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春社之日的酒席散后,真如王驾所说:“……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正是欢庆之时,何人来此惊慌……
原来是陈敬瑄被王建诱杀在邛州,并传言要攻取青城……
这消息即刻使人们不安起来,唐求也不曾预计到事情发展得如此神速,这“兵败如山崩”的事,对他并无杀身之祸。因为他并不想在青城县的地面上摆下战场,把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为自已的权力加害於百姓。他即刻安慰大家说:“都不要惊惶!我们青城县的地面上,不会摆战场,没有兵灾之患,只要水上砂墩,能保年年丰收,就能解决了大家的基本生活。”
简单的几句话,是安慰不了人们的恐慌!就是那些财主也怕王建的强取豪夺和杀人不眨眼。
才主们虽然不能与唐求同坐一条板凳,得不到他的包容,但唐求也从未收刮过自已的钱财,一直都是公正的使人无言。如果王建来了,青城县又是什么样的局面,谁能说得清处!有钱人与无钱人,都陷于绝境的恐怖之中。
唐求一行人马回到县衙,已经是晚上了,大家都去张剑住处,祝贺他俩的新婚之喜,张剑请大家坐下忧虑地说:“不祝也罢,我们还是商量一下急将来临的祸灾吧!”
唐求心中明白师弟要说什么,但不明言,只是默默地听师弟张剑说:“听说臣相被杀,昭帝也被人押出长安,说是迁都洛阳。长安城内一遍混乱,难怪王建敢杀陈敬瑄,如此看来青城危在旦夕!拯救青城的空间没有了,师兄苦苦地奋斗了几年,贫困不安的县城才初见到成效,人民才初得安居,谁知倾巢之祸急将来袭,兄将如何面对?”
唐求听说昭帝被押出長安心如刀绞,自感勤王扶室之基已被暂杀于摇栏!但他沉静地反问道:“师弟之意如何?”
张剑毫不犹豫地说:“兄若要战王建,小弟愿马革裹尸,兄如要隐退,弟也不离左右!”
“哦!连父母都不要了么?”唐求很受感动。
“母亲前年就去逝了,父亲安居於兄长家。”张剑回答。
唐求慎重考虑后说:“藩镇割据,大唐彻底瓦解,再来个战国春秋,七强五霸,这是预料中的事,不觉为奇!王建胸无半点墨水,更无安邦之策,是个乱世的草头王,不足为虑!若要振臂一呼,欣万众之师,师弟帅众一击,可踞蜀州,青城之地利,以江河为防,山险为守,王建又奈我何!但小小青城--弹丸之地,力撑能有几何!通观天下的争名夺利者,都是些不顾人民生死的利已者!是永远不得人心的,何以安帮定国。所以我决不卷入这场分争的旋窝。不能以一已私利不顾百姓于死活!与他们争来夺去,结果还是老百姓家破人亡!我唐求决不为个人的权位,再给百姓‘雪上加霜’!”
“观此天下,太宗之后,几百年来,都无一个有道明君,能救百姓於水火!”顾先秦更是老牛拉破车之感地继续说:“这藩镇割据之势,正如商纣之桀,隋唐之乱!是呵!一个小小青城县,人财尽缺,且能抗争!贤婿之见,以爱护百姓为主,求得休战之安,老夫心悦诚服也!”
杨燕也赞同地说:“师兄的用意,弟妹早就听夫君言明,今生只为百姓之苦,不为腐政之安!既无力平定分争,又何必加霜于民!师兄用心之良苦,弟妹心契矣!”
张剑忧虑道:“我所忧虑的:是师兄的安危!”
