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烈士陵园里的水杉,既代表了战争的光荣,同时也代表了战争给大汉子民带来的哀伤。每年的大汉国阵亡将士纪念日(五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们,悲伤地来此地缅怀他们所爱的人。在这里,没人知道战争需要纪念,还是需要纪念战争。但是,死于战争的人,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他们将在圣域寻求永恒,而活着的人,心灵上也因此有了一块思念的故乡。
以往台湾军在为阵亡将士进行军葬时,皆以最高官员张峰为主。此次,则是刘乾首次主持安葬仪式。
按葬礼要求,刘乾等人先期到达举陵园对面的圣殿,面对面成两列站立于圣殿前入口处。
灵车到达后,在护送灵骨的军人,从车上捧下灵骨坛(张峰舰队殉国者,多只有衣冠)时,刘乾等人都举起右臂行举手礼。
而后,台湾大主教潘凯率教士团,举行安魂仪式,此后,照例奏唱圣教教歌《重振大汉》。
歌曲声中,圣烈士的灵骨坛上被覆盖上圣教教旗,再由护送军人从教堂送往陵园。刘乾等人则于两侧随同前往陵园。
到达陵园,灵骨坛由军人放置墓穴中,而后,护灵军人将圣旗从灵骨坛上平平拿起,与自身腰部同高。此时,所有军人都面对墓穴行举手礼。
同时,教士们开始宣读祷词。
祷告结束后,葬礼鸣炮队朝天放九响礼炮。礼炮响毕,全场齐唱《大汉国歌》。
“泱泱大汉,始自圣父,千载传承,傲立天地;
炎黄世胄,高贵雄烈,矢勤矢勇,忠信春秋;
拓八方,江河浩荡山绵绵。
秀丽山川,承继圣父,誓死捍卫,矢志不渝;
圣族圣民,浩然正气,同心同德,血火九州;
靖四涯,巍巍大汉四方贺。”
国歌唱毕,位于墓穴前部的司号兵,对着灵骨吹响礼号,这标志着逝者从此长眠!此时,所有军人也都面对墓穴行举手礼,同时军人齐唱《无衣》。
一曲唱罢,刘乾亲自上前为墓穴覆土,而后,再亲手种上一棵水杉树苗。至此,军人葬礼仪式全部结束。护灵的军人在折叠国旗后,将其赠给死者最亲近的眷属。
圣烈士陵园的设立,不仅是为了让烈士家属有个寄托哀思的所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烈士的丰厚褒奖,激发出大汉民族被尘封已久的血性,重新让这个曾经悍勇无比的大汉民族,再次变得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安灵仪式结束后,刘乾对台湾军政诸事进行了调整。
首先,耽罗舰队被命名为黄海舰队,火太郎就任黄海总督,统率耽罗所有军队,负责对高丽、金国的战事。原东海舰队提督一职,由屡立战功的邓世昌(邓世昌,孤儿,生于淳熙六年)接任,东海舰队的主要任务为保卫台湾,相机对倭国进行掠夺战。当前,则将是大半开赴耽罗,以应对高丽可能的反击。
其次,刘乾宣布组建大汉国海军部,张峰当仁不让的成为大汉国海军司令,统率从耽罗到南洋所有的海军舰队,同时,负责组织对美洲大陆的贸易,以及相机对其进行殖民。
最后,刘乾宣布立国,国名“大汉”。台湾、北秦两郡官员职位不变,分授子爵、男爵不等;火太郎、丁正龙二人授伯爵,二人以下诸将授子爵、男爵不等。立国、分爵,各方自是一片喜悦!
处理完这些后,刘乾携张峰赶往高雄军港。
台湾诸县中,高雄一县最为特殊。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一、高雄一县很少耕种,所需粮食皆由各县调入;
二、高雄一县集中有台湾最好的木匠、铁匠、船工等等匠作之人;
三、高雄一县戒备最为严密,在国防军第一营第一幢、第二幢驻防下,所有进出高雄的人员皆须持有最高通行证;
四、高雄一县负责大汉各军军械制作,船只修缮;
五、高雄一县时常有雷鸣之声,更有巨船出没……
“此船曰‘飞燕’,顺风时,全帆展开,可日行过五百里!”刘乾指着港外一艘奇异的船只,向张峰说道。
“哦?此船果能如此迅捷?”张峰将信将疑的问道。
“不错!若是船员操作纯熟,航速可更高!”刘乾得意的说。
“果是如此,只须数十日,飞燕船就可横渡太平洋,年内即可往返一次。敢问汉王,此船为何人所制?当给予其重奖!”张峰惊叹道。
“哈哈!此乃吾之奇思尔!”刘乾得意的笑道。
“啊?!汉王天纵奇材,世上无双…”张峰忙拍着马屁。
“行了!行了!”刘乾制住好友的话头,随后小声道:“其实,这还是从圣父偷学而来的!”
早就是虔诚教徒的张峰,一听这话,当即双膝跪地,口中念道:“赞美圣父!”
“嘿!宗教太蛊惑人!”刘乾心中嘀咕着,只得也跪下随之念道:“赞美圣父!”
飞燕船,几乎是贴着水面航行,其长宽约为六比一,船首水线下,有内凹,似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因此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故曰飞剪。船首处,外伸有长杠,悬拉有三角软帆,因而飞燕船首部皆为空,在航行时,因航首高高翘起,可增加风浪中的稳定。船体前宽后窄,尾部为圆弧状,甲板上亦只留有驾驶室,更使得船体流畅,充满动感!甲板之上,设有三桅高杆,最高桅杆达到船长四之有三,沿着前伸的船艏,向船正前方偏上的方向伸出一根支桅,支桅与前桅之间拉起四根帆索,加挂着三角帆;前桅、主桅、后桅挂着全帆装,帆面的宽度大大超过了船身宽度,横桅伸到了船身以外,各桅杆除了使用主帆、顶桅帆等大小方帆以外,还有支索帆、翼帆等三角帆。齐全的帆具,能够接受各个方向吹来的风,并且,这些帆索经过优化处理,至多二十个水手,就能非常好的操作!
飞燕船,摒弃了宋国船只的人力摇橹,而是用位于驾驶室中的舵盘,通过滑轮、绳索、齿轮等,控制船尾的舵板,使得船头驾驶室中的船长,视线极为开阔,更加方便躲避前方的危险。在飞燕船的底舱,设有七个隔舱,曰“水密舱”。当船体进水时,只要不是两个以上水密舱毁损,则飞燕船将是不可沉没!
其实,飞燕船还处于试造阶段,很多技术难题尚未被攻破,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不可否认,这将是造船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