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凤大唐> 第二十四 收复台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 收复台湾(2 / 2)

“迁界禁海,哼,亏他想得出!”李峙看了看疏议,“还嫌事情闹得不够吗?”继续看下去却是提出联户互保,一个活脱脱的“连坐保甲法”。也不知道于舍人这道奏折是否是出自那些看多了辫子戏伪历史的猪脑壳穿越者。

李峙在于舍人的疏议上写道:“吾师强,则贼势不猖。贼势弩末,穷凶肆为,谕州县置烽火乡兵防海可也。师成则见机而出,务灭贼之精锐勿使流毒。迁界等为不思进去,贼可至,焉我师不可往?”写完,李峙便请宰相们下午依例讨论突厥的事情,关于流求海贼,皇帝专门个别咨询,待各方情况汇集后再做判断。

不久有广州、春州等地来信息,都说流求海贼好象出了乱子,一个大头目死了,引起了内部的纷争,一部分人还逃了出来。

*****

“李承嗣死了?”首恶死掉了,李峙心里一块石头也落了地,“他是怎么死的?”

“据报,逆贼是死于疟疾。”程名振将职方司的报告陈列上来。

李峙看了看,上面记载的也是那么回事。

原来跟着李承嗣跑到流求的人很多都希望返回大唐,后来大唐宣布大赦不再追究“陈硕真事件”,很多人就动了心思要回家。

当时的流求还不是后来的宝岛,而是一个充满毒虫猛兽的热带丛林小岛。炎热的气候,潮湿的空气,荆棘满地,又缺少医药,很多人都得“瘴气”无治而死。

尽管流求叛军搞出了火器,不过本身士气就不高,心思各异。

等李承嗣一死,原来被压制的矛盾爆发出来,一下出现了“统”、“独”两个阵营。不过两方人都没继续留在流求的意思。

为了断绝“统”阵营的归路,“独”派冒险进攻泉州,泉州刺史轻信人言,又被奸细散播谣言哄骗,这次贸然出击被杀。

“狗日的‘*’分子,真是狗行千里要吃屎,死性难改!”李峙心里骂道。

平和了心态,李峙说:“这些人里绝大多数对大唐都是有感情的,并不想反叛,只是被裹胁,我们还是要把他们当我们的子民看待,只要肯回来,我们都要欢迎。无论是谁,只要肯承认自己是大唐的子民,我们都是欢迎的,包括李诲在内。只要要他们承认是我大唐子民,我们可以谈判,什么都可以谈,能不使用武力是最好的。”

众宰相称是。

李峙想了想说:“还是要招抚,找个人去,代表朝廷,跟他们谈一谈。真的谈不下去再打不迟,他们耗不了多久。”

“陛下圣明!”

*****

乾元十年二月,派去的散朝大夫张国用回到了长安,并带来了李诲的条件。

“封王,没问题!”李峙看了看,“他本就是我的堂弟,他的父亲有功于社稷。”

“通商路,也没问题。”皇帝看了看,只要肯来往不怕你跑远了。

“不纳粮钱不抽丁!”皇帝也点了点头,也说得过去。

“纳贡仿林邑等例?!”李峙的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了,这东西现在看来接受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这一笔记录下来,万一一千年后那些闹“*”的不就找到下蛆的缝了吗?自己是万不可为“未来”留隐患的。

“看来还得打!”李峙摇头,“以打促和。”

不日大唐水师出萧家堰口,直袭鸡笼市(大致位置在今基隆市),登陆后又破袭灵溪寨(今台湾宜兰附近),在砻口(今台湾彰化,地理险要,中国军民曾在此击毙鬼子亲王北川义则)稍微被阻挡了一下,很快打到了北口(今台中市附近),把李诲的船队打残。

收复流求后,李峙将其纳入唐朝正式版图,命为夷州,治北口,分顺化、保中两县,成为大唐最小的郡。

乾元十年四月,宣政殿,来了一群褐衣百姓。

这些老百姓从来没想到自己还能进入华丽富贵的皇宫。

当他们看到占地五千平方,高有十五米(加须弥座高度,大概有三十多米,光爬这些台阶都需要很大体力啊,在唐朝当高级公务员等于成天搞登山运动啊!还真是个体力活,也难怪唐朝官员的肚子不怎么“腐败”得起来)的宣政殿的时候,其震撼的程度,无疑好象置身传说中的天宫。

那山岚笼罩下的大殿,或隐或显,屋顶的青色大瓦、无数镇庑,大吊檐,阑干,还有屹立在宫殿前的十二四夷酋长像,天禄、凤凰、麒麟、仙鹤、海马等等说不出名字的镀铜像,闪烁着金光,晃得人眼睛发花。(可惜啊,这些东西都被猪阿三那个遭瘟的流氓地产开发商给强制拆迁了!更麻烦的是,后来这些东西又被一个叫王三的军阀又被call做李从珂玩*的时候一起烧了。后人只能观赏那些柱基鸟)

“这,这!”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把持不住了,跪在地上,却发现地上竟然也是铺设的琉璃地砖。(你木看错,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了唐代已经有地板砖了,绝对不含甲醛之类的有害物质,忒绿色,忒环保)

几个来自流求的民众代表在空旷地大殿,远远地望了望御座上的皇帝。有个垂髫童子,怯生生地在中官的带领下朝皇帝而去。

“恩,小小年纪,怎么就有如此文字,好得很!”李峙拿着那篇《四海赋》颇为欣赏。至少他到唐朝这么二十多年,身边文采飞扬的人也不少,老师个个是人杰,但是要他写骈文,他依然写不出来。

李峙对大臣们说:“中华文明流长,小小夷州也能出这样的神童,乃上天垂象,国家昌盛啊。”

“陛下圣明!”回音缭绕不绝。

皇帝让中官给那孩子一些赏赐,并赐其父母田地、丝绸。

“对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李峙笑咪咪地看了看那孩子。

这孩子倒老成,很多大人第一次面君都吓得说话都结巴,而这小孩子好象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小大人一样对皇帝施礼:“臣,夷州民骆宾王。”

————————————————————————————

骆宾王,婺州人,考其出生年代,应为大致在那个时代。

此文写在3·22前,反*!

金正觉,新罗求法僧,后世尊其为地藏菩萨。考其年代,大约是高宗总章二年至唐。本文提前。前节说窥基为尉迟家人,另有一说是说其为安息人(今东伊朗人),左右比对,认为后说可信,前说太草,不过为需要取前说。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