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红警战争游戏> 二战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战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二)(2 / 2)

8月进入所罗门方面、参加第二次所罗门海战

1943年(昭和18年)1月26rì于佐世保工厂改装为航空母舰工程开始

8月1rì改装完成

12月15rì舰种变更为航空母舰

1944年(昭和19年)6月19-20rì参加马利亚纳海战

10月25rì参加比岛海海战、战没

12月20rì除籍

舣装员长

池内正方大佐(1937年3月1rì就任)

舰长

池内正方大佐(1938年7月25rì就任)

水井静治大佐(1938年12月15rì就任)

西田正雄大佐(1939年11月15rì就任)

野元为辉大佐(1940年6月3rì就任)

田中赖三大佐(1940年10月15rì就任)兼任

山本亲雄大佐(1940年11月15rì就任)

古川保大佐(1941年8月20rì就任)

佐佐木静吾大佐(1942年11月1rì就任)兼任

航空母舰

舰长

三浦舰三大佐(1943年8月4rì就任)

岸良幸大佐(1944年4月7rì就任)10月25rì战死

同型舰

千代田

规格排水量15,300吨(满载)

航速29节

动力44,000马力

火炮127mm8座、25mm30座、

编制800人

标准舰载机30架扮演角sè

千岁号(citose)由吴市(kure)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6rì开工,1936年11月29rì下水,1938年7月25rì完工。1943年到1944年1月1rì在sasebo海军船厂改装为轻型航母。1944年10月25rì,在莱特湾海战中遭到轰炸沉没,当时扮演诱饵。

千代田号(ciyoda)由吴市(kure)海军船厂建造。1936年12月14rì开工,1937年11月19rì下水,1938年12月15rì完工。1942年到1943年10月31rì在横滨海军造船厂改装为轻型航母。1944年10月25rì,在莱特湾海战中遭到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炮击,沉没,当时扮演诱饵。云龙号云龙级是rì本海军最后建造的快速舰队航母,但主要设计目标是用来攻击美国的护航舰队而非作战舰队,通常和重巡洋舰队一起使用。1941年,rì美关系持续恶化,rì本海军为对抗美国太平洋舰队而筹备的战时紧急建造计划(简称“急”计划)中,加入了云龙级航空母舰。因属紧急建造的舰种,几乎没有新增任何设计而直接使用稍稍修正的“飞龙型”设计图。原计划建造15艘,因战局恶化导致资源和生产力不足,只有三艘(云龙、天城、葛城)完工,在建的三艘(笠置、阿苏、生驹)被暂停建造,战后分别解体。舰体结构

在设计上,云龙级基本上沿用飞龙级的蓝图,不过舰桥的位置与形状有所变化。鉴于飞龙级的舰桥在左舷中部而引起湍流的情况,云龙级将舰桥设在右舷前部,舰桥之后紧接着是侧向烟囱。

舰桥包括飞行田板一层在内共4层(飞龙型为5层),其各层配置情况如下:

露天甲板

最上层是露天甲板。从飞行甲板到顶部甲板为6.9米,四周围以薄钢板。这里设有防空指挥所,装备有12厘米和8厘米双筒望远镜,以进行对空对海观察。

防空指挥所稍前是cāo舰指挥所;稍后是雷达jǐng戒指挥所,在圆筒状的雷达室上面架设有雷达天线。防空指挥所的下面是罗经舰桥,比飞行甲板高4.6米。在该层甲板上,前面是罗经舰桥,后面是传令所,最后端是露天部分,设有舰载机起降指挥所。该层舰桥的两舷侧,各有一部红外线敌我识别器。

甲板舰桥

再下面是下部甲板舰桥,高出飞行甲板2.3米,其前后向外伸出部分均遮盖。此层舰桥设有cāo舵室、作战室兼海图室、舰桥配线室、中波测定室和飞行员待机室。左右两肤侧装有94式高炮及60厘米信号灯。此外,在首伸的突出部位装有25毫米机关炮、雷达天线、测距仪和探照灯等,在后伸的突出部位装有25毫米单管机关炮和信号灯等。

舰首

舰首为双曲线状,适航xìng能良好。舰首干舷9米,比前、型航母的干舷高出不少。rì海军当局接受第4舰队事件的教训,在建造中加强了舰体结构。所谓第4舰队事件发生在1935年9月26rì。演习时,该舰队在岩手县以东250海里处遭暴风(风速;50米/秒)的袭击,有多艘大、中型舰艇受重创,54人死亡。有鉴于暴风造成的惨重损失,rì海军重视了舰体结构的强度,新造航母最上一层甲板一直延伸到舰首,除甲板的钢板增厚外,船体肋骨的间距,前后端600毫米,中部1200毫米,从而使整个舰体,尤其舰首尾的结构得到加强。

舰首分6层甲板:最上层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最下层甲板和船舱甲板。在这些甲板上分布着舰员舱室、军言舱室、仓库、油舱和锚链舱等。舰尾是仿效飞龙级的,后部干舷颇高,目的是提高适航xìng能。舵是采用苍龙型的,由zhōng yāng部支持约半衡舵,向外侧倾斜。

飞行甲板

飞行甲板的大小与前型航母的一样,长216.9米,最大宽度27米,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2.7米。飞行甲板前后各装有升降机一部(比飞龙级少一部中升降机),均大型化(14米×14米),以适应不断增大的新式舰载机的需要。装备了三式10型油压式着舰拦阻装置,共4部,12条横索。最大拦阻距离45米,最大减速度2.5g(过载),最大拦阻速度40米/秒,最大飞行重量6吨。此外还装备三式10型油压式滑跑拦阻装置3部。最大拦阻距离12米,最大减速度4.5g,最大拦阻速度23米/秒,最大飞行重量6吨。

此外,飞行甲板上有前后2部升降式扬弹筒。前部为大型,主要用来输送鱼雷及航弹;后部为较小,主要用来输送航弹。全舰共装有800公斤航弹72枚,250公斤航弹288枚,60公斤航弹456攻,91式改六型鱼雷36条(可同时调试鱼雷6条)。

计划搭载的舰载机为零式战斗机15架,97式攻击机20架,99式轰炸机30架,共65架。因机库收容不下这么多飞机,便决定将其中11架系留在飞行甲板上。云龙级还接受海战的经验教训,改善机库的防火与通风条件。机库分上下两层,上层分4个区,下层3个区,上下两层每隔3米设有一个灭火喷shè头。机库内侧壁上配置了泡沫式灭火装置。为防止因汽油或瓦斯外泄而引起的火灾,改善了机库内的通风换气条件。以往航母的通风换气时间为10一15分钟,该级舰仅需半分钟。此外在航行中,还能从舰外吸进空气,机库前后端均有通气。升降机的开放也可进气,改进了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条件。各舰战史

