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搞清楚了这些之后,谈话便可以正式开始了。当然,开始的时候一定要问开放式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你提出的是一个封闭式的问题,那么,你只能得到较少的信息。人们通常在回答这些封闭式的问题时,总用“是”或“不是”简单地来表述。封闭式问题对于寻求事实,避免又提出来一些罗嗦问题是有帮助的,而对全面考虑问题则毫无用处。
你需要关注的是,开放式的陈述句式没有固定的规则。虽然不一定要以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怎么样来开头,但一定要尽量避免对上司采用“为什么”的开始方式,比如:“你为什么那样做?”对这类问题上司往往会产生一种防御、厌烦心理。
另一点就是表达能力的培养了,而完善的表达能力在三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让你更容易被上司接受。
其一,它能帮助你沿着谈话的主线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而不转移话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避免紧张。
其二,它能帮助你找到和上司谈话的有益切入点和共鸣点,使谈话顺理成章而又亲切、自然。
其三,它能帮助你有效地传递信息,避免刚说出几句话就使他人产生防御心理,而忽略了你要讲的主要内容。
其实,对于开场白,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1)你的表达可以用一幅画来构造。第一句话意味着交流的开始,应该表达什么,不应该表达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主要的东西,一幅画的结构可以引导他人(上司)抓住画魂,而我们表达可以引导他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交流的主要部分(主要部分是有限的,其他的则相对地不那么重要)。
(2)你需要确认的是表达能力的技巧,它需要你经常地去练习使用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当你运用表达技巧开始交流时,可以略微停顿一下,观察对方的反应好坏再决定是否继续进行。
2、把握好最恰当的词汇。
(1)词汇的运用一定要有目的性。在实际运用中,任何谈话的内容都远比你所用的词汇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词汇不重要。所以你一定要明白自己所运用的词汇必须要为谈话的中心服务。也就是说,你说话时所运用的词汇,不论是积极的或是抱怨的,中性的或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清晰的或是模糊的,礼貌的或是富于挑战性的,都应以你的目的为出发点。切忌不要使用那些无思想、无意义而仅仅是习惯的词汇,这样一来只会令听者兴味索然,更不会接受你了。
(2)中性词汇可使表达更理智。任何人对于有用意的、情绪化的词汇或具有否定含义的短语以及充满敌意的腔调的反应,与中性的、重事实的或描述性的词汇以及友好的语调的反应截然不同。前者可能激起防御、憎恶,甚至敌意、导致一场冲突,而后果通常让人注意倾听,收集事实,解决问题。
在你讲话前先想一想,尤其是在自己感觉到有点儿气愤时,你通过什么方式传递自己的信息,避免令人泄气、防御,甚至引起争论的语言。
切记,在与人交谈时尽量使用中性的语言和语调。
(3)选用的词汇的6C原则。当你运用一些词汇时,你知道它们的含义,但是其他人却未必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甚至你理解的意思和他人理解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词汇的运用,有时能使交流变成一件不确定的事情。因而在选择词汇时,你要注意符合6C原则。6C是Clea
(清楚),Co
cise(简明),Complete(完整),Cou
teous(礼貌),Co
ect(正确),Co
c
ete(具体)。
(4)不要偏离靶子。如果有人忽视你的主要信息或企图偏离主题,你要抓住时机运用“打破常规”的技巧,平静地重复你的主要内容(或主题),直到人们听明白为止。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漠视了别人所说的。为了不让他人漠视你所要表达的信息的主要内容,有时你就不得不说“不”,这样打破常规的重复技巧将是相互妥协或合作的最好方法――即寻找和解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一般多采用第一人称来积极谈话,这样你自己也可以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但有时你面对不同类型的上司仍需要变换不同的人称来表达你的要求,只要更易于你上司接受,就不失为好方法。
(四)如何让上司准确地理解自己的观点
1、坦诚地道出自己真实的观点。
你一定要把握好事实、幻想和传说的区别,因为“事实就是事实,尽管我们喜欢用不同的形式来伪装,但不会有那么多的事实和我们想象的一样。”
在上司面前,不管你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你的话都不要用虚伪来掩饰,坦诚地说出你真实性的言论,更有利于上司理解与把握。
2、让肢体语言为你做最好的补充。
一个人向他人传递自己的肢体语言时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不明确的,但它常常比口头语言更直接,是口头语言的外在延伸。运用它,对于促进彼此的交流会更有效。
虽然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擅长于理解肢体语言,甚至有些人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在无意识地运用我们的肢体语言,比如我们通过一个眼神就可以表达出对这个人是否友好、信任或者怀疑。
因此,如果你能有意识地运用肢体语言这个基本元素,你就更能增强与他人交流的友善程度。它有时能辅助表达你的口语所无法准确表达出来的含义。
3、第一印象的影响力。
在他人面前,任何人都只有一个机会来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无论好坏,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般是很顽固和难以磨灭的,它能够在最初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力,以至于相当长的时期都难以改变。
(1)形象――观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知你信不信,45%的第一印象是由你的外表决定的,它由你的衣着方式、身高、年龄、长相等组成。而对于形象的改善,更重要的则应从着装开始。无论是在家庭生活里,商务活动中,还是在其他社交领域中,着装都是你应时刻注意的大问题。
(2)展示你最佳的一面。
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大约有41%来自于你的行为,也就是说来自于你的肢体语言。你的各种肢体语言大都是要得到一个受欢迎或职业化的第一印象,用以赢得他人的注意和尊重,包括在松弛状态的活动中放开双手,一个笔直和昂首挺胸的姿态。
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中,来自于声音的因素也不会少于8%。这就要求你最初和人对话时所运用的语调应是沉稳、镇静和强有力的,不要过高或过低,话语要流利而不是犹豫不决。
总之,通过你的站姿、行动、口语表述和个人外在你上司眼中观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二、再说做事
不会做事的人尽管出于好心好意好目的,但最终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到处碰壁;而会办事的人则顺水顺风,如有天助。在别人眼中简直是不可为之事,也很容易地被他们“手到擒来”,举重若轻而且从容自若,大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之势,怎不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中国精典笑话――
有一个豪爽热情的人,一日捕到一只鹿,大喜之余想邀几个好友一聚,饮酒品鹿,叙旧日之谊。
被盛邀的人有张三、李四和王五,这时张三和李四如约而至。那人大悦,奉茶看座,一片殷殷之情。
时日过午,王五迟迟不见综影,那人大急,不做思索地脱口说道:“唉,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倒来了。”
张三小心眼,听到此言很是生气,站起来,不顾主人和李四的再三挽留,气哼哼地走了。
主人不解,随口道:“真是烦人,该走的不走,不该走的倒走了。”
李四一听:“啊,感情是说我呢!得,那我走吧。”起身也走了。
就这样,一件好事让主人给办砸了。
不会办事的人,就连自己的朋友、亲人都会弃你而去,更何况是你的上司?他不“炒”你就算不错,升职加薪,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