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势级战列舰ironmancss伊势级共2艘,分别是伊势号和rì向号伊势号ironman在太平洋战争末期,rì本联合舰队的序列之下加入了两艘独特的战舰,它们有着rì本战列舰所特有的塔式桅楼,装备着8门巨炮,而同时却在艉部铺着平坦的飞行甲板。
这两舰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航空战列舰∶“伊势”
和“rì向”
号。
“伊势”
和“rì向”
号原来是作为rì本最早的国产超无畏战列舰扶桑级的第三、第四号舰而计划建造的。
“扶桑”
是古来对rì本的美称,以此来冠其名,可见rì本军方对它们报以何等的期待,然而,当时rì本的造船工业以及设计能力虽然已经rì趋成熟,但若要设计生产世界最高水准的超无畏舰还显得不足,该舰被要求装备当时世界最强的双联14英寸主炮六座,排水量也达到了29300吨。
这种不顾实际的“造舰dyj”
也无情地遭到了事实的严厉惩罚。
当扶桑级的二号舰“山城”
摆上船台没有过多久,rì本技师们就发现了“扶桑”
号存在有重大的缺陷。
所有的问题可以说都是由硬塞在舰体zhōng yāng的第三、第四两座炮塔所惹出来的,首先是夹在这两座炮塔中的烟囱给shè击指挥会带来麻烦,分别配置的弹药库的搭载量会有限制,shè击产生的气浪会给上层建筑带来破坏,更麻烦的是,由于主机舱中间又插入了炮塔,这样不光限制了轮机舱的空间,使大型锅炉难以搭载,还要迫使其主防护带延伸,加重了防护的负担。
这样,设计人员必须在速度和防护上作出抉择,结果,这艘rì本所寄予厚望,耗费了巨资,倾注了全部技术力量的超无畏战列舰航速只能勉强达到23节,最大装甲也只得被施以12英寸,不管在机动xìng还是防护xìng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
结果,不单是“扶桑”
号,连船台上因工期已经展开而来不及加以多少修正的二号舰“山城”
也一样,尚未完成便被贴上了“次品战列舰”
的标签!
由于“扶桑”
号的问题,以及rì德兰海战对以后军舰设计所带来的影响,再加上rì本的海军预算迟迟跟不上,难产的“伊势”
和“rì向”
号总算是得到了若干改良的机会,然而,由于预算方面的制约,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重新设计来根治缺陷,只好作为改扶桑级而打了几个补丁而已。
其主要的改良点不言而喻就是集中在最大的问题点:主炮的配置上,扶桑级那被烟囱分开的3、4号主炮被集中在第二烟囱以后。
这样就确保了足够的轮机舱面积,同时提高了shè击指挥效率。
其他改良之处在于将扶桑级的主炮只能在5°进行装填改良为能够在5度到20度的仰角内装填,这样也提高了shè击速度。
主炮配置得以改良以后,防御也有条件得到改善,水平装甲由扶桑级的64毫米增至85毫米,防鱼雷隔舱也有所增加。
通过主机的更换,其航速略略提高,可以达到23.6节。
经过上述努力,伊势级和扶桑级相比,算得上一艘及格的战列舰了,但是,也仅仅是及格而已,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由于主炮配置的调整,其全部副炮不得不集中于前方,这不但使一部分副炮在恶劣天候时不能shè击,而且还大大地占据了居住面积。
在本来就普遍存在居住条件不良现象的rì本舰艇里,比扶桑级定员更增加了167名的伊势级就更加拥挤了。
另外因为甲板上的配置过于紧凑,小艇的配置空间只好放到了zhōng yāng部烟囱的旁边,但是,为了防止3、4号主炮shè击时可能产生的气浪,不得不装上本来不需要的小艇防壁。
由此可见,虽说比起扶桑级算有所改进,两艘伊势级依然是问题一身。
在1917年12月1rì和1918年4月30rì两舰分别完工,而编入rì本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并于1920年8月29rì加入了干涉西伯利亚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华盛顿条约打断了新的一轮海军军备竞赛,rì本苦心经营的八八舰队计划被束之高阁,称不上成熟的伊势级舰忽然成了仅次于长门级的rì本亚军。
虽然有条约限制不得再造,不过改装却不在限制的范围内,rì本对其拥有的主力舰艇进行了彻底的改装。
这些改装可以说一直在进行,一直持续到战争爆发以后。
经过这些改装,rì本的战列舰群逐渐摆脱了过去浓厚的英国风格,形同古塔的主桅楼造就了rì本战列舰最显著的特征。
“伊势”
在服役期间进行了几次大改装,逐渐改变自己的面貌,塔楼也越来越粗壮。
尤其是1934到1937年所进行的一次以更换主机为中心的改造工事,其排水量猛增到了36000吨,新安装的80000马力汽轮机使这艘腿脚不利索的巨舰也达到了25.3节的航速。
当然为了使航速提高,光改良主机是不够的,“伊势”
的舰艉被延长了8米,显得几分苗条了的体形更利于航速的提高,同时被延长的部分也被安装了一部弹shè机,用于3架水上侦察机的运用。
原来问题严重的部分副炮也被拆除,留下的也进行了提高仰角的改装。
除此以外,还全面提高了原来单薄的防空火力。
“伊势”
就在这个状态下步入了太平洋战争的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伊势”
、“rì向”
两姐妹及其两个堂姐妹“扶桑”
、“山城”
号同属第一舰队的第二战队,该战队拥有48门14英寸主炮,在联合舰队中,第一舰队是舰队决战的核心,其中第一战队由联合舰队旗舰“长门”
及其姊妹舰“陆奥”
所组成,第二战队便成了当时的主攻手。
由这样的编制可以看出rì本海军对这48门巨炮抱有何等的期待。
中途岛海战后,为了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伊势号于1942年12月被改装为航空战舰。
在舰尾部增设了航空甲板和飞机库。
为了保留其作为战列舰的机能,至少需要6门主炮,因此最初计划保留其1-3号炮塔,但是以后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即使保留3号炮塔,其空间也不会有什么使用价值,相反还会给设计工作带来麻烦。
因此,最后决定仅仅拆除最后两座炮塔而设置飞行甲板。
起飞用弹shè器设置于后部桅楼前部的两舷,其上部与飞行甲板同高。
由于这要比一般军舰的弹shè器高出许多,因此4号炮塔如果要进行低仰角shè击将会受到限制,炮战时,必须将弹shè器转向斜后方。
飞行甲板长70米,前部宽29米,后部宽13米,甲板上设有移动飞机用的3条轨道和12个转向盘,为了不至于影响甲板上的作业和交通,所有轨道和转向盘保持与甲板同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