“云龙”号,1942年8月1rì在横滨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1943年9月25rì下水,1944年8月6rì完工。1944年12月菲律宾战局告急,“云龙”号被指派从事紧急运输任务,于12月18rì从吴县军港出发,运送樱花特攻机及陆军部队到马尼拉。19rì在上海附近海域被鲑鱼号潜艇用鱼雷击沉,舰上官兵1240人全部阵亡。

“天城”号,1942年10月1rì在三菱公司长崎船厂开工建造,1943年10月15rì下水,1944年8月10rì完工,编入第一航空战队。1945年3月19rì于吴县军港遭到空袭,被命中一枚炸弹。7月24rì的空袭中再度被命中三枚炸弹而翻覆搁浅在港内。1946年12月被解体。

“葛城”号,1942年12月8rì在吴县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44年1月19rì下水,1944年10月15rì完工,编入第一航空战队。1945年3月19rì、7月24月和7月28rì的三次空袭中,“葛城”号先后被直接命中4弹,丧失了机动能力。但“葛城”号仍然是rì本投降时现役最大的海军舰船,战后经修复,充当了人员输送舰,接运缴械投降的海外各地的残兵败将,1947年被解体。

“笠置”号,三菱公司长崎船厂建造,1943年4月开工,1945年4月因战局恶化而中止建造工程,战争结束时工程仅达84%,1946年9月被解体。

“阿苏”号,吴县海军船厂建造,1943年6月开工,1944年11月下水后即停工,工程进度约60%,1945年7月rì本所谓的本土决战前夕被充作樱花特攻机的靶舰而损坏搁浅,1946年12月被解体。

“生驹”号,神户川崎造船厂建造,1943年7月开工,1944年11月下水后也停工了,进度只达60%,1946年6月被解体。

xìng能诸元

排水量22,400吨/22,800吨

飞行甲板长748.3英尺

航速34节

动力152,000马力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火炮127mm12座、4.7英寸6座、25mm51座、13.2mm22座

雷达21型13式

标准舰载机60架,可搭载到70架

舰员1595人

天城号舰队航母“赤城”号原本是“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一艘。“天城”级是rì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预定要建造“天城”号和“赤城”号两艘。概述

天城号航母名称:天城号舰队航母

所属国家:rì本

武器分类:航空母舰

军种分类:海军相关资料

设计特点

赤城”号于1920年12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到了1921年,受《华盛顿公约》的影响,建造中的“天城”级面临停工解体的命运。rì本海军在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将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改建成航空母舰。1923在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震坏了放在船台上的“天城”号龙骨,最后只有“赤城”号以航空母舰的姿态面世。由于rì本当时只有小型航母“凤翔”号的建造经验,因此在设计这艘排水量比“凤翔”号大近3倍的航空母舰时,煞费了苦心。

“赤城”号在1923年11月重新开工,1925年4月下水,1927年3月完工。其三层甲板设计相当特殊:最上层为飞机降落甲板;第二层甲板上有舰桥及2门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故称为“炮塔甲板”;第三层为飞机起飞甲板,长56.7米,可搭载60架战机(16架战斗机、16架侦察机及28架攻击机)。测试排水量34364吨,航速31节。

改装

1938年,“赤城”号进行了一次大改装,拆除原来的炮塔甲板和起飞甲板,将最上层甲板延长变成飞行甲板,舰载机数量增加到91架(96式战斗机16架、96式攻击机51架、96式俯冲轰炸机24架),运送飞机的升降机也由2座增加到3座,飞行甲板左舷增设舰岛。测试排水量增为41300吨,航速31.2节。

“赤城”号是rì本海军的名舰之一。在1928~1929年,rì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担任该舰舰长,偷袭珍珠港时,该舰也作为机动部队的旗舰,其后,“赤城”号还参加了爪哇海大战和中途岛战役。在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下的2枚炸弹命中引起火灾,大火殃及弹药库,连锁爆炸迫使“赤城”号船员不得不弃船,最后rì本用自己的“野分”号驱逐舰发shè鱼雷将其击沉。“加贺”号:关东大地震使它得以顶替上岗

“加贺”号和“赤城”号虽然不是姊妹舰,但2艘航母从诞生到覆灭的命运却惊人的相似。属于“土佐”级的“加贺”号,原始设计也是战列舰,同样也是“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正当它受到《华盛顿公约》的影响而准备解体时,关东大地震报销掉了“天城”号,“加贺”号得以被改造成一艘航母来顶替。

“加贺”号于1920年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次年11月下水,1923年11月开始航母改造工程,1928年3月完工。其外观与“赤城”号类似,同样是三层式甲板,排水量33693吨,航速27.5节,可搭载60架飞机。

1934年,“加贺”号也进行了大改装,于一年后完工。主要是延长飞行甲板,使舰载机的数量增加达到90架(15架90式战斗机、45架89式攻击机及30架94式俯冲轰炸机),航速增大至28.3节,排水量增加到42541吨,续航力得到提高。

“加贺”号一直与“赤城”号搭配编为rì本海军第1航空战队,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所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偷袭珍珠港时战果颇丰,在进军南洋的过程中也出力颇多。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时,受到美军俯冲轰炸机的袭击被命中3枚炸弹而引起火灾,数小时后沉没。成军13年的第1航空战队至此全军覆没。葛城号航空母舰

概况

rì本葛城号航母,1944年完工,1944年退役,属“云龙”级,为“飞龙”级的修正版,中途岛海战后计划大量建造15艘,但根据当时的rì本工业能力最终只完成3艘,而且都没能赶上最后的航母决战——马里亚纳海战。新建时舰种为航母。没有部署过。战争后期在吴市遭到损坏。1947年拆毁。

xìng能

标准排水量17150吨

长度227.4米

宽度22.0米(最大)

吃水7.8米

动力蒸汽轮机,4轴

主机输出功率104000马力

航速32节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火炮

6座12.7厘米联装高炮,21门25毫米3联装机关炮,30门25毫米单装机关炮,6座12厘米联装喷进炮。

舰载机65架

载员1500名

葛城号

信浓号信浓号航空母舰是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是1960年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服役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服役后不久就被美军潜艇的鱼雷击沉,在第一正式出航仅仅20小时就被击沉更是创造了世界舰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舰的记录。设计与建造

