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浪里诗瓢> 第十九回 青城县奇案奇判, 凤栖山凤凰于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回 青城县奇案奇判, 凤栖山凤凰于飞。(2 / 2)

“县太爷的婚礼,我们都来庆贺,”

“县太爷的婚礼,是全县人的喜气!”

听听这些舵爷和匪霸的呼声:多么甜密!多么的动听,两侧观看的穷苦人群对这件事,心中产生了不可思义的猜测。

衙门开了,送礼的人蜂涌而入,谁也不甘落后,都在争抢头功,交了礼金的人都收到一块回赠的大红礼包,礼包上书:“青城县正堂回赠”

这礼包虽轻,人们却视如泰山,有人要求看看包中是何物,主人都拒绝说:“且能让你偷看,县太爷给我的宝贝”忙神密地隐藏怀中

贫苦的庶民百姓见了此事,心中即刻产生了怨和恨,甚至有人发出怨言:“盼来盼去!盼出一个真正的贪官来了!”

再说衙门内的师爷高坐台上,叫送礼人先在礼单上签名,注明住址,然后才交礼银,经过计量后,还要核实签单,再次签名后,收到一包回赠的大红礼包。

这安排似乎使那些送礼者心安理得,一切都在顺利的进行着。不断收银计量的师爷,忙得不亦乐乎!师爷眼见盘中白花花的银子,心中非常妒忌地想道:“唐爷这一高招,比往几届太爷的贪心还大,这样贪心,把座高山都要铲低一截!”

结婚这一天,那些送礼的人们都扶老携幼去衙门饮酒祝贺奉承,高高兴兴的走到衙门前时,只见衙门虽然大开,并未张灯结彩,并无席桌,半点喜庆气氛都没有,难道白白地送了礼,连簿酒都喝不上一口吗!嗬!唐求,你贪心胜似吃人虎。

那些在旁边冷眼观螃蟹的老百姓,在衙门前也觉奇怪了!哦!这

就是捧官的下场!但对唐求也产生了怨恨,吃有钱有势的人都是如此狠毒,我们百姓就更糟糕了!

就在人们万分激怒的时候,众衙役护着四匹快马向青城县衙门走来。为首一位武士,身穿剑衣,手仗梅花宝剑!跨匹白鼻黄鬃马,他就是捕头张剑。中间一匹黄白银鬃马,马背上坐着威风凛然的唐求。走在后面的两匹高头大马上,左边马上坐着背背五环大钢刀的叶剑飞,右边马背上坐着肩扛混铁竹节棍的叶剑雄。

这庄严而又威武的阵势,使人们都惊慌失措了,面面相视无言以相对:这青城县将发生什么重大事情了?

人马进入公堂,一衙役宣告:请大家入衙听审一桩公案。

一衙役推出一张通告牌,上书[青城县第一要案,开堂公审欢迎旁听!]十三个大字!

又一衙役敲着铜锣,当!当当!口中高呼:“青城县第一大要

案,现在开堂公开审理,欢迎众乡里各界人士,入堂观看听审!当!

当当!”

“青城县第一要案,现在开堂公开审理……”这是青城县有史以来的第一要闻,使送礼的人和没送礼的人,都忘去了观看婚庆之典。全都争先恐后挤进青城县正堂,看看究竟是什么大案要案,与老百姓有何瓜角!

忽听一阵衙役大声吼后,堂威声中众衙役站立两班,叶氏双雄各执兵器分立两旁,威风凛凛使堂下围观的人群惊骇得雅鹊无声,张剑扙剑走来,要前面的人坐下,让后面的人能听能看,收礼的师爷立案吼道:“开堂!”

屏风后走出官袍御带的唐求,笑容可掬地望一眼人山人海,走进公堂。县太爷坐堂后,师爷宣布,昨日收到现[献]银一千三百八十九两三钱六分白银,请老爷公断!又当着众乡里的面,亮出献银的花名册,待在场的人看明白后,才转呈与大人。

唐求翻看了花名册,抽问了几家送礼大户,是否是亲自签的名,画的押,所计的银两是否合实!是否是自愿献银,都答道是亲自签的名,画的押,都是自愿献银,所计银两也完全符合!但人们都没弄清楚,是[现银]还是[献银]。

唐求说声:“好!大家听着,本正堂请诸位舵爷和财主,先拿出回赠的红包仔细读来。

送礼者都打开红包念道:

献礼传情到,银出贵富家。

开沟引绿水,渠成灌稻花。

唐求问道:“读懂没有?”

“回老爷话,都读懂了!”

唐求说:“认得献银开渠四个字么?”

