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蜂缘(1 / 1)

() 滇西大雪山畔有一罕姓人家,父亲是土司,儿子罕贵明虽然聪慧,学习成绩常列第一,但因家庭关系,只读到初中毕业,就无缘深造了。不久父母先后去世,他便和小他5岁的弟弟相依为命。弟兄俩除了种地外,还打过石头,修过公路,放过羊,打过猎,最后迷上了养蜂。他和弟弟两个人,养蜂二十桶,和一批养蜂朋友一起,到过贵州、四川、xīn jiāng,后来发现,家乡的大雪山,比哪里都好。除了隆冬天气,大雪封山以外,弟兄俩都吃住山畔养蜂。他们在养蜂的艰辛中,更体会到了养蜂的乐趣。特别是风和rì丽的chūn天,他们背靠背坐在苍松翠柏下,手捧一本家里藏起来的古书,不时看看书,不时望望蜂群,不时望望点点青翠的山峰和满山遍野盛开的鲜花,不时望望湛蓝的天空,真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

已经到了隆冬季节,眼看大雪就要封山了,弟兄俩一起把蜂箱封好,罕贵明叫弟弟先回寨子借来骡马把蜂群运回村去,自己留下等待、寻找还没有归巢的那一箱蜂群。等弟弟走后,他一头挑蜂箱,一头挑铁桶,铁桶里装着几斤米,一口小罗锅,一把弩子,一把小铁锄和碗筷毛巾,直向山畔爬去。

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蜂群应该在不远的山谷中,可是,走遍了他预料中的山谷,仍然一无所获。他想起了,再往上攀,几十里外,有一个山洞,那个山洞,地形特殊,冬暖夏凉,洞外有一片凌寒开花的野枸杞林,蜂群有可能在那里。他于是又挑着担子往前走去。等到他走到洞外的山崖下,就听见头顶有蜂群的嗡嗡声。他抬头一看,惊得呆了。这片崖长得怪!岩石突出一块,大约有两三丈长,一两丈宽,看起来像一片瓦盖在头顶,而石片zhōng yāng,吊着一个野蜂包。那蜂包,大得惊人!比大木水桶还粗,有一个大人那么长。有不少蜜蜂纷纷落下。看来,是两个蜂群正在鏖战。他轻轻走到大蜂巢下,低头一看,死掉的多数是野蜂,也有他的中国蜂。看来,这群蜜蜂想占领这个阵地,在这里过冬。

罕贵明马上轻步过去,把蜂箱打开,抽出蜂脾,放在风吹向大蜂巢的方向,并轻轻地取下头上的斗篷,戴上厚麻布头盔,厚麻布手套、脚套,用斗篷向大蜂巢那边轻轻扇着。将近一顿饭的工夫,蜂群闻到了熟悉的气味,渐渐聚集到蜂脾上,罕贵明一见到硕大的蜂王,就把蜂脾轻轻放入蜂箱,其余的蜜蜂也渐渐向蜂巢涌来。差不多又有几只野蜂追来,都被赶走了。

这时已经红rì西沉,刮起了北风。罕贵明并不着急,因为山洞就在不到一里远的地方。这山洞可不平凡!以前曾经是香火旺盛的石洞寺,里面有僧房僧床,有火塘,还有几大堆烧柴。洞外是一片山崖,像巨大的屏风挡在洞口,山崖东侧有一条用錾子打出的石头路,走上这条路也还看不见洞。石路走到尽头,是一个长宽丈余的石头坝子――这可是天生的――坝子中间竟然有一个一米左右的大脚印,据说是仙人从这座山一步垮到对门山上去后留下的。小坝子四周长满了杂树。入口很小,有一道两尺高的门坎,可容两人并肩通过。进门后很宽,像一个大礼堂。两边高,中间低。中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两边高处,都是僧房和供的佛菩萨;上上下下都吊着、立着千姿百态的钟rǔ石。再往里走,低下去三四米,有一条小河,终rì潺潺不绝,河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鱼。再往里走百来米,则是削壁千尺,凿洞架木,有木板通到另一山崖的洞里。就在这转角处,凌空搭了一个木板厕所。更为奇特的是走过木板,进入另一山洞后,里面竟有一眼温泉,圆形的,直径5米多,深只1米多,一年四季都可在里面洗澡。解放前夕,国民党的残兵曾经占据此洞。解放军攻了半个月,直到洞里弹尽粮绝,才被攻下来。因为地方偏僻,地形陡峭,本地人又极信佛教,里面的瓦屋、木床、佛像等等都没有人去动过。

招回蜜蜂已经成功,北风渐猛,飘起了雪花,罕贵明正要收场,往石洞寺去,忽然一个怪物从天而降,被头上的树枝弹了一下,正好落在蜂箱上,只听“卟”的一声响,险些把蜂箱压碎。蜜蜂惊得轰的一声飞起。罕贵明距离蜂箱有三十来米远。这是什么?他愣了好一阵才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这东西匍匐在蜂箱上,走近了,罕贵明才看清,女式长桶马靴,条花黑底白纹棉裤,金**花浅绿棉大衣,披头散发的,竟然有两个头。罕贵明又是一阵心跳。他再仔细看,原来颈子上吊着一个和头大小差不多的大肉包。那个包已经破裂,头上、肉包上、身上,密密麻麻地叮着蜜蜂。这分明是一个女人!