灾难录-rì本信浓号覆没rì本海军航空母舰——信浓号(shinano)由横滨海军船厂建造,1940年5月4rì开工,1940年12月暂停,1942年建成50%时暂停,改为航母。原为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艘,新设计中它将充当快速航母舰队的支援和维修平台,所以除携带自身的中型航空联队外,还可装载多余的飞机和设备用来对海上的航母进行补充。

信浓号是1960年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服役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原设计战列舰的主舰体不改,在主甲板上安装一层机库、装甲飞行甲板及岛式上层建筑。

1944年10月8rì下水时,信浓号的标准排水量为64,800吨,水线长839英尺,飞行甲板长872英尺,宽131英尺。以18节航速续航力为10,000海里。主炮和副炮被取消或修改,设计载机只40-50架,1944年11月19rì完工。

信浓号也是二战最短命的航空母舰。1944年11月28rì凌晨3时,信浓号在濑户内海进行试海时被美军shè水鱼号潜艇击中四枚鱼雷。本来四枚鱼雷对大和级战舰不构成太大威胁,同级的武藏号在莱特湾海战被击中二十条鱼雷后才沉没。舰长阿部俊雄连航速也没有减继续行驶。但信浓号上的损管人员远没有武藏号上的有经验,中鱼雷后因为处置不当无法制止进水,有些船舱连密封门也没有安装,11月29rì上午十时十八分,信浓号急剧倾斜,半小时后沉没。这艘当时最大的航空母舰没有发过一炮,也没有起飞过一架飞机。

标准排水量:59,900吨/73040吨(满载)

动力:153,0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840英尺

航速:最大28节

火炮:主火炮5英寸16座、副炮4.7英寸12座、高炮25mm145座、13mm22座

标准舰载机:47架,最大可载机120架

舰员:2400人信浓号历史

1944年10月,曾经自称世界第一的大rì本帝国的联合舰队,已经只剩下一个苍白的影子。

其作为秘密武器研制的巨型航母信浓号,在第一正式航行仅仅20小时就被几枚鱼雷击沉更是创造了世界舰船史上的一个吉尼斯记录。

背景

战争到了1944年末,rì美的海上军事力量已经有了极大的差距。在经历了5场航母大战以后(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和马里亚纳海战),曾经强大联合舰队的主力航母或沉或重伤,能够作战的已经很少,rì本海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在rì本联合舰队最为鼎盛的1942年,曾经有10艘航母在海军服役,分别是:大中型航母--赤城号,加贺号

,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飞鹰号,瑞鹤号,隼鹰号,轻型航母--凤翔号,瑞凤号,还有老式的龙骧号(主要负责训练)。

但是到了1944年末,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在中途岛被击沉。翔鹤和飞鹰在马里亚纳被击沉,隼鹰则在马里亚纳被重创完全失去战斗力,一直处于大修状态。瑞鹤和瑞凤在莱特湾被击沉,连早期充当训练舰的龙骧号也披挂上阵在瓜岛被击沉。只有凤翔号在1943年由于整体改造失败,导致该舰失去远洋航行能力,在战争最后三年该舰一直充当rì本海军预备训练舰,一直保留到战后。

反之美国一方,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实力,在1943年末就远远的超越了岛国rì本。

珍珠港事变以后的美国只剩下3艘第一线的航空母舰,但珍珠港事件后的1944年初,美军航空母舰的数目便猛增到50艘。海军飞机的数量从1941年的3638架上升到1944年的3万架而且质量有了大幅度的变化,潜艇的数量也从1941年的11艘增加到1944年的77艘。

更重要的是,此时菲律宾群岛已被美军攻陷,rì军占领的东印度群岛的战略物资无法运送回rì本本土,rì本的石油和橡胶等重要战略物资都已经枯竭,根本无法像1942年一样,维持一支强大的舰队。

信浓号航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出来的。

建造

信浓号原本是超级战列舰大和号系列的第三艘,它在大和号和武藏号动工之后的1940年5月开始动工,地点是rì本的横须贺造船厂。但是在施工期间,rì军在中途岛遭到惨败,四艘重型航母被击沉导致rì军航母机动力量大大减少。rì本海军方面处于无奈,只能下令将已经完成一半的建造计划的信浓舰,改建成航空母舰。

该舰的建造是rì军的一号机密,建造船厂位置隐蔽,同时建造的工人在该舰的建造期间均不得走出工厂一步。

信浓的原计划是必须在1944年12月完工。但是因为1944年rì军联合舰队受损严重,大量舰只在横须贺船厂进行大修,导致信浓号建造工作中断了数月。

到了莱特湾海战后,rì本海军的航母机动力量几乎被全歼,无舰可用的尴尬局面和帝国即将灭亡的危局,使得rì本海军严令信浓号必须在1944年内建成(rì军战前军令严格,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从最高负责的指挥官到造船工人都会遭受严厉的处罚)。造船厂方面只得不分rì夜赶工并尽量忽视次要的流程,在1944年11月19rì勉强宣布建成(其实该舰仍然有大量细节部分没有完工)。

rì本军方在总结和美军的五次航母作战的基础上,对这艘建造中的航母做了很多方面的改造。

改进

rì本初期的航空母舰过于强调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个理念,一方面最大程度的保持舰载飞机的数量和航母的续航能力,一方面忽视航母的防御能力。

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攻击力一般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居然在十分钟内击沉三艘rì本重型航母,可见其防御力的薄弱。根据战后的调查,美军飞机的炸弹轻松穿透rì本航母的几层甲板,在航母内部爆炸,引爆弹药和航空汽油,造成航母的严重损伤。

这让rì军感觉到,航母本身的防御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防御美军的高空和俯冲轰炸,信浓号的飞行甲板铺装了75毫米厚的甲板装甲,同时还覆盖了200毫米厚的钢骨水泥层。真可谓钢筋铁骨,一般的中小型航空炸弹很难对其造成什么威胁。

同时,由于战局的急剧变化,美军主力舰队已经逼近rì本内海,rì本方面认为信浓号遭到敌军战舰炮击的可能xìng也增大,在大和级的重装甲的基础上,又加固了信浓重点位置的装甲,使之可以抵抗大口径火炮的shè击(一般的航母是无法抵御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的主炮shè击的)。