唐求对(安危)也考虑了很多,第一全身心的为百姓办好事,一定能受到百姓的保护!虽然得罪了一些财主,但分争之战所带给财主们的损害与唐求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何危之有,他很有把握地说:“王建未到一天,我为百姓守一天,王建一来我就拂袖辞官而去,不贪一物保存与他,对我何仇之有!去到民间无忧无虑的过几年诗酒人生。”
唐求这么一说,人们都无言了。
自从引水上了砂墩子,荒墩变成了土肥人富的村庄。一年多来青城县人民安居乐业,商贸繁荣,人们都在情礼交往中生活。
王建只收了蜀州,还没来收取青城。这时周边的州县皆因战乱农田荒芜,粮食紧缺,粮商都到青城县购买,城内粮价高涨,唐求抓住这发展机遇,支持农副产品进城换回银两,并要大家储备充足的钱粮以备荒年。
且说:杨燕身怀六甲,有意和张剑回家坐月子,抚养小宝宝。唐求得知后送两匹快马,希望师弟笑纳,以后兄弟相见来去方便。唐求和叶氏双雄人等都与张剑洒泪告别,张剑拉住师兄说:“后会也如当年;半年一见,两月一会。”
唐求强吞下泪水说:“事业未成!就如此分别了……”
临行杨燕挽着菲芝的手,依依走了几步说:“菲姐,你要多保重,多安慰师兄!下次来看你,希望能看到你的小宝宝!”
菲芝害臊的低下头,没有说话……
谁不想一个宝宝呢?可这几年里里外外忙得一天到晚没个闲,师哥他梦里都在说:(引水上高墩)他一回到家,就累得躺倒在床上,一见他那个疲倦的样儿,就令人心痛不已……
菲芝想着依唏饮泣起来了,杨燕一听她的饮泣吞声,顿然明白了许多:“菲姐恕我直言了,原谅我吧!我们都知道你为了支持师兄的事业,你牺牲了一个女人应当的幸福,如果没有你,师兄的今天更苦恼!”
菲芝抹着泪:“我会的,希望今后常相见。”
还是她更了解我,菲芝忍不住的哭出声来:“燕妹……”
唐求举酒杯与师弟张剑送别,哀声吟道:
“鹤鸣山下去,
满箧荷瑶琨。
放马荒田草,
看碑古寺门。
渐寒沙上雨,
欲暖水边村。
莫忘分襟处,
梅花扑酒尊。”
(注:唐求原作摘至全唐诗)
张剑悲痛地喝了杯中酒,咽哽地吟道:
“莫忘分襟处,
梅花扑酒尊。
从今一洒泪,
白雪隐瑕琨!”
味江岸上晓雾蒙蒙,江风飒飒,四人在岸上洒泪告别,唐求和菲芝望着冉冉的晨雾……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一年又过去了,王建领兵收取青城,这一不幸的消息,传到唐求耳里,他立在堂前洒泪哀掉,昭帝他走了,陈敬宣也走了,他们给蜀州人留下的是;增粮,增税,增兵致穷之怨!现在轮到了我,也是我当走的时候了。不过我走得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他把官袍御带和印信放在公案上,抬头见到污云蔽日的天空,日虽未落而一弯残月就升上了竹梢,那些被秋风压弯的翠竹,一根根拖着埽帚似的尾巴,在风烟和雨露中摇摇扫荡……
离恨之情油燃而生,他提起案上的珠笔写道;
庭竹
月笼翠叶秋承露,
风亚繁梢瞑扫烟。
知道雪霜终不变!
永留寒色在庭前。
(注:唐求原作摘至全唐诗)
唐求把珠笔一抛,那珠笔滚落在地上,他将诗笺柔成纸团纳入腰间的诗瓢,与菲芝搀着岳父母永不回头地走出公堂。
堂前跪着黑压压的一片人,都齐声哭道:“大人,你不能走哇,我们离不开大人呀!”
唐求挥泪道:“我是离开这个衙门,不是离开你们,我会永远和你们住在一块儿的!”
双雄摇着手中的刀大声说:“乡亲们不要怕,遇事捎个信,我的刀是不吃素的!”
地上哭声一遍,唐求叫叶剑雄送岳父母回家,自已踏着阵阵哭声,一边走一边安慰众乡亲,悲痛地缓缓离去,
“大人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