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教的主体。因以神社为主要祭祀场所和宗教活动中心而得名。又因重视对天地神祇和祖先神的祭祀,亦称祭祀神道。崇信皇祖神天照大神,主张神皇一体、祭政一致。明治维新以后居于国教地位,被称为国家神道。在行政和教育上与国家密切结合,进行敬神爱国、崇祖忠皇教育。
全国有大小神社8万多个,其中重要的有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祭祀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宫;供奉明治维新以后100多年来在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官兵名册,其中包括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绞刑的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
主要神祇。
神道教。
造化三神。《古事记》中记载天地形成后最早出现的天御中主神、神道教高皇产灵神、神皇产灵神,此三神创造万物,并谓天御中主神,是天地初分时天上最高的元始神,与皇祖神天照大神受到特别尊崇。
②伊奘诺尊(亦作伊邪那歧命)。日本神道教所说神世(神代)七代中最后一对配偶神中之男神,与女神伊奘册尊(亦作伊邪那美命)一起称为日该国土的生成神。谓此二神受天神之命造成大八洲(日该国土)、山川草木以及主宰万物的各种神灵,其中包括天照大神、月读命、素盏鸣尊等神。
③国常立尊。天地开辟后最初出现的神,即神世七代的第一代神。《日本书纪》第1卷载称:“天地开辟生成之初,于时天地之中生一物,状如苇芽,便化为神,号国常立尊。”
④大国主命。也作大国主神、国造大神,又名苇原丑男、八千戈神、大已贵命。为国土经营神。据《古事记》载,大国主神奉天神之命,与出云国的少彦名命共同经营国土,开垦田亩,兴修水利,开拓山林,发展畜牧,除灾医病。后把国土让给天孙琼琼杵命,而专司“幽界”之事。
⑤天照大神。亦称天照大御神、天照大日孁贵、大日孁贵,伊势神宫称之为天照坐皇大御神;是太阳女神,日本天皇尊奉为祖先神。《日本书纪》称伊奘诺尊和伊奘册尊生出大八洲及山川草木后,“共议曰:吾已生大八洲国及山川草木,何不生天下之主欤?于是共生日神,号大日孁贵”。后派天孙琼琼杵尊下治“苇原中国”(日本),于是,天照大神后裔世世代代作为天皇统治日本。
⑥琼琼杵命。亦作天津彦彦火琼琼杵尊,神道教谓其为天照大神之孙(天孙或皇孙),奉天照大神之命降世统治日本。《日本书纪》载,天照大神与高皇产灵神议,派琼琼杵命君临苇原中国。
4分支。
9世纪初至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佛教极为盛行,神道教由于没有严密的教义体系和完备的组织,一时成为佛教的附庸。佛教把本地垂迹说应用到对神道教所奉之神的解释方面,谓佛或菩萨是本或本地,而日本神道教的诸神是佛或菩萨为应机说法而显现的化身(或分身),称为垂迹;有时也把日本诸神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先后形成两部神道和天台神道等。
两部神道。
亦称两部调合(原文作习合)神道或真言神道。两部指佛教真言宗所说的金刚界、胎藏界,调合指佛教、神道教融合一体,如日本《罗山文集》卷六十九:“所谓两部习合神道,乃最澄、空海等之沙门,以佛法合于佛道,以胎藏、金刚两界合于阴阳,遂以为神佛本迹一体。”这种神道学说是以本地垂迹理论为指导,用真言宗“金胎(金刚界和胎藏界)不二”思想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认为世界万有的基本要素是金刚界(智、心、识)和胎藏界(理、色、地、水、火、风、空),而大日如来是统一金、胎两部的本体,一切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伊势神宫内宫所祀天照大神为胎藏界的大日如来;外宫所祀丰受大神为金刚界的大日如来。从镰仓到室町时期(约13~15世纪),教理逐渐系统化。主要文献有《丽气记》、《中臣祓两部钞》等。
天台神道。
亦称日吉神道(因所奉山王在日吉神社)、山王一实神道。以天台宗空、假、中三谛圆融教义为基础而建立。认为释迦牟尼是一切神、一切存在的本体,也是日本天台宗大本山比睿山保护神山王的本体;山家(天台宗)的山字的竖三画即空、假、中三谛,横一画即一字,这是三谛即一之意;同样,山王的王字的横三画为三谛,竖一画为一,也是三谛即一。日本天台宗用这种学说来论证神佛同体之义。主要文献有《山家要略记》、《三宝住持集》等。
反佛教神道学派。
日本进入镰仓幕府时期(1192~1333)以后,确立了以封建领主经济为基础的武士统治体制。宗教界旧有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真言宗等日见衰微,而新成立的净土宗、真宗、日莲宗以及新从中国传入的临济宗、曹洞宗正在迅速传播,在神道界也出现了反对佛教的神道学派,其中影响大的有:伊势神道。14世纪由伊势神宫外宫祠官度会行忠、度会常昌等创立,故亦称外宫神道或度会神道。