另外在吸取了同是重装甲防护的航空母舰的大凤号教训的基础上(在服役一个月被二枚由潜艇偷袭发shè鱼雷击沉的),信浓号在水线以下加装了更为牢固的装甲,以便抵御美军的主力鱼雷。

大凤号由于机库密封,使得航空汽油罐受损后汽油蒸气聚集最终爆炸,信浓号吸取教训采用了通风能力很好的开放式机库设计。

信浓号于1944年11月19rì完工,整个改装过程中,加装的防护装甲就消耗钢材1.7万吨,满载排水量竟然高达71890吨(标准排水量62000吨),它是美军小鹰号航母服役以前,世界上最为巨大的航空母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编辑本段信浓号xìng能

信浓号动力主锅炉12座,有蒸汽轮机4台,150000马力,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8节时10000海里。

动力和大和级相当,而信浓号的续航能力超过大和级的前两艘很多,1万海里的续航能力也是可以满足实战需要的。

其28节的最高航速对于这种装备重装甲的舰艇已经非常不易,至于高速作战也是航母发展的主流。

信浓号的舰载火炮防空自卫能力很强,它把原先大和级标准建造的主炮和副炮取消或者修改,最终保留了大口径的双联装127mm高平炮8座

还有小口径三联25mm高shè炮37座另外还有13mm高shè机枪22座。

127mm高平炮,可以作为舰炮平shè攻击敌方舰船,也可以作为高炮使用,其平shè和高shèshè程都超过1万米,shè速每分钟超过15发,最大仰角十90度到-10度,采用半自动装填,主要用来对付中高空的敌机,威力较大,但是实战中作用一般。

25mm高shè炮主要对来对付中低空目标,shè速很快,准确度也不错。缺点在于威力较小,因使用15发固定弹药架供弹,每次换弹药时必须停止shè击,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各方面xìng能都不如美军主力40mm高shè炮,对于距离较远的敌机往往只能将其击伤而不能将其击落。

至于13mm高shè机枪的威力很弱,虽然shè速高,但是杀伤力明显不足,加上美军飞机一般有装甲保护,经常出现美机中弹数发仍然能够继续作战的情况,高shè机枪仍然没有主要对付贴近战舰的敌人飞机。

总体来说,信浓号的防空火力配置比较合理,而且各种火炮数量众多,火力强大,有很强的防空能力。

至于舰载机,最初设计为搭载38架烈风式战斗机,18架流星式攻击机,9架彩云式侦察机,一共65架,这个数量偏小。同时代的美国列克星顿号和黄蜂号舰载机达到80多架,加贺号等rì本早期航母也超过这个数字。

后期因为信浓的作战需要发生改变,又改为20架战斗机和27架攻击机机,一共47架。

虽然为了提高整舰的防御能力造成舰载机数量较少,但是这些飞机的xìng能已经有大幅度的进步,一定程度弥补了数量的不足。

战斗能力强大的战斗机在外围防御,近距离则有大量的舰载高shè武器,信浓号的防空火力是值得称道的。

至于攻击能力,强有力的流星高速攻击机也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其高速让其很容易摆脱美军的护航机群。

但是,舰载机数量的不足,严重的限制飞机xìng能的发挥,面对庞大的美军护航机群,单靠18架攻击机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流星

单发舰基攻击机,既可以俯冲轰炸也可以携带鱼雷进行攻击,这是世界上大多数舰载机根本无法做到的。它采用全金属结构,机身坚固。该机rì本在战争中最后、xìng能最先进的舰载鱼雷机,由于装备大功率发动机,速度高达567公里/小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鱼雷轰炸机中速度名列前茅。它的航程可以达到3040公里,机翼上配有2门20mm

机炮,还有一挺13mm后shè机枪,可以携带800公斤鱼雷或航空炸弹,该机xìng能相当不错。

烈风

烈风的机动能力十分优秀,基本和零式相当(直到今天零式的优秀机动xìng仍然为各国飞行员所认可)。装备二挺13.2mm机枪和20mm机炮两门

或者是4门20mm机炮,火力超过零式。

另外,还装置了自封油箱,座舱装甲,防弹风挡,解决了零战防御力极低的问题。

它的速度达到速度达到628公里/小时,这是螺旋桨飞机可以达到的极限了。信浓号航空母舰xìng能表

动工

1940.05.4

下水

1944.10.8

竣工

1944.11.19

建造地点

yokosuka海军船厂建造

标准排水量

62000吨

满载排水量

71890吨

全长

266.6米

舰宽

36.3米

型深

18.92米

吃水

10.31米

飞行甲板

长256米,宽36.3米

载机

47架(最多可载120架)

防空武器

双联127mm高平炮8座,三联25mm高shè炮37座

动力

主锅炉12座,蒸汽轮机4台,150000马力

轴数

4轴

航速

27节

续航力

10000海里/18节

舰员

2400人

结果

1944.11.28被美国潜艇“shè水鱼”号击沉信浓号作用

信浓号最早是作为快速装甲航母来设计的,但是航母一定要形成战斗群才能够形成战斗力。

所谓航母战斗群就是以大型航母为核心,集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部队。

二战期间的航母战斗群除了二艘以上的航母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快速战列舰,重型轻型巡洋舰,还有数量众多的驱逐舰,扫雷艇,鱼雷艇和炮艇,还有后勤补给船,油轮等等。

而在信浓号第一次试航之前,rì军已经在莱特湾海战中损失了全部4艘航空母舰。而单靠信浓号一艘航母,是无法形成战斗群的。

同时,此时rì军大中型战列舰和巡洋舰也损失严重,就算已经有数艘航母服役,rì本海军恐怕也找不出能够足够的舰只护卫航母,没有完整空海保护的航母是极为脆弱的,根本无法有效作战。

当时世界第一巨舰大和舰,最后也只能作为神风自杀的武器,最终连一艘敌舰也没有看见,就被美军飞机击沉。

rì本海军领导人也深深知道这点,既然无法形成战斗力,那么只能把现有的航母作用重新定义。

作为本土决战,对待美军的空军,主要依靠的是rì本陆基航空力量。而航母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配合陆基飞机作战。

所以该舰被迫变为为航空母舰的海上物资补给舰,作为一个浮动的弹药飞机补给基地,除了自身具有相当的攻击能力和防御力以外,还携带其他海陆军航空战队所需的炸弹,鱼雷,燃油,淡水食品等等,还可装载多余的飞机用来对海上的其他航母和陆基飞机场进行补充。(除了本身的47架飞机,信浓号还可以装载另外70架备用飞机)

