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布衣汉末行> 第二十一章 论势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论势 下(1 / 1)

“白波谷黄巾有前将军董卓征讨,应该不足为虑,反倒是外戚、宦官专权之祸,实在是汉室的不幸!”卢植想了想,还是没有告诉伯仁董卓马上就会由前将军转并州牧。

伯仁却是知道,董卓被朝廷任命为并州牧就在灵帝驾崩前的一个月,想来,也就是这个月了,因此故意问道:“学生有一疑问,还请尚书如实告知,如此,学生方能下断言,这白波黄巾究竟是疥癣之疾还是心腹大患。”

卢植不由来了兴趣,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居然牵扯到白波谷黄巾对朝廷的威胁程度,笑着问道:“小友但讲无妨!”

“朝廷可有下令,转前将军为并州牧?”伯仁正色问道。

卢植顿时就愣住了,董卓转并州牧不过是朝廷六日前的决定,说不定身在河东的董卓尚未收到朝廷的敕令,伯仁一介布衣,怎么可能知道这么隐秘的消息?!更让卢植心悸的是,伯仁口口声声称这个问题事关白波黄巾对朝廷的威胁程度。

伯仁善于察言观色,一看卢植的神情就知道这件事多半已经是板上钉钉。历史还是保持着巨大的惯性,向前前进。

“确有此事,朝廷的使者此刻应该已经抵达安邑。不过,小友,斄乡侯(董卓)是前将军还是并州牧,怎么会和白波黄巾的危险程度有所联系?”卢植不解地问道。

“尚书可曾听闻养贼自重之说?范蠡曾谓文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劝其勿恋富贵权势,文种不听,终死于勾践之手。于走狗而言,狡兔不死,则无复有性命之忧。此所谓养贼自重!”

“斄乡侯虽然任侠,恣意妄为,但怎么会不知晓其中的厉害?!中平二年,车骑将军张伯慎(张温)以天子之名,征召斄乡侯,斄乡侯故意拖延,迟迟不肯觐见,觐见之后,又傲慢无礼,就是自恃自己在羌人中威望十足,朝廷需要多加依赖。中平三年,斄乡侯拒绝交出兵权、出任少府,也是瞅准了韩遂未灭,凉州战事随时都会再起。”

“如今,朝廷委任斄乡侯为并州牧,朝廷怕是打着令斄乡侯与白波黄巾两败俱伤的主意吧?等斄乡侯平定白波谷里的黄巾余孽,再将其兵权交给左将军,令斄乡侯前往晋阳就职?”伯仁一语道破了朝廷的想法。

“小友......你......”卢植再难保持镇定之色,震惊地语无伦次。

伯仁长叹一声,这个计划或许才是朝廷的本意。只不过,灵帝自从病倒,每况日下,到最后,只能下诏董卓转为并州牧,敕令其向左将军皇甫嵩交出兵权,结果呢,董卓再一次拒绝了朝廷的旨意。更具讽刺的是,董卓居然安然无恙,朝廷的软弱明明白白地告知了董卓。

“尚书放心,学生绝不是董卓的说客,只不过寻常一布衣。董卓,乱世之枭雄也,为社稷计,为天下百姓计,董卓不除,汉室不稳。”伯仁为了表明心志,干脆对董卓直呼其名。

卢植终于放宽了心,问道:“老夫自然是相信小友的,只是,如今朝廷外患已除,天下安宁,加之朝廷如今只是令斄乡侯为并州牧,却无令其交出兵权,斄乡侯应该不会公然抗命吧?”

伯仁回道:“如果没有涉及兵权,董卓自然不敢公然抗命,但却可以阳奉阴违。朝廷指望董卓平定白波黄巾无异于痴心妄想,何况,学生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晦涩不明,如果天子不幸,天下将大乱矣!”

卢植顿时大怒,斥责道:“荒谬!”

随即又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反驳道:“天子如今正值壮年,不过偶感风寒,怎来的帝星晦涩不明之说?!”

卢植实在是怕了,天子好不容易有幡然醒悟的征兆,重用贤臣,只要坚持下去,说不定就能给外戚、宦官专权之祸画上一个句号。如果天子果真驾崩,皇长子刘辩不过十四,那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的争权将无可避免,一场灾难在所难免。相反,天子若是康健,再秉政十数载,或许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卢植相信,天子不过是受小人蒙蔽,所以才有种种荒诞的行径。至少从去年来看,天子还不失为一明君。

伯仁已经越发清楚,自己确确实实穿越到了历史上的东汉末年,而不是所谓的三国中,灵帝的驾崩不可避免,就在一个月后!

“也许是学生算错了!但白波谷黄巾,不容小觑。若是不早图之,恐为大患!大将军优柔寡断,不足谋事,若能与十常侍互相制衡,为一幸事。若双方以生死计,则恐他人渔人得利!”伯仁极其诚恳地说道。

卢植稍微松了一口气,开口问道:“老夫于《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春秋》多有心得,子孝可愿拜在老夫的门下,老夫必定将生平所学,倾囊相授!”

伯仁见卢植入彀,也是大喜,当即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道:“固所愿不敢辞耳!”

卢植则更为高兴,自己师从马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虽然也有刘备、刘德然及公孙瓒这样的记名弟子,但却无一亲传弟子。伯仁性子最像自己,品行兼优,实在是难得的衣钵传人。虽然自己这一世,只能做到尚书的位置,但未尝不能教出一个位列三公的弟子?!

汉朝拜师有着一套极其繁琐的礼仪,绝不是中纳头便拜,师徒相称。毕竟,传统的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在纲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门阀的组成成分里,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师生之谊。

于三月十二日,选一吉时,邀太尉马日磾,新任太中大夫、临晋侯、已故太尉杨赐之子杨彪,河南尹朱儁等人见证,尚书卢植收关门弟子的仪式在卢府悄悄举行。

伯仁着学生服,在正堂外,将一捆绢帛、一壶酒、一案干肉(三样东西称之为束脩)放置在西南方向,向端坐在正堂内的卢植作揖请示道:“颍川末学后进伯仁伯子孝向先生求学,不知是否可以进见?”

卢植应允后,自有卢府仆人将放置束脩的筐子交给伯仁,伯仁下跪,向束脩行礼,拜三次,卢植亦是回敬拜三次。在卢植回拜时,伯仁向后退,表示避免卢植的回拜,等卢植拜完,伯仁再跪下拿起束修筐,献给卢植,再次行礼,然后退出。主持仪式的太尉马日磾宣布礼成,卢植和伯仁的师徒之谊才算是得到了正式的承认!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