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使君,此事你却要给我江东一个交代!”刘备军大营,前来劳军的鲁肃正赶上关羽和寇封前来交令,当他得知关羽纵放曹操逃走,这老实人罕有地发怒了。“你我两家为此战付出多少心血,伤亡了多少士卒?眼看大功告成,关将军竟以私情而放走曹操,致使此战功败垂成。若不严惩,如何对得起在此战中丧生的将士们!”
“子敬说的极是!”诸葛亮亦怒气勃发,拍案喝道:“关云长,你有何话说!”
关羽面无表情,拱手道:“末将自知罪无可赦,无话可说。只有一节,此事皆是关某主意,与辟疆全无干系,还望军师明察。”
诸葛亮道:“寇辟疆之事,待某问明自会处置。你既无话可说,左右武士,速将关云长推出斩首,以正军法!”
刘备急忙拦住求情,诸葛亮执意不肯,两人便在鲁肃面前争执起来。
寇封不动声色的移到鲁肃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道:“子敬先生乃忠厚长者,当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莫要将我等都当做傻子,看不穿你江东的如意算盘!”
鲁肃身躯微震,他之所以做出如此姿态,倒不是逼迫诸葛亮斩杀关羽——以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这绝无可能办到。如今大战已过,孙刘双方已到了瓜分战果之时。若能借此事抓些把柄在手,在不久后的利益分配中说不定就能多占些便宜。但寇封的话却令他明白周都督与自己都小瞧了刘备手下之人的才智,寇封能想到之事,诸葛亮又怎会想不到?如此看来,他此刻所做的一切都不过的特意给自己看的,若自己仍不识相,一旦将这层面纱揭开,大家的脸上须都不好看。
想清此中关节,他急忙上前,口不应心地说了些求情的言语,而诸葛亮则一改方才的决绝之态,顺水推舟地将关羽轻轻放过。
鲁肃带着满肚子的郁闷返回江东军大营,将事情的经过详细转告周瑜。
周瑜叹息道:“吾的确小看了刘备手下之人,诸葛亮与寇封二人的才智,恐皆不在你我之下。听说还有一个不逊色于二人的徐庶徐元直留在江夏辅助刘琦,刘备得如此智谋之士辅佐,龙飞九霄之日不远矣。”
鲁肃道:“公瑾,曹军已败,下一步该当如何?”
周瑜道:“下一步,我们自然要乘此大胜之势,收复荆州各郡。”
鲁肃面上现出忧色:“只恐刘玄德亦有此心。此事须谨慎处理,一个不当,彼我两家怕是马上便要反目成仇。”
周瑜道:“如今曹操未灭,却是不宜与刘玄德翻脸,看来这荆州只得两家平分。荆州七郡,财富人口多在南阳、南郡、江夏三郡,长沙次之,至于桂阳、零陵、武陵三郡,皆是地广人稀,又是夷汉杂居。如今江夏已在刘玄德之手,我们须竭力争取去夺南阳与南郡,最好再将长沙收入囊中。”
鲁肃踌躇道:“只恐刘玄德不会答应。”
周瑜断然道:“这已是我方底限,若刘玄德不肯,便是兵戎相见亦在所不惜!”
次日,周瑜与鲁肃一起来到刘备军营。双方叙礼已毕,周瑜开门见山地问道:“如今曹操已败,正该乘胜进军,收复先前被曹操占据的荆州各郡。贵我两方却该拟些章程出来,事前约好由谁来攻取那一座城郡,以免徒耗军力,浪费时日。”
刘备笑道:“都督所言甚是,备亦尝思及此事,有一些浅见在此,未知都督意下如何?”
“哦?”周瑜双目微缩,“愿闻其详!”
刘备拱手道:“吾闻曹操临归北方,留曹仁驻守南郡。此人为曹操心腹重臣,文韬武略,俱为一时之选。备兵微将寡,自忖恐难取胜。都督若念及两家联军之谊,可否将此重任担下?备则情愿去收复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此四郡只有荆州旧日兵将驻守,我尚有几分把握将其攻下。当然,为偿贵方辛劳,待备收复这荆南四郡,情愿将如今占据的江夏亦转赠江东,以为谢礼!”
听了刘备的话,周瑜和鲁肃都愣了。不是刘备的要求过分,相反,对方所做的让步之大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使君此言当真!”周瑜率先反应过来,恐刘备反口似地急切追问道。
刘备决然道:“绝无虚言!”
周瑜大喜道:“如此我们便一言为定?”
刘备笑道:“一言为定!不过备尚有两个条件,还请都督转呈吴侯。”
周瑜心中一紧道:“使君请讲,只要是我江东能够做到,必当尽力而为。”
刘备道:“其一,吴侯须向天子上表,荐举我侄儿刘琦为荆州刺史。”
周瑜先是一愣,随即明白刘备要的只是一个名分,便笑道:“子承父业,理所应当。此事某可以代吴侯应下。”
刘备满意地点头,又道:“其二,备来江夏时,有不少襄樊百姓抛家舍业生死相随。来日备离开江夏,却不能将他们抛下,只要是愿意继续追随我的百姓,贵方却不得留难,须得放他们离开。”
这个条件却令周瑜犹豫一阵,人口与土地一样,都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宝贵的财富。他江东之所以连年对山越开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的便是掠夺人口已充实军力、民力。但仔细衡量一番后,终于还是点头道:“使君仁厚爱民,令人敬佩,这个条件我们也可以答应!”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