“认……的……”人们啥了。

“认得就好!沙墩子方园七八里地,几千亩良田年年干旱,寸苗

不生,引响了众位财主的收租,本正堂决定用你们的献银去高筑堰,

低挖渠,引水上沙墩!”

堂内一遍哗然,议论纷纷。

唐求道:“有不服本正堂公断的申诉上来!”

申诉什么呢,自已心甘情原的送礼,人家心甘情愿的捐去修渠,堂下异口同声说:“老爷明断!”

唐求说:“大家听着,本正堂宣读判文如下:

味江之滨,沙堤上下,风沙不固,烟尘弥漫。旱苗枯萎,饮水无泉。众民难炊!四野逃难!号苍天而许愿:愿降滂沱!救旱民以生还。几代饥民之期盼!数万人之心愿:本正堂救民于烈火,挽枯苗而春还!筑千尺横堰,开百丈水源!吸味江之绿波,灌枯干之苍原。承众翁之相济!众旱民饮水而思源?此判之执导者,青城县正堂者也!”

唐求把珠笔一挥,落了案说:“此银当众封存,沙堤村乡里地保,明日早来领取银两,立即组织筑堰修渠,不得有误,本正堂明日工地视候,但有不服者,刑法侍候!退堂!”

人们散去,衙门也关了,当然拍手称快叫好的,还是那些受苦受

难的贫苦百姓!人们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威严公正的唐求一挥珠笔落

案那一瞬的神态,多么威严果断!令人惊喜得永身难忘!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散去。

然而那些送礼的舵爷和匪首,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有的掏出送礼时回赠的礼包扔在地上,悔恨当初送礼心切,完全没看看这首藏头诗的真正含意。

舵爷和匪首现在有些后悔;“怎么就不横头看看!献银开渠!”

“呀!献银开渠,早知是如此,就不去送礼了。”舵爷和匪首们确实后悔了!

一个乞丐,摇着饭瓢唱道:

“行贿官家水推沙,老爷不理贵富家!

赃银顺手还民去,化着绿波催稻花。”

乞丐摇着饭瓢, 唱着歌儿叮当而去。

有个匪首怒了:“唐求,我和你没完没了!”他就是聚集数十匪徒,盘踞在三台基的匪首--李通。

唐求上任的第一堂公案,就引起了舵爷们的注意,又使他们怒不敢言。

而那些称快的贫民百性,奔走相告,顷刻就把这件喜事传遍青城县的山山水水,无不拍着胸口,翘起母指头说:“唐爷,是我们心中的好官儿!”

有些舵爷和匪首怀着口服心不服的走出衙门,恨想寻机发泄胸中的不满!那位占山为王的李通更是怒冲牛斗,欲要转身入衙大闹公堂,在城门口回首一看,只见城楼上赤旗飞舞,无数的刀光剑影,忙着急步离开,青城县内又如往常一样平静了。

响午,初春的丽日穿过白云,把暖洋洋的阳光分洒在凤栖山的层林上。山上山下野花盛开,喜闹的小鸟迎着春风展翅翱翔,今天的凤栖山更显得格外美丽;山岭和峰峦,都呈现出它本来的峥嵘和雄壮!

在山岭下的丛林边,从野花摇荡中伸出的一弯石板山道上,走来一支奇特的迎亲队伍,没有吹奏热闹的迎亲曲,更没有引人注目的;手捧鲜花和肩抬彩盒的义仗队。

迎亲队伍;在凤栖山的小道上悄悄走来,在人们互相传递奇案奇判的惊喜中走来,谁也不曾想道:县太爷的迎亲队就要到家了。

唐求跨着马儿神态自诺地坐在马鞍上,他没有佩带彩绸,更没有帽插鲜花,而是放开马缰让马儿摇尾甩巴地自由自在的走来,显得那么的脱俗和潇洒!在他身后是一顶竹木编制的花轿,轿门边,窗口上都插了几枝不同颜色的山花!这悠然的素雅,展示出人间共有的清欣和温存,没有点滴奢侈与傲慢!这花轿最独特而又引人注目的:还是轿顶上那支用松针和竹叶,精心编制的凤凰展翅,野花编织的翅膀和尾巴,以及编插在轿顶上,一条条嫩绿新黄的柳叶,在花轿的抖动下,弹弹闪跃,好象真的飞起来了。

叶氏兄弟抬着花轿一步一点头地走下山来。

张剑手捧鲜花,腰挂梅花宝剑缓缓跟着,一行人马在春风荡漾中走来,转过山弯的竹林边,唐求还未下马,左邻右舍的几个孩子摇着野花迎了上来……

正是: 青城奇案奇人判,珠笔一扫匪脸黄。

修渠筑埝心欢畅!旱原得灌流水长。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