既然是人,哪敢怠慢!罕贵明忙用蜂帚扫去蜜蜂,把这个人抱起,他感受到了,她个子不矮但很轻,身上有热气;他把她放到离蜂箱几十米远的地方后,用手在口鼻处一挨,还有微弱的呼吸。这分明是一个年轻女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风越刮越锰,雪越下越密,罕贵明已经顾不得蜂箱了,慌忙抱起女子向石洞寺大步奔去。他三次把女人放在地下歇气,才进了洞,把她放在铺有稻草的床上,又从另外的床上,抱来一些干草盖在她的身上,然后才回去挑蜂箱和用具。蜂箱已经扁了,他修理了一下,挑进洞来,安放在靠里的一间小庙里。

他烧起了火塘,烧水煮饭。等屋里暖和起来以后,他又把另外床上的谷草抱来铺在火塘边,再把那女人抱来放在草上,又在她身上盖上些草。她再看这女人,仍旧昏迷不醒,只有微弱的呼吸。头上颈上,脓血淋漓。他想给她擦一擦,可什么纸都没有。吃完饭,罕贵明也在火塘另一边铺上稻草、盖草而眠。

晚上,只听一夜北风怒号,天亮后,起来到洞口一看,已经千峰一sè,满眼是玉鉴琼田,雪花还像棉团一样,从天上滚滚而下。罕贵明知道大雪山暴风雪的厉害,走的可能xìng已经没有了。他又去看谷草中的女人,头脸肿得像瓜瓢,出的气稍微大一点了,但仍在昏迷中。罕贵明只得烧起大火取暖煮饭。他差不多又去拨开草看那个女人,直到下午,才听到微弱的喊声:“水……”。罕贵明早已经准备好了:米汤、蜂蜜加上揉烂的蜂脾、蜂胶煮的水。他坐在一个鹅卵石上,一手端碗,一手拿舀蜂蜜的小勺,慢慢地喂。女人喝了半碗,又睡过去了。到天要黑的时候,女人苏醒过来了。但眼睛肿得睁不开。她小声地问:“你是谁?这是在哪里?你救我做什么!”

罕贵明一边给她喂蜂脾米汤,一边说:“我叫罕贵明,是泰族养蜂人。我见你还有一口气,哪能不救!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那姑娘仍然躺着,有气无力地说:“我叫,白,玉莲,是,汉,汉族人,我,是,是,救,不活的。”

罕贵明说:“你这不是活过来了吗?”

问答了半天,罕贵明才听明白,白玉莲家在凤庆,高中毕业,得了绝症。医生诊断为恶xìng淋巴瘤晚期,最多还能活三个月。她以前120斤重,现在还有72斤。瘤长得很大,一个人,两个头,人不人,鬼不鬼的,她觉得已经失去了活着的价值,于是,她一个人跑到大雪山来跳崖,不想让任何熟人知道她的结局。

罕贵明说:“白玉莲,多好的名字!人可不要轻生。医生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我在xīn jiāng放蜂子时认识一个人,他也得了绝症。但是他的想法就和你不同。他知道得了绝症,才去学习放蜂,漫山遍野的跑,天天吃蜂蜜、蜂胶、蜂王浆,过了三年,病全好了。我问过老中医,他说蜂蜜补中益气,安五脏,和百药,解百毒;蜂胶能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是我国古代和民间的治癌秘方,而蜂王浆有安眠,助消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蜂巢也有解毒、增强免役力的作用,你也试试吧!”白玉莲说:“真有,这条路,我,当然,要,活下去。”

罕贵明说:“你一定要活下去。现在大雪封了山,你也动不了,我也出不去,我负责照顾你。”

白玉莲说:“那,就,劳累,大哥了!”

罕贵明知道,这样大的雪,弟弟是没有本事上山的。米最多只有三斤,要在冰天雪地里活下去,还得搞吃的。他当过猎人,知道雪天最易设套,可以套住各种小型肉食动物,如黄鼠狼、九节麟、草豹、狼。但必须有诱饵。他拿着弩子,在洞里的河边shè鱼,运气还不错,半天shè着三条不小的鱼。把两条烤熟,成了白玉莲和他的美餐。另外一条切成三块,套动物。雪太大、太深,罕贵明不敢到远处去,只在前几天招蜂群的地方到石头路的这一段熟悉的路上,用小锄挖了三个小坑,搞“鬼牵手”,这种套子,套住了动物,无论套住了头还是套住一只脚,都会被扯进坑里,让动物自己的身体把坑堵住,毫无脱逃的办法。头天晚上一无所获,第二天晚上,套着一条狐狸。第三天晚上,大丰收,三条九节麟。罕贵明就用这样的方法,维持生存。

