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引水灌砂墩工程浩大,从筹划到沟通引水,化去了四年多的坚苦岁月,人们个个心中明白,没有唐大人的亲临指导和攻关解难,是办不好引水工程的。
几天来的谢花风雨过后,原野上的油菜花全都凋谢了,肥绿的油菜长角像刺猥一样刺人手眼,这时正是春灌春播的最佳时节。砂墩子上引水工程的系统毛渠灌溉设施,均已全布俊工,只等碧水奔流了。
这天是装车引水的关键日子,唐求和叶剑飞跨着马,踏着东方的一线鱼肚白,就拍马向沙墩子奔驰而去。
沿途阵阵晨风扑面吹来,令人有几分寒意,唐求感到有些虚弱,是乎有点儿不胜风寒!他伏在马背上继续前进!近几天来他白天在工地上指挥开沟挖渠,解决一些纠纷和设施方面的难题,晚上还要听顾先秦老师讲诉百姓当天的诉求和受理的公案,要他拿出调查和处理方案,有时熬到深夜,肚子饿了菲芝又不在家,只好喝一碗热茶倒床就睡,次日天还未明,胡乱吃几口饭菜就跨马登程了。几天来都是如此,虽然有些疲乏,但他还是强打精神迎风前进。
唐求心中既担忧着引水的成败,更担忧母亲的身体,引水有望成功,接母亲来观看碧水流上高墩,绿波灌田的壮观景象,以了却母亲的那桩心愿!
安装水车的工地上,早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筑堰的,抬水车的,平整装车基地的,支撑水车骨架的,在赵班的指导下,一切都有条不乱地紧张进行着。人们一见唐大人破晓而来,尽都倍受感动!但全都知道:唐大人免在工地上行大礼,因此都没下跪,面带兴奋的笑容,迎接着心中敬爱的人。
唐求查看完各项设施,都完全付合心中的设想。他非常重视筑在江中不出水面的栏河堰;是否把水位提高三尺,是否能使江水畅快的流入导流渠。
这导流渠是安装十部水车的重要基地,水车能否转动,关键在于渠水的流速和冲击力,因此唐求对渠底的坡度和光滑要求都很严格!渠底必须用青石板镶嵌成能滚动圆石的斜坡,才能提高水的流速和冲击力!
唐求一一细心检查,都很满意,并看了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才一声令下:“装车!”
嗵!嗵嗵!三声鼓响,大小不同的十部水车,在导流渠上一字排开,高高地屹立起来,人们一阵欢呼,报以动地的掌声!
大部份的人抱作希望和信任,在等待着水车的转动,因为他们相信唐求不是龙神,胜是龙神!只看这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创举,新设施,那水也得乖乖地往高墩上流。这部份人虽说不出这水是如何流上去的道理,但他们非常相信一定成功。并在沿渠边都插满了青香和红烛,只待碧水流来,就烧香叩头,迎接代代盼望的龙神。也有一小簇人,他们袖手旁观,冷眼相看,准备幸灾乐祸!在一旁说风凉话:“常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真是想不到喃!如今这水也要往高处走了!”
唐求虽也耳闻那些风凉话,但他只付之一笑!精细地和赵班用鲁班尺测量十部水车的高低,每部水车都要按严格的要求安装:水车的高不能参差不齐,排列不能错落移位,都必须是保证两个一至;就是高度一至,排列一至。
经过了半天的校正,得到了两个一至。唐求抹去一把热汗大声吼道;“放水!”
一声令下,几个小伙撬起闸门,哗啦啦一声,沸腾的江水卷入新渠,奔腾激流!滚滚的波涛推动了水车,一部,两部,三部……水车全都转动起来了!
