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计划使用高速远航程的十三式舰上轰炸机,也就是彗星式俯冲轰炸机,为了适应本舰的搭载以及能运用于弹shè器,专门将原型的起落架作了改进,定型为彗星22型(d4y1改)。
而实际采用过的是改装金星62型(1560hp)空冷引擎的慧星33型(d4y3)。
当然一旦起飞,飞机不可能在伊势这样窄小的甲板上降落,只得利用其他航空母舰或者陆上基地。
平时在弹shè机上有两架飞机待命,飞行甲板上再通过系留装置停驻11架飞机,这13架全部起飞以后,再从机库里用搬运车将飞机运到升降机提上甲板,被提上甲板的飞机首先被送到艉部,再由后方的转向盘运到两舷的轨道,通过zhōng yāng轨道的飞机可以通过前部的转向盘移动到y字型的分歧轨道,最后分运到两舷的弹shè器。
这种弹shè器每隔30秒就能shè出一架飞机。
为了将飞机运上军舰,在左舷后部设置了一台4吨起重机。
机库长40米,前部宽20米,后部宽11米,高6米。
为了使机库工程简易化,机库侧壁不施装甲而使用普通造船钢板,采用全焊接来建成。
机库内设有轨道,前部两舷可以各容纳飞机4架,后部的zhōng yāng再1架,共计可以容纳9架飞机。
作为防火对策,库内采用了和航空母舰相同的泡沫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所有的通风管被集中于一处,被导向两舷排放,管道被设计成即使在机库内中弹,气化的燃料也不至于流向机库下部的生活区、发电区等其他部门而造成损害蔓延的结构。
管道的排放部设有阀门,必要时可以关闭。
同时,还吸取了中途岛的教训,规定不得在库内为舰载机装载炸弹和加油,燃料和弹药必须在甲板进行补给。
航空武器库设在原来的五号主炮塔用的弹药库,一般搭载全机3次出击所必要的500公斤普通炸弹44个,250公斤普通炸弹22个等武装,这些武器通过扬弹筒穿过机库运到飞行甲板,扬弹筒使用高张力钢,具有一定的防火防弹片功效。
这个扬弹筒还通到航空武器库以下的25毫米机关炮弹库、弹shè器用火药库等,兼用于这些物品的搬运。
原来六号主炮塔用的弹药库被改为航空燃料库,可以装载供全机三次出击所必要的轻油76吨,容量是111立方米。
油库的周围设有防御用的夹层,还拥有燃料补给的泵室和管制室。
由于空间有限,本舰无法使用一般航空母舰采用的电动升降机,而只能使用比较小型的水压升降机,升降机长12.1米,前部宽12.1米,后部宽6.6米,呈倒凸字型,在机库里搭载上飞机运到甲板仅需要20秒钟。
除了航空设备,这次改装的又一个目标是防空火力的增强。
改装时首先拆除了所有的副炮,并将127毫米高shè炮倍增至8座16门,在原来的后部副炮弹药库的位置上设置高炮弹药库及其扬弹筒,以前的副炮指挥所也被改为高炮指挥所。
25毫米双联机炮也被改为新型的同口径三联炮,而且数量也猛增至19座57门,原来的前、中部副炮弹药库以及5号主炮弹药库的一部分被用来作为25毫米机炮的炮弹库。
原来的5、6号主炮塔开口部,被覆盖上了150毫米以及25毫米的两重防护钢板,副炮的炮廓装甲板被撤去,换之以18毫米的钢板。
其他主要改装点是,以水泥强化了*舵室的防御,并新设了位于后部中甲板,配置有柴油机驱动的油压泵和人力油压泵的预备舵机室,以及位于原来五号炮塔位置后部*舵室。
还利用原定装备在大和级四号舰的150000千卡涡轮冷却机一台,作为后部居住区的冷气供应。
在上一次大改装时,由于增加了填满水密钢管防鱼雷隔舱而吃水变深,为了让干舷部的装甲带浮出更多,当时采用了减少燃油的方法。
由于减少了两座炮塔,这个问题也相对缓和。
为了增加燃料以及调整吃水,在原来第五、第六号炮塔弹药库下面增加了新的燃料舱,使其航程延长至9449海里(16节航速下)。
在机库前部包括后桅楼底层,安装了机械室通风筒、居住舱、飞行科和整备科的仓库,最后在主桅楼顶端,正式装备了战列舰最初的对空jǐng戒雷达。
改装后的伊势号作为诱饵舰参加了1944年的莱特湾海战并侥幸生还,随后还参加了rì军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小型作战活动。
1945年2月19rì,伊势回到rì本吴港,此后因缺乏燃油一直停泊在港内作为防空平台。
1945年7月28rì被美国飞机炸沉在吴港内。
战后于1947年7月打捞出水,随后在播磨造船厂被拆除完毕。
xìng能数据:排水量36,650吨(设计)/39,680吨(改装后)长度712.3英尺动力81,000马力载机3架浮筒式水上飞机(改装后可搭载架固定翼飞机)航速25.6节主炮六座双联装14英寸(356mm)(改装后后部的四座被拆除)副炮5英寸(127mm)8座高炮3英寸(76mm)4座,25mm104座(改装后)鱼雷2座533mm水下发shè筒舰员标准1360人(战时1476人)图片:1941年改装前的伊势rì向号hyugarì向号是伊势级的第二艘,于1918年4月30rì完工,随后和姐妹舰伊势号一同被编入rì本海军第一舰队。
1934年至1937年,rì向号进行了一次大改装,更换了动力装置并加强了对空防御。
1942年5月5rì,在伊予滩附近海面进行炮击训练时,“rì向”
号的第五号炮塔右炮管内发生了大爆炸!