出人意料,第五天,罕贵明的弟弟,竟然找到洞里来了。背上一个包,手里一把大洋铲。罕贵明说:“你来干什么!不要命了!”他弟弟说:“我怕把你饿死了。这条路我熟,我一边用铁铲清雪开路一边走,走了三天。”罕贵明接下弟弟的包,给他倒了一碗蜂糖开水,并把发现白玉莲的事告诉了他。罕贵明说:“你来了,也好,看着白玉莲,我下去买些白药、纸、酒jīng、药棉花、盐和米来,再带些蜂胶、蜂巢来。她还不能动,我们把她抬不下去的。”罕贵明的弟弟说:“还是我回去,这条路我熟,再说,你还要照顾玉莲姐姐。”罕贵明明白,照顾这样的病人,是全方位的,他已经摊上了,不宜再烦别了,第二天,他就让弟弟回家去了。又过了一星期,弟弟把需要的东西全都带来了。

弟弟走后,又过了一个月,白玉莲的病有了好转,那个和头一样大的包,因为摔破了,一度脓血淋漓。罕贵明给她用酒jīng清洗了,又上了白药,现在,不但结了痂,而且明显地在缩小。她的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只是,走路还必须扶着崖壁才行。

冬天的蜜蜂不能产蜜,还必须喂蜜,喂糖。白玉莲已经把蜜吃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蜜蜂就是他的生命,不能让它们挨饿;白玉莲的病有了起sè,罕贵明知道是蜂蜜、蜂胶、蜂王浆在起作用,又不能断了。罕贵明想起了那一个巨大的野蜂巢。这种挂在悬崖上的野蜂蜜叫石蜜或者崖蜜,是蜂蜜中的上品。取野蜂蜜,滇西人都会:只须一根两尺来长的细竹筒――拇指粗细即可,把中间的竹节打通,一头削尖,用弓弩shè入蜂巢中,蜜糖就会哗哗流下,下面用一只桶接住就行了。为了保护野蜂,一般都只把竹筒shè入蜂巢的侧面偏上,蜜就只会流出上面的。罕贵明就准备这样去取野蜂蜜,可是,有弩子,却没有细竹筒。他出洞口站在石路上张望,山峦都像一头头银sè的巨兽,满目都是银sè世界,看不见一点绿sè,更不要说竹林了。

罕贵明又回到洞里长叹一声烤火。白玉莲问:“大哥,有什么事吗?”罕贵明说:“没有蜜了。我想去取野蜂蜜,就是没有竹筒。”白玉莲问:“怎么取?用竹筒做什么?”罕贵明把取野蜂蜜的方法给她讲了一遍。白玉莲听了后,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第二天,白玉莲往洞口的树枝上取毛巾,毛巾已经成了冰。她好不容易才把毛巾从树枝上剥下来。洗了脸之后,又把毛巾往树枝上一搭,热气腾腾的毛巾,不到一分钟就变成了冰巾。“有办法了!”白玉莲激动得忘了扶壁,就往里跑。罕贵明看见,慌忙迎上去扶住说:“看跌倒!什么事,这么高兴?”“我有竹筒了!”“在哪里?”

白玉莲说着,从内衣里撕下一方布,裹成一个圆筒,往水里一浸:“大哥,拿到洞口去!”

罕贵明赶忙拿到洞口,立即冻成一个圆筒了。罕贵明回到洞里说:“好主意!还可以改进一下。”他cāo起菜刀,到洞外砍来一根指头粗的细树枝,一头削尖,其余部分削平,就像一根尖头的篾片,然后再用一根细树枝合在一起,用布条松松地裹上,再舀一碗水,到洞口慢慢一淋,再把细树枝迅速抽出,不到两分钟,竹筒就成了。罕贵明高兴地说:“等我去取蜂蜜!”

不到半小时,罕贵明就提着一桶野蜂蜜回来了。他马上喂蜜蜂,叫玉莲自己取来兑水喝。

白玉莲能自己走路了,也渐渐恢复了少女的风韵。她颈上的那块包,缩小来只有拳头大了。用手摸,坚硬的一团,从此,似乎就再也不能缩小了。

一天,太阳格外鲜亮,罕贵明决定带白玉莲出洞欣赏晴天的雪景。他先把洞外的冰雪和石头路的的冰雪扫到山谷中,牵着她的手,慢慢走出山洞,在石头路上漫步。这时,天,蓝得像一片巨大的荷叶,大地晶莹得像一块巨大的水晶。到处闪着雪光阳光。风却像刀,割得手脸疼。罕贵明说:“得赶快回去,怕得雪盲,也太冷。”白玉莲很兴奋,跑着向洞里去。谁知一翻过洞门坎,“叭”的一声,跌倒在洞口。罕贵明跑步进洞去扶,却见颈上那个包已经粉碎。罕贵明吓得蹲在地下。白玉莲痛得发不出声。罕贵明一看,颈上全是石灰般的粉末。只有紧贴颈子处,