否认本地垂迹说,提出系统的以神道为主体,以儒、佛、道为从属的神道理论。认为宇宙的本原神是国常立尊,其创造万物的神妙作用称做天御中主神,二神共为一体。宇宙本原神具有五行之首的水德,而伊势外宫所奉的丰受大神是水神和食物神,与天御中主神也是同体;伊势内宫所奉的天照大神是日神,具有火德,与丰受大神互相依存;并强调神皇一体思想,认为“大日本者,神胤也。……神者君之内证,垂慈悲而同尘;君者神之外用,昭俭约而治国”。他们还注重封建道德的宣传。主要文献是《神道五部书》。
②吉田神道。由室町时期文明年间(1469~1487)京都吉田神社的祠官吉田(祖姓卜部)兼俱创立,也称卜部神道、唯一神道(谓日本自古唯有神道,“纯一无杂”)。反对“佛主神从”的神道学说,认为宇宙的根本神是太元尊神,《日本书纪》中称之为国常立尊,它是万物的本体;不是神为佛的化身,而是佛为神的化身;神道是安人心,防鬼神之道;人心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个机能,人身有生、长、病、老、死五种机能,而要使这些机能表现正常,就应作“内外清净”的修行。自称所创神道是无本宗源神道、大日该国固有之神道。主要文献是《神道大意》、《唯一神道名法要集》。
神儒调合的神道学派。
江户时期(1603~1867),儒学从佛教中独立出来并得到迅速发展,一些神道学者吸收儒学的理论,特别是其中的朱熹理学,创立了神儒调合的神道学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吉川神道。亦称理学神道。创立人吉川惟足先从伊势外宫祠官度会延佳学度会神道,又从吉田兼从学吉田神道,并吸收朱熹理学而建成。认为朱熹理学中的太极即日本的国常立尊。一切神即为太极的具体表现。
把一般神社神道称为行法神道并予以批评,称自己的神道为治天下的神道,推崇儒家伦理,特别强调君臣之道,谓人伦之道以君臣之道为最高,以此忠道贯于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之道,而“君臣之道,万古不易”。五行中土是万物之母,金是五行中最重要的,就人心讲它是义,是“敬之用”;敬义一体,此为人伦道德的根本。主要文献有《神代大意讲谈》、《神道大意注》、《日本神道学则》、《神代卷惟足抄》等。
②垂加神道。山崎?斋创立。斋名嘉,字敬义,?斋是号,幼曾出家为僧,后习朱子学,还俗为儒,晚年从度会延佳和吉川惟足学神道,把朱熹理学与神道教结合起来创立垂加神道。垂加两字取自吉川惟足所授垂加灵社之号,原出自度会神道的经典《倭姬命世纪》:“神垂以祈祷为先。
冥加以正直为本”?斋常以“神垂祈祷、冥加正直”为座右铭。其神道学说主张“道即大日孁贵之道,教则猿田彦神之教”,猿田彦神即迎天孙下治人间之神;并以朱熹的理气说和五行说解释神世列代的神话,以阴阳五行配天神七代;鼓吹尊皇忠君,大义名分,宣传以日本为世界中心的神国思想。主要文献有《神代卷风叶集》、《中臣祓风水草》、《垂加草》等。
从江户时期元禄年间(1688~1703)到明治维新,由国学者荷田春满倡导,中经贺茂真渊、本居宣长至平田笃胤完成复古神道的学说体系,反对神道教依附于佛教或儒教,反对用儒佛思想解释日本古典和神道,主张依据日本经典《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来探明日本神道教的本义。、认为宇宙万物的创造神是天御中主神,世界分为显(现世)、幽(死后世界)两界,现实世界由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统治,而死后的世界由大国主命统治。人死后要在幽界接受审判。根据生前的不同行为得到不同的结果;为善成神者将长生不死。
认为伦理纲常中孝道最重要,广义的孝包括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鼓吹日本民族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当统治世界,其国体皇位尊严无上。其思想对明治维新王政复古有很大影响,也是近代神社神道的主要理论依据。主要文献有荷田春满的《创学校启》,本居宣长的《直毗灵》、《玉?百首》、《百事记传》,平田笃胤的《古道大意》、《俗神道大意》等。
5民俗神道。
日本民间流行的一般神道信仰,如对土地神、屋神的信仰以及重视崇神祭祖的仪式和占卜、咒术、巫医等方术习俗等。实际上与神社神道无严格区别。
6起源。
神道”二字虽源自汉字,但实际上对此词的概念在汉语与日语中有所不同。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灵魂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岳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称为“かみ”。“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以伊势神宫信仰为中心之神道说,乃外宫稠宜度会氏为提高外宫地位而倡者。赚仓初期受两部神道之影邮兴起,至南北朝时代(一三三六|一三九二),由度会家行完成。以《御银座次第记》、《御银座传记》、《御银座本纪》、《宾基本记》、《凄姬命世记》为神道五部书。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