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在清明节那天,从书馆回家扫墓直到今天才来,半年多的师
徒之别他心中也不无思念,忙躬身道:“学生有违师命!明日去书房拜见尊师!”
顾菲芝见唐求还不想去常乐寺的样子,转头对母亲说:“娘!师哥他还不想去拜菩萨!”
唐求忙道:“师母!学生有老师多年来呕心沥血的教导!我也满怀信心,所以此次殿试,必然高中无疑!何需要去烧香拜佛,学生怕有辱老师教诲的声誉!”
师母不悦地说:“喏!唐求,你身为天子门生,一县举人,怎么能信口开河呢!难道你不听古人云:‘那怕文章通天下,就怕星君不点头’!去吧!一定要去拜过文曲星君!”
唐求听了师母的话不再多说了,只好和师妹一起走出书房。
师母又再三嘱咐:“菲芝你陪师兄拜了菩萨早些回来。”
唐求的家走<常乐寺>并不多远,约有五里之遥的山道。翻过一座小山岗,饶过松树林,登上凤栖山就到<常乐寺>的山门了
顾菲芝和唐求一前一后地走在石板道上,又绕行在古松古柏的森林边,二人没有说话,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顾菲芝边走边在想着:唐师兄的心在想些什么呢?难道他不喜欢我,平时除了对我的恭、廉、谦、让外,为什么就没有表现一点点儿对我的喜**,这是为什么嘛!她走上石拱桥,停步转头望着走在后面的唐求:“师兄快走呀,你在后面慢慢地走,是在想什么心事呢?”
唐求走上桥来摇摇头:“没有想什么!”
其实唐求的心里非常复杂,他不仅想到了师妹,更主要是想到自己的家境贫寒,父亲是位不识字的石匠,由于终年不论风霜雨雪都在山上打石头,有时工程紧急,夜间还要在山中露宿,因而劳累过度,久而成疾,中年就去逝了!此后唐求无法再去顾先秦老师的书馆里念书,只好在家打柴买米奉养母亲,一月后的一天下午,唐求挑起一担柴回家,当走到自家的柴门前,他一眼就见到了顾先秦老师立在自家门前等候着,他忙放下肩上挑的一担木柴,双膝跪在顾先秦面前叩头道:“老师,非是学生逃学不交学费,实因家境贫穷,只能打柴买米养母度日,不能再去上学了!”
顾先秦亲切地扶起唐求:“我不是来催收学费的!是特地来叫你明天依然去上学,从今后你就住在我家中住读,食宿全都由我免费供给,一直供给你入学、中举为止。至于你母亲的生活,我已和常乐寺的真空禅师说好了,让她去庙里打工,到厨房帮助升火煮饭。好在<常乐寺>离你家不远,母子早晚都能相见,待你已后高中归来又另作安排,你的意思如何?”
唐求本来就好学求进,迫不得已才依依不舍地含泪离开书馆,他每日在山中打柴时,还念念不忘地想到:<子曰:学而时习之……>甚致还想到:<在漏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与我一样的穷,他竟然能遇到了孔圣人,而我呢?……此刻难道是孔圣人真的来了,急忙双膝跪在地上叩头不止:“学生遵从师命,老师的大恩大德学生没齿难忘!” 弹指间十多年过去了,此刻师妹这么一问又勾起了他对老师的敬**之情:“我在想老师的大恩大德,我一定要衔环相报!哦!师妹,老师还有什么吩咐吗?”
顾菲芝慎重道:“有呀!当然还有!比如说你进京的生活用具啦!什么人陪同啦!还有……还有,就是你高中归来以后,又是怎么样?怎么啦?啊,什么……成家呀!立业呀!总之好多,好多的吩咐哇!”顾菲芝突然话题一转吞吞吐吐地问道:“唉!师兄,我问你!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为什么那么关心你,**护你,你知他们是为什么吗?” 说完含羞地低下了头。 
唐求低头无语,默默地和师妹走过石拱桥,沿着石板铺设的山道走去,那些去庙里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走过她俩的身旁时,都要羡慕地回转头,望一眼这对好似美满妙龄情侣,去寺庙求神拜佛许愿的么?一双双眼睛看得顾菲芝低下了头不再问话,二人混在无数的香客和观光旅游的人群中向常乐寺走去。
前面一座精雕细刻的石牌坊跨路屹立,牌坊上刻有(常乐寺)三个大字,那石柱上还刻有一副楹联:
上联是:来此地才觉佛祖佛法却无边,
下联是:去那里当知积因积德总有缘。
往日唐求去去来来,不知读过此联多少遍,但不曾细细咀嚼此联的寓意,今日一见心中又别有所感!他正在思考其楹联的寓意,那知突然间从柏树林中跳出两人,飞身落在唐求面前,他举目一看,是叶氏双雄,忙拱手问道:“两位兄弟今有何事?”
兄弟俩人,大哥名叫叶剑飞,弟弟名叫叶剑雄,兄弟俩相差两三岁,都是年轻力壮,且又精通青城剑法,家中虽然贫寒,但为人非常正直,一见不平之事,总要拔刀相助,因此人称叶氏双雄。
弟兄二人忙拱手道:“唐爷是否准备进京?我兄弟二人决定保送爷,一路平安地走出剑门关!”
