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红警战争游戏> 二战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战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二)(1 / 2)

() 凤翔号航空母舰1920年,rì本海军在浅野造船厂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以区别于第一代“平原型”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经颇像现代航母了。凤翔号航空母舰(rì本语:ほうしょうこうくうぼかん)是rì本海军于1919年(大正8年)12月16rì在浅野造船鹤见造船所开工建造的航空母舰,1922年12月27rì于横须贺海军造船厂竣工。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凤翔”名来源于凤凰飞翔的意思。

一战后的rì本,作为战胜国正在谋求建设大海军,当获悉英国建造真正航母的消息后,马上意识到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对于确立其海军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重要意义。就在“竞技神”号开工两年多后的1919年12月,rì本也开工建造一艘名为“凤翔”号的航母。为了赶在英国“竞技神”号之前完成,rì本船厂夜以继rì、紧锣密鼓地施工。

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军舰,虽然开工比英美的航空母舰晚,下水却早几个月,因此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就带了它的头上。二十年代时,为rì凤翔号航空母舰本海军航空母舰战术和甲板飞行训练积累了经验。

“凤翔”号全长168米,标准排水量7470吨,航速25节,搭载飞机21架。该舰在甲板前部有大约5度的下倾斜坡,有前后两个机库,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为用于水面交战,还安装了4门140毫米舰炮。

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三个烟囱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但是经过试验,rì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rì本海军于1924年又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历史

凤翔号航空母舰“凤翔”号航空母舰是rì本海军利用海军支援舰的舰体的基础上专门设计的,于1919年开始建造的航空母舰。由于英国于1918年开工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建造工程进度缓慢,1922年底竣工的“凤翔”号一般被认为是第一艘完工服役的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不过由于是rì本第一艘航空母舰,因此很多设计都有实验xìng风格。采用岛式舰桥位于全通式飞行甲板的右侧;三个铰链式烟囱设在右舷,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另外飞行甲板起飞段向下倾斜15度让飞机得以有更高的加速度。

1923年(大正12年)2月22rì“凤翔”号在东京湾进行舰载机起降试验。首次试飞是英国海军上尉飞行员乔尔丹驾驶10式战斗机进行的。接着3月16rì,rì本飞行员吉良俊一(rì本语:きら

しゅんいち)大尉驾驶10式战斗机再试验,也取得成功,东乡平八郎元帅亲自视察了着舰试验。最初的试验为“凤翔”号rì后个改装提供了数据,也为rì后建造航空母舰提供了帮助。

1928年“凤翔”号航母和“赤城”号航母一道编入联合舰队第一航空战队。

1932年1月28rì夜“凤翔”号航母和“加贺”号航母驶到我国海域以舰载机支援rì本帝国陆军进行陆上作战。2月又出动飞机袭击我国杭州空军基地。2月6rì其舰载一三式舰载攻击机击落了中国的飞机,是rì本海军舰载机首次击落战绩。

1934年时本舰已经成为二流战舰。1935年9月26rì昭和十年度海军演习中,凤翔所在的第四舰队于本州岛东北水域遭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史称“第四舰队事件”。凤翔号在事故中飞行甲板前半部被海浪击塌,不得不进行飞行甲板支撑柱加强和机库加固工程。1937年中rì战争爆发后,凤翔所在的第一航空战队再度前往中国参战,在广东击落过中国空军的霍克战斗机。此后该舰由于舰体过小,载机数过少转入预备役,长期停泊在横须贺作为海军飞行学校起降作业练习舰。

太平洋战争前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延长了飞行甲板以搭载新式战斗机。中途岛海战时作为山本的主力舰队中一员参战。1943年再次延长了飞行甲板,飞行甲板加长至180.8米,宽度增加至22.7米,但这次弄得太离谱以至于无法再进行远洋航行,其后一直充当训练舰。1945年在吴县军港被攻击但幸免于难,战后稍加修复用来运送马绍尔群岛、新几内亚等地rì本海外侨民和战俘,1947年5月1rì由rì立造船筑港工场解体。总共服役了23年。改装

经过试航后发现飞行甲板较窄,为保证飞行安全1924年拆除了岛式舰桥,由于没有装备弹shè器,因此之后的新型战机无法在凤翔号上起飞;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进行现代化改装,为搭载新式战机延长了飞行甲板。中途岛海战后又再度延长以及加宽飞行甲板,由于飞行甲板过度延长,导致第二次改装后的凤翔号航海xìng能不佳;只能在内海航行作为训练舰。但也因为如此在rì本战败投降后此舰是唯一一艘没有受损的rì本航空母舰。xìng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7,470吨,满载排水量10,600吨

尺寸:舰长165米、宽18米、吃水6.2米

动力装置输出功率40,000马力,航速25节,续航力8,000海里/15节

武备:4门140毫米口径火炮,现代化改装时增加30门25毫米口径高shè炮。

舰载机:21架

赤城号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的命名源自rì本关东北部的赤城山,这与大部分是使用飞翔的动物作为命名的其他rì本海军航空母舰有点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赤城”号原本设计是一艘战列巡洋舰,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却没有再行改名而沿用原本的巡洋战舰命名所致。简介

赤城号(あかぎ/akagi)航空母舰是rì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概况

根据rì本帝国海军制定的“八八舰队计划”,赤城号最初是作为天城级战列巡洋舰的二号舰于1920年12月6rì在吴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由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1922年2月5rì暂停。1923年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rì本将停建的巡洋战舰“赤城”号改建为航空母舰。

从战列巡洋舰改为航空母舰时,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设有双层机库。最初“赤城”号安装3段飞行甲板呈阶梯状分为3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全长190米,宽30.5米,中、下两层与双层机库相接可供飞机直接从机库起飞,中层甲板供小型飞机起飞,长约15米,下甲板层较长供大型飞机起飞,长55米,宽23米。上层飞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横跨舰体两舷的舰桥。后来实践证实短距飞行甲板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而且舰桥位置太低,不利于观察和指挥。为了消除烟囱排烟对飞机着舰造成的不良影响,锅炉的废气从右舷伸向舷外并向下弯曲的烟囱排出。赤城号完工时安装了10门200毫米口径火炮,用来打击巡洋舰等水面目标,其中两座双联装炮塔并列安装在舰桥之前的甲板上,单装炮廓式炮组分别装在舰体后部两侧。赤城号航空母舰1925年4月22rì下水,1927年3月25rì完工。标准排水量29500吨,航速31.7节。

1928年,rì本帝国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出任“赤城”号舰长。山本以其敏锐的眼光意识到了这种搭载飞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战舰对海战将产生的本质影响。尽管这种思想在当时海军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但山本确实将大量的jīng力投入到赤城号之中。

赤城号航空母舰在rì本帝国海军服役的前五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在右舷安装了一个小型岛式上层建筑。1935年10月到1938年8月间“赤城”号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进行了与加贺号航空母舰类似的现代化改装

1935年-1938年改装完成后的赤城号。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拆除中层飞行甲板前面的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上层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加长加宽并进行结构加强,一直延伸至舰首并用立柱支撑。机库向前延伸,升降机3座。考虑航空母舰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岛式舰桥特别的安装于舰体左舷,替代了原先的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在起飞整理队形或返航准备降落时,赤城号的飞机可以向右边盘旋,不会与并行舰的飞机起降发生空中交通冲突,实践表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由于某些原因采用左舷岛式上层建筑发生的事故更多。赤城号还对舰炮进行了重新调整。赤城号航空母舰改装后满载排水量41300吨,主机输出功率133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载机72架(最多可载91架)。

建造历史

根据rì本海军制定的“八八舰队计划”,赤城于1920年12月6rì作为战列巡洋舰在吴海军船厂开工建造,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于1922年2月5rì暂停,后来因关东大地震之因素1923年rì本将停建的赤城号战斗巡洋舰改造成航空母舰,1927年完工服役。“赤城”3段飞行甲板呈阶梯状分为3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中下两层与双层机库相接可供飞机直接起飞,中层甲板供小型飞机起飞,下甲板层较长供大型飞机起飞。上层飞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横跨舰体两舷的舰桥,为了消除烟囱排烟对飞机着舰造成的不良影响,横卧式烟囱向下弯曲伸向舷外。安装10门200毫米口径火炮,用来打击巡洋舰等水面目标,1928年,rì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出任“赤城”舰长。