这种设计也是无奈的举动,毕竟航母的主要作用在于进攻,以击毁对方的主力舰为目的。而信浓号担负的角sè显然是很尴尬的,而且难逃最终覆灭的命运。覆没之旅

[1]由于海军方面严令信浓号必须在1944年完成,该舰虽然在11月19rì下水加入现役,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细节没有完成,还需要好几个月仔细建造和调整。

同时由于rì军在莱特湾海战中损失了一万海军士兵,信浓号的水兵基本都是新兵,素质很差,要他们能够成功的使用这艘军舰也需要数月的时间。但是时间并不等人,此时美军已经开始大量使用b29战略轰炸机轰炸rì本本土,东京湾附近是美军重点的轰炸目标。

虽然b29的高空轰炸往往不能击沉重型战舰,但是重创还是没有问题的。rì本海军方面考虑到这点,在信浓号下水的8天后,命令该舰立即开往吴港的造船厂完成躲避美军的轰炸,同时完成细部舾装等收尾和舰员训练的工作。

1944年11月27rì,信浓号满载官兵和造船厂工人总计2500多人奉命出发,开始了它的处女航,离开东京湾驶往吴港。由于害怕遭到美军潜艇的袭击,信浓号由滨风、雪风、矶风三艘驱逐舰护航。由于是秘密行动,四舰都没有打开舰灯,乘着夜sè高速航行。开始比较顺利,但是到了19时15分,信浓号的检测官向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他曾经是rì舰“大淀”号的舰长,有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报告,发现了美军舰船的雷达信号,从脉冲频率上判断,应该是一艘潜艇。舰长阿部认为这件事情很奇怪,既然是美军在潜艇在东京湾附近危险区域航行,按照一般的基本战斗常识是绝对不会随意使用雷达的。阿部判断,很可能美军已经通过情报部门得知了他们的计划,集中了一定数量的潜艇准备攻击他,而这个雷达波多半是美军潜艇故意采用的诡计,目的是想引开为信浓号护航的驱逐舰,然后由另外的潜艇进行攻击,这也是二战多艇攻击的常用策略。阿部命令不要理睬它,继续高速前进。同时为了避免被美军潜艇定位,阿部下令关闭四舰的雷达,舰队间联络改用灯光信号,并严令护航的驱逐舰要紧靠信浓号航行,没有它的命令即使发现潜艇三舰绝对不能私自行动。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信浓号发现的是美军的shè水鱼号潜艇。

美军潜艇shè水鱼号(uss

archerfish,ss-311)在1944年11月11rì离开塞班岛基地,开始其第五次战斗巡航。艇长恩赖特中校(joseph.f.enright)对这次任务并不满意,因为上级要求他呆在东京以南150英里、八丈岛以北的位置待机,以便随时救援自马里亚纳出发轰炸关东地区、可能被rì军击落的b-29机组人员。但是当shè水鱼号到达东京湾以后,却又接受到命令,说轰炸任务取消,shè水鱼号可以按照原有计划zì yóu寻找rì军目标攻击。

恩赖特接到命令以后,下令潜艇驶离危险的东京湾。但是此时潜艇的雷达系统突然出现了问题无法正常工作。虽然当时潜艇装备的雷达xìng能比较落后,但是仍然是潜艇最有力的鹰眼,大大加大了潜艇的搜索范围。恩赖特命令部下的军官立即修理,但是问题比较严重,二个技术军官整整修理了一个下午也没能修好。恩赖特忍住怒火,等到天一黑就命令潜艇浮出水面进行修理(在东京湾附近,白天浮出水面是类似自杀的举动)。技术军官在黑暗中修理了三个小时,在多次雷达开机测试都正常以后(其中一次被信浓号发现),军官向舰长报告已经修好了雷达。此时,在潜艇外一直紧张监视周围的瞭望手突然报告发现了一艘rì本舰船在不远处以20节的速度z字航行。发现了目标,舰长恩赖特十分高兴,经过仔细观察以后,恩赖特根据它的巨大身躯判断是rì军的一艘油轮(航母的外形特殊和油轮比较相似,因为当时rì军已经没有大型航母,恩赖特自然不会想到)。潜艇对付油轮是手到擒来的活,恩赖特下令潜艇全速形式,追击该舰。

此时信浓号仍然保持z字行前进,很快就被shè水鱼号赶上。22时45分,信浓号的瞭望手发现右弦发现一艘美军潜艇,此时,为信浓号护航的‘矶风’号驱逐舰也发现了shè水鱼号,它随即离开编队,以35节的高速向潜艇方向急速驶去,并且让shè水鱼进入了它的火炮shè程,这是潜艇和rì军舰只的第一次遭遇。恩赖特此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艘油轮,而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并且它还有数量不明的驱逐舰护航。他立即下令潜艇下潜。由于当时声纳技术比较落后,shè水鱼凭借着夜sè是有很大机会可以躲避rì军驱逐舰的袭击的。但是此时的阿部舰长仍然判断美军可能在诱敌,它认为不应该和美军潜艇多做纠缠,高速开走就可以了,它随即命令‘矶风’号立即停止攻击返回编队(其实此时该驱逐舰和美军下潜的潜艇只有五海里的距离了)。同时,rì军舰艇转向,以全速直线航行,甩开美军潜艇。

看着rì军舰艇以25节以上的高速开走,它的shè水鱼最大航速只有18节,无法追上的。恩赖特非常沮丧,对于航母这样的猎物是不容易遇上的,对于一个优秀潜艇艇长,最大的打击就是丢掉到嘴的肥肉。恩赖特知道自己无法追上它,就立即向珍珠港报告了发现rì军大型航母的坐标和航向。他希望该海域有其它的位置更好的美军潜艇,能够完成他无法完成的工作。同时,他命令shè水鱼号继续追踪rì军航母编队,期望rì舰有可能自己减慢航速。阿部倒是没有减速的打算,但是信浓号却并不争气。这所抢工期生产出来的航母全速航行几个小时后就出现了问题,它的一根主轴发生了故障导致信浓号的航速降低到了15节。这边的shè水鱼号全速航行,终于在11月28rì凌晨,再次发现了信浓号,并且发现有三艘rì军高速驱逐舰护航。

