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弄多方法,道在心头不在书。
着相参玄参不去,有心打坐坐成魔。
许多邪路人偏走,正道无人可奈何。
求师问道
自古圣贤仙佛,证果成真,无师不度。所以师师相授,口口相传,心心相印。就中道理,一贯而通。如乳水合,似胶漆投,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水天一色,灯月交辉,方能尽其师弟之道。
大众,我见世人,求师问道颇多,但多差了些儿。有师弟传授之名,无师弟传道之实。所以今日不惜齿牙,不辞诽谤,把求师问道之礼,说与你们,须要记在心头,到日后,先为他人之子弟,能依此礼,则后为人之师,那弟子也就仿古效法而行,尊师所以重道也。
大众,世上愚盲之徒,不识自心,随物而转。虽有道念,不知邪正之门;虽有道心,不知修行之法。他听见人说“性由自悟,命假师传”这两句话,便依着行了。或遇那方上走的道人,身穿破衲,足踏芒鞋,肩担蒲团,手摇棕扇,打从城市经过。或坐下街头,捧瓢化饭;或慢行道上,自在逍遥。遇宫观则安单,逢庵堂便借宿。口谈丹诀,舌鼓笙簧。怎么是玄关一窍,怎么是夹脊双关。上至泥丸宫,下至涌泉穴。守中提气,安炉立鼎。延年却病,按摩导引。十六锭金,六字诀,八段锦,《悟真篇》、《参同契》。丹经上臂喻铅汞龙虎银砂,夫妇儿女,卦象龟蛇,温养沐浴,结胎,入室坐圜,出阴神,出阳神,许多说不尽的三千六百旁门,八万四千魔法,哪里数得清结。大众,这愚盲之徒,其心无慧,哪里辨得真假,识得邪正,便听得这道。更有可恨者,是这一起炼茅银,谈鼎器的,迷人于色,动人以财。莫道无此一种。设使有此一种,岂是你凡夫可以点金,迷徒可以忘境的么。假如见色起心,对境动念,一时捉拿不住,真汞下流,先天已失,灵根一败,至宝随倾,不曾接得命,连命根都死了,岂不可恨。烧茅银的,更有许多骗脱之术,我也不忍细说,招人诽谤。但是受了戒的就要听我说,求师问道的大略了。
大众,这个皇天至道,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至广至大,至高至尊;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以经天纬地,出幽入冥;入水不濡,入火不焚;前无古,后无今,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生仙生佛,生圣生贤。蠢动含灵,昆虫草木,无人不有,无处不存。日月寻常,悉皆妙道。只因百姓日用而不知,下士心迷而不悟,所以一真遂失,万劫难明。父母未生前,真灵不知其始;精神一去后,此身不知其终。颠倒轮回,生死苦恼。我所以指出源根,教人急求真师,早闻至道。
但真师难见,高弟难求。须知弟子无出世的真心,虽遇真师,鬼神不使他见,掩他慧性,见不能识其为真了。师无度世普心,虽遇高徒,鬼神又不能使他见,掩他法眼,见亦无缘,所以当面错过的颇多。大众,师求弟子,一似滚芥投针;弟子求师,一似水中捉月。真师难得,高弟难逢,不在那金银财宝之间,只在乎这心念真诚之内。大众,你见哪个师父有道,肯妄传匪人;你见哪个高人访道,肯乱拜师父?大众,师父既不肯乱传人,则此师怀藏至道,以访高人了。弟子既不肯乱投师,则此人见识高明,留心着眼了。设使这一等,不肯轻投师,乱拜道的人,心空障碍,志在尘圜,眼界既宽,胸襟又阔,遇见那有道之师,自然眼外分明,说得出,识得透,一言半句,芥子投针了。设使这一善不乱收徒弟,轻传妄说之师,遇见此等高明弟子,岂有不欣然问答,高谈阔论,妙诀真诠,微密之天机,精玄之秘谛,心传至道,口授天章的理么?
