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求说:“好!不修就不修!……”
唐求的话还未说完,就被一片呼声打断:“大老爷,这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财主们,不论有收成还是无收成,他要收的租谷,半斤一两都不会少呀!”
百姓们的共同愿望,唐求的心中是十分明白的,为了顺利地实现百姓的心愿,他抓做当前的有利机会,妙趣横生地反其意而行之,他继续说:“说不修就不修了!”
财主高兴地瞧着不断叩头的百姓,心中庆兴地暗笑着:“我冷眼观螃蟹,看你们这些泥脚捍能横行几多时!”
唐求又继续说:“把修沟的银子全部分给曾财爷的佃户,佃户们用分得的银两暂时营运谋生度日,把租地全部退给财主自耕!财主如弃耕不种,荒芜良田,将全部收公,由本正堂平分给每户佃农为私有,代代自耕,财主不得非法收租。”
财爷一听此公断,将才的高兴顿时变成魂飞魄散,屁滚尿流,头如捣蒜地大声呼道:“青天大老爷,我年近花甲,老而无力耕耘!”
唐求怒道:“你无力耕耘,佃农们无水能插秧么?你说这沟!是修还是不修?”
曾银山现在完全明白;自已是上了一些大财主的支配,玩出这桩丑漏百出的戏,连忙改口说道:“修,修修!”
“青天大老爷,英明公断!”堂内堂外一片欢呼!
曾银山是个狡猾的无赖人,在众呼声中,他慢慢感到了一点点痛悔,如果真的退佃,荒芜良田是行大罪,若青城县正堂认真查处,荒地充公还得坐牢,那才是人财两失。我曾银山可不能干此傻事呀!那挖断龙脉是传说中的事,可闻而不可见,我何必被大财主们当枪用咧,心悦诚服地说:“大老爷公断,小的此时无话可说了。”
唐求听了曾银山口服心服的话,虽然松了囗气,但为了绿水长流,稻花年年飘香,必须立下(岁岁修沟保水)的乡规民约,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对着曾银山诿婉地说:“这沙墩子上,你有良田一百三十余亩!引水灌溉你个人受益最大,为了保护你丰厚的收租,命你为埝长,每年请工修沟修堰的所有经费全由你一人存担,不得分派与他人!”
“大人,我……”曾银山哭丧着脸,说什么呢,他说不下去了!
“我承受不了,是不是?”唐求盯着曾银山,等待他的回答,而他不但无话可答,还默默的垂下了头!唐求看穿了这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此时心中正有难以确定的矛盾!于是进一步以商讨的口气问道:“曾银山,三年两年旱你能收多少租子,三年都丰收难道还不如旱年收得多吗?出点点修水沟的小费,你也心痛了!这是为你,还是为我?你说!”
几句话提醒了曾银山,他眼前一亮,觉得唐大人说的话是天经地义的真实之理,以往年年甘旱,有时颗粒无收,佃农们都讨乞到外乡,还能收到什么租谷,如今修沟引水确保丰收,年年都能收到租谷,花点小钱又算得了什么,再说出钱还是为了保住自已的利益嘛!心中想开了,就坦然的说:“这个堰长我当,每年岁修费我一人承担决不分派!”
“好!大家听判:
曾银山为沙墩堰堰长,每年出银请工修沟保水,保水长流不息,保水车长转不休,保沟渠堤岸坚固,不得有误!丰年不准增加租谷!敲诈佃户!违者刑法侍候!
