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大鸿儒> 915:神道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15:神道教(1 / 2)

【醉酒寒蝉】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源于萨满教,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1历史。

神道教。

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1]“神道”二字虽然在中国汉字中也有,但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对此词的概念不同,我们若按字面来解释神道教,必会被其名称所误导。日本人称一切神明为Kami,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Kami。日本人称皇室、氏族的祖先与已逝的伟人英雄之灵魂为Kami,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岳、树木、狐狸等动植物与大自然的灵称为Kami。

《古事传记》一书对Kami作了以下的注释:“凡称迦微者(Kami),从古典中所见的诸神为始,鸟兽草木山海等等,凡不平凡者均称为迦微。不仅单称优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凶恶者、奇怪者、极可怕者亦都称为神。”也就是说: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仅是中国人所谓的神祇,亦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神道教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自然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神道教,大体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系统。信仰多神,号称有80万神、800万神或1500万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就是神统。祭祀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称为祠官、祠掌等。明治维新(1868)以前,佛教盛行,神道教处于依附地位,二者结合形成两部神道、天台神道等神道学说。

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一部分神道学者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出现吉川惟足的吉川神道、山崎斋的垂加神道等学派。

德川后期,由荷田春满倡导,中经贺茂真渊、本居宣长,至平田笃胤,逐渐形成复古神道;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古代典籍阐述神道教义,反对儒、佛,并利用部分儒、佛学说和某些西方神学思想来解释神道教义,鼓吹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同时,在民间以传统的神道信仰为基础,吸收复古神道等神学理论,陆续形成若干神道信仰团体,后称为教派神道。明治维新后,为了巩固皇权,实行神、佛分离,以神社神道作为国家神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据日本新的宗教法令规定其为民间宗教。

神道教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教信徒甚为反对。由大陆渡来的有力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教,反对佛教。佛教僧侣具有大陆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教失势。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的权力亢进,天皇欲抑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的神社,两者浑然。

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教成为国家的宗教。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

2派别。

神道教大致有三种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神道教分有13个教派,每个教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出资资助。古来神道教的祭祀神职人员、神主(神道教的祭司)以及下级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世袭。明治政府不采传统的制度,废止世袭职。设置内务省中一部局来管辖全国神社,而神职皆成内务省的职员。

又将古社中多数小者,由政府统筹到大社中。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

3文化。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神道教的11月15日所谓三五七节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时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教和尚主持。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须脱鞋。因日本大学升学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祷。神社不设立灵牌。具有重要任务的神社,一般称为神宫。比较重要的神道教神社有:伊势神宫明治神宫,日光东照宫,出云大社,严岛神社,靖国神社,神社与神宫。

到日本旅游的人一定会参观神社,并对这大大小小的神社留下深刻的印神道教象。神社与神宫是神道教徒祭祀之处,至于何时起源已无法考据。最初的神社形式是在树木茂盛之地建一小屋,中央种一常绿树,信徒们相信神灵居在其中,遂开始敬拜,称为“神篱”,以后就渐渐发展成今日的各种神社了。

依所祭拜的亡灵种类,神社被区分成六大类:(1)祭祀古代诸神祇的神社;(2)祭祀历代诸天皇亡灵的神社,又称神宫,如祭拜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宫;(3)祭祀有功勋皇亲的神社;(4)祭祀国家功臣的神社;(5)祭祀诸氏族祖先的神社;(6)祭祀国郡乡土功劳者的神社,如祭拜明治维新一百多年来阵亡将士之灵的靖国神社。

总计日本现有神社已超过八万座,其中每年参拜人数最多的有:镰仓八幡宫(六百万人);伊势皇天大宫(四百八十二万人);东京明治神宫(六百二十五万人)与靖国神社(三百万人)。

神社通常有一个具传统风格的入口,称为鸟居,从鸟居沿正道而行,可到达净盆处,参拜者可在此洗手漱口。神社本殿供有神体(Shintai,又称御灵代),不过只是一些象征物,如神镜、木偶、丛云剑等。

