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浪里诗瓢> 第十八回 蜀州城欲开又闭,青城县喜迎亲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回 蜀州城欲开又闭,青城县喜迎亲人。(1 / 2)

唐求进入一家小食店,要了两碗嫩豆花,一碟油炒花生米,听说还有清炖猪蹄花,他高兴了,要了一碗蹄花和两碗烧酒。自从出川就没吃过猪蹄花了,今晚要美餐一顿。

小二送来酒菜时,唐求问小二,近来生意可好?小二迟疑一会,但听二位口音皆是本地人,才无顾忌地说道:“去年没有生意,都是关门度日,过了年才敢开店营业。”

唐求问小二说:“为什么?”

小二说:“去年年底王建要陈大人交出军印,遭到陈大人的拒绝后,年底王建兵临城下,在江边几次交战,胜负难分,王建扬言三个月踏平蜀州城,弄得全城非常恐慌,人们四处避难。开春王建却又去攻打渝州,调走了全布兵力,城外解了围,城内的日子才好过点!”

唐求已经感觉王建退兵,是为扩充实力,并非放弃,而是羽毛丰满后再来吃你陈敬瑄!陈王终将有一战!川西必是坠入水火深渊,他非常感伤地说:“官家打仗,百姓遭秧矣!”

小二感叹说:“只怪自己命不好,生长在这个乱哄哄的时代,有啥办法呢!只能受苦了!”

人民内心的真实话,感染着唐求,这个失政的唐氏江山,使全国人民都在动乱中生活,兵去匪来的重重浩劫,百姓怎么能生存哟!真

是生命难保!

唐求沿途所见到那些触目惊心的事,已经使他明白了争权夺利,

给人民造成的是灾难,是非常严重的灾难!现在自己步入了官场,不是去制造灾难,而是要尽力制止争战,解人民的倒悬之苦,给人民一个能生存的空间。

唐求为了实现自己的设想,决心不用一兵一卒,抓住时机保住青城县人民平安幸福的生活!所以他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去私访陈敬瑄,视机拉他一把,让他能得到朝庭的通容,免去王建的征剿之心,从而化解川西的紧张战局,有利于拯救青城。

张剑眉头一皱,心有顾忌地说:“拉陈敬瑄一把未常不可,由恐激怒了王建?反而惹火烧身。”

唐求很有把握地说:“此等机密之事,王建是不会知道的。他虽然确有割据西川的野心,但他此时实力不足,还得依赖朝庭圣命,不敢公开反对,帕引起其他潘镇的借囗讨伐而被歼灭!陈敬瑄当前虽然未交军权,而王建借皇命已迫得他惶惶不可终日了。正当他走头无路之时,正需要有人帮助,这就是我要抓的大好机遇,化解西川这场争夺之战。”

唐求和师弟张剑,分析了当前的势局和应策后,他趁无月光之时,辞别师弟,一人向蜀州衙门走去。

浑然一色昏暗的大街上,朦胧不见一个行人,唐求孑然一身穿过大街,来在州衙门前,见门边蹲着一位老头,唐求轻声呼唤:“老人家,老人--家!”

“哦!”老头朦胧中应道:“是谁,有什么事?”

唐求说:“劳烦老人家,通禀陈大人,就说:青城县深夜私自来访,有要事相商。”

老头一听是青城县来访,忙叫唐求稍等片刻忙转身去了。

且说焦头烂额的陈敬瑄,忽听门官来报;“青城县县令,一人前来私访。”

“哦!青城县……”陈敬瑄一听,心中大吃一惊地想到:来的争快呀!王建退兵,青城县来,昭帝呀昭帝!你硬要逼陈某行反么。他转头问道:“带了多少人马?”

“孑然一身”

“哦!只他一人?”陈敬瑄亭了一亭说:“请他花厅里叙话。”同时分咐首下几个刀斧手,藏于屏封后待命行事。

老头急步走来对唐求说:“老爷请大人到花厅叙话,大人请。”

唐求在老头的带领下去到花厅,厅内烛光闪烁,只有忧容满面的陈敬瑄一人坐在木椅上。

唐求跨入厅堂躬身说:“青城县叩见陈大人!”

陈敬瑄转头盯着唐求,果然是一人素服私访,一张和善的面孔并无半点恶意,虽解除了心中的一点疑虑,但还是未起身还礼,也有些

提防地说:“大人莫不是为青城县之事而来访么?”

唐求慎重地说:“非也,特为大人而来!”

“哦!为我而来?”陈敬瑄冷笑了,沉闷一会才说:“我已经是被人取而代之的穷途末路者,还为我何来?”他对唐求不恭不敬,不惧不睬,所以没请坐,更莫沏茶,完全认为是朝庭派来处置自己的特史,却又不见有随行和锦衣卫,这就更使他疑虑不安。

唐求望一眼黑洞洞的四周,管他有无伏兵,以及冷眼相待!自已心怀社稷,何畏他鬼祟之心,并不以为然地自己坐在木凳上说:“失国之君,报一鞭之恨,不足为惧也!所惧者!成都和蜀州及邻近之百姓尔!众黎民再也不能承受久战之苦!若再战,民心则变矣,民变!则公之基础必崩溃也!”