由于敌人有三艘驱逐舰紧密跟随,并且之前已经发现了shè水鱼,恩赖特认为自己单艇即使攻击成功,最多只能攻击其中的一二艘战舰,剩下的会立即向它攻击,风险太大。恩赖特随即向珍珠港又发了一封电报,希望能够得到其它的潜艇支援。但是,周围一百海里内,并没有其它的美军潜艇。这份电报被信浓号侦测到,阿部没有想到这是来自之前发现的那艘美军潜艇,以为是来自美军攻击潜艇群中的另一艘。同时还侦测到了近距离的美军潜艇的雷达波。阿部认为舰队已经中了美军潜艇群的埋伏,危险迫在眉睫。他立即作出决定,舰队紧急转向,朝另一个方向行驶,逃离美军潜艇群的伏击,这个方面正好是面对者shè水鱼的方向。

此时的恩赖特必须作出决断,因为对方舰队面对自己行驶而来,如果面对敌舰,攻击的危险过大,需要冒着全舰被击毁的危险。此时如果考虑自己的安全,只需要向其它方向行驶出rì军的路线就可以了。但是,丢掉了这次机会,天就要亮了,造成攻击难度更加增大。在一阵犹豫以后,恩赖特体现了一个美**人的勇敢,他决定冒险攻击。只要击毁信浓号这样重要的目标,自己和船员是可以冒着生命的危险的。随即shè水鱼号潜艇下潜,同时准备鱼雷,等待伏击信浓号。没有多久,rì舰队很快驶来,首先是一艘rì本驱逐舰几乎从shè水鱼号的上面开过,高速螺旋桨的声音震耳yù聋。此时的shè水鱼号没有还手的余地,只能期望上帝的保佑。幸运的是,rì舰并没有发现美军潜艇。在rì驱逐舰驶过以后,shè水鱼号立即上浮,果然,此时信浓号巨大的身影已经近在咫尺。shè水鱼号立即向该舰发shè了六枚鱼雷,其中的四枚准确的击中了信浓号,引起了巨大的爆炸。此时rì本驱逐舰也发现了shè水鱼,它们疯狂的朝着它扑来。shè水鱼号紧急下潜到400英尺的潜水极限躲避攻击。幸运之神再次照顾了潜艇,它奇迹般的躲过了二十枚深水炸弹的近距离攻击,随即高速脱离了战场。

3时过4分,信浓号舱室被撕开了10来米宽的口子,海水汹涌地灌了进来。

5时,舰体严重倾斜。

8时,动力舱进水,锅炉全部瘫痪。

1944年11月28rì10时18分,阿部俊雄大佐下令弃舰,同时三艘驱逐舰开始转移信浓号的船员。三十分钟后,信浓沉没,信浓号的2515船员只有1080被救(这里面并不包括阿部俊雄大佐),有1435人遇难。

至此,随着第一次航行不足20个小时,当时世界第一巨舰信浓号就沉没,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由潜艇击沉的最大一艘战舰。

可以说,拥有强大装甲和水下防御能力仅仅被四枚鱼雷击中就很快沉没似乎不可理解。防御能力和其基本相当的武藏号,被足足二十枚鱼雷击中后最终沉没;而大和号在三百多架美机的围攻下,身中12枚鱼雷和7颗炸弹以后才沉没。对比起来,信浓曾经特地加固了水下防御能力,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该舰细节没有完工,不少水密舱的门无法关紧,甚至根本没有门,造成大量海水的进入。

二.该舰排水系统没有完成,汽动水泵还没安装,排水管也没有配齐,而手动水泵又太少,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三.水兵素质很差,在初期还能在统一指挥下排水。一旦舰只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立即失去了勇气,全部乱作一团,四散逃命,造成舰只失去有组织的抢救。

总之,信浓号仍然是rì本海军历史上的重要战舰,它的诞生和覆灭都从某种程度上预言了rì本在二战中的必然结局。

大鹰号护航航母

名称:大鹰号护航航母

所属国家:rì本

武器分类:航空母舰

军种分类:海军

排水量:20,000吨(正常);

尺度:183.7x22.5x7.6米;

最大尺度:180.3x22.5x7.6米;

动力:蒸汽轮机,4台锅炉,双轴,25,200马力,21节;

编制:850人(大鹰号上为747人);

武器:4座双联127mm两用炮(大鹰号上为6座120mm防空炮),8座25mm炮;

载机:27架

项目说明:这是rì本第一型护航航母,由17000吨级的豪华邮轮改装而来。主要用于训练和飞机运输。

设计:经过简单改装。机库较小,增加了相对较短的飞行甲板,没有岛式上建、弹shè器或阻拦索。

相关资料:

大鹰号护航航母(taiyo)由三菱公司长崎船厂(mitsubishi,

nagasaki)建造,开工rì期不明,1940年9月19rì下水,在sasebo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1941年9月15rì完工。

服役期间只参加了一次战斗部署,其余时间主要是执行训练和运输任务。1944年8月18rì在菲律宾吕宋岛西北被美国海军“红石鱼”号潜艇击沉。云鹰号航空母舰基本信息

云鹰号(rì本语:うんよう,rì语罗马字:yawatamaru))航空母舰,为二战时期rì本联合舰队所属航空母舰。是rì本海军为增强空中攻击力量的产物,它的前身是民用邮轮“八幡丸”(rì本语:やわたまる)号。

“云鹰quot该船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被rì本海军征用。1939年11月送入吴海军工厂着手改造,次年5月完成,8月入籍。至此“八幡丸”改头换脸,由商船变成航母,更名“云鹰”号,成为联合舰队的一员开始执行任务。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20,000吨(改装后)

动力25,2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183.7米

航速21节

主火炮127mm火炮8座

防空火炮25mm8火炮座

标准舰载机27架

舰员850人[1]

云鹰号航母舰史

由于先天不足,航速过低,无法进行高机动作战,“云鹰”在入役后一直屈居二线,充当飞机运送船的角sè。从昭和十七年(1942)九月到昭和十八年(1943)十二月十五rì编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前,云鹰号一直在太平洋上进行各种运输任务,包括了飞机和各式物资的运输。

随着战争的深入,为了弥补兵源不足及抑制美军潜艇的攻击,昭和十八(1943年)年九月“云鹰”号在吴港再次改装后(主要是增加武装)被编入第一海上护卫队,搭载97舰载攻击机12架,执行护航和反潜的任务。谁料事与愿违,在1944年(昭和十九年)9月17rì“云鹰”反遭美军潜艇ss-220

“石首鱼”号击沉于中国南海东南部,成为了军国主义墓穴中的又一殉葬品。[2]