此判:青城县正堂”
落案判决后,判文通告全县!又一件喜事传遍青城县,鼓舞着全县人民,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喜气洋洋。沟还没修通,水车也未架起,可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渠成水流,仿佛是碧波翻滚了!每天到砂墩子看修渠引水的人络绎不绝!都要看那味江之水是如何流上枯荒的沙墩。
民众中暗暗的传颂着一条奇闻:说唐求的诗:
“恰是有龙深处卧,  被人惊起黑云生。”
是唐青天搓洗墨砚时,惊起了污池中的蛟龙,龙神被大人的绝妙好诗所感动,就现身与他交为好友,日复一日交情深厚,如今大人做了青官,请龙王爷命令:‘水往高处流’灌溉高墩!龙王点首致意,愿助以一臂之力。
这神奇的传说,老幼皆觉可信可敬,无形间都认为唐求是个圣神不可多得的贤人!因此唐求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载。
绿水要破天荒的流上砂墩,这喜人的奇事,不但激励着人们的生产热潮,同时也促进了唐求忘我地昼夜繁忙!昨晚一场贵如油的春雨将过,旭日刚刚升起,大地才从朦胧中舒醒,唐求和叶剑飞,草草地吃了早餐菜饭,就途步向砂墩子上修沟的工地奔去。
夜雨洗去了晴空多日的尘埃,原野显得一遍青葱,加上朝霞的茏罩,田间绿油油的麦苗,在班烂的金色菜花中摇晃,显得非常美丽和醉人!唐求和叶剑飞踏着朝露急忙忙向砂墩子走去,眼见矫阳下高出田野的砂墩子特别显眼,它就象一条火龙燃烧在万绿丛中!使人感到格外的憔悴和痛心!
唐求望一眼砂墩子,他想到了上面的千多口人,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在干枯中煎熬,是怎样生活过来的,他想到这里,恨不得一步走到渠边,看看渠成水到没有,什么时候才能解决人们的燃眉之苦!
几百人的修渠队伍,长龙似的在砂墩子上一字展开,挖土的,挑土的,来来去去都忙个不停!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按照唐求的指示:必须
要抢在春播之前,把水引上高墩保证春灌,春播,创造有史以来的第
一个丰收。
唐求在人们一心一意地热情劳动的高嘲中来到了工地,他没有去影响人们的劳动热情,悄悄去到存着关键难题,正待解决的工段,(安装水车的基地)看看施工和设置是否合理。
唐求最关心的是;水车的安装和安全!安装的位置和角度是否正确,因为这些工序,关系到水车的安全运转,以及吸取流水的多少,是至关重要的。
安装水车的基地,唐求选择在江流急湍的江滩上,这里是他曾经赤脚涉水用竹竿测量过,滩陡水急,水的冲击力最大,是个借水力推动水车的天赐宝地!说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要实际征服暴啸奔腾的江水,把急湍奔流的冲动力,引用到推转水车的设施上来,乖乖地听人使唤;把水车推动得无休止的运转,把流水不断的吸吲上高墩,这还是破天荒的大胆设想!实施起来,可不是想像中的那么轻而易举!
基地设施的难度,果然不出唐求所料,人们正为水车安装的位置和转向而发愁时,唐求来到了工地上,发愁的人们一下就高兴起来,仿佛是在沉沉的黑夜,看到了闪闪的灯光!
围着基地设施而乏难的人们;赵忠主张把水车架设在江中,方便损力,有水流车就转。
赵班则认为:夏天正是用水之季,也是洪水泛滥之时,江中安装水车,难免不受洪水的冲毁,水车一但被冲毁,引水抗旱就变成了:一时的高兴,瞬间就化成泡影!所以他主张把水车安装在不被洪水冲击的地方,然而洪水冲击不到的地方,那有水的力量?水车就无法转动了!这有利无害的用水之道,他虽然坚信能办到,但要怎样才能办到,他还说不出个具体的设施来。
曾银山这条胖墩墩的肉虫,在受命堰长以来,就每天都奔走在工地上,他想到的是把初期的工程做扎实一些,能永久牢固,才能减少来年的为修费用。当然他是很赞同赵班的意见,因为这一劳永逸的事,决定能减轻自已的出资!但是如何利用水力,脑子里只有钱字转圈的他,是吐不出什么措施方案来的。
唐求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地顷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并问明每个人的设想,赵忠说的简单利用,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赵班的设想,更有实际的利用价质;是这次引水灌溉,所要采取的必然措施!但如何具体的合理运用,自已也为难了。水车造好了,只待安装!他领着人们蹲在江边,默默地盯着滔滔的江水;仿佛每个翻腾的玻峰,以及那点点飞溅的浪花,都敲击在他的心扉上,他的心扉就象水车一样转动起来了。他从滚滚的波涛上遗开双眼,把视线平遗到砂墩下的坡地上,思幕上立刻现出一道碧流,他高兴地笑道:“有了!”有了什么?唐求想到的?
正是: 财团走卒耍赖皮,六问三推现原形!
一堂公案施巧判,如何引水破难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