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们一度被皇帝打入冷宫,看到机会难得,马上跟儒生联合,上书说玄奘法师翻译《道德经》怠慢不敬,根本就是汉奸,是个彻底的“洋”奴。丝毫不领会文皇帝希望宣示中国教化到印度的急切心情,对传播本国文化很不上心。
大臣们也公然分成了几派,反佛的有之,以李淳风为代表。赞成发扬佛教的有之,以户部侍郎、驸马都尉萧锐为代表。
李峙看这个局势日渐失控,于是也没更好的办法,只能用他爷爷用过的办法,让吕才和玄奘法师辩论,地点选在了华山之上。时称“华山论道”,后人无知附会成华山论剑,相去甚远。
玄奘法师辩才无碍,把老愤青吕才说得哑口无言。也把道士代表灵宪先生、第二十一代天师张祥时挖苦得够,恨得张天师差点就引正一天雷,把这个和尚轰了。
李峙一高兴下令在洛阳盖了座论道寺,专门纪念这场辩论。
但是道教到底是国教,皇帝还是亲自接见了张天师,总得给天下道士一个交代不是。
这代张天师张时祥和其他之前的天师有点不一样,这位天师在接班前曾经放弃“家学”去考过科举,也是一位名利中人。
唐朝的道士脑袋上顶着黄色的葛巾,其他打扮道和儒生没多少区别,只不过穿“唐装”的时候不多,大多数穿的是汉服,宽袖,敞领,峨冠博带的。
这代张天师也是个妙人,李峙与他谈论了《黄庭》、《丹卷》以及三黄化仙丹的问题。天师业务熟悉,大谈炼丹的好处。
而对治理国家的问题,张天师则是有问鼻答,总是在搞模糊论,让李峙颇为气结。好个滑头的牛鼻子。
李峙给张天师和玄奘大师各赐予紫衣一件,给予嘉奖,对吕才授予了一面金匾。但是道一儒二的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于佛教徒的地位,李峙则给予提升,使他们和儒生一样,设立了“释门大阐论科”,每十年一考,主要是对佛学精深的在职僧人进行国家奖励,而这些人被允许进入皇家内道场,但是却不能干预政治。
至于玄奘大师提出的给予沙门特殊照顾,不使用俗人刑法的要求,李峙以“法律之下各众平等”拒绝了给予出家人的照顾,还废除了唐朝对于道士的照顾,道士犯法再也不能减免一等,这条被写入了《疏议》。和尚看到道士的优待也没了,心里的恶气也算出了。虽然道士很不满,但是大家都清楚把皇帝惹毛的后果,便也不再多说了。
李峙有感于唐朝的医药典籍混乱,就连太医署的官员也时常拿不准,于是下令修篡汉朝人编写的《黄帝本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医药大典——《唐本草》。
而这一年,《五经正义》终于编纂完成,标志着儒学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这本书也成为了唐朝的精神宪法。许敬宗因此晋升为礼部尚书,终于在六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了三品高官。但是这部书却迟迟没有颁布,一直在内藏放了十年,到了乾元十三年才颁布。
李峙正忙着赏赐因编纂《乾元疏议》和《五经正义》的有功人员,却从遥远地方来了一群人。
******
宣政殿
“波斯王子晋见!”
俾路支带着珍贵地礼物低着头,在黄衫内侍的带领下来到这个神话一样的国度。
这里辉煌的宫殿比波斯波利斯更为独特和气派,这里居住着一位一如当年亚历山大帝一样年轻的统治者。
“亡国不祥人俾路支参见天可汗!”俾路支单膝跪地,手抚胸口。
坐在御座上的李峙示意内侍为俾路支设座。
“王子之事,朕知之。长安虽然简陋,但是尚可居住,待时机成熟,朕定会护送王子归国兴复故土。”李峙说道。
李峙笑容一沉说:“阿剌颇崇尚邪说,蛊惑人心,怂恿凶顽,怙恶为名。动辄冠以殉道,煽动愚民。其地包藏骇人凶器,其人皆兽类人面,实在是邪恶轴心,朕定不会纵容其祸害苍生!我大唐谨奉天命,定伐无道。”(以上发言参考米国大酋长W•布殊对伊拉克宣战的讲演)
送走了落难的波斯王子,李峙接见了“邪恶轴心”的两位使者——塞师流和派求。
阿里奥斯曼受命于危难,但是现在危机过去了,他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往往平息内部纷争的好办法就是把大家的目光转到外面去。但是阿里知道东方的大唐并不一个好惹的国家,它不同于腐朽的波斯帝国,也跟咸海草原那些游牧民族不一样,阿剌颇人从粟特商人的嘴巴里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东方有如此一个庞大的帝国,它如此古老而又强大。未知是恐惧的来源,做为聪明人阿里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力量还不足以挑战大唐,所以他派出使者做为一个姿态,表示阿剌颇现在无意冒犯大唐在中亚地区的利益。阿里宁愿去和战火纷飞的欧洲国家搅合,从同样衰落的拜占庭帝国手里抢夺对红海、地中海航道的控制权,对新生的阿剌颇政权有着更现实的意义。而西欧那些红头发的日尔曼蛮子的诸国纷争,根本入不了阿剌颇人的眼,他们要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用。
塞师流和派求两人以牟马克(导师)的身份来到了大唐,他们希望大唐皇帝允许他们传播真主教。他们知道大唐对宗教都是比较宽松的。
泉州刺史把两个使者到达的消息传递给长安,李峙看了表章,派出博士鲁生公去泉州会见两个使者。
李峙提出真主教要在中国传播,就必须遵守三原则“自传自立自主”,而且必须把老子、孔子和佛陀列入先知的名录。
早期的伊斯兰教还是比较温和的,并没有后世那么死板,两位使者大方地答应了把老子和孔子列为先知,表示尊重。不过两个人拒绝把佛陀列入先知,仍然把它列入妖魔。
对于三自原则,两位使者则表示出严词拒绝,那样跟侍奉魔鬼一样,鲁生公和他们反复辩论,终于这两个人经过研究答应了自传和自主,但是自立却是不敢,毕竟现在逊尼派和什叶派都还没出现,伊斯兰教还是很团结的。李峙却不担心它不自立,也就先同意了二自原则。
李峙还请两个使者画出海图,狡猾的阿剌颇经过商量,发现这个唐朝皇帝好象没有好意,所以便胡扯乱编,搞了幅假图。
李峙做为一位穿越者对世界地图并不陌生,那可是九年义务教育内容之一啊。所以收到假海图也没发作,等待以后拿这个做文章。而他的心里正在酝酿一个石破天惊的大举动。
“为什么要等到明朝才出个郑和下西洋?”李峙想了想,“为什么要把海路便宜了阿拉伯人,我现在就要派人下西洋,中国人不该拒绝海洋。”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