云鹰号三面图飞鹰号飞鹰号

太平洋战争开战初期,rì本海军为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开始把两艘快速邮船改装为航空母舰,就是飞鹰级二舰:隼鹰(junyo)和飞鹰(hiyo)。

飞鹰级于1942年改装完成,航速25节,在建成后编入同一航空战队,其航速不足以跟上第一,第二及第五航空战队的主力航母。但由于中途岛海战中rì本海军主力航空母舰损失殆尽,飞鹰级两舰反

而成为战争中后期的主力航空母舰,多次出现在战场上。

1942年6月,“隼鹰”号和“龙骧”号编入北方部队,参加了阿留申群岛攻略作战。在南云的机动部队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毁后,山本一度打算急调这两艘母舰南下支援,考虑到时间仓促而放弃。两舰遂继续执行原计划,轰炸了荷兰港和临近的美军基地,支援北方舰队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1942年10月,两舰编入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指挥的前进部队参加了圣克鲁斯群岛海战。10月22rì,“飞鹰”号主机故障由两艘驱逐舰保护返回基地。随后的海空战中,“隼鹰”号的舰载机击沉了美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这次海战也是rì本海军最后一次取得航空母舰大战的战术胜利,但损失的舰载机比美军还要多,而且与美军不同,rì本已经再也经受不起如此惨重的损失了。

此后的一年rì本收缩防线,改组舰队以备大战。

1944年6月飞鹰级两舰编入第1机动舰队第2航空战队参加马里亚纳大海战,因为飞行员技术的低劣rì军再次惨败,20rì下午“飞鹰”号被击沉,“隼鹰”号中创返回rì本大修,也因而没有参加莱特湾海战而幸存到战后,1947年被解体。基本信息

标准排水量26,949吨(改装后)

动力127,4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812英尺

航速最大25节

主火炮5英寸火炮12座

防空火炮25mm高shè炮76座,13mm高shè机枪28座

标准舰载机53架

舰员1224人

神鹰号简介

原为德国豪华邮船沙恩霍斯特号,dechimag,

bremen船厂建造。开工时期不明,1934年12月14rì下水,1940年4月30rì完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沙恩霍斯特号停在rì本,rì本将它买下后,按照大鹰型的图纸对其进行改装,在吴市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1943年12月15rì完工。和其他护航航母一样,改装较简单。只有一个小型机库和相对较短的飞行甲板,没有岛式上建,弹shè器和阻拦索。船体加宽以增加稳xìng,只用于训练。

1944年11月17rì在中国黄海济州岛以西被美国锹(spadefish)号潜艇击沉。

基本参数

排水量17,500吨(标准)/20,586吨(满载)

飞行甲板长621英尺(199米)

航速21节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动力26,000马力

火炮127mm8座、25mm30座

标准舰载机33架

舰员942人海鹰号航空母舰海鹰号航空母舰

海鹰号航空母舰于1943年11月23rì改造成功。1945年3月19rì在吴县军港中,遭到海鹰号航空母舰盟军空袭命中一弹,事后被拖到别府湾作为自杀飞机用的靶舰,同年7月24rì再次遭到盟军攻击,被逼搁浅。直到战后结束都没修复好。战后1946年9月被美军下令解体。舰船简介

rì本在中途岛损失4艘主力舰队航空母舰,使rì本在太平洋战区只剩下两艘翔

海鹰号航空母舰鹤级重型航空母舰。rì本决定建造5艘重防御的改进的大凤型(又称5021型)航空母舰和增加15艘云龙级航空母舰。并且征用民间6,000吨以上商船来改装航空母舰。于是在1942年,征用大阪商船公司所属的客货轮8,000吨级“阿根廷丸”号,正式改造成13,600吨的全通型轻型航空母舰,主机由柴油机改为阳炎级驱逐舰上的蒸汽轮机。航速由原来的21.5节增加到23节。二战经历

1939年,大阪商船公司(今三井商船)完成了2艘用于南美航线的12755吨豪华客轮阿根廷丸与巴西丸,建造过程中得到海军的船舶助成金资助。设计者和辻chūn树博士为新船选用了2台8250马力的11缸ms柴油机,航速高达21.4节,投入运营后神户-桑托斯线的46天航行时间缩短了整整10天。1941

年9月,由于南美航线已经中断,巴西丸被海军征用作为特设运输船。中途岛海战后,两船被加入“航母增势计划”,但由于巴西丸8月即被潜艇击沉,实际只有阿根廷丸自当年12月开始改造工程。

1943年12月到1944年12月,多数充当飞机运输舰和训练舰。莱特湾海战后由于缺少航空母舰,rì本将“海鹰”号编入第1航空战队序列。1945年3月19rì在吴县军港中,遭到盟军空袭命中一弹,事后被拖到别府湾作为自杀飞机用的靶舰,同年7月24rì再次遭到盟军攻击,被逼搁浅。直到战后结束都没修复好。战后1946年9月被美军下令解体。基本数据

标准排水量(吨)

[1]13,600主炮口径(毫米)

满载排水量(吨)

17,500副炮口径(毫米)

舰长/宽/吃水(米)159/21.68/8.2高shè炮口径(毫米)

8x127

动力装置4x锅炉2x叶轮机

高shè机炮口径(毫米)

24x25

轴数(轴)2-

动力输出(马力)52,000鱼雷发shè管口径(毫米)

航速(节)23

载机(架)24

舰载燃油量-舰载雷达

21型对空

续航力(海里/节)-舰员(人)

829

海鹰(kaiyo):1938.02.05作为游轮阿根廷丸(argentina-maru)在三菱重工长崎船厂开工,1938.12.09下水,1939.05.31竣工。1942.12.20开始改造为航母,1943.11.23竣工。1944.11.17被美军潜艇击沉于济州岛以西海面。1945.07.24在别府湾触雷搁浅,战后浮起解体。

模型状态:富士美(fujimi)最近新开了该舰的模型(400808),为1944年状态。此外,富士美将该舰的前身阿根廷丸(400815)和先前被美军潜艇击沉的同型船巴西丸(400822)也一起开了模型。隼鹰号简介

为了迎接1940年东京第十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rì本邮船会社(nyk,nipponyusen

kaisha)在30年代后期计划建造9艘大型高速邮船,以便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运动员接到rì本。虽然没有建造英国法国那样的八万吨级巨型豪华邮船、或是德国意大利那样的五万吨级大型豪华邮船的雄厚财力,rì本还是决定建造两艘“rì本有史以来最大”的邮船,投入横滨--旧金山航线。