说起“rì向”
,炮塔爆炸可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19年10月24rì,竣工刚满一年多,其三号炮塔就发生了爆炸;接下来在1924年9月23rì轮到了四号炮塔,但是哪一次也没法和这次的五号炮塔事故相比,这次爆炸将五号炮塔的顶盖炸飞,酿成了51人死亡,11人受伤的惨祸。
据以后的调查结果,事故原因在于发shè步骤出错而引发了弹头爆炸。
但是如果重新安装炮塔势必赶不上中途岛战役,结果只能匆匆拆下炮塔,在开口处盖上钢板,上面加装新型25毫米三联机关炮而草草上阵。
在这次应急改装中,“rì向”
号还试验安装了22号对海jǐng戒雷达,这是继“伊势”
号在试验安装21号对空jǐng戒雷达以后,安装雷达的第二艘rì本舰艇。
当时有这份幸运的rì本舰艇只有这姐妹俩。
1943年5月到11月,“rì向”
号在佐世保工厂进行了最大一次改装,拆除了后两座炮塔,增设飞行甲板和飞机库。
改装完的试航中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般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时候,军舰将会以30节左右的速度顶风疾驶,然而,rì向作为航空战列舰,多少还有着几分战列舰的容貌,前有巍峨的桅楼和巨大的炮塔,平时看起来威风凛凛,但是一旦要起飞飞机,这些都会成为挡风的累赘。
更何况烟囱的排烟会挡住视线,如果主炮发shè,结果更是灾难xìng的,隆隆的巨声会带来剧烈的震颤,伴之以浓烈的炮烟和强劲的气浪,不用说会影响起飞,即使对于停放的飞机以及各种航空设备都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飞机不能在伊势级窄小的甲板上降落,虽然可以使用水上飞机,用起重机回收,虽然可以降落于其他航空母舰或机场,但是使用效能显然会大大地降低,活动行动上的限制也会大大地增加。
同样的,即便是作为战列舰,其炮火的运用还是要受到各种限制,据有关资料统计,改装以后的炮战能力,下降到了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且后部的机库没有装甲,虽然有一定的防御对策,但是根本不堪重炮炮弹的打击。
可见,不管是作为战列舰还是航空母舰,都发挥不出令人满意的xìng能。
1945年2月,rì向号参加了“北号作战”
,满载燃油突破美国潜艇的封锁返回rì本。
此后rì向就停泊在吴港做防空平台使用。
7月24rì,大批美国飞机空袭吴港,“rì向”
遭受了集中的空袭,有60架飞机对其投下了大约200枚炸弹,其中10发命中,20多颗炸弹在舰舷附近爆炸,军舰舰艏被炸掉,飞行甲板被破坏,舰身受到了严重损害,由于不能抢救,舰员被迫弃舰。
随后军舰坐沉在港内。
战后于1947年被打捞,并与伊势一起被解体。
舰名由来“rì向”
在rì本古代建国神话中传说为rì本的发祥地,位于九州东南岸的rì向国。
排水量36,650吨(设计)/39,680吨(改装后)长度712.3英尺动力81,000马力载机3架浮筒式水上飞机(改装后可搭载架固定翼飞机)航速25.6节主炮六座双联装14英寸(356mm)(改装后后部的四座被拆除)副炮5英寸(127mm)8座高炮3英寸(76mm)4座,25mm104座(改装后)鱼雷2座533mm水下发shè筒舰员标准1360人(战时1476人)舰长:下平英太郎少将海兵17期石川秀三郎少将海兵25期井手元治少将海兵25期高崎亲辉少将海兵30期图片:改装成航空战列舰的rì向号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