水车的顶部吐出数十条光怪陆离的水柱,似如一条条水龙从天而降,波光闪闪地涌上了高墩……
“龙来了!”烧香的,燃烛的,化纸钱的,作揖的,叩头的,新渠两岸人声鼎沸,青烟袅袅,红烛辉煌。
“龙……来……啦!龙……来……啦……”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冲天而起,激情四射的声浪,把整个砂墩子都掀动起来了……
这时候,几个准备秋后算账的外地人,夹着尾巴在欢声中,灰溜溜地逃走了。他们走下砂墩又回首望着银龙飞舞的天空,被奇妙的美景折服了!他们本来舍不得离开这美丽壮观的奇景,很想多看一会儿,但又怕欢呼的人们揍自已,因为先前说过几句风凉话,得罪了修沟引水的人们,固而做贼心虚地逃之夭夭。
老头们捧渴着碧绿的江水,乐在脸上,甜在心里。
更有几个男娃儿跳入水中,逐浪推波,欢畅地游泳起来。
有史以来就是枯旱的砂墩,此刻漫流的绿水,吞噬着一块块烟熏火燎的砂土,砂土在水下吐出白色的气泡,表示出饱饮碧流,甘泉灌透了底。
“青天大老爷,”赵巧秀施礼见过唐求说:“唐奶奶看水来了。”
“哦!”唐求举头四望,忽见手杖竹棍的母亲从人群中;似激动,又是怱忙!还是强打起精神,既颤抖又慢跚的走来,几天没见到母亲,难以抑制的激情涌上心头,几步跨上前:“母亲,你是怎么走来的呀?孩儿正想引水成功,就来接你老人家来,亲眼看看水上砂墩!”
唐母非常激动地点着头,抬起颤抖的手指着;一块块似如明镜的水田,倒映出噜噜旋转的水车,无数条飞舞的银龙,哗哗地腾飞到田里,就连篮天上的白云,也跳入水田中飘荡,悠哉游哉起来了。还有那久违了的白鹤也飞来,踏破篮天,抻长脖子觅食蚯蚓,甚致还张开翅膀兴奋地拍打着浪花……
“你们看,水上砂墩,好美呀!”唐母高兴得流出了热泪。
“婆婆,你太高兴了!”唐求闻声转头一看,确实是菲芝来到身边。
菲芝忙用手娟抹去母亲脸上的泪花,数月未见,今日相见双方都非常激动。
菲芝微笑地指着杨燕对母亲说:“你看,我们都回来了。婆婆,你也高兴来看龙神上砂墩?”
“喜事办完了?”唐母拉着杨燕的手,如久别重逢很是亲热!
杨燕连连点着头:“师兄又办一件大事!真令人高兴。”
唐求转身一看,师弟也来到身边,报以热情地玩笑道:“我就知道你们今天要回来,所以用这么动人的喜气场面,来迎接你们幸福的归来!”
目睹这么热闹,洋洋喜气的场面,张剑还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见到!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师兄,你了不起呀;是你发掘了百性的智慧,是你动员了百姓的力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真是感天动地呀!”
“识人民者是仁!”两师弟转头一看,顾先秦老师也来了,都忙向老师施礼。
“走吧,我们一同走走,看看去。”老师的嘱咐,两师兄忙簇护着老师,沿着新渠缓缓走去……
菲芝和杨燕搀着唐母随后跟去,观看水上高墩的人们络绎不绝,往来似如穿梭!新渠边的行道虽然很挟窄,但来去观看的人都自动侧身相让。
人们缓缓地走在水田边上,碧绿的水中,映出无数张欢乐的笑颜,顾先秦被感动了,他触景生情地吟道:
“水田明如镜,
人从天上来。
飞云迎面起,
举步下瑶台!”
张剑一听,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水田美景所激动,又被老师的诗情牵惹,毫无思索地说:“好诗!我依韵而和吧;”
“好!你必有新感!”顾先秦指着水田中说:“你们看:那几支白鹤,也飞来凑热闹了。”
张剑看着戏水的白鹤,心想这万古荒墩,如今变成沃土水田,从此告别了干旱,师兄改变了这贫穷的砂墩,工程耗时三四年之多,沥血呕心造就万代之福,心中非常感慨地吟道:
“万古荒墩上,
潇潇碧水来!
擒龙张巨手,
捉蟒到瑶台!”
唐求近年来都忙于公务,那有闲暇去吟诗,今日完成了一桩心事,如释重负,满心高兴,此刻诗兴忽来,张口就吟道:
“烈日栖山下,
云迎白鹤来。
飞流天上落,
百姓喜开怀!”
菲芝搀着婆婆走在新渠边上,哗哗的流水仿佛弹着七弦从身边走过,又唱着歌儿欢跳在田间,她也被诗兴引诱轻声吟道:
“烈烈焦心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