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西灵登舟去后的第五rì,栈桥边的石刻终于被人发现。
发现的人不是一个武者,而是一位书生。武者都很忙,忙着打架,忙着修行,忙着追寻传说的绝代高人遗留的仙山洞府,忙着觊觎别派密不外传的秘籍功谱,谁也不会无聊到跑去研究南湖边伫立千年、龙头雕的像个龟.头那一排石柱。只有通宵夜读的书生,才会在清晨南湖人际最疏的时候来透下气,散散心,嗅几口隔夜不散的茶香与胭脂味儿,幻想一下入夜后这里的繁华胜景,骂几句见识短浅、目中无人,只知纸醉金迷的权贵。顺便,再观摩一下前朝遗迹。
秋已渐深,晨风微凉。书生裹紧了洗的发白的儒衫,伫立湖岸,看着碧波依旧,而石刻沧桑,忍不住吊古凭今。他口中所吟诵的,或许是“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或许是“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或许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当他微微发酸的目光偶然掠过第七根,或者是第十三根石雕龙柱时,意外的在龙颈逆鳞处发现了一行行小字。
字迹极小,极不显眼。书生却感到十分惊讶。南湖为帝国胜景,栈桥周围又是三皇子的产业,向来不允许人们胡写乱画――毕竟那龙雕的就够丑了,要是上面再刻满了“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字眼,实在倒人胃口。
书生很高兴,因为在这类名胜古迹上题词留诗本就是他们这种文人雅士的专利。于是移步过去,仔细的用袖口拭去石刻上蒙着的露水。
上面刻的当然不是一首诗。然而,读着读着,书生的眼睛里却逐渐焕发出一种异彩。“好文章!”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书生爱极了这篇文字,忍不住喃喃自语:“确是不刊之论。可惜,如此贤理,肉食者如何能懂?大约你也同我一般,yù为一‘子’而不可得吧。”
石刻上的字迹非古非今,恰似龙鳞上的装饰,浑然一体,分不清是何时所留。不过,如此妙文,竟没能传世,料想作者虽是高才大德,却籍籍无名。文章玄奥繁深,书生不解“势”为何物,而将“谋势”理解成了肉食者争夺权势的手段。
“未于青史读遗文,今rì唏然见此痕。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书生不知一连读了多少遍,生怕自己记不住。从袖中掏出草纸,从髻上拔下一管竹笔,蘸了一笔南湖水,摹了一篇绝世文。
皇帝不见了,太傅不见了,武安侯不见了。dì dū乱成一团。唯一安静的地方是莲花山。
西上莲花山,所见的不是迢迢明星,亦不是满山莲花――莲花如果能开在山上,那天空也能飞王八了。事实上,莲花山和景山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丑。纵观整座山,没有一处石头能和莲花扯上一点关系。据说,这个名字的来由也颇有奇幻sè彩。前朝末代皇帝西逃都门,途经此山。在仓惶东顾之时,依然敏锐的发现这山很像一个撅着屁股的裸男趴在那里。宫中丰富多彩的夜生活让他瞬间联想到某一种一语双关的花。
可惜的是,由于逃跑实在太刺激,导致他记错了那花儿的名字。于是便有了这个高雅而极富诗意的名字――莲花山。可见艺术来自灵感,从来都不是刻意能搞的。但是,这也为后世的考证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一些自前朝归降的史官不相信末代皇帝竟不学无术至此,居然能把菊花和莲花搞混。毕竟,按照末代皇帝那种生活作风,后宫里菊花夜夜开放,御池里莲花rìrì游赏,这样还能搞混,他还不如一头猪。
所以,史官们坚持认为,末代皇帝严于律己,在西狩时依然不忘刻苦学习,途径莲花山时,刚好温习到了前人的一首诗:“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摄太清。霓裳拽广带,飘拂升天行……”进而推论,前朝末帝并非如本朝史书中所记载那样,被开国大帝一剑斩于景山之巅,而是应仙人邀请,登天求道去了。
从此,莲花山声名大振。不但前朝的遗老遗少纷纷拜谒,连一些风水先生、相士、没有山门的道士、离寺远行的和尚们也在这里看到了灵气,寻到了仙迹,纷纷在这里建寺立观。
久而久之,这莲花山的“莲花”二字被人们说成了天尊头上戴的莲花冠,佛祖膝下盘的莲花台。
香火rì盛,游客渐多。已无人记得当年那些媚颜承欢于末帝胯下的菊花们。文人墨客忒没见识,当他们揽胜归来,或悯或讽的写下“不见玉颜空死处”、“小怜玉体横陈夜”这些句子的时候,却不知曾经有一群别样的人,他们忍辱负重的扭动迎合,终于让前朝末帝触景生情,yīn差阳错的为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山包取了一个如此诗意的名字。
他们改变了历史,历史却遗忘了他们。只有阿呆还了他们一个公道。
有一次,沈萱与阿呆说起dì dū附件的景点,准备携手同游。在听完各地的传说之后,阿呆对唯独莲花山情有独钟。气的沈萱直想踹他:谁不知道莲花山出了名的丑,名不副实,又不收费。只有引浆卖车之流才会在没事时去烧香算卦。上流社会谁去啊。
阿呆却坚持认为莲花山这名气取的极好,含蓄委婉,深得古人风流蕴藉的真义。
“那山上的石头长的像乌龟!”
“你不懂。”
“那山上的假道士长的也像乌龟!”
“你不懂。”
“那你凭什么懂?”
“你哥告诉我的。”
正巧,这时候沈飞来了。萱萱于是揪住他不放,问他到底告诉了阿呆什么。
“我只是告诉他三皇子在某些时候的一个另类的爱好而已。”沈飞那天很严肃。
“三皇子爱好什么?”
“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阿呆举一反三,以三皇子为例,推导出了莲花山名字的起源。前朝末帝和三皇子一副德行,肯定不是搞混了。肯定是由那山的模样形似菊花而想起了菊花们的表情: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当沈萱郑重其事的将阿呆和哥哥共同的研究成果告诉侯爷之后,侯爷差点将沈飞的腿打断。
沈飞嚎叫了一晚上,阿呆乐呵了一晚上。一个让他有如此成就感的地方,说不定他会他看一看。
沈飞奉侯爷“活要见人,死要鞭尸”的命令,四处寻找阿呆不到,决定来莲花山瞅瞅。
莲花山如死了一般寂静,山上的和尚道士如死了一般躺着。
这下沈飞傻眼了。身在dì dū多年,一些极端的宗教分子集体游行、念经、静坐、**、发传单他都见过,就是没见过集体装死的。喊了几声,无人回应,气的沈飞想砍人。还是跟班的天才马夫包二皮机灵,他扯着喉咙吆喝道:“点长寿祈福灯、捐香油啦!”一连喊了好几声,除了滚荡的回音外居然无人答应。于是,包二皮笃定的判断道:“看来,是真死球了。”
道观风檐上一枚黄叶悠悠飘下,未及落地便化为齑粉。接着,山上无数道观、寺庙如流沙一般簌簌坠落,瞬间成了一堆堆细末。地上伏着的那些尸体像是突然间被抽干了水分,又被碾压成粉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