近代化改造

1935年到1938年“赤城”在佐世保海军船厂进行了与“加贺”类似的现代化改装。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并将原先中下层飞行甲板改为机库,扩增机库的结果使得航舰平时战备机增加为66架;上层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一直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升降机3座。舰桥改成岛式,考虑航空母舰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特别的安装于舰体左舷,赤城号的飞机可以向右边盘旋,不会与并行舰的飞机起降发生空中交通冲突,实践表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由于某些原因采用左舷岛式上层建筑发生的事故更多。

因为预算限制,因此舰用火炮只将原先的十年式高shè炮更换了新型的仈jiǔ式高shè炮并未像加贺号一般增设九六式高shè机炮,因此在偷袭珍珠港时赤城的防空火力是六艘航舰中最弱的一艘。

战役

1941年12月7rì“赤城”作为rì本航空舰队旗舰,参与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率领rì本航空舰队向西扫荡南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赤城”被美国海军舰载轰炸机摧毁。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rì早晨,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偷袭珍珠港的元凶是rì军航空母舰。由南云中将率领的由6艘航母组成的rì本航空母舰编队在12月6rì到达了预定海域。南云中将的旗舰就是“赤城”号,南云中将就在他的旗舰“赤城”号指挥室里下达了攻击命令。“赤城”号桅杆上升起了z字旗,6艘航母同时拉响了战斗jǐng报,这支rì军航母编队进入了战斗状态。

6时15分,南云中将命令第一攻击波出动。由空中指挥官渊田中佐直接指挥的49架水平轰炸机首先从“赤城”号航母起飞,接着共有183架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分别从6艘rì本航母上起飞,编队完毕后直扑珍珠港。

在黑压压一片机群中,飞在最前面的是渊田中佐座机,其身后是由49架水平轰炸机、40架鱼雷攻击机、51架俯冲轰炸机、43架零式战斗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编队机群。7时40分,rì军第一攻击波编队机群飞到了珍珠港上空,渊田中佐在座机里用望远镜看见了停泊在港内的美**舰,他喜出望外,美国舰队毫无准备。渊田中佐用信号枪向舱外打了一发信号弹。

偷袭珍珠港的战斗开始了!俯冲轰炸机马上拉开距离,对着珍珠港内的机场、航空站进行俯冲投弹。美军机场、机场上停着的战机,瞬间被摧毁。接着,第一攻击波编队机群中的水平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对停泊在珍珠港内的战列舰和其他军舰进行狂轰滥炸。rì军的零式战斗机由于没有空中作战对象,开始对美军地面目标进行疯狂扫shè。

第一攻击波结束后,又进行了第二攻击波的攻击。rì本航母编队第二攻击波的171架也是从6艘rì本航母上起飞的,第二攻击波的攻击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灭,太平洋战争的战火由此燃烧起。

历代舰长

梅津良太郎大佐(1925年12月1rì就任)舣装员长

小林省三郎大佐(1927年12月1rì就任)

山本五**佐(1928年12月10rì就任)

小林省三郎大佐(1929年10月8rì就任)再任

北川清大佐(1929年11月1rì就任)

原五郎大佐(1930年10月26rì就任)

和田秀穗大佐(1930年12月1rì就任)

大西次郎大佐(1931年8月28rì就任)

柴山昌生大佐(1931年12月1rì就任)

近藤英次郎大佐(1932年12月1rì就任)

冢原二四三大佐(1933年10月20rì就任)

堀江六郎大佐(1934年11月1rì就任)

松永寿雄大佐(1935年11月15rì就任)

寺田幸吉大佐(1936年12月1rì就任)

茂泉慎一大佐(1937年8月27rì就任)

水野准一大佐(1937年12月1rì就任)

寺冈谨平大佐(1938年11月15rì就任)

草鹿龙之介大佐(1939年11月15rì就任)

伊藤皎大佐(1940年10月15rì就任)

长谷川喜一大佐(1941年3月25rì就任)

青木泰二郎大佐(1942年4月25rì就任)

作战经历

由于一·二八事变与淞沪会战时赤城号都在进行维修与改装工程,因此赤城号经历的第一场实战为1941年12月7rì的珍珠港事件,出任第一机动部队的旗舰由南云忠一中将坐镇指挥,并且其由渊田美津雄中校所率领的航空战队创下击沉五艘战列舰的纪录。[1]

赤城号航空母舰作为rì本海军的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赤城号上有rì本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

起飞的飞机从舰首方向拍摄的赤城号1940年,rì、美关系rì趋紧张,美国太平洋舰队移师珍珠港。1941年初,rì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的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为此各航空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山本五十六的政策是训练中的伤亡与实战中的伤亡同样对待。致使赤城号以及第一航空战队的飞行员在参战前轰炸的命中率可达到80%的水平。

1941年12月7rì“赤城”号作为rì本航空舰队旗舰,参与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最初6月内,由赤城号作为旗舰的rì本第一航空舰队向西扫荡南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是机动部队指挥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的旗舰,被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命中两颗炸弹,引起甲板上刚加满油的舰载机和摆放在甲板上的鱼雷爆炸,执行护卫任务驱逐舰舞风号、荻风号、野风号和岚风号各自发shè了一条鱼雷,赤城号于次rì凌晨沉没。

除籍

1942年9月25rìrì本海军除籍。

数据

赤城(あかぎ)

建造地:广岛吴海军工厂

动工:1920年12月6rì(战列巡洋舰)

下水:1925年4月22rì

服役:1927年3月27rì

xìng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29,500吨/36,500吨(改装后);公试排水量:41,300吨(改装后)

长度:261米/190米(上层飞行甲板),宽度:29米,吃水:8.1米;改装后长度:260.67米/249.2米(飞行甲板),宽度:31.32米,吃水:8.7米

动力:19台锅炉,蒸汽轮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33,000匹,4轴

最大航速31节,续航距离8200浬/16节

武备:10座20厘米口径舰炮、6座12厘米双联装高shè炮、14座25毫米双联装高shè炮;改装后:6座20厘米口径舰炮、6座12厘米双联装高shè炮、14座25毫米三联装高shè炮

舰载机:舰战12、舰攻35、舰爆19、补用25,合共91架。舰战18、舰爆18、舰攻27(1941年12月)。

舰员编制:1297人;改装后1630人加贺号航空母舰加贺号(かが/kaga)航空母舰是旧rì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原始设计是战列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的一部分,1920年7月开工,由神户川崎船厂(カワサキ/kawasaki)建造。1921年11月17rì下水。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加贺”号1922年停工,原计划解体。rì本将停建的主力舰的“天城”号、“赤城”号改装为航空母舰。1923年rì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龙骨被扭曲而报废,rì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舰体稍小的战列舰“加贺”号接替“天城”号,改造为航空母舰。命名

““加贺””号(かが/kaga)航空母舰是rì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加贺”的命名源自rì本古代国名,这与大部分是使用飞翔的动物作为命名的其它rì本海军航空母舰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加贺”号在开工建造时是一艘战列舰,但在建造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却没有改名而沿用原本的战列舰命名所致。概况

建成时“加贺”号1923年后重新开工,1928年3月21rì完工。“加贺”号的整体布局形式与赤城号航空母舰相似。都安装三段式飞行甲板,也是二战rì本中唯一两艘采用三段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三段式飞行甲板,呈阶梯状分为三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全长约190米,宽约30.5米,中、下两层与双层机库相接可供飞机直接从机库起飞,中层甲板供小型飞机起飞,长约15米,下甲板层较长供大型飞机起飞,长约55米,宽约23米。上层飞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横跨舰体两舷的舰桥。与“赤城”不同的是横卧式烟囱延伸到舰尾附近。同样安装200毫米口径火炮,其用途为压制以鱼雷奇袭舰队的水面舰。但赤城号的经验认为设置在右舷的烟囱排烟会影响战机的起降,故在左右两舷装设巨大排烟管,试图将烟引导致舰艉排放,但却引发甲板与住舱的邻近区域平均摄氏40度的高热问题,同时引导到舰尾的废气仍然会干扰降落作业,因此这项设计和三段式飞行甲板的设计是相当失败的。

三段式甲板(“赤城”号)现代化改装

1934年6月至1935年10月“加贺”号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原先设计是想参考美国海军的列星顿级航空母舰作为范本,但是在“友鹤事件”之后所有rì本船舰都进行重心的再计算,为了减少侧风面积因此列星敦级的舱面甲板设计被全面放弃,改为与赤城号类似的航舰设计。

主要修改之处是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因为占用舰艇空间过多加上烟囱温度让舰内环境不良因此取消,改成与“赤城”号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往海面大幅弯曲的样式,这个修改让“加贺”号减轻了100吨的重量,舰载机降落时乱流问题减少,也让以往在烟囱旁的士官兵住舱以及飞行甲板高热问题得以解决。