大众,真师不少,弟子颇多。我今说与你们,如何唤作真师不少呢?大众,你这六根所受,都有真师,假如耳闻善言,你若依此善,实实心服,这耳根便为引进师了,这善言便是传道师了,其余五根,亦复如是。大众,学无常师,唯道为师。但凡耳闻好言好语,便要存神默听,就如甘露洒心,醒醐灌顶一般,存心默感此人,开我愚迷,慈悲方便,愿此宣扬善言之人,早证玄功,得无上道,这岂非师弟了么。假如眼见一切经典,三教文字,真言秘诀,心得开悟,便当礼拜赞叹,这文字便是传道师,眼根便是引进师了。大众,这求师问道,执不得一法,靠不得一途,只有你认得真,信得及,自然师徒相遇。然而师家之法桥,非一术也。孟子曰:“教亦多术矣,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才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只如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是故有倾盖而相欢,一见而即投者;有白首如新,彼此不相知者;有稽首屈膝而即传者;有赍金盟誓而后传者。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非恭敬也。要在观弟子之诚信笃行,尊师重道而已。故有屡试而后传,如云房之十试洞宾也。有屈身而后见,如玄德三顾茅庐者。或有随师多年,而心不退转者。有明知真诚,而故试多艰者。这个传道受业,岂是小可,岂是轻易得的么?故有六耳不传道者。盖上乘的道法,对中下的人传不得。中下的道法,对上智的人传不得。故因人而教。如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盖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彼此参听不得的。故公西华两得闻之,便生疑惑了。至于门之问仁者亦多矣,夫子答之则异,是也。又或一人信心,一人偶听,则信心者可言,偶听者不可言。故曰:“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大众,或有传道于千万人中,而智者得之,味者难之。高声明念,把玄机明泄,有心者受记,若心无缘者,风吹耳过。大众,释迦佛拈花示众云:“我有妙明真性,涅盘妙心,正法眼藏,诸人可见得么?”唯有迦叶拈花微笑。大众,迦叶释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大众前,秘传密道,心心相印,口口相传。大众,竟不知传的是甚么,受的是甚么呢。大众,孔夫子在列圣列贤之前,对曾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门人甚多,岂是圣人传道于众人之前,曾子度道于众人之内?众人不识自心,则遇而不遇,竟不知传的是甚么,度的是甚么。曾子深明自性,自然暗合圣心了。昔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再三勤求,广成子不应。然后退而益敬,闲居三月,复往邀之,顺下风膝行而进,谦恭退逊,虚心问道,乃得正正经经,几句话头,当面就说与黄帝,依着行也由你,不依着行也由你。这叫做各尽其道。
大众,我道门中,《道德》《南华》,许多妙义;《冲虚》《文始》,若干真言;三洞四辅,三十六部,多少经文!谁能打扫耳根,听圣经之妙义;放开眼界,悟大道于言诠。不悟则心不光明,虽遇圣师,亦不识矣。
大众,你们未去求师,先须求己。未去问道,先须问心。若不依律而行持,万难得师而印道。究竟要大众,先将贡高我慢的心,尽皆刳出,再把嫉妒诽谤的心,尽皆剖开。逢人莫自夸能,只怕有人能似你。倘或遇见明眼高人,实心志士,他一言半语,拦腰截住,你却如何挣脱,自然雪化见尸,难逃识者。我今奉劝大众,求师问道,非草草向师前磕下几个头,口里叫几句师父便了。你们大众,须是急宜忏悔,把从前轻视慢道之心速去改过,尊敬法宝,留眼访师,心真念切,则仙真不求自至,不限定远近迟早也。
求师须克己,问道要诚心。心诚方悟道,念切遇良因。
万劫难遭遇,千生得到今。若能明普说,顿悟未生根。
定慧等持
