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济公带着苏禄、冯顺,来至余杭县南门外。路东有一座饭店,和尚抬头一看说:"苏禄、冯顺。
你我进去吃杯酒,可休息休息再走。"二人点头,进了饭店,要了几样菜。
苏禄说:"圣僧,你我已至余杭县地面,高国泰现在哪里?可以把高先生找来,一同喝酒好不好?
这内中有一段隐情。只因那日高国泰下了城隍山咱己因回思细想:若要投往地方,又没有亲故,也没处安身。
自己一想:"莫如回归余杭县。
一无亲戚,二无宾朋,想借几吊钱的地方都没有。在外思想回家,即至回家,又该如何?
有几家至亲,也可以代我分忧解闷;有几个知己的朋友,也可以谈谈肺腑之言。
真是应了古人那两句话:贫居闹市有钢钩,钩不住至亲骨肉;富在深山有木棒,打不断无义亲朋。
"自己想了半天。高国泰本是一位有志气的人,又不屑求亲乞友,越想越难过,倒不如一死方休!
来至南门外城河,打算跳河一死。站在河沿一看,来往船只不少,心想:"死了死了,一死便了,万事皆休。
生有时,死有地,这就是我绝命之所。
我想男子立身于天地之间,上不能致君泽民,下不能保养妻子,空生于世上,因此我想生不如死。
你不必呆想,人死则不能再生。"高国泰方才同王成壁来到酒馆里。两个人要酒要菜,吃了个酒醉肴饱。
王成蟹说:"我现在手底下没有一文,也没有一项进款,还要等上半天才能到手,今天你先去拉船纤。
你可记得古人有两句话: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才能够行呢。
今天你先去拉纤,等我的钱到手,我再给你些银两去接家眷,然后,我再托朋友,给你找一学馆,你看好不好?
王成壁说:"管船的,我这有一位朋友,叫他同你们拉拉船纤,管船的多照看点,到了卸了货,千万仍把他带回来,可不必管他。
大家皆是行家,高国泰也不懂。有人把纤板递给他。
"他只念他的书,众拉纤人一阵大笑。那一日到了殷家渡,货船卸了,高国泰累的疲困不堪,就在船中睡了。
次日船上又装上别的货往回走,高国泰又拉起来。这一日回至余杭县,正到了码头口,见王成璧在那里站着,国泰即赶过来。
王成壁说:"先生,这一次多有辛苦了。我在此盼望你,合是你我弟兄有~殿前缘,今天我进了一笔款三十五吊,你先同我来吃碗茶,用点心,回头再进城换银子,明天你去接家眷。
今天沽酒买肉,你我痫饮,以尽通宵之乐。
"粮王成壁吃了些点心,天已不早了。王成壁把钱交付高国泰,进城换银子,拿了酒瓶,打酒买肉。
高国泰拿了钱入城,换了五十两银,打酒买肉。买完了东西往回走,正要关城。
国泰刚赶出了城,只见由对面来了一人儿也是直奔,仿佛有急事的一般,正与高国泰迎面相撞。
那人连忙说:"先生不要见怪,我一时太急,因有要事,我给先生陪罪。
"拱手作揖,说着话,竟自出城去了。高国泰本是文雅之人,虽被他碰了~下,自己一想:他也不是有心。
这有何妨。
原来方才那个是个白日贼,早看见高国泰换银子。真是贼有贼智,故意撞高国泰,把银子搭了去了。
高国泰越想这件事越不对:"回头我见了王成壁,无言可答,莫如我一死。
昨日要死没死了,是还有两天罪未受完呢?这真是阎王注定三更死,哪敢留人到五更?
"到了护城河岸,打算要投河。自己叫道:"高国泰,高国泰,你好命运不通!
不想我今天死于此地。
"说着话,就过来叩首。高国泰一看,并不认得。看来似面熟,~时想不起来,因说道;"老兄不要认错了人。
"且说那李四明幼年家贫,寡母住在高国泰家和左右比邻而居。高国泰一家全好善,时常周济他家,后来李四明就在高国泰家念书。
他母亲死了,也是高家花钱给他安葬。高国泰问李四明:"是要求功名,还是去作买卖?
凡上工一切衣服被褥,全是高家代给。李四明也用心练习,并不荒误,专心做那生意。
三年已满,东家到店算帐,见李四明各事勤俭,心甚爱悦,把他带到家中,另给他开个米店,在清江做买卖,甚为得利。
东家没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把李四明招做养老的女婿,把一分家业全给他。
后来他们老夫妻也死了,李四明一手成运,全是他经理。想起当年若不是恩兄,我那得有今日?
就带着家眷,收拾细软物件,要回故土,去访恩兄高国泰。到了余杭探访,并无人知道高家移往何方,皆云穷跑了。
李四明太息不已,就在西门外买了一所房子,又在南门外开了一个粮店。
今天是要回家,遇见高国泰,二人相见,悲喜交加,各诉往事。高国泰说:"老弟,我今日要不丢银,你我也见不着。
有分教,小人怀仇技恨,误害良民,忠良尽公,判决奇案。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