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宋雄鹰> 第三十七章 苏过舌战群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苏过舌战群儒(2 / 2)

孙傅也走了出来说道:“皇上,臣也认为,九皇子可担当此任。”

于是底下又有一大帮人附和他们的建议,这些人大都是九皇子赵构的门人,要么是投靠与他的臣子,人数确实不少。

听到了这么多人支持赵构,宋徽宗不禁皱了皱眉头,但他没有说话。而赵桓更加是坐立不安。

此时苏过走了出来,他站在最后面,一直没有人注意。“臣认为太子可堪重任。”

众人见他出来,都感到惊愕,许多人都不认识他,只有少数的几位老人对他还有点印象。

宋徽宗看到他出来,就象救星一样,就赶紧问道:“王师,你可有什么说法?”

听到宋徽宗居然喊他王师,众臣大吃一惊,尤其是李迪,他们很多年前就认识了,也一直很佩服苏过的为人,已经好多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今天突然出现在早朝上,当然有点意外了,不过意外之后就是幸喜了。

苏过不慌不忙的说道:“太子是皇上早立的储君,现在长大了,传位与他很正常呀。至于说考虑九皇子,传位与他,难道你们要皇上出尔反尔,陷皇上与不义吗?”

宋徽宗也说道:“是啊,王师说的很对,我怎么能出尔反尔呢,再说太子也没有犯什么错。”宋朝和其它的朝代不一样,政治环境宽松,言论也相对比较自由,尤其对文人,只要不是犯了谋逆大罪,一般是不会有杀头的危险,所以养成了文人的骄傲。

蔡京也知道他是谁了,知道这个人的难缠,但为了自己的将来,他还是出来反对了:“苏大学士,你说的可不对,太子这么年轻,做事还没有自己的主见,现在没有皇上,朝廷岂不是要乱了。”

苏过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太子是年轻,你说他没有主见,何以见得,难道这位大人每天盯着太子吗,看着他做每一件事情吗?”

这个大帽子扣下来,蔡京冷汗也下来了,但毕竟在官场混了不少年了,早成老狐狸了,这种事见的多了,于是他脑子一转,又说道:“我岂敢每天盯着太子做事呢,只是我觉得太子当了这么多年的储君,还从来没有见过太子,对朝廷之事发表过意见呢,所以有点担心。”

“那是太子虚心,知道皇上英明,朝廷各位大臣能干,所以以学习为主,不便多发表意见,太子继位以后,自然会有自己的主张意见,你大可放心,只要各位全力辅佐太子,朝廷怎么会乱呢。”苏过不紧不慢地说道,言下之意,只要你们不捣乱,朝廷是不会乱的。

蔡京一时无语了,也想不出来什么话来反驳他。

李迪出来问道:“苏大学士,现在大战快要来临,太子没有接触过军事,叫他如何处置呢?如果处置不当,会出现军心动摇,从而不利于对金国的战争呀。”

“从太祖到现在,我们大宋几乎年年战争不止,先后有西夏、辽国等,而除了太祖和太宗两位皇上,通晓军事,其他的先皇大多不懂军事,但他们都不是当得好好的。再说了打仗,还是要靠将领们的帮助,安抚军心,是他们的责任,否则他们如何对得起皇上对他们的信任,这和太子继承皇位无关。当然做为皇帝,最好能通晓天下任何事情,包括军事。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么能事事都通晓呢,所以,还要众位文武大臣的鼎力辅佐,弥补不足。”

“受教了,皇上,我没有意见了。”李迪退了回去。

秦桧又走了出来:“既然这位大人也认为,做为皇帝最好要通晓天下任何大事,也就赞成有能者居之了,而现在太子的才能和九皇子相比,相距太远,皇上应该选九皇子。”

苏过更是不客气地说道:“长幼有序的道理,这位大人,难道连这平常人家都知道的事,你也不懂吗?”

秦桧继续说道:“长幼有序,不错,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现在情况不同,宋金形势紧急,大宋更需要一个有才能的人来领导,而九皇子就是最好的人选。”

苏过哈哈一笑:“你不懂,才能这个东西很难说清楚地,象诗仙李太白,是何等的才华,唐明皇为什么不用他,因为他只是在诗词歌赋有才能,其他的就平平了。而巧手鲁班,他也只是在工匠方面有才华,如果让他来治理国家有的话,天下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才能并不代表一切,而且你能保证九皇子做皇帝一定比太子做的好吗?别的不说,我知道太子宅心仁厚,愿与天下百姓为念,就这一点,他定能做个好皇帝。”

秦桧又说道:“是,我是不知道,太子和九皇子谁能把皇帝做的更好,但我现在知道,九皇子比太子更有才能,更有把握打退金国的侵犯,既然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为念,那更应该让贤,让九皇子继位。”

“哼哼,你也说大话了吧,打退金人,你以为说说金人就退了。”苏过冷笑道。

“我这里有九皇子的对抗金的见解和建议,希望皇上过目,看看是否可行。”秦桧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来,交给旁边的太监。

宋徽宗看了其中的内容也赞道:“不错,不错,看来九皇儿确实用心了,众卿家也看看。”于是把这折子传给众人观看。

传道苏过这里,他仔细地看了看,里面确实有不少的好意见,看来小看此人了,他们准备的很充分,不过这也难不倒苏过。

苏过看完又说道:“我承认九皇子的见解很独到,但有效无效还不知道,打仗最有发言权的是前方的将士,而不是我们在这里夸夸其谈。做为皇上,只要把人用好就可以了,打仗毕竟还要靠的是前方将领的指挥,他们胜,就是大宋胜,他们输,就是大宋输,所以我不认为九皇子的一份折子,就可以打胜金国,更谈不上他就可以继位了。”

许多人也赞同他的想法,特别是李迪,他第一个支持太子继位,跟着又有人加入其中,蔡京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既然皇上也属意太子,再说我们也没有什么矛盾,我现在拥立他,还可以得到他的信任,自己的地位保得住。”于是他也同意太子继位,而孙傅真是个墙头草,见大多数人同意,马上也见风使舵,跟着同意了。

见这么多大臣支持太子,宋徽宗非常高兴,于是下旨太子赵桓继位,自己为太上皇,三日后禅位。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