因为跑道过短无法适应新级飞机的起降,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改装全通式飞行甲板,飞行甲板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在飞行甲板前方预留了飞机弹shè器装设空间,但是直到击沉前rì本的弹shè机仍未研发完成;升降机增为3座。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右舷,便于与“赤城”(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左舷)编队并行时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飞行甲板改装时“加贺”号同时进行主机更换,将2具英制布朗-柯蒂斯式涡轮机(brown

curtisturbine)更换为国产的舰政本部式涡轮机,因此舰尾略微延长。

舰艇武装在改装时也做了近代化,原先旧式的120公厘双连装高shè炮撤除改换新级127公厘双连装高shè炮,提高高shè炮炮位让高shè炮火网可掩护僚舰;200公厘主炮则维持10门,在火力上是当时rì本航空母舰的首位。而近代化改装后的“加贺”号,在“信浓”号服役以前亦为rì本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主机更换与舰内可用容积增加后,舰内燃油搭载量增加至8200吨,“加贺”号的标准搭载机增加到90架,有必要时最大搭载机可到103架(这是使用九六式舰上战斗机等旧级机时状态);最高航速增加至28.3节,巡航速度由14节8000海浬提升至16节10000海浬;但是这种速度在珍珠港事件前被第二航空战队长山口多闻嫌太慢,因此在一开始时曾经建议把第一航空战队排除在攻击序列(赤城短腿,“加贺”速度不足),但是因为“加贺”号的舰载机人员是rì本海军中参战经验最丰富的一群,因此力保此舰得以参战。

1934年-1935年改装完成后的加贺号战历

侵华主力

“加贺”号服役之后,早期因rì本航空母舰数量不足,因此未编入航空战队之内。“加贺”号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一般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两舰均参加过1932年rì本侵华八·一三淞沪会战。1932年2月22rì和26rì,“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当时配备的舰载机为90舰战和89舰攻。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加贺”号是侵华海军的主力。

在一二八事件时是以混合舰队的方式编入对上海作战的战列中,当时舰上的三式舰上战斗机除了对上海轰炸外亦发动了史上第一次的舰载战斗机空战,1932年2月5rì,6架三式舰上战斗机与4架十三式舰上轰炸机与中华民国空军的4架o2u侦察机发生空战,但是双方皆未遭到击落;2月22rì,“加贺”号所属生田乃木上尉所驾驶的三式舰战机击落了美国籍驾驶员所驾驶的波音218,2月26rì,“加贺”号的2架十三式舰上轰炸机在攻击机场时遭到击落,无论是击落对手还是遭到击落“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都是首开rì本帝国海军之先。1935年大改装后,因为龙骧号的服役让航空母舰的数量得以补齐,“加贺”号编入第二航空战队,随后因苍龙号与飞龙号服役因此编入因赤城号进行现代化工程而战力不足的第一航空战队,编制舰载机为16架九十式舰上战斗机、16架九四式舰上轰炸机、28架仈jiǔ式舰上攻击机。

在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rì战争时“加贺”号再度到上海外海支援rì军作战,更加疯狂地袭击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的舰载机出没。1937年8月15rì,“加贺”号约30架舰载机企图空袭中国空军学校——笕桥机场。被中国21架飞机拦截,结果rì机第一天进行作战便遭到严重损失:8架仈jiǔ舰攻与2架九四舰轰遭到击落,其它轻重损伤不计,这是“加贺”号在中国最惨的一次失败。为此rì本海军赶紧在8月22rì调度新级机参战才挽回严重的交换比,在上海战线逐渐稳定后,9月15rì“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6架九六舰战、6架九十舰战、18架九四舰轰、18架仈jiǔ舰攻更换驻地至上海公大机场,“加贺”号则结束一个月的出征于9月26rì返回佐世保。

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前,“加贺”号作为6艘参战航空母舰之一,为了领取最新级的浅水用鱼雷因此最慢从吴港出发,这100枚鱼雷为rì本航空舰队在当时唯一可对珍珠港战列舰进行水下攻击的武器。“加贺”号在珍珠港行动中损失最多,共有15架战机未归队,占rì军整体损失的一半。

第一波攻击: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26架(5架未归)、

水平轰炸队14架(指挥官:飞行队长桥口乔少校)、

鱼雷队12架(指挥官:分队长北岛一良上尉)、

零式战斗机9架(2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志贺淑雄上尉)

第二波攻击:

九九式舰上轰炸机26机(6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牧野三郎上尉)

零式战斗机9架(2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二阶堂易上尉)

其他

珍珠港事件后,“加贺”号与其它航舰一同回国整补,在1942年1月12rì开往楚克岛,在1月19rì与赤城号一同从楚克出发对拉包尔空袭,在1月21rì空袭邻近的卡维恩;2月19号协同“赤城”、“苍龙”、“飞龙”号航空母舰一同空袭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但是在任务结束后于帕劳港触礁,被迫回国修理,因此未参加印度洋空袭;维修完后原预定要进行mo作战,但是这项任务在考虑第五航空战队的培育状况因此交由“翔鹤”与“瑞鹤”执行,因此错过了珊瑚海海战。

中途岛

因为错过多次战役到中途岛战役,所以在中途岛战役中“加贺”号的舰载机编制是rì军航舰部队中最完整的满编状态。

中途岛战役前的“加贺”号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加贺””在发动对中途岛基地的袭击之后,在换装舰载机武装时,被美国海军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突袭,总共被命中4发1000磅炸弹,其中一发直接命中甲板上的油罐车,巨大的爆炸力直接破坏舰桥,舰长冈田次作上校以下的舰上重要干部当场死亡;炸弹以及燃料引发的大火让舰上状况失控。下午2时放弃抢修,下达全员离舰命令,下午4时26分,火势延烧到汽油槽引发大爆炸,舰体断成两截不久沉入大海。

中途岛战役中“加贺”号航母中弹示意图参数

“加贺”(かが)

建造地: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

动工:1920年7月19rì(战列舰)

下水:1921年11月17rì

服役:1928年3月31rì(航空母舰)

xìng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28,000吨/38,200吨(改装后);公试排水量:42,540吨(改装后);满载排水量

43,600吨(改装后)

长度:247米/171.2米(上层飞行甲板),宽度:29.6米,吃水:8米;

改装后长度:240米/248.6米(飞行甲板),宽度:32.5米,吃水9.5米。

动力:12台锅炉,4台蒸气涡轮机,主机输出功率91000马力,4轴;

改装后8台锅炉,4台蒸气涡轮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27,400匹,4轴。

航速:28节;续航距离10000浬/16节

武备:10门200毫米口径舰炮、12门双联装120毫米高shè炮;

改装后22门双联装25毫米高shè炮

舰载机:常用72架、备用18架,合计90架。[

舰载战斗机18架、舰载轰炸机27架、舰载攻击机27架(1941年12月)]

舰员编制:1263人;改装后1708人。发现残骸

发现于中途岛外海的航空母舰残骸被鉴定属于rì本航空母舰“加贺”号

nauticos公布的加贺号残骸

nauticos

公司和binedfleet网站在今天宣布已确切证实一件重要的人造物品属于在1942年6月4rì中途岛战役里被击沉的rì本海军航空母舰“加贺”号。1999年9月,由海军海洋学部及nauticos公司组织的一支联合探险队在中途岛外海发现了一些被认为是来自航空母舰的残骸。经过去年在海军海洋探测船usns

sumner(t-ags-61)上的协同探测和研究,探险队已经收集了该残骸的声纳图形和照片。

随后,binedfleet派出三位历史学家(jonparshall,tonytully,anddavid

**son),通过研究对比,确认该残骸属于“加贺”号航空母舰。“加贺”号于6月4rì上午10点20分被美国舰载机击中四枚炸弹并立即起火,在海面上燃烧了九个多小时后沉入海底,814名舰上人员阵亡。另外三艘rì本航空母舰“赤城”、“飞龙”、“苍龙”也在这次战役中被击沉。

该残骸上包括两座防空炮台及飞行甲板的一部分,原位置在船尾右舷的高shè炮阵地。残骸沉没在17000英尺的水底,可以清晰看见连接炮台的走道,一座观测平台,及一座降落指示标志(帮助飞行员在甲板上安全着陆)。今后的分析将着力于这块残骸的来源,并期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加贺”号的主舰体。

这块残骸是太平洋战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中途岛战役是历史上至关紧要的海战之一,这块残骸的发现对于发现“加贺”号的主舰体非常有帮助,并可能最终发现其他三艘沉没的航空母舰的位置。历代舰长