大众,但受中极戒者,先将初真十戒,细微妙行,密密行持过了的,方来进受中极三百大戒。大众,中极戒与初真戒有甚么分别?一戒无所不戒,一真无所不真了。怎么初真之后,又有中极,中极之后,又有天仙,这却为何分别先后呢?大众,这个道理也甚明白易见。我将这个道理,就向虚空取来告你。大众,你受的那初真十戒,乃是教你拘制色身,不许妄动胡行的。中极三百大戒,乃是教你降伏幻心,不许妄想胡思的。天仙妙戒,乃是教你解脱真意,不许执着粘缚的。大众,初真十戒粗,中极戒细。初真戒制其外六根,中极戒扫其内六尘,天仙妙戒使三身解脱,八识消亡,九难十魔不敢侵犯。
大众,初真戒者,是因你们即悟前非,深追旧过,又念人生在世,光阴有限,生死无常,既是出家做了道士,叫做个全真。仔细思量,自从出家到今,何曾全过甚么真来?终年虚度光阴,与俗人一样的老了。终日登山涉水,南奔北走,虽是朝礼过几座名山,比俗人多见些石头树木,究竟与俗人经商做买卖一般的苦。风餐水宿,着甚来由?何曾遇见神仙?传甚口诀?都是掮上掮下的俗人,肉眼凡胎,把丹经念上几篇,死死记着屑屑,又唤作吞石头,全不知味。是故与俗人无异,安能出世超凡?今日这知过之心,也还是本来面目犹存。何不把平日的假心肠改作真心肠,平日的假意思改作真意思,平日的假面目改作真面目。唤作发露真心伸忏悔。今日受戒之日为始,唤作初真戒子。这初真戒律,行四大威仪,庄严身相,与法身无涉,定慧无干。只因你们浮躁得紧,不能沉静,所以把十戒制伏其身。若能依戒律行持,则此身安定,可以进受中极戒了。
大众,这中极戒是定功,与初真戒不同。初真是个戒字,中极是个定字,天仙戒是个慧字。当初天尊慈悯众生,设此戒定慧,降伏身心意的功夫,就是出世超尘,金丹妙宝也。除此戒定慧之外,就别无甚么法子了。八万四千种法,都不能出此定慧二字。凭你神丹服食、金液还丹、白日升天、拔宅冲举、神通变化、飞空尸解、坐亡立化、投胎夺舍,许多的仙术,那定慧之光,巍巍不动,灼灼光明。照见这些神通法术,如明镜当庭,一出一入,莫不自见其形,乃还在定慧之中,不能出定慧之外。
大众,中极的中字,便是斗母天枢,巍巍不动之中;这个极字便是南极注生,北极注死之极。生死大机,全凭斗柄默运灵枢之中。中极二字,乘天地之权,执生死之柄。这中字是非内非外,非左非右,非前非后,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允执厥中,致中和的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中,君子中道而行之中,中立而不倚之中。在天唤作天枢,在地唤作地轴,在人唤作真机。那玄关一窍,玄珠黍米,牟尼舍利,金丹太极,许多假名别号,其实不出这个中字,动静而已。这中字便是所说人人有个虚灵不昧的妙明真性也。
大众,如何是定慧等持?大众,这一点灵机,被你无始以来,所作的三业牵缠,六尘粘染,七情迷塞,六欲侵欺,三毒熏蒸,十魔强霸。把你的灵机暗窃,要死不敢偷生,要生不敢即死。上不能观天之道。灵机是个法宝,只宜逆转,不可顺行。顺行则随物迁移,遇境而动,招魔聚怪,惹害遭殃,出入轮回,四生六道,轮回流浪。若是受中极戒的,须要逆行。逆则不随一切物转,不随一切境动,魔怪灾殃不敢犯,轮回可出,流浪可超了。且问你何如唤作顺行?世法中,生男布女,娶妻买妾,儿孙,功名富贵,爬家挣产,买田置地,穿锦披罗,贪淫行乐,杀生害命,美口充肠,虽是快乐,都只是便宜色身受用。这色身,原是地水火风假合之皮囊,只因父母行欲,精气相感,聚血凝团,神识投灵,安胎立命,因由二气幻成一身,到底无常,尽归于土。独这功过二件,却不干色身事,反是法身受苦呢。
大众,若不信的,反说法身原在色身中,色身一死,则法身已空,一死,则灵气归空,那里说甚么天堂地狱、法身受报?且问你,法身不过一气,你设祭礼何为?死后一股气,不曾被阴司拿去考对罪福,同这一股气,也不曾来世间受享了。既不曾来享受,则《周礼》等书,就不该虚设许祭礼;孔子就不该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齐明盛服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了。大众,既如在其上,则我心已存想鬼神来临了。既是存想得的,则当日圣人,必定深知鬼神情状,然后制下祭礼,以教百世。岂有圣人打诳语,说谎捏怪的理?又如儒教做官的人,封赠官诰,追加品爵,如死后的一股气无知,则追封的荣显,已是多了的,谁受用金章紫诰,恩宠生天?若是受福就说有鬼神,受罪就说没有鬼神,还是心中欠明白,灵根不悟。奸狡之徒,只知贪恋酒色财气,不知死的业根,强自吟出那两句诗来道:“莫思身后无穷事,且尽生前酒一杯。”再不吟出那两句诗来道:“万般将来带不去,临行惟唯有业随身。”