“哦!”陈敬瑄出乎预料地感叹一声,自已内心深处的隐忧,

被青城县一语道破!使他的头上沁出几点冷汗!老谋深算的陈敬瑄,再也不敢小视这位年轻的知县官了!忙移坐到唐求身边说:“大人之

言,使愚兄茅塞顿开了。”

唐求笑道:“哈哈,这民安则政顺,民不安呢!政必坍塌也。公早知之也!”

“唉!”陈敬瑄长叹道:“百姓乃官家之衣食父母,不可欺也!而连年之争战,秧及于庶民,非老夫所愿也!实乃被逼而为之!”

唐求也转过面来,关切地说:“昭帝贤君也,非僖宗可比,陈大人若真有爱民之意,下官可密奏与君,大人可复职重辉矣。”

陈敬瑄虽被免职而未交军权,集数百军士留守于蜀州与王建对峙!数月以去,粮草也半空,民间又怨声载道,更有士兵私下集伙投奔王建,此时军心以动摇,如果王建兴师来攻,军民必然叛变!身临四面楚歌的陈敬瑄,听了唐求的一席话如饮良方。

唐求在京的所作所为,他也略有耳闻,心想昭帝如此器重的唐求,又有兵部的严密保护,如此心复只封个县令回乡,其中定有原固!心中一想便说:“唐大人若能成全老夫所愿,终身为保护大人任随遣派!”

唐求心知肚明,陈敬瑄的内心是想官复原职,而一切诺言都是哄人的空谈!今助他的复职,并非希望他的厚报,而是借陈敬瑄恢复通天之职,以制约王建不敢向西扩张而引发战争,更重要的是:放出一个信号,青城县是不可轻示,更不可欺负的!从而提高青城县的威望,便全县百姓享受到清平的生活。他主意已定,便爽快地说:“若西川罢战,乃百姓之福,君之恩也!下官愿舍命上折一奏尔。”

陈敬瑄心中也明白,唐求并非夸大之词,他虽与昭帝和兵部是初交,但有不可言状的默契。既然他能放出复职的信号,不可不信!再

观唐求并无与王建合伙挟击,以取而代之的迹象,心中也就没有顾忌了。再加上疲于争战和百姓的厌战,都使他很想安度几年,于是他望着唐求说:“西川果能罢战,是唐大人造福于民也!不知大人何事挥毫书写奏折?老夫便于笔墨侍候也。”

唐求没想到陈敬瑄的心情如此迫切,但自已既然把话放出,就要

担起此任,于是当机立断地说:“即刻就书!”

陈敬瑄心花怒放地恭敬道:“老夫与大人磨墨了。”

唐求心中暗笑了,虽然在笑陈敬瑄穷途之志,但心中更高兴的是西川罢战!百姓能得平安。

哦!平安!昭帝更须要有个平安的大后方!想到此眼前一亮,写奏折的条呈浮上心来,他抑制下心中的得意,洋装受宠若惊地说:“大人屈驾与小人磨墨,折福下官了!”

陈敬瑄无言以答,默默地磨作墨水,墨水污染了手指,还是仍然用心地磨着。

唐求提起笔来,略加思索,立即挥毫,笔不停留地写着。

唐求首先呈诉:自已出川和入川时,沿途所见的民情惨状,然后分析这些惨状,皆因藩镇割据的战争所造成!其结果有阻于帝命的通畅,因而黎民得不到君恩,民无君恩,则如旱苗失去雨露,君无民拥更如行船失水矣。然后献策:以调和潘镇间的矛盾,减少争战放恩于民。最后提议,创建个平安的大后方最为重要!川西是先皇重视的宝地,民心归向仍然是万岁!所以当务之急!是复陈敬瑄之职,免去争夺掠劫,让各州县修身养性,训集仕气而后用之。写完奏折签上青城县唐求,并盖上官印。

陈敬瑄见奏折写完,眉开目笑了,激动得连读数遍,更是感激不已地说:“大人真如青莲在世,太白还生,何易于沉香亭,醉写新歌乎,令老夫五体投地也!”

唐求微微地笑着说:“陈大人过讲了!下官祗为西川之百姓乃

尔!”说罢将奏折封存盖了官印。

陈敬瑄叫来一位马快说:“快拜过唐大人,”

那马快慌忙拜了唐求。

陈敬瑄对马快说:“唐大人有封事关蜀州生死存亡的奏折,要你连夜送到京师!办妥归来自有重赏!”

唐求对马快说:“去到京师,不能惊动他人,直到兵部后园大门,递上我的拜折,会有人带你去面见刘大人,当面递上奏折,并代我拜候兵部。沿途小心,不得有误!”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