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刚带着好不容易突出重围的南越军渡过清江,向都城顺化逃去。一路上急急如漏网之鱼,茫茫似丧家之犬。他恨自己太大意,为什么这么不小心,自己完全可以依托有利的越闽大地,层层设伏打击南下的汉军,偏偏送上门去,被汉军轻意地吃掉了近十万大军。
“也罢,等我回到顺化,再收集各族武装,与汉军决一死战!”他暗暗发狠。
终于,前面看见高高的望城山了,只要翻过这道山,再涉过乌衣江,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安乐窝。一路上跑得精疲力竭的南越军看到了希望,又鼓起了精神,加快了行军的步伐。
当南越江涉过乌衣江后,可以看到都城那高高的城楼了。他们欢呼起来,尉刚更是长出了口气。“哎,汉人啊,我尉刚一定要和你们斗到底,我就不信你们是三头六臂。”
哪知城上却无动静,象在闽城一样,就连旗帜也无一面。尉刚愣住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掠过心头。“莫非交趾人借孤出征,袭了顺化?”
他忙让近侍叫城。那个近侍扯着公鸭嗓子喊道:“城上的人听着,大王回来了,还不开城!”
谁知,呼啦一声,城头竖起了一面黄龙大旗,各色旌旗也在风中飘舞。正中一面帅旗,上书一个斗大的韩字。正是汉朝楼船将军韩说。韩说四十二三岁年纪,中等身材,四方大脸,一双虎目,三绺长须。只听韩说冲城外拱了拱手说:“越王,大汉楼船将军韩说在此,顺化已归汉家了,汝退路已断,还不速降。”
“啊,气死我呢,汉军何时至此,哪道天欲亡我吗?”想着想着,只觉得胸口一热,一口热血吐出来,翻下马来。多亏右军将董荼吉郎在旁扶住。过了好一会儿,尉刚才醒过来,他失神地看着围拢来的众臣说:“诸位,都是孤不好,妄自尊大,轻启战端,致令南越国遭此横祸。如今国将不国,有家难奔,有国难逃,你们也不要管我呢,好歹逃命去吧。若能记得尉氏的恩典,给我家留点香火吧!……”说完,他哭出声来。
众臣忙劝道:“大王,我们受尉氏四代厚恩,无以为报,岂能归服汉室。大王,想那汉军千里远征,定不会长久,我们不如暂避鞠延城,休养士气,招徕四方豪杰,静待汉军北归,再图恢复不迟。大王,咱们还是快走吧!否则汉军冲出来,我们可就走不了了!”
“哎,只能如此,列祖列宗,刚儿不孝,且容时日,我会再回来的!”说着,跺了跺脚,带领剩下的士卒向鞠延城退去。
汉军并不追赶。只是忙着清点府库,核查民户,收集南越的各种典章制度。对于归降的南越官员,也基本原职留用。同时,韩说命人将汉使的遗骸寻出,在顺化辟出公墓,安葬汉使和阵亡的从征将士。韩说亲自带领大小将校到公墓致祭,并在墓前将一册从南越宫中搜出的,标有南越官员诅咒汉廷的奏册当众烧掉。事后有些将士不解,私下问及此事,韩说一笑说:“彼时,尉刚横暴,他们被逼为此不敬之文,何足怪哉?今后,南越、汉家皆为一体,不分彼此,自然就不会有人写这种文字呢。我们还是要以德服人!”众人这才称赞不已。事实证明,韩说并不追究那些人的不敬,这些人中的不少才具之士都被韩说和龙且重用,成为他们治理南越的有利帮手。个别望族贤达还被汉廷征去做了高官。总之,这项开明的措施,赢得了南越豪族士绅的拥护,他们纷纷参加到汉军中去,加快了民族融和的步伐。
三日后,韩说率领汉军将士和南越降臣、当地名流、百姓代表计三百余人传真赴尉佗庙致祭,亲手献上武帝御书的泽被南疆大匾,挂在尉佗庙的大殿正中。并宣读了祭文,表彰尉佗的功绩,希望各族百姓能各睦相处,共建繁荣。此举赢得了南越各界的拥护,老实说尉佗在南疆的数十年间,对于传播中原文化,保境安民,繁荣经济居功甚伟,当地百姓还是很支持他的,否则尉刚战败,也不会有人追随他了。韩说还下令对于跟随尉刚的人只要肯回来,一律既往不咎,如有立功表现,还可叙功升迁。