舣装员长

宫村历造大佐(大正10年11月1rì就任-大正11年6月25rì辞任)战列舰建造中止

小林省三郎大佐(昭和2年3月10rì就任)

航空母舰改造,河村仪一郎大佐(昭和2年12月1rì就任)

舰长

河村仪一郎大佐(昭和3年3月31rì就任)

宇野积三大佐(昭和5年12月1rì就任)

大西次郎大佐(昭和6年12月1rì就任)

冈田偆一大佐(昭和7年11月15rì就任)

原五郎大佐(昭和7年11月28rì就任)

兼任野村直邦大佐(昭和8年2月14rì就任)

近藤英次郎大佐(昭和8年10月20rì就任)

三并贞三大佐(昭和9年11月15rì就任)

稻垣生起大佐(昭和11年12月1rì就任)

阿部胜雄大佐(昭和12年12月1rì就任)

大野一郎大佐(昭和13年4月25rì就任)

吉富说三大佐(昭和13年12月15rì就任)

久保九次大佐(昭和14年11月15rì就任)

山田定义大佐(昭和15年10月15rì就任)

冈田次作大佐(昭和16年9月15rì就任、于中途岛战死)苍龙号航空母舰苍龙号航空母舰是rì本帝国海军第一艘设计建造的中型航空母舰,与飞龙一样,都属于第二批建造完工的航空母舰,有别于赤城与加贺为巡洋舰改装,苍龙与飞龙最早的设计是“航空战舰”,是为了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之下仍然拥有一定的海上制空权,后来却发现同时要载很多的飞机与大炮是行不通的,而转设计为专职的航空母舰,而有了赤城与加贺的改装经验后,以更成熟的技术将苍龙与飞龙建造成比起前者拥有更高xìng能的航空母舰。简介

苍龙号(soryuそうりゅう)航空母舰是rì本海军第一艘专门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是第二次船舰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建造的舰艇之一。rì本海军通过赤城号与加贺号的改装经验,将更成熟的技术运用于苍龙号的建造。“苍龙”号由吴港(kure)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0rì开工,1935年12月23rì下水,1937年12月29rì完工。

受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rì本海军拥有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制,苍龙号的排水量较小,排水量虽只有赤城号与加贺号的一半左右,但是却拥有更快的速度。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双层机库,岛式舰桥位于右舷,其后右舷是与赤城号航空母舰类似的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缺点是防护装甲较弱。作战经历

苍龙号于1937年12月服役

竣工时的苍龙号航空母舰,次年即投入中国近海,其舰载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协助rì本陆军部队进行侵华战争。

飞龙号航空母舰1939年7月服役后与苍龙号共同编成联合舰队第二航空战队。

1941年初,rì本制定的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计划。1941年12月8rì,第二航空战队在山口多闻的指挥下,编入rì本航空舰队参与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攻击珍珠港后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战队又受命支援攻占威克岛。

1942年初,苍龙号与飞龙号南下支援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4月随rì本第一航空舰队向西扫荡至印度洋海域。空袭了英国海军的基地科伦坡与亭可马里,击沉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多塞特郡号、康沃尔号等舰艇。

1942年6月,在中途岛海战中,苍龙号航空母舰遭到美国海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俯冲轰炸机攻击,被命中3枚炸弹之后起火,随后沉没。xìng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15900吨,公试排水量18800吨,满载排水量19800吨

总长227.35米,宽21.34米,型深20.4米,吃水7.6米

飞行甲板长216.9米,宽27米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气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2,000马力

最高航速34.5节,续航力7680海里/18节

武备: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6座,双联装25毫米口径高shè炮14座

舰载机:57架(最多可达73架),战斗机16架(含预备机4架)、攻击机12架(含预备机3架)、轰炸机36架(含预备机9架)、侦察机9架。舰战18架、舰爆18架、舰攻18架(1941年12月)。

编制舰员1100人历代舰长

仪装员长

大野一郎大佐(1935年12月23rì就任)

奥本武夫大佐(1936年4月1rì就任)

别府明朋大佐(1936年12月1rì就任)

舰长

别府明朋大佐(1937年8月26rì就任)

寺冈谨平大佐(1937年12月1rì就任)

上野敬三大佐(1938年11月15rì就任)

山田定义大佐(1939年10月15rì就任)

蒲瀬和足大佐(1940年10月15rì就任)

上阪香苗大佐(1940年11月25rì就任)

长谷川喜一大佐(1941年9月12rì就任)兼任

柳本柳作大佐(1941年10月6rì就任)飞龙号航空母舰

飞龙号航空母舰

飞龙号航空母舰是苍龙号航空母舰的改进型,与“苍龙”号一样属于第二次船舰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建造的舰艇之一。最初设计是“苍龙”号的同型二号舰。根据航空母舰赤城号和加贺号的改装经验与苍龙号的施工经验,对飞龙号进行更多修正的设计。完工后与最初设计变化很大,飞龙号与苍龙号的舰型已相差甚远。飞龙号航空母舰由横须贺海军船厂建造,1936年7月8rì开工,1937年11月16rì下水,1939年7月5rì完工。在二战太平洋战役中参与偷袭珍珠港,威克岛的作战,1942年6月被美国轰炸机群摧毁,沉没于太平洋。概况

“凤翔”号实验航母“飞龙”号(hiryu)(ひりゅう)航空母舰属“苍龙”级中型舰队航母,与之前建造的带有浓厚实验xìng的“凤翔”号,以及主力舰改装航母“赤城”、“加贺”不同,“苍龙”级是rì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第一型专用航空母舰。[1]

按照“苍龙”级最初的设计思想,是装备重炮的大型航母,但随着舰载机xìng能的不断提升,航空母舰需要尽可能搭载更多的飞机。同时受限于《华盛顿条约》对航母总吨位的限制,rì本海军改变了航母搭载重炮的设计习惯,改为专门搭载飞机。为了在严酷的条约限制下建造更多的战舰,rì本的航母建造和巡洋舰、驱逐舰一样,明显武备过重,显得头重脚轻,机构强度不足。

苍龙号,图中可见其低矮的干舷和右舷舰岛1934年的“友鹤事件”[2]以及次年的“第四舰队事件”[3],终于令rì本海军意识到忽视舰船复原xìng及结构强度的巨大风险,遂对“飞龙”号的设计做了调整。

与“苍龙”号比,“飞龙”号进一步加强了舰体结构强度,外观上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大大提高了舰艏干舷。另外,由于改进了装甲防护,“飞龙”号比“苍龙”号稍宽一些,排水量比后者更大(标准排水量增加2000吨)。有别于“苍龙”号的双船舵设计,“飞龙”号则改为单船舵。

飞龙号照片,可见其加高的干舷和左舷舰岛在外观上,“飞龙”号航空母舰最大的变化是:岛式上层建筑改到了左舷(苍龙号岛式上层建筑位于右舷)。按rì本海军的逻辑,两艘姊妹舰在并行时,准备在左边舰上(苍龙号)降落的飞机,在上空整理队形或返航准备降落时,可以向左盘旋;在右边舰上(飞龙号)降落的飞机可以向右盘旋,两舰的飞机不会发生空中交通冲突。这种见解在航空母舰“赤城”号和“加贺”号进行现代化改装的时候就被采纳了。当时海军航空本部对“飞龙号”的设计提出建议,岛式上层建筑的理想位置应该尽可能靠近船体中部,中部也是烟囱的最好位置,于是干脆把岛式上层建筑移到左舷。

所以,从外观上看,“飞龙”号的舰桥与姊妹舰一左一右,且更加靠近舯部,形成了鲜明的识别特征。

但英国航空母舰的实践表明,飞行员在降落过程中一旦碰到麻烦,由于某些原因往往向左转,左舷岛式上层建筑造成的降落事故比右舷多一倍。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飞机低速状态下,受限于螺旋桨反作用力的影响,往往容易向左偏移,故将舰岛设在右舷更加安全。

也许是rì本海军的实践结果与皇家海军的结果不同,“飞龙”号虽在竣工之前完成结构加强,但要却没有更改舰桥的位置。待到rì本海军决定将舰桥统一设置在航母右舷的时候,已是建造下一级大型舰队航母“翔鹤”级的事了。作战经历

第二航战旗舰

“飞龙”号1939年7月服役后与“苍龙”号编为第二航空战队。1940年“飞龙”号成为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的旗舰。并于1940年加入rì军进驻法属中南半岛的支援任务。

山口多闻少将

偷袭珍珠港

chichenghao1941年12月7rì(夏威夷时间),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和“苍龙”号作为6艘航空母舰为首的航空舰队主力,参与rì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行动。在轰炸珍珠港的过程中,两舰的飞机攻击了“战列舰大街”和港内的辅助舰只,战果很大。在返航途中,“飞龙”号和“苍龙”号又奉命支援攻占威克岛的作战。

扫荡南洋

1942年初,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与“苍龙”号南下支援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2月15rì,第二航空战队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汇合。2月19rì,一、二航空战队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协助攻占荷属东印度群岛。1942年4月,第一、二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汇合,对印度洋英国海军进行扫荡(“加贺”号因触礁致主轴受损,仅能维持18节航速,未能参加行动)。空袭了锡兰的英国海军基地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并击退了前来应战的皇家空军远东部队。

英国皇家海军萨默维尔上将

值得注意的是,“飞龙”和“苍龙”还击沉了失去飞机掩护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该舰一年之前曾参与击沉“俾斯麦”号)、“康沃尔”号重巡洋舰等皇家海军舰艇,据统计,上述战斗中两舰的投弹命中率达到88%!