教义与经典。

神道教徒不像基督徒有每周的固定礼拜,信徒可在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或是祭神道教日至神社参拜,也可按照个人需要随时到神社膜拜,虔诚的神道教徒则每日早晨前往神社敬拜。新生儿出生后30~100天内需参拜保护神,3、5、7岁的儿童则于11月15日七五三节参拜神社,感谢神祇保佑之恩,并祈祝儿童能健康成长。日本人多同时信奉神﹑佛两教,婚礼多从神道教习俗,而丧殡则多从佛教葬仪。传统日宅兼有神道神龛与佛教祀位,神道神龛多是供奉保护神与天照大神,佛教祀位则是敬拜祖先亡灵。

神道教的重要祭典有(1)新年祭;(2)神尝祭;(3)新尝祭;(4)月次祭。新年祭又称春祭,每年二月四日举行,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为主;神尝祭与新尝祭于每年新谷成熟时举行,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由天皇亲自向神明供献新谷;月次祭则于每年的六月与十二月的十一日举行。

祭祀主要内容有三部份:行禊祓﹑奏神乐﹑向神祈祷。禊祓乃指在某一时期内要洁净身心与各种饮食器皿,是为斋戒;神乐又称神游,是一种祭神的宗教音乐;祈祷则和一般宗教祈祷相似,祈求国泰民安与个人蒙福。神道教特别注重战争胜利的祈求,因此每逢战事,便有大批的神道教徒为了战胜至神社膜拜祈求。

严格说来,神道教并没有经典可寻,若要列出具代表性的经典,《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两部古书可勉强称为神道教经典。

《古事记》计有上﹑中﹑下三卷,全书收纳开天辟地以来至公元628年推古天皇的各种神话﹑传说﹑歌谣与历史,是以天皇为中心的一贯思想,于公元712年由太安万侣奉元明天皇之命撰成。十八世纪时本居宣长著《古事记传》为《古事记》作批注,成为研究日该国学与古代宗教﹑历史的重要书籍。

《日本书纪》共计三十卷,是日本最古老的官撰正史,以汉文写成,记载神话时代至持统天皇(公元697年)的事迹,公元720年由舍人亲王与太安万侣等人完成。根据1981年在日本的宗教调查﹐当时日本的宗教人口为二亿多﹐是全人口的二倍以上。大部份的成人持有两﹑三种不同的信仰﹐此为日本宗教的特征。因为江户时代的檀家制度﹐强制性地使佛教成为家庭的宗教﹐明治时代国家神道的氏子制度﹐使神道教进入家庭﹐因而佛教及神道教便成为一般日本家庭的宗教信仰。

纵观一般日本人的一生﹐在他们的生活中﹐亦参与许多的神道教及佛教的庆典活动﹐混合着神道教及佛教的色彩﹐从男孩出生后第32天﹐女孩第33天﹐就会被带往神社参拜出生地的守护神﹐男童在三岁和五岁﹐女童在三岁和七岁时﹐也会被带往神社参拜﹑祝贺及祈愿孩童的成长。每年新年时大多会到神社参拜。成年后近90%的婚礼是采用神道教仪式的﹐但许多年轻人则喜好基督教的结婚仪式(在旅馆有专供婚礼用的礼堂或教堂)。到最后一生的尽头则是佛教丧礼。但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是神道教及佛教时﹐大多数的神道教标志人却答不出来。

神道教的神观和基督教的神观完全不同。神道教是多神教,日本人认为有八百万神(虚指,表示很多),自然界的山川、森林、太阳、火、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山神、水神、海神、田神、地神、雷神、太阳神(如天照大神)等等。

到神社参拜者,通常会先到神社的小水池处洗手,表示洁净后再去参拜。而传统的神道教结婚礼在进入神殿前有手水仪式,是用水洗手和口以表示洁净的仪式。

在神道教中把大地也当做神,因次在地上盖房子时有“地镇祭”仪式:神道教的神宫以祝词来慰抚地神使其不发怒。即使科学先端的原子炉起工式时也举行了地镇祭仪式,这背后反映出他们的惧怕及对安全的期望。

江户时代中期开始,订定每年十一月十五日为祝贺男孩三岁及五岁,女孩三岁及七岁的成长节日简称七五三节(起因于早年孩童的夭折率高,存活不易)。这些孩童们被带往神社参拜,一方面感谢,另一方面祈愿孩童能继续平安的长大。

神社神道。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