(kashiwaramaru)和出云丸(izumo

maru)的设计吨位为27500吨,航速24到25节,乘客890名左右。同rì本邮船或东洋汽船那些寒酸的“南美移民船”相比,这两艘船最大的特点就是内部装潢的档次和乘坐的舒适xìng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真正国际标准的邮船。rì本人自豪地称其为“わが国空前の大型客船”。

此时期,rì本已经陷入了侵华战争的泥沼,军部一切事物都要以“服从战争需要”为最根本前提。这两艘邮船的建造也不例外。在设计船体时,rì本军方就以出资60%为条件,设计时就考虑在战时改装为航空母舰的能力。船体内的水密隔舱是按军舰的标准来布置的,一些大型的舱室壁板比较厚,空间也很大,拆掉隔断后可以作为航母的机库、弹药库、航空燃料库使用。在改造中上层的客舱可以拆除掉,装上飞行甲板。烟道也可以偏向右侧,以方便舰岛建筑的设置。1939年3月20rì,橿原丸在长崎三菱船厂开工。同年11月30rì,出云丸在神户川崎船厂开工。

随着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东京奥运会被取消,第十二届奥运会决定交给芬兰的赫尔辛基举办(由于苏联入侵芬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终未能举办)。1940年rì本军方宣布征用这两艘邮船,在船台上被就地改装为航空母舰。1941年6月,两舰先后下水。橿原丸号改名为隼鹰号,出云丸改名为飞鹰号。因为晚动工九个月,没有那么多客船专用设备要拆除,飞鹰号反而提前两天先下水。改装后的隼鹰号和飞鹰号排水量24100/28300吨,航速25.5节,可搭载53架战机。由于是客船出身,在防护、速度等方面比不上正规航空母舰。

飞鹰级于1942年改装完成,航速25节,在建成后编入同一航空战队,其航速不足以跟上第一,第二及第五航空战队的主力航母。但由于中途岛海战中rì本海军主力航空母舰损失殆尽,飞鹰级两舰反而成为战争中后期的主力航空母舰,多次出现在战场上。

1942年6月,“隼鹰”号和“龙骧”号编入北方部队,参加了阿留申群岛攻略作战。在南云的机动部队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毁后,山本一度打算急调这两艘母舰南下支援,考虑到时间仓促而放弃。两舰遂继续执行原计划,轰炸了荷兰港和临近的美军基地,支援北方舰队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1942年10月,两舰编入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指挥的前进部队参加了圣克鲁斯群岛海战。10月22rì,“飞鹰”号主机故障由两艘驱逐舰保护返回基地。随后的海空战中,“隼鹰”号的舰载机击沉了美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这次海战也是rì本海军最后一次取得航空母舰大战的战术胜利,但损失的舰载机比美军还要多,而且与美军不同,rì本已经再也经受不起如此惨重的损失了。

此后的一年rì本收缩防线,改组舰队以备大战。

1944年6月飞鹰级两舰编入第1机动舰队第2航空战队参加马里亚纳大海战,因为飞行员技术的低劣rì军再次惨败,20rì下午“飞鹰”号被击沉,“隼鹰”号在返回途中被一发鱼雷命中舰首右舷中创返回rì本大修,也因而没有参加莱特湾海战而幸存到战后,1947年被解体。基本数据

建造所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昭和十四年三月二十rì

下水昭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rì

竣工昭和十七年五月三rì

基准排水量24140吨

公试排水量27500吨

全长219.32m

飞行甲板210.3mx27m

格纳库2层

速力25.5节

轴马力56250马力

飞行机48~53架

兵装12.7cm高角炮连装六基共12门12cm二十八连装喷进炮三基(1944)

昭和20年(1945)11月30rì除籍冲鹰号冲鹰号(chuyo)是rì本第一型护航航母,由17000吨级的豪华邮轮改装而来。主要用于训练和飞机运输。经过简单改装。机库较小,增加了相对较短的飞行甲板,没有岛式上建、弹shè器或阻拦索。战争期间,rì军为弥补反潜护航力量的不足而改装,载机20-30架,航速较低,不能跟随战斗编队出战。建史

大鹰级一共有三艘,大鹰、云鹰、冲鹰,于三菱公司长崎船厂(mitsubishi,nagasaki)建造,战争爆发后分别改装为航母,均在战争期间为美军击沉。

冲鹰号大鹰号开工rì期不明,1940年9月19rì下水,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1941年9月15rì完工。服役期间只参加了一次战斗部署,其余时间主要是执行训练和运输任务。1944年8月18rì在菲律宾吕宋岛西北被美国海军“红石鱼”号潜艇击沉。

云鹰号开工rì期不明,1939年10月31rì下水,完工后被军队接管,在吴市(kure)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1942年5月31rì完工。服役期间只用于运输和训练。在1944年9月15rì在中国南海东沙群岛东南被美“石首鱼”号潜艇击沉。

冲鹰号开工rì期不明,1939年5月20rì下水,在舾装期间被军队接管。在吴市(krue)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1942年11月25rì完工。服役期间只用于运输和训练。1943年12月4rì在rì本伊豆群岛八丈岛以东被美“旗鱼”号潜艇击沉。

大鹰taiyo1940年1月6rì动工1940年9月19rì下水,1941年9月15rì改装竣工。

冲鹰chuyo1938年5月9rì动工1939年5月20rì下水,1940年3月23rì竣工1942年11月25rì改装竣工。

云鹰unyo

1938年12月14rì动工1939年10月31rì下水,1940年7月30rì竣工1942年5月31rì改装竣

工。具体设备

云鹰号改装前标准排水量17830吨

武备单管120毫米高炮4座,双联25毫米炮4座(“冲鹰”:双联装127毫米高炮4座,三联装25毫米炮10座;“大鹰”、“云鹰”在1944年间改装后增加单管120毫米炮2座,三联装25毫米炮约4座)

总长180.24米

宽22.5米

型深23.5米

吃水8米

动力蒸汽轮机2台,主锅炉4座,25200马力,双桨(140转/分)

飞行甲板长162米,宽23.5米(“冲鹰”:长172米,宽23.7米;改造后的“大鹰”、“云鹰”:长180米,宽23.5米)

航速21节

载机战斗机11架(含预备机2架),攻击机16架(含预备机2架);“冲鹰”载机30架(含预备机4架)

续航力8500海里/节

舰员747名(“冲鹰”约850名)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