大众,业有三种。第一是业字不好,都非清净解脱的,但有果报的。一为静业。平日高僧高道,功未圆满,志愿来生再为僧道,隐居山林,受清净福。二为善业。平日四众人等,持斋向善,聪明正直,见财不苟,好色不淫,五伦不乱,百事端详,甘淡薄,忍耻辱,或山中比丘,洞中老道,定力未固,道行未全,来生转世,复入人间,为宰官居士,善男信女,身受洪福了。其那不信鬼神,不敬天地,不怕王法,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三纲不正,五伦败坏,诽谤圣贤,杀盗邪淫,妄为妄作之徒,自然打入地狱,受那无穷无间的苦报尽,后生人世,为畜生身。畜生报已,复生人身,五官不具,六根不全,痴愚不惺人事,人人憎厌,个个弃恶,身为下役。复作乞人,衣不遮身,食不充口,饥寒苦恼,百病攒身。死无葬身之地,狗拖蚁食,无限孤魂。
大众,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那不信因果之徒,知道甚么一股气。他都是那两个耳朵里道听途说,来是一股气,去是一股气。便说原来死后,只是一股气么,有甚么阴司受罪?且乐得在世间受用受用。有酒吃些,有衣穿些,有钱使些。今日去嫖,明日去赌,朝歌暮舞,丝弦箫管,好不热闹。自己反罢自己悟了一股气的道了,反说来也空,去也空,死了原是一阵风。不如乘此气还在,朝歌暮舞饮千盅。生是气,死是气,不若生前行乐趣。连夜通宵乐一生,死后欢娱带不去。我叹这一等众生好疾迷,禽兽不如的了。大众,这人只晓得说出来,并不知这一股气的道理。这一股炁有两样,一股清,一股浊。平日善者,口说善言,心存善念,足行善地,手用善物,眼观善书,耳听善语,鼻受善香,舌尝善味,意发善想,死后神清气爽,是一股清气。这清气自然上得天堂,不下地狱。那一等只说淫辞,舌尝毒味,耳听**,目视美色,一团狡猾,一块奸诈,坑人害物,杀生害命,贪财顾己,迷妻恋妾,牵男挂女的业障,自然结做一股浊气,魄归地府,冤报临身,哪里差得一丝,错得一毫。那般和尚道士,满口胡言,不依教戒,不守清规,知法犯法,食荤爱利,不信因果,自言无碍不妨,我本清静,饮酒食荤,不染本相,自认解脱三昧。当知此人,堕下无间地狱矣。
大众,这清浊二气的主宰,只在戒定慧中。我今把真言泄漏,对众宣扬,也是莫奈何,要人明白,顾不得身遭天谴了。大众,戒行持得坚固,身不妄动,则心不外游了,心不外游,则元神安稳,常居绛室之中,黄庭之内,金阙玉台,万缘顿息,诸念皆空,独见真灵,忘形忘物,忘境忘机,这唤作定。这定非同小可,便是虚灵不昧的三清境界。上出三十三天,下出七十二地,逍遥乎出三界之外,散诞乎出五行之中了。这个定中境界,杳杳冥冥,昏昏默默,旋转天地,复归混沌,混成一气。上非天,下非地,中非人,不可言,不可说,不可思议之中,忽然放出神光,涌出一轮慧性。分清为天,分浊为地,理中和之气为法身。智周三界,晃朗太玄,无一物能逃其形迹,无一事不知其来去,无一毫挂碍,无一丝遮挡,无一点尘垢。一切天龙鬼神妖魔,悉皆皈命。阎王一见,不敢高声;牛头夜叉,擎拳拱服。生薄无名,死册无姓,可以长生世间。说法度人,可以飞神羽化。竟入清虚,上朝元始,永出轮回矣。
大众,交关过的天机,只在真心动静之间。大静唤作定力,真动唤作慧光。若不先死妄心,安神定气,如何能够大静?不能常清常静,如何能够入定?不能入定,如何能够生慧?大众,心空则神定,神定则光生。若是定而无慧,唤作阴胜阳神了。须要定中生慧。慧即法身,定为佛士。大众,戒是路,定是家,慧是主人,世间万物万境万事皆是客。若是定慧互相生发,入众妙门,则主人神通智慧长养已定,现出光明,能应万物万事,不被万物万事粘缚;能转世间万境,不被世间万境迷惑了;能出阴阳生死,不被阴阳生死轮回了。大众,先要明这罪福因果,依戒行持,参悟久了,自然清静明白。然后去静观入定。定中本性圆明、慧光朗照,神气忽然灵悟。则山河大地,不出一身;万物生死,不出一念。自家主人,便有把柄,不入轮回。这些功夫,父子不能替的,神鬼不能知的,只要你们各人料理去行。大众,我把天梯已坚,不知谁得上天梯;宝筏已撑,不识何人登宝筏。
爱河渺渺无人渡,苦海茫茫少法桥。大众速持三百戒,等持定慧出波涛。[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