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封禅天下> 第二十三章 天下熙熙皆有欲,名缰利索缚群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天下熙熙皆有欲,名缰利索缚群英(2 / 2)

三天后,寇封从临沅内外征集了百十辆马车,又点了五百士卒随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城来到了日前他与孙尚香泛舟的清溪之畔。

他吩咐了几名士卒沿着溪水往上游走了一段守候,时刻关注更上游的情况。然后便在岸边柔软的草地上坐了下来,张臂伸了个舒服的懒腰,仰身倒了下去,找个舒适的姿势躺好,阖上眼睛开始假寐。

“老……老师,您到底要……要我们在这里等……等什么?”此次出行,寇封在新野收的弟子邓艾也跟了出来。小家伙在投入寇封门下以来,深知这样的机会对于自己这个穷小子来说的何等的珍贵,因此完全不用寇封这作老师的督促,每天都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极端刻苦地习文练武。在这段时间,他不仅将寇封传授他的“太祖长拳”中的各项基础功夫练得扎实无比,又跟着老师及诸葛亮、徐庶、周不疑乃至刘备等人读了不少书。

寇封也不睁眼,懒懒地道:“小艾不要着急,少时便见分晓。”

邓艾拿这个爱卖关子的老师没法,只好鼓着腮跑到溪边,紧紧盯着上游,等待着老师所说的“情况”发生。

“禀公子,上游有很多箱子顺水漂来!”一名被派去瞭望的士卒气喘吁吁地跑来向寇封报告。

正闭目养神的寇封从草地上一跃而起,厉声喝道:“所有人都到溪边,将水中漂下来的箱子都打捞上岸,一口都不许放过!”

“喏!”众士卒齐声应和,各持挠钩套索到岸边严阵以待。

不多时,一口口巨大的木箱在湍流的溪水中起起伏伏地漂下。所有人一齐动手,五六人一组用手中的工具搭住箱子,将它们拖到岸边后抬了上来。感觉到这些箱子的沉重分量,又看到每口箱子都用蜡做过密封处理。这些士卒不由得开始浮想联翩,都在心中猜测这些箱子中装的是什么金珠宝玉。又想自己这些人如此卖力,说不得公子定要重重的犒赏大伙一回。想到这些,身上刚刚生出的一丝疲劳一扫而空,一个个干得愈发起劲。

终于所有的二百六十五口箱子都搬到了岸上。寇封走到其中的一口箱子近前。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割断了箱体玩捆扎的麻绳,用力将箱盖掀开,从里面取出一束微微泛潮的竹简。满怀期待的士卒们自是大失所望。寇封却是心中暗暗庆幸这些书籍都是笨重却不惧水浸的竹简木牍,若换成纸质书籍,自己如论如何不敢冒着书籍损毁的风险,借水流之力将他们从桃源运出了。

“将箱子装车,回城!”寇封意气风发地下令。

这一回士卒们都没了方才的劲头,但军令如山又不敢不从,一个个只得苦着脸将一口口仿佛比方才变得重了数倍的箱子分别上装车,而后没精打采地跟着寇封回返临沅。

在回城的路上,邓艾好奇地向寇封再三追问这些古籍的来历。

寇封笑眯眯地答道这些古籍自有来历,但他曾许诺别人严守秘密,因此不会对任何人泄露。

邓艾又问寇封将如何处理这些古籍。

寇封摸摸他的头,意味深长地道:“小艾记住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名’其实便是令人无法拒绝的最大的利!”

数日后,一个接一个令举世震动的消息从荆州扩散开来,迅速传遍天下。

其一,大汉皇叔刘备得上天庇佑,在武陵郡发现总数达一万三千四百二十五卷的先秦古籍,其中不乏因秦始皇焚书而已经绝版的经典。

其二,刘备为使先贤的知识得以传承,决心以这些古籍为基础,再征集民间藏书,编撰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鸿篇巨著,初步定名为《文献大成》。他已拜荆州名士刘巴为主编,并号召天下名士贤达同赴荆州,共襄盛举。

其三,刘备又宣布,他手下有巧匠发明了廉价而实用的造纸术及一种名为“活字印刷术”的巧技。有了这两种技术,便能大规模快速生产纸质书籍。等那部《文献大成》开始编撰,他会及时将陆续编成的文稿辑录成书,以极便宜的价格行销天下。

这三个消息瞬间将刘备的声望推到顶点,天下各地的名士闻风而动。所谓“名士”,当头的还不是一个“名”字?为了参加这桩绝对能令所有参与者名垂青史的盛事,他们自然是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赶往荆州。

当刘备听到各郡招贤馆饱满,驿站车马不敷使用的消息时,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在心中狂喊道:“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

本书第二卷“炽焰烛天照大江”至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且观第三卷“南疆风雨起苍黄”。

********************

终于搞定了签约事宜,拙作正式成为纵横浩如烟海的签约作品中的一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击、收藏、票票,多多益善。拜求!

另,书评区有点冷,每周的精华都用不完。需要加精的朋友请到书评区冒个泡。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