也许有人会问,韩说不是在瓯江吗,怎么会到了顺化?原来,在瓯江的军事会议后,龙且即委韩说率领水师沿海岸线南下。汉军五万水军,乘坐二千艘大小战舰向南航行,整个海面上都是黄龙战旗,舳舻千里,蔚为壮观。汉军的主力舰为楼船,楼船长五十五丈,宽十五丈,高五丈,差不多有五层楼高,故曰楼船,楼船上配有撞角、悬梯、可以近战撞沉敌人的战舰,也可使步军由悬梯冲上敌舰。每艘楼船上有一百名浆手,五百名士卒,他们配备有射程远、杀伤力的强弩和连弩,还有抛石机、喷火枪等,这在当时无疑是海上巨无霸,令敌手望而生畏的。南越水军沿途也进行了小股骚扰,但对于如此庞大的舰队简直是不堪一击。汉军水师很快就来到了顺化城下。由于顺化是临海而建,所以楼船一直驶到近海,利用射程远的优势向城内发射巨石,将城墙砸出一个豁口,汉军陆军在大将周雍的率领下,顺着豁口冲进城去,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南越守军虽很顽强,但无奈汉军出奇不意,且利用喷火枪四处放火,使南越军无法利用房屋等隐蔽物与汉军进行街巷战,故此战斗了四个时辰后,困守王宫的南越军宣布投降。韩说命令汉军监押降卒迅速扑灭大火,出榜安民。
他派出的探马报告了前线战事,他令人偃旗息鼓,封锁消息,静等尉刚败回。一旦尉刚从顺化城下逃窜,他又派出水军北上接应汉军主力渡清江南下,龙且下令将行营移至黄埔,汉军兵分八路,在楚国军队的帮助下,向南越全境开进。
躲在鞠延城的尉刚陷入四面楚歌,他没想到汉军这么快就南下,追随他的人一天天减少,他们听说汉军对自己的亲人不仅不伤害,还发给过冬的物资。那些降汉的同事都成了汉军的座上客,还有很多当了汉室的官,他们也就纷纷离开尉刚,另投新主。尉刚无奈,只好弃鞠延城而投奔滇王去了。
他走后,右军将董荼吉郎向汉军投诚,将鞠延城献与汉将张仆,南越全境归入汉家。
武帝听说龙且、韩说二将仅用半年时间就降服了南越,非常高兴。下旨在南越故地设立广州、交州,并任命龙且为广州刺史,韩说为交州刺史,同时进二人为关内侯。并下令升南海县为南海郡,隶广州太守管辖,并派遣水军徇南海诸岛,正式将万里石塘,千里长沙的南海诸岛纳入大汉版图,并任命尉氏家族的尉闵为南海太守。后又在海南岛上设立琼海县,任命当地土司为县令,进行有效的管理。
为了发展广州、交州的经济,龙且以汉廷的名义下令免征当地三年农租,条件就是农民开始种植经过汉廷改造的水稻。这种水稻经过司农府的改造、育种,颗粒饱满、成熟期早,防病虫害能力强,是一种丰收稻、高产稻。同时,汉廷又将成都一带的蚕桑养殖推广到南越,使南越成了鱼米衣食之乡。
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汉廷又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允许商人只须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免除各种徭役,但强调商人必须在正式拥有经商执照前至少要服半年兵役,当然他们一般是在后备汉军中服役。通过此举,商人对军队的感情加深了,他们也看到了军队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只要大汉帝国不断开拓疆土,他们的买卖就可以越做越大。这一项规定很快得到汉廷的嘉许,在全国照准执行。广州也由于商业的繁荣迅速崛起成为南疆最重要的城市。
汉朝商人利用广州沿海通商便利,足迹遍布南洋诸国,并在满剌加水手的引领下,汉朝的商船进入了印度洋,汉与印度、中东的贸易建立起来,佛教因此传入中国。三年后,中国的商队借助中国海军的护卫,第一次驶到了好望角,只是由于大风,才没有继续航行。但中国商人却从当地土著那里换回了无数价值连城的钻石和珠宝,发了大财。
由于海上贸易的空前繁荣,而当时海盗猖獗,且与沿途各国多有不睦,汉廷看到了发展远洋水军的重要性,在琼海县建立了远洋水军基地,任命交州刺史韩说为远洋水军都总管,后又改称海军。
大汉帝国的蓝色国土在不断延伸……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