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凤大唐> 第卅七 太白洞璇玑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卅七 太白洞璇玑 一(1 / 2)

37太白洞璇玑(一)

“臣李淳风告陛下,此谶纬所示乃是‘唐主弱,当女武王代之’。”李淳风坦然直言。

当初他还是一个二十不到的小毛头的时候就敢上书指出当时编撰历法的傅奕的错误,并且敢跟傅大师两个人对算。李淳风还是非常有风骨地,并不是什么圆滑的人物,所以此人并不是奴颜谄媚的人。

李世民脸色沉重,李淳风这个人他是信重的,李淳风的水平他也是知道的。当年年轻的李淳风算出了日食的日期,李世民不信,便跟他立约打赌。结果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皇帝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只能是认输道歉。

李世民在李治的搀扶下,艰难地从胡榻上起身。他现在的腿都有些浮肿了,只能在别人的搀扶下才能站起来。

李世民最关心的就是李唐的未来,现在他人老了,当年什么都不怕的天可汗,突然没来由地频繁做噩梦,他梦到自己的父亲李渊,自己的母亲窦岫,当然还有自己的两个亲兄弟。他常常梦倒建成、元吉掐住他的脖子要他偿命,他挣扎,他呼喊,但是都没有用。秦叔宝在贞观十三年就去世了,尉迟敬德也在贞观十九年去世了,再没有人为李世民守护宫门了。

“可以化解吗?”李世民问道。

李淳风摇头:“根据臣的推算,这个人已经在宫里了。”

李家父子大惊,当然李治那是装的。

李世民想了想挥手让李淳风下去,至于这个谶纬的问题,显然李世民已经有了他自己认为最好的处理办法。

李淳风见皇帝已经有了决定也不再做嘴,自觉地退了出去。

******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某日,太白金星又一次在白天出现。

根据东汉的天人感应学说,天有异变,便是预兆人间肯定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其实这也是扯淡,就算天没有异常,人间少不了发生一些重大的事情。不过自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交感”,实际上在为君权寻找法理基础的同时,也埋下了制约君权的种子。

李淳风实际上做司天监,更多地是依靠天象或者天人感应的学说来劝谏君主。至于谶纬之书,实在是涉及人类的第六感和某些特殊的地方,不过嘛十之八九都是胡说八道,偶有一、二不过是瞎猫撞见死耗子,所谓“墨菲理论”是也。

与其说是上天的预言,不如说是李淳风本人对唐王朝的政治前瞻。

李世民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便带着随从在皇宫里转了转,这一转就来到了玄武门。

当年李世民就是战略性地在玄武门埋伏下一支奇兵。虽然玄武门之变是临时策划,但是前期的准备则早已经有之。前人经验,也许就是后人效法的榜样,所以李世民亲自查看这两个玄武门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一是印证那个预言在准确性,二嘛李世民也不好宣之于口,那就是在禅让前夕,他亲自看一看禁军的情况,看看皇帝的接班人是否是真的可靠。当年李世民自己逼宫的事情他可是心有余悸,万一自己的儿子再给自己玩这么一手,那可真是大大地不妙。无情最是帝王家,李世民的心里比谁都明白。

病中的人最是多疑,特别是李世民这样的人,他一生精明,总不希望自己晚年不谨慎落个赵主父那样的下场。

“末将达奚交心见过大家。”玄武门的左监门校立刻下了来。

“你是小六的夫婿吧?”李世民对这个达奚交心有点印象。

达奚交心脸色一红,他虽然是长孙无忌的女婿,但是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因此得到什么照顾,他也没有把这个当敲门砖。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上来的,达奚交心就是达奚交心,而不是因为是长孙无忌的女婿才到这个位置。皇帝这么一说正戳到他的痛处。

“李君羡呢?”李世民问道。

达奚交心可不敢和皇帝去计较,便说:“郎君说检校了禁军,说各守门将军长期驻守一地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所以制定更戍法,现在这里正归郑将军轮值。”

这个问题李治请示过李世民,李世民当时还表扬了太子考虑周全。李世民点了点头。

达奚交心说:“郑将军领人去巡视去了。”

果然,听得马蹄声,一队人马过来,为首的看到肩舆早下了马,步行前来,拜在地上:“郑广见过陛下。”

“仁基啊,起来。”李世民笑着把他拉了起来。

郑广是李世民秦王府出去的老人,差一点他就当了李世民的老丈人之一。可惜魏老头跳了出来反对,而且还引用了唐高祖和辛处俭事情说事,搞得李世民也不好下手了。

李世民和老伙计们一起谈笑当年。仿佛又回到了天策大将军的时候,只不过老伙计已经两鬓染霜,而李世民也已经青春不再,垂垂老矣。

******

“玉会真人如何了?”李治询问一个自己派去照顾武姐姐的心腹人。

那宫人回报道:“娘子很好,只是…….”

“只是什么?”李治当然想得到武姐姐想什么。女人最怕什么,就怕男人忘记了她。还真是,要不是李淳风那么一说,李治真还想不起武姐姐的事情来。

那宫人说:“只是娘子很想郎君。”她也不过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初知人事,所以说出来显得很羞涩的样子。

李治点了点头:“一切用度你找李国忠就好。稍后我会过去看她的。”

过了一会儿薛元超引着一个绿衣服的小官员过了来:“郎君经筵准备好了。”

李治在进入东宫以后就主动提出并设置了经筵官。组织自己的子女和妻妾听外官讲解。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省得东宫的女人们一个个的粗俗无聊。(不要以为高干子女就很一定都是有学问的素,在初唐这些人学问并不怎么地,有的人还特无聊特粗俗。开国元勋嘛,高出身的是少数,很多都是刚刚成为贵族。贵族气质的培养需要至少三代人,一百来)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