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浪里诗瓢> 第十三回 御笔试卷选才人,谁知试卷被人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回 御笔试卷选才人,谁知试卷被人移(2 / 2)

唐求想到这理,又默默在心中念着:“从振朝纲”!啊!他心中豁然明白,帝意是求安邦定国之策,非求粉饰太平之歌!目下一个考试场都被太监集团非常周密的监控,众多大小太监,似如一群鬼鬼祟祟的小偷穿来穿去,可想而知昭帝身边更不知杨复恭安插了多少心服!监督着昭帝的一举一动。这试题是昭帝求贤求策的密贴,其用意之慎重,重如泰山!且能轻易暴露给太监集团……

唐求仿佛完全明白了昭帝的用意:是要瞒过太监集团的耳目,把招贤纳士,除暴安良,安邦定国的策略,寓在古语之中,这样通过太监的手传送给众举子!就不会暴露出昭帝的苦心了!所以昭帝是反其意而用之,方可兵出陈苍也!

唐求反复推理着,有什么根据!能证明昭帝是反其意而用之的提示呢?昭帝亲笔书写颜字体作点题!颜体字肩架结构严谨,内藏用兵的刀笔之法。况颜真卿是拯救李隆基,挽救唐室的文官和诗人。而今昭帝正需要颜真卿一样的能人,帮助平定天下,从振朝纲!如何求贤呢?当然只有通过开科选考发掘人才,提示良策。

“国家将兴”的反面是什么呢?“必有殃孽”殃孽必除方能国兴,如何剥除,这就须良策了!万岁啊!你真是用心良苦哟!

唐求抹去额上的汗珠,胸有成竹地构思着“国之将兴”的卷文,他想来想去,如果直截了当地写出剿灭太监集团,取消潘镇割据,重振朝纲等等字样的语句,一定过不了太监集团的耳目!还会招来杀身之祸!昭帝能反其意而用之,我唐求就不能反其意而写之吗?只要在结尾处,轻轻留下一笔,不就是画龙点睛了嘛!

唐求辗开试卷,思索一会,挥毫写道:

国之将兴者,改元纪而大赫于天下也!使久离分袂之夫妻,破镜能重圆,僵情而复活矣!

失父之孤儿,从得养育,温馨之家,共享天伦之乐,陶然醒世,欢声动屋,呼万岁于旷野,倾力振臂,而山河动矣!唯天下之归欣者,实乃君王之恩德,国家将兴之祯祥者也。

唐求挥毫写到此,想到富丽的江山,一统的社稷,均是太宗力创的贞观乐土,如今崩溃到,青年散于四方,老者转乎沟壑的悲惨地步,心中悲疼万分!文中虽未明言,但终以摩云托月之式,把腹中的万语千言,化着滚滚墨水,潇潇洒洒流到洁白的试卷上,将心中的忠义呈词荐于明君。他挥动长毫,一气呵成,写下百言长文,最后他严正笔锋,挥动腕上毅力,用浑然刀笔于一体的颜体字写道:

“……驱雄车而断江水!挥长鞭以憾泰山!一日之光,遍地之明!育万物之茂于大地,纳众心於一体,君之道者,国家将兴之盛者也!”

唐求写完试卷,愤然把笔丢到桌上:“但愿明君如镜,能照见天下苍生,唐求别无他求也!”他叠好试卷,恭敬地放在桌面的正中,跨出考棚,举头看日色正午,心中坦率地迈开大步,顺着黄色箭头的指引,飘然而去。

唐求走了,他心安理得的走了,总觉得今天做了平身所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在他的心中;不是什么状元结第,什么帽插宫花,什么胯马长安城的蜗角虚名,苍头之利,而是把心中的设想,用不同的方式一吐为快。他自己也明知拙作,不是骆宾王的檄召,振动不了朝野,滴水之音难动山谷!然而能把往日的愁怅,倾心吐胆地写在纸上,也算是平身的第一快事呵!

唐求头也不回的走了,他走得那么潇洒,那么坦然。

就在他离开的一瞬间,考棚顶上慢慢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一个小太监,神不知鬼不觉地轻身跳到桌上,展开试卷一看,他大吃一惊,忙将怀中涂了墨污的试卷换去唐求的卷文,卷身入窗,盖了天窗,悄然无声的去了。

读者一定要问:唐求为何引起杨复恭如此周密的特别监控?

要说原因,话还得回头说几句:原来张剑驱车到天下第一酒楼时,前来接车的店小儿,他是杨复恭安插的小太监,一眼就看到张剑腰挂珍稀宝剑,驱赶着气派的马车,出车来的又是气宇不凡,神彩翩翩的风流举子,荐牒系川西凤栖山书院的举子唐求,忙叫人报与杨复恭。

杨复恭叫店小儿,特意把唐求安住在有暗道相通的宿舍里,便于进一步监控。杨复恭想这唐求聘请保镖护送入京,来头一定不小,若能以高官许诺于他俩定然有助!所以那日夺剑试探其武,果然不出所料,铁心护卫便当机立断,要张剑即刻寄拜於杨府门下。

这小太监掉换了唐求的试卷,即刻送与杨复恭。

杨复恭接过试卷看了一遍道:“原来就是如此,通篇都是恭维之言,没啥!”

小太监道:“千岁爷你看这段,”他阴阳怪气地说完,就小声念道:太宗天之娇子,挥长剑而诸候灭,缴戈矛而屹立矣!踏尽黄河南北,履遍大江东西,礼贤下士,霭霭而亲於民!贤名若芳菲播於世,立伟业雄於泰山,统宏才而号令於天下。穷尽山川,无敢而不归兮乎?从造之乾坤,日月从辉矣!重标唐室之综指,继优而下传,永启於后来者,致恩致德之明者也!

杨复恭只知弄权专横,腹中虽有半点文墨,却又不深!但他又与别人大大不同的是;腹中虽无文墨,却有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这也算得腹中不是一片空白吧!所以他只识其字,而不解其意地问道:“每个朝臣上折子,签头都是这样恭维的话,我!听腻了!”

小太监说:“千岁爷,唐求的文中之意,是要昭帝学习先皇太宗,胯马挥刀定天下!铲除一切反对当朝的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从造一个乾坤,日月从辉矣!唐求的阴险恶毒全在于那一个[明]字里,此字毫无遮盖地亮出了明晃晃的杀人之刀呀!如此人不除,我们都将成为他刀下之鬼哟!千岁爷,不能大意失荆州呀!”

“哦,我明白了!”杨复恭怒道:“不杀唐求后患无穷,想那个随身保镖的张剑,也和唐求是一丘之貉,他的话表面听来非常恭顺,其实是暗拖时日,阴险拒绝於我,我且能容他!”

小太监悄悄与杨复恭耳语几句,杨复恭的面色才缓和下来慢慢点点头说道:“只有这样了,看不出来呢!还是个十分险恶之徒!唉!亮他就是化着十个唐求,二十个张剑,也逃不过我的手掌心!”

正是:

偷诗送帕皆监控,暗斗明争几时休!

殃及鱼池泼祸水!考场背后更堪忧!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