便同意了韩融的建议。李傕、郭汜看在韩融旧日情面的份上,放了在黄河岸边擒获的百官以及宫人。韩融领众官回见汉献帝的路上,本来他已经年事已高,来回奔波大耗精力,感念自己说服李傕、郭汜成功,此时心中再无牵挂,忽然一夜睡去不再醒转,就此仙去。
这年出现蝗灾泛滥的大荒,百姓皆以草根树皮为生,野外到处可见饿死民众。河内太守张杨进献米肉,河东太守王邑来献绢帛,献帝在安邑稍稍过得舒适了一些。董承、杨奉等人商议,差人回洛阳重修宫院,想要护送天子车驾还回东都。李乐在山野中生存习惯了,不愿意离开此地。
董承对李乐道:“洛阳本来就是天子建都的地方,安邑县乃是一个小地方,怎么可以把这里当作长久居住的地方呢?现在还是把皇帝护送回洛阳才会安定天下。”
李乐心想:“现在保护天子,数我兵力最强,要是到了洛阳,还能有我说话的份吗?”想到这里,便道:“你们愿意护送天子回去,我只是在此处住下了,哪里都不去。”
董承、杨奉无奈,只好引着数十人起驾东归洛阳。李乐见他们还真要走,却不敢直接阻拦,灵机一动,赶紧写信给李傕、郭汜,想要投靠他们一同劫驾。却不知送信的人乃是韩暹的心腹,韩暹心想:“李乐无脑之徒,不成气候。”所有把信转给了董承、杨奉等人知道,他二人便连夜摆布好军士,护送车驾前往箕关。李乐哪知其中有诈,不等李傕、郭汜军到,急忙自己引本部人马前来追赶。到了四更左右,李乐赶到箕山下,大叫道:“天子车驾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吓得汉献帝等人心惊胆战,面如土色。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