唐求心中想到:还未出门上路,这赴考之事就传遍了凤栖山。
为什么唐求的一行一动,都引起青城县人的关注!当然唐求就不知山里人的想法;至从他中举归来后,人们就看中他这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小仔!都把能救人于水火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肩上!今开科选考的皇告通传到山里,似如喜事临门,人人都喜出望外,巴不得山出个穷状元。
唐求怎知已经肩负着山民的希望了,他听了双雄的话,心中虽然忐忑,但还是拱手还了礼道:“多谢二位好意,有张剑师弟和我同行,就不耽误二位练武的宝贵时光了。”
叶剑飞拱手说道:“既然有张大侠与唐爷同行,我们兄弟俩就放心了,只望唐爷高中,早日衣锦还乡,那时我弟兄俩就有用武之地了!只要唐爷一声呼唤!我们一定不遗余力随时效劳。”
叶剑雄也推心置腹地说:“当今世道如此混乱,恶人横行好人受欺,我们都希望唐爷能高中皇榜,官袍御带归来,好为贫苦百姓主持公道。”
唐求甚感惭愧地赔笑道:“唐求不才,怕有违众乡亲的厚望!”
;顾菲芝等了一会,还不见师兄走来,回头走了几步,见他们说起话来就没完没了,似乎有些而不想离开的样子,心中不耐烦地叫道:“师兄快走吧!”
唐求忙拱手与叶氏弟兄依依告别。
这叶氏弟兄二人因家中贫困,在(常乐寺)中做些劈柴挑水种菜之活,挣些零碎的银子,拿回家中孝敬父母。每日工余时间,就和几个小沙陀,在柏树林中使枪弄棍,专心练功习武,几年来弟兄二人练成一身武术,在这青城县内成为较有名气的叶氏双雄。弟兄二人总想找个出头之处,奈何政局不清,世道混乱,又害怕画虎不成反类犬,投错军营变成了匪兵,既对不起地方邻里,更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听长辈说,唐求才华出众,不仅是青城县最优秀的举人,而且还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人,因为唐求胸怀正直,为人光明磊落!因此弟兄俩人都把自己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叶氏二人见唐求和师妹向庙里走去,也就不去过多追问,依然进入柏树林中练功去了。
且说这<常乐寺>是隋朝时期,隋文帝檄召修建的,当时香火并不旺盛,只有几个和尚,扫地煮饭看守几间庙堂,隋朝被灭亡以后,李世民统一江山,结束了多年劳民伤财的战争后,年年风调雨顺,商业繁茂,国家一年比一年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李世民对佛教非常重视,贞观四年派唐僧去西天取经,拨了八千两白银重修常乐寺,更换佛像金身,时时派遣高僧前来寺内讲经说法,从此常乐寺成为西
川的佛教圣地,三百多年来皆是香火旺盛,菩萨有灵。此刻唐求和师妹走进庙堂,但只见香烟飘渺,红烛堂堂,烧香的善男,还缘的信女络绎不绝,敲钟声、击鼓声,此起彼落,声声不绝于耳。
顾菲芝和师兄向大雄宝殿走去,认识的人拱手招呼,不认识的人都向她们投去羡慕和询问的目光,菲芝感到羞涩的低下头。
走了几步菲芝对唐求说:“师兄你先去方丈室拜见真空禅师,我去大殿代你拜菩萨,求个灵验,保你高中!”
唐求高兴了,长袖一拂,躬身向师妹拜了一拜:“那就多谢师妹代劳了!” 转身向方丈室走去。
顾菲芝见师兄去远,她才走进大雄宝殿;殿内烧香的,叩头的一个接着一个,值日僧人不断地击鼓敲钟非常繁忙。
菲芝待到拜佛的人走了,她才去上香、燃烛,双膝跪在蒲团上叩头道:“这一柱香,祝愿父母百寿康龄。这二柱香,祝愿师兄高中归来。这三柱香……愿早日与师兄结成莲理枝,共到百头偕老!”
值日僧人撞了钟,又敲响鼓,菲芝拜了三拜,站起身来,
深深地望了菩萨一眼,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终于有机会,把埋藏在心底多久的话,快快乐乐地说出了口,而且还求菩萨来做媒妁牵线!她心满意足地走到大殿门首,又转过头去,痴情地看着满面笑容的如来达摩,心中美极了!仿佛如来已经为自已牵好了红线,只等和师兄拜堂成亲了,<拜堂成亲>她想到这里,自已又害羞的满脸发烧起来,她忙低下头,怕别人见到她通红的脸,而猜出来心中的美意。
其实她心中的暗想和美意,根本就没有人知道,然而她总觉得多数的人都向她投来耻笑的目光,仿佛这时的菩萨也在笑她,她紧紧地低下头,急急忙忙快步向方丈室走去。
正是;
才把私**对佛明,求神悄悄系红纯。
最怕师哥这一去,皇榜高中忘归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