由于“双龙”rì军航母等在印度洋上一系列凶悍的进攻,皇家海军的连连失利,最终迫使率救兵驰援印度洋的皇家海军萨默维尔上将撤出印度洋。

鏖战中途岛

1942年5月27rì,rì本联合舰队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加贺”号),第二航空战队(“飞龙”、“苍龙”号)组成第一航空舰队,以“赤城”号为舰队旗舰,率领2艘战列舰(“雾岛”、“榛名”),2艘重巡洋舰(航空巡洋舰“利根”、“筑摩”),1艘轻巡洋舰(“长良”号,作为水雷战队旗舰),12艘驱逐舰(分属第四、第十、第十七驱逐舰分队),踏上了奔袭中途岛的征途。[4]

补枪王——“阳炎”级驱逐舰“野分”号谁都不曾预料,伴随航空母舰出行的驱逐舰中,就包括“补枪王”——“野分”号驱逐舰(该舰见证了联合舰队的大部分惨败,并屡次奉命击沉遭重创的友舰,包括“赤城”号)。另外,第四驱逐舰分队的指挥官有贺幸作海军大佐,就是“大和”号战列舰的末代舰长;至于第十驱逐舰分队的司令官,则是后来“信浓”号航母的末代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

1942年6月4rì,史无前例的中途岛海战爆发。第一航空舰队清晨放飞108架飞机攻击中途岛,但未能找到美军主力。8点开始,美军鱼雷机群发起了持续不断的反击,令“飞龙”一度左支右绌,但美军飞行员技术拙劣,未能造成伤害。午后,搜索而来的美军俯冲轰炸机群发现第一航空舰队行踪,“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同时遭到致命打击而被摧毁。三舰分别于6月4rì傍晚和次rì凌晨沉没。

由于rì军仅剩飞龙号可以作战,指挥权移至“飞龙”号,由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继续指挥作战。1942年6月5rì上午,“飞龙”号连续发动反击。尽管飞机所剩无几,但其jīng锐的舰载机部队仍然重创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命中炸弹三枚、鱼雷两条(后被rì本潜艇击沉)。

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约克城”号的舰员损管经验丰富,在rì机两次轰炸的间隙扑灭了大火,虽然此举招致了rì军第二次攻击,但无论是幸存的rì军飞行员还是“飞龙”号上的山口少将,都误以为已击沉了两艘美军航母。他们认为,美军的三艘航母仅剩一艘,双方已回到1:1的起跑线上,而美军飞机也损失惨重,因此“飞龙”号全舰士气大振。

但是,美军“企业”号的反击尾随而至,“飞龙”号被4枚炸弹击中,彻底丧失战斗力。由于损坏过于严重,尽管没有沉没,但根本无法拖航,只得由随行的驱逐舰发shè鱼雷击沉(此役,两艘护航的驱逐舰“野分”和“卷云”各自击沉了一航战的旗舰“赤城”和二航战的旗舰“飞龙”)。山口多闻拒绝离舰,随“飞龙”号一起沉没。

或许是为了掩盖中途岛失利的惨淡,联合舰队直到1942年9月25rì方才将“飞龙”号除籍。lt;/pgt;

xìng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17900吨,公试排水量20165吨,满载排水量21900吨

总长227.35米,宽22.32米,型深20.5米,吃水7.84米

飞行甲板长216.9米,宽27米

动力装置:8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

最大航速34.3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

武备: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shè炮7座,双联25毫米口径高shè炮5座

舰载机:常备64架,一说为58架。(满载时可达71架)。

舰员编制1101人龙骧号龙骧(ryujo):1929.11.26在三菱重工横滨船厂开工,1931.04.02下水,1933.04.01竣工。1942.08.24在东所罗门海被美机重创后由驱逐舰自沉。龙骧号简介

龙骧号由横滨造船厂建造。1929年11月26rì开工,1931年4月2rì下水,1933年5月9rì完工。龙骧号的舰桥是在甲板下方横穿而过的。虽然排水量不大却能够容纳三十架以上的飞机,一般用来支援登陆作战。建造时的想法是填充受条约限制所剩余的吨位,故该航母的设计并不成功。由巡洋舰的舰体建造,原设计是建成单层机库,但在建造中改为双层机库。该航母建成后存在武器较弱;稳定xìng差和超载等问题。在服役后,马上进行了改装,包括加强舰体结构,减少大型防空炮数量,改装后的状态是:满载排水量13,650吨,主尺度175.4

x20.7x

7米,编制924人,武器为4座双127mm两用炮,4座双25mm炮,24门13mm炮。搭载37架飞机。前甲板升高。在二战中还增加了更多的防空炮。详细参数

排水量:8000吨(基准)/9990吨(公试);改装后10600吨(基准)/12513吨(公试)/13650吨(满载)

主尺度:179.9米(全长)/156.6米(飞行甲板长)/20.32米(宽)(改装后20.78米)/23米(飞行甲板宽)/5.56米(吃水)(改装后7.08米)

动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6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65000马力

航速:29节

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

火力:6座双联装仈jiǔ式127毫米l/40高炮(改装后4座),2座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6座四联装13毫米机枪

舰载机:改装后常用30架+备用12架(零战18+6,97舰攻12+6)

舰员:600人,改装后924人

rì本海军护航航空母舰历史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rì本拥有小型航母凤翔和主力舰改造的大型航母赤城、加贺。当时联合舰队在每年制定的《帝**队用兵方针》中认为,航空战队的最佳运用方式是以一大一小两艘航母组建一个航空战队,两个战队分别部署在“渐减邀击”作战中美国舰队可能来袭的方向,如此则尚缺少一艘小型航母。

由于华盛顿条约对1万吨以下的小型载机舰保有数量未作限制,rì本海军遂在1927年度预算中编列了1艘8000吨级的水上飞机母舰,作为即将报废的老朽的水上飞机母舰若宫丸号的代舰,次年又将该舰类型变更为9800吨级的小型航母。为实现吨位限制,直接使用“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舰体,单层机库,平甲板设计,主机与高雄级重巡相同,载机24架。1929年11月,该舰在三菱重工横滨船厂动工,取“龙骧麟振,前无坚敌”之意命名为龙骧(ryujo)。

1930年4月,当龙骧尚在建造过程中时,新签署的伦敦海军条约禁止各国建造1万吨以下的小型航母,rì本索xìng将龙骧列入华盛顿条约规定的81000吨航母的总吨位内,不再受1万吨排水量的限制。由于控制重量已无必要,军令部强行要求将龙骧的载机提高到36架,机库增加为两层。在舰体初始设计过小的情况下,强行增加载机数量造成本舰重心过高,干舷低、船体复原xìng不足和航行能力差的弊端,使龙骧号面临先天不足的缺陷。1931年4月2rì该舰下水,随后拖拽到横须贺船厂进行舾装工程,1933年5月9rì,正式服役。友鹤事件影响

1934年“友鹤事件”后,龙骧进行了降低重心的第一次改装,加强舰体结构,撤去部分高炮,但不足以治本。“第四舰队事件”中,该舰飞行甲板前端被巨浪砸塌,尾部机库被海浪冲破,大量海水涌入机库,几乎酿成大祸。1936年军舰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改装,升高舰首甲板、增加压载物,航速降低到28节。改装完成后该舰即投入中国战场(1937年),参加了对上海附近目标及华南广州等地的攻击,并与中国空军多次交战。

1941年龙骧号线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龙骧号编入第4航空战队,支援了对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南方作战,印度洋作战中主要负责孟加拉湾的破交袭击。中途岛海战时,该舰掩护了进攻阿留申群岛的al作战,取得成功。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时,龙骧负责单独空袭瓜岛机场,归途中遭遇美军萨拉托加号航母(cv-3)的舰载机袭击,中4弹1雷后沉没。瑞鹤号

瑞鹤号(zuikaku)和翔鹤号(shokaku)属同一级航空母舰,是太平洋开战之初rì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瑞鹤号于38年5月开始建造,41年9月服役。1944年10月,在菲律宾战役的恩加尼奥角海战中,瑞鹤号作为诱饵被美第3舰队击沉。

背景

1941年12月,第五航空战队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和苍龙号)航空战队共6艘航母参与珍珠港行动,这也是第五航空战队的首次任务。由于第五航空战队的飞行员训练程度不如第一、二航空战队,所以从翔鹤号和瑞鹤号上起飞的飞机多数用来袭击机场和制空。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23rì,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rì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协助战领荷属东印度,空袭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五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汇合转战对印度洋,除加贺号外的其它袭击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rì,战队空袭了锡兰湾英太平洋舰队的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基地,在大和战车之下消失就有英军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康沃尔号和航母竞技神号。历史评价

但实际上,珍珠港行动的后5个月中,rì本海军对一、二、五战队六艘航母的使用是“浪费的和不恰当的”(渊田美津雄),因为所攻击的对象包括竞技神号航母在内其战略意义都不大,并且致使联合舰队最锋利的矛偏离了其主要的目标美太平洋舰队有近半年的时间。

从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战队受命支援莫尔兹比港的登陆。1942年5月8rì,在珊瑚海海战中,第五航空战队击沉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号。对垒中翔鹤号也中了三颗炸弹严重受损,瑞鹤号虽没有受损但严重减员,所以两舰都没有参加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后,翔鹤号和瑞鹤号就成了联合舰队的顶梁柱,并改称第一航空战队。1942年8月在瓜岛争夺战中,在东所罗门海,翔鹤号和瑞鹤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

进入1943年,太平洋的天平已完全逆转。美国埃斯克斯级航母服役后,联合舰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仍然在苦苦支撑,两舰屡屡受创,但还劫数未到。1944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空战中,翔鹤号被美潜艇棘鳍号发shè的鱼雷击中,随后燃油爆炸,沉没。1944年10月,在菲律宾战役的恩加尼奥角海战中,已是空有其表的瑞鹤号作为诱饵被美第3舰队击沉。xìng能概况

最大排水量33,200吨

飞行甲板847‘x97‘

最大航速34节

主炮5英寸×16

防空火炮25mm×45,13.2mm×22

标准舰载机零战21架,99舰爆30架,97舰攻30架(1941)

标准舰员1690人在珊瑚海海战中

1942年5月3rì,rì军登陆部队顺利地攻占了图吉拉港,初战告捷。rì军的西太平洋的作战计划被美军情报部门所获,美军也在积极备战。美军第17特混编队总指挥弗莱彻少将得知rì军占领了图吉拉港消息后,亲自率领“约克城”号航母编队北上。

5月8rì黎明,美、rì两支航母编队在珊瑚海海面上相遇。上午9时30分,81架鱼雷机、轰炸机、战斗机从美国的航母上起飞。几乎同时,rì军派出50架战机组成的攻击机队杀向美国舰队。10时32分,美军机群首先飞临rì舰队上空。rì军“瑞鹤”号航母发现美军机群后,立即向有雷雨的海域躲避,利用雷雨逃避了美军机群攻击。受了伤的“翔鹤”号慌忙撤离海战场。

翔鹤号(shokaku),是太平洋开战之初rì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开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编为第五航空战队。简介

翔鹤号(shokaku)和瑞鹤号(zuikaku)属同一级航空母舰,是太平洋开战之初rì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翔鹤号于37年12月开始建造,41年8月服役;瑞鹤号于38年5月开始建造,41年9月服役。两舰共同编为第五航空战队一同作战,所以两舰命运也很类似。技术参数

最大排水量33,200吨

飞行甲板847‘x97‘

最大航速34节

主炮5英寸×16

防空火炮25mm×45,13.2mm×22

标准舰载机零战21架,99舰爆30架,97舰攻30架(1941)

标准舰员1690人战事经历

1941年12月,第五航空战队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和苍龙号)航空战队共6艘航母参与珍珠港行动,这也是第五航空战队的首次任务。由于第五航空战队的飞行员训练程度不如第一、二航空战队,所以从翔鹤号和瑞鹤号上起飞的飞机多数用来袭击机场和制空。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23rì,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rì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协助占领荷属东印度,空袭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五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汇合转战对印度洋,除加贺号外的其它袭击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rì,战队空袭了锡兰湾英太平洋舰队的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基地,在大和战车之下消失就有英军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康沃尔号和航母竞技神号。

但实际上,珍珠港行动的后5个月中,rì本海军对一、二、五战队六艘航母的使用是“浪费的和不恰当的”(渊田美津雄),因为所攻击的对象包括竞技神号航母在内其战略意义都不大,并且致使联合舰队最锋利的矛偏离了其主要的目标美太平洋舰队有近半年的时间。

从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战队受命支援莫尔兹比港的登陆。1942年5月8rì,在珊瑚海海战中,第五航空战队击沉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号。对垒中翔鹤号也中了三颗炸弹严重受损,瑞鹤号虽没有受损但严重减员,所以两舰都没有参加42年6月的中途战役。

中途岛后,翔鹤号和瑞鹤号就成了联合舰队的顶梁柱,并改称第一航空战队。1942年8月在瓜岛争夺战中,在东所罗门海,翔鹤号和瑞鹤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惨遭沉没

进入1943年,太平洋的天平已完全逆转。美国埃斯克斯级航母服役后,联合舰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仍然在苦苦支撑,两舰屡屡受创,但还劫数未到。1944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空战中,翔鹤号被美潜艇棘鳍号发shè的鱼雷击中,随后燃油爆炸,沉没。1944年10月,在菲律宾战役的恩加尼奥角海战中,已是空有其表的瑞鹤号作为诱饵被美第3舰队击沉。生还者回忆

这是昭和19年1月19rì,a行动正在进行,身经百战的航母翔鹤号沉没了。上午11点20分,美国加维拉号潜艇发shè了四枚鱼雷,其中三枚击中指挥塔下方右舷,几乎打在同一点上。船体摇晃了一下,我觉得我的

翔鹤号身子从飞行甲板上给抛起30厘米高。我是在翔鹤号离开基地那天,作为飞行专业下士官派遣上舰的。我要对飞行甲板所有的工作面负责。

鱼雷发shè时,四根3厘米直径的升降机缆绳断了,升降机掉了下来。机体粉碎声震耳yù聋。不久,在落下的升降机和防水壁之间狭窄的空间,火苗冒了出来。虽然拚命扑救,那火还是越烧越大。最后,马达间进水,马达也停下了,还击已经不可能。14点10分,翔鹤号沉没。海水涌上起降甲板,已经没到我们的脚踝。只听副舰长在舰桥上发出命令:“601飞行中队弃船!”我随后大喊道:“601飞行中队站成两排!”所有正在救火的人都排好队,报数报到80,我向副舰长报告:“601飞行中队161人弃船!”副舰长命令:“准备离舰。左偏左,目标前方驱逐舰若月号。大家要坚持到底。”我们排成两列,依次跳到海里。就在这时,有四个人围在我的四周,说“我不会游泳!”——他们都是比我年长的应征入伍兵。我说:“你们用不着游泳,浮在水面就行了。救生材料还有体cāo垫子会漂过来的。一定要坚持到救生船到来。”

却不敢问他们会不会在水里浮着。

祥凤号航空母舰基本信息

祥凤级轻型航空母舰包括一号舰祥凤号和二号舰瑞凤号,它们原本分别是潜艇母舰剑崎号和高崎号,在建造时已内定为"航空母舰预备舰",剑崎号于1939年1月15rì完工后即以潜艇母舰的身份服役于rì本帝国海军,当时它已有飞机库和升降机以及一个假烟囱,其所在的舰身上部结构是一个很大的平顶,1940年11月15rì进行航空母舰改造工程至1941年12月22rì完工后改名为祥凤号,改造的重点是拆除假烟囱再于此个大平顶上铺上木制飞行甲板并一直延长至舰桥前方,由于祥凤级的舰身窄,为了不影响飞机升降而不在飞行甲板上加上舰桥,而是继续沿用潜艇母舰时的舰桥,不过因此令在航空作战指挥方面有所不便,剑崎号原本的动力是柴油发动机,但由于出力不够而引致航速不够快而且经常故障,改造航空母舰时改为4座蒸汽锅炉,烟囱是当时rì本航空母舰常见的在右舷向下弯曲的烟囱

高崎号于1938年9月15rì即进行航空母舰改造工程至1940年12月27rì,之后改名为瑞凤号,因此它从未做过潜艇母舰

注:潜艇母舰即是作为潜艇的指挥舰,补给和维修以及潜艇水兵在海上休息的军舰

全长:205.5米

舰阔:18.14米

吃水:6.64米

水线长:201.43米

飞行甲板长:180米(瑞凤号于1944年时延长至195米)

基本排水量:13,100吨

满载排水量:14,200吨

动力:4部总马力52,000匹马力蒸汽锅炉

最快航速:28节

航程:7800海里(18节航速)

武装:8门仈jiǔ式127毫米口径防空高shè炮+12门九六式25毫米高shè机炮(瑞凤号于1944年时增加至68门)

乘员:785人

舰载机:30架舰载机军舰简介

1942年5月7rì,在珊瑚海海战中被美国“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击沉。瑞凤号

瑞凤级的原设计是潜艇母舰,1940-1941年间改建为航母。改装期间,大多数的上层建筑都被重新设计改造。安装了机库及飞行甲板,重新安装了防空炮,安装新的动力,排气管方向向下,没有岛式上建。新的机库是该舰原来的小型水上飞机机库的延伸。

瑞凤号由横滨海军造船厂建造。1935年6月20rì作为潜艇母舰开工,1936年6月19rì下水,在完工前改装为航母,1940年12月27rì服役。参加了瓜岛圣克鲁斯海战,中一枚炸弹而撤出战场。在1944年10月25rì莱特湾战斗中被多枚炸弹命中沉没,当时是作为小泽舰队的一员充当诱饵。

翔凤号由横滨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2月3rì开工,1935年6月1rì下水,1939年1月15rì完工。1941-1942年被改装为轻型航母,改装工作1942年1月26rì完工。虽然瑞凤号开工和下水比翔凤号迟,但更早作为一艘舰队航空母舰服役。1942年5月7rì,珊瑚海海战中,翔凤号在从列克星敦号和约克敦号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及鱼雷轰炸机的饱和攻击下,被命中13枚炸弹和鱼雷而沉没。它也是rì本海军损失的第一艘大于驱逐舰的军舰。

排水量14,200吨

航速28节

动力52,000马力

火炮127mm8座、25mm8座、

标准舰载机30架龙凤号航空母舰简介

龙凤号航空母舰龙凤号的前身是潜水母舰大鲸号,从外型上就可以看出这种潜水母舰在rì后改造成空母并不会太困难:舰桥位于极前方,在其后就是一片隆起而平坦的区块,[1]正好就是rì后改造成航空母舰时使用的机库,整艘船从侧面看就像是一艘被剥去飞行甲板的航舰,而且在这块机库预留区的前部还设置了一具升降机,说是给舰上搭载的三架水上侦察机使用,但是事实上是给以后改造成空母的时候能够直接沿用。另外,由于本舰采用的是柴油动力,理应不需要多大的烟囱,但是本舰在舰身隆起区块的zhōng yāng装置了一个巨大的烟囱,其实这是一个伪装的烟囱,要给人一种庞大的烟路通过机库预留空间的错误印象。这种造型后来也沿用在改造成空母的祥凤号、瑞凤号的预备舰剑埼号、高崎号上。

由于大鲸号使用的是电气溶焊技术建造的,所以建造期间特别短,只造了七个月就完成下水,但是实际上发现溶焊技术有许多失败的地方,所以在浸水后不得不重回坞中修补。事实上,这次的下水只不过是一个表面上的仪式,因为当时船舰下水rì程是报给天皇知道的,一定要在这期间完成,只好先给他下水以后在来慢慢修补。另外年度预算上的分配要在同一年完成也是一个原因。

下水后,工程师发现大鲸号所使用的柴油机问题多多,所以在调整上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但是大鲸号的闹剧还没演完,第四舰队事件的爆发又引发了对于电气溶焊强度的疑虑,所以大鲸号又得进行补强的作业,另外,由于中rì战争开打,本舰的建造工作又拖延了一阵子,原来在昭和八年花了七个月就完成船体(1933)进行下水仪式,但是实际上完成配发到部队却是昭和十三年(1939)的事了。

昭和十六年(1941)十二月八rì,太平洋战争爆发,没过几天大鲸号就赶紧入坞进行改造工事,这个工事原本规定应在三个月内完成,不过实际上大鲸号脱胎换骨成为航空母舰龙凤号却是花了约一年的时间,到了昭和十七年(1942)十一月才完成。工事从三个月拖延到一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柴油机的问题实在太多,于是

龙凤号航空母舰决定给他换装阳炎级驱逐舰使用的一般主机,要把一艘建好的船挖开来换装主机绝对是一建耗费时rì的事情,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瑞凤号跟龙凤号上面。其实原来大鲸号使用的柴油机仅能达到20节的航速,原本的计划是在改装时于机械室增设主机,达到预期31节的速力,但是这时却必须舍弃柴油机,整个换新。另外一个独特的原因是因为大鲸号在坞中进行改造工事的时候适逢杜立德带领b-25轰炸机队执行他那有名的东京轰炸,大鲸号刚好就给他中了一枚炸弹。

在大鲸号、高崎号、剑埼号三艘预备舰里面他是最早建造的一艘,但是在龙凤号、瑞凤号、祥凤号三艘空母中却是最晚以航舰姿态完成的一艘。其原因屏除了大家都相同的柴油机问题外,龙凤号最晚服役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最晚送进坞中改造的空母,从时间看来,刚好是另外两艘完成的时候他才送进坞,而且三艘都是在横须贺工厂进行改造的,因此有限的船坞也可能是其原因。

龙凤号航空母舰的改装要领跟瑞凤级大致相同,但是有几点的差异,首先,本舰的受力甲板(包含在舰体结构中的甲板)是最上甲板,而瑞凤级则是机库甲板,第二点是本舰的体型较瑞凤型为大,加装的垫舱物也较重,所以整体来说排水量较大上两千吨左右。在飞行甲板的配置上,本舰的后升降机位置较瑞凤级为后,而防风栅栏则较为前,另外,飞行甲板也比瑞凤级多五公尺长。本舰的搭载机计划如下:零式舰战21架,九七式舰攻9架,共计30架,跟瑞凤级相当。另外由于换装主机的关系,原本预计31节的航速降到了只有26.5节,比瑞凤级更慢。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分,有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xìng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某些国家的海军还有一种外观类似的舰船,称作“两栖攻击舰”,也能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按吨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6~9万吨以上)、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分,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参战历史

龙凤号航空母舰在建造过程中意外累累,服役后运气也不甚佳。龙凤号进到战场的时候已经是中途岛战役结束后的昭和十七年(1942)末,当时瓜岛战事正吃紧,本舰于十一月三十rì编入新成立的机动部队-第三舰队,并于十二月十一rì奉命前往土鲁克基地,但却没想到就在发航的第二天在本土附近的八丈岛受到美国潜舰的雷击而损伤,只得回头到横须贺入渠修理。这个修理的工事一直到隔年(1943)二月才完成。

龙凤号将他受雷击的损伤修复后的八个月里几乎都在濑户内海进行训练,到昭和十八年(1943)十月才开始在战场上活动,但是多从事的是一些运送任务,从同年十月到隔年昭和十九年(1944)四月间,本舰前后在吴、海南岛、新加坡、土鲁克、塞班等地进行输送或护航的任务。

在一连串的工作结束后,龙凤号回到本土修养并且进行训练,南太平洋战局已败,这是为了未来即将爆发的中太平洋海战作准备。大本营为了即将引爆的中太平洋大规模海战制定了阿号计划,而当时分别分散在本土跟新加坡基地的联合舰队也将依照阿号计划,于五月二十rì前于菲律宾南部的塔威塔威基地集结待机。龙凤号在五月十六rì进入塔威塔威港,编入了第三舰队第二航空部队(乙部队)中,支持该部队的大型航舰隼鹰号跟飞鹰号,相较之下,瑞凤号则是被安排到更前面的前卫队位置,这一点可能跟龙凤号的速力较弱,跟速力只有25.5节的隼鹰号、飞鹰号编在一起比较恰当的缘故。

龙凤号航空母舰六月十五rì,美军突袭登陆塞班岛,引爆了即将展开的马里雅纳大海战。六月十九rì,rì军在小泽治三郎将军的率领下赶赴马里雅纳群岛,并于当rì对美军航舰部队发动连续几波猛烈的攻击,rì本方时间当天早上九点,在前卫队以及本队第一航空部队先后发动共一百九十七架战机的攻击波后,第二航空部队的隼鹰号、飞鹰号跟本舰龙凤号发动了拥有零战17架、舰攻天山7架、爆战(带炸弹的零战)25架的攻击波。前面前卫队跟第一航空队发动的攻击波找到了美国舰队,但是由于机员熟练度太低、美军利用雷达集结战斗机拦截、以及使用vt信管的高shè炮jīng准的shè击,损失惨重,而未中敌一弹。由第二航空队发动的攻击波,不知是幸运或不幸,并没有找到敌人位置,大多数只得飞回母舰,其中继续于海面寻找美舰的二十架战机突然与美战舰相遇,其中七架被炮火击落(天山一架、零战一架与爆战五架)。

损失惨重的小泽司令决定全舰队向西撤退,一方面作海上加油作业,一方面寻找反击的机会,但是就在傍晚的时候美军战机杀到,对rì本舰队进行了猛烈的打击。在这次攻击中,rì方的航舰飞鹰号被击沉,其它的舰艇也多少有损伤,龙凤号也受了点损伤,不过并不严重,所以逃过了这场劫难。

马里雅纳海战结束后,rì军虽然仍有几艘航舰健在,但是战机和飞行员损失过大,rì本海军机动部队已经宣告毁灭。而在到战争结束的这段期间内,龙凤号并未再参加更激烈的战斗,也没有参加小泽将军在莱特湾海战时的诱饵部队,只有待在濑户内海,眼看战局越来越对rì本不利,战争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昭和二十年(1945)美军开始空袭rì本本土,同年三月十九rì,在内海停泊的龙凤号遭受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而受损,失去行动能力,而对战争末期的rì本来说,大花力气去整修一艘动力受损的航舰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根本没有舰载机可以使用,所以龙凤号就被施以伪装,一直停泊在江田岛秋月海岸。同年四月二十rì,龙凤号的成员下舰,只留下作防空炮的人员,降格为预备舰。

从龙凤号的一生来讲,参加过的真正战役只有唯一的马里雅纳海战。战争结束后的昭和二十一年(1946)二月,龙凤号终于进入船坞,但是并非要修复他的创伤,而是进行他生命中最后的旅程-拆解。技术数据

排水量13,360吨/16,700吨

rì本龙凤号航空母舰

飞行甲板长度707.4英尺

航速26.5节

动力52,000马力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火炮127mm8座、25mm60座、13.2mm28座

雷达21型13式

标准舰载机31架

舰员989人大凤号航空母舰大凤号(taiho)航空母舰是rì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

概述

20世纪30年代,限制海军军备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有效期截至到1936年12月失效,进入了所谓无条约制约的时期,世界各海军强国开始了军备竞赛。rì本海军以美国海军为对手实施造舰计划。1939年,实施第四次舰艇补充计划(丸四计划),计划中包括了建造一艘航空母舰。rì本海军按计划建造一艘新的舰队航空母舰“大凤”号,与其它rì本海军航空母舰不同的是,“大凤”号准备在舰队中承当支援其他航母作战,并不以搭载舰载机数为最优先指标,而是将船舰的防护xìng摆在首位,重点要求提高防御力。大凤号航空母舰设二层机库,飞机升降机两部,一前一后配置。大凤号航空母舰是rì本帝国海军第一艘采用装甲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铺设厚75毫米装甲,其下还有20毫米特种钢板,可抵抗500千克炸弹的轰炸。在此前的rì本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缺少装甲防护,俯冲轰炸机攻击时仅1颗炸弹就可以使航空母舰失去战斗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中途岛海战,rì军被击沉的4艘航空母舰全部是被俯冲轰炸机的炸弹击中而被摧毁。考虑舰的稳xìng装甲没有覆盖全部飞行甲板,装甲覆盖范围在前后升降机之间长度150米。为加强结构强度飞行甲板中部不再设飞机升降机。船舷侧防护装甲由上部(185毫米)向下逐渐变薄(70毫米),水线以下防护装甲采用倾斜布置。为了防止飞行甲板以及结构重量增加引起整艘船的重心上升,“大凤”号的干舷比翔鹤级航空母舰低1.7米,飞行甲板前端舰首及舰体机库中、前部侧面设计同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一样采用全封闭式,以抵御恶劣海况大浪的损害。以往rì本航空母舰设计了舷侧伸出向下弯曲的烟囱,大凤号改为与舰桥一体化的舰岛(位于右舷)结构,直立式烟囱在舰岛顶部向外倾斜26度,减轻烟囱排烟对飞行作业的影响。rì本海军由邮轮改装的隼鹰级航空母舰以及由未完工战列舰改装的信浓号航空母舰均采用类似结构。载机能力

“大凤”号载机60架(被击沉时舰载飞机75架:舰战27架,舰爆27架,舰攻18架和侦察机3架)。服役及作战情况

大凤号航空母舰1941年7月10rì在神戸川崎造船所开工,1943年4月7rì下水,于1944年3月7rì完工。

马里亚纳海战前的大凤号航空母舰竣工后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4月驶抵新加坡准备战备训练。1944年6月编入第三舰队第一机动舰队,担任旗舰,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rì本舰队利用rì占岛屿的有利事态,出动舰载机对美国舰队实施穿梭轰炸,由于rì本飞行员缺乏训练,舰载机xìng能不佳,rì本舰载机大部分被击落。6月19rì8时,大凤号航空母舰在飞机起飞作业时候,美国潜艇“大青花鱼”(ussalbacore

ss-218)号在大凤号右舷前方距离5300米处占领阵位发shè6条鱼雷,从大凤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一架舰载机曾俯冲入水试图拦截鱼雷。其中一条鱼雷命中右舷,击穿了前部油舱附近的舰体,前升降机损坏。大凤号中雷后6小时还能正常航行,因前部油舱输油管线中雷时产生破损,燃油在舰体内挥发,密封式舰体加上由于封闭了前方升降机,更造成空气流通系统无法运作,使油气难以外泄,在舰体内部弥漫。下午2时32分,因为油气浓度过高,引起前部发生爆炸,5分钟后,引爆前弹药库,舰体开始倾斜。下午4时30分,这艘服役才3个月的新型航空母舰就葬身海底。660人阵亡。沉没地点为东经138度12分,北纬12度5分。8月26rì除籍。xìng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29,300吨,正常排水量34,200吨

舰长260.6米,水线宽27.7米,吃水9.59米;飞行甲板长257.5米,最大宽度30米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60,000hp

最高航速33节。载油5700吨,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

武备:10cm/65倍口径双联装高shè炮6座、25mm三联装高shè机关炮22座

对空雷达2部

舰载机:60架(舰战18架、舰攻36架、舰侦6架)

编制舰员:1750人

千岁号与千代田号简介

该级航母共两艘。原设计为水上飞机母舰。在二战中为补充rì本海军航母的损失而改建为航母。但建成后因当时的rì本缺乏飞机和飞行员,所以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基本信息

千岁号航空母舰是旧rì本海军的航空母舰。当初建造时为水上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中改装成航空母舰。姐妹舰为千代田。

概要

千岁型航空母舰在当初,因受到伦敦海军裁军条约下对航空母舰拥有数限制而有了改装的念头,而被设计?建造成水上机母舰兼高速给油舰。

由于当初本型舰是以航空母舰作前提来改装,因此为了达到舰zhōng yāng部的强度试验而令到天盖设置很高有异于一般舰型。拥有运用于第一线空母机动部队的最低速力要求。

但在当初条约限制了最高速力所以在设计上预定20节左右,而其后在建造途中估计本舰将会在条约失效后完成,因此设计速力提升至29节以上。

由于本身设计上的引擎出力问题令到改装成航空母舰后维持最高速度比较困难,而在最初使用舰本式柴油与高速用涡轮引擎型式外再加上巡行用涡轮引擎,成为非常复杂的引擎配置。

其改装的背景及外观与龙凤型?祥凤型两航空母舰非常酷似为本型舰的特徴之一。

而开始改装成航空母舰为在中途岛海战后使其失去登场机会,昭和19年6月与僚舰千代田共同参加马利亚纳海战,同年10月25rì,于莱特湾海战与千代田共同被美国航空母舰舰载机猛攻,最后本舰于恩加尼奥角战没。

详细简介

要目

在水上机母舰时代要目参考千岁型水上机母舰。舰历

1934年(昭和9年)11月26rì于吴工厂动工

1936年(昭和11年)11月29rì下水

1938年(昭和13年)7月25rì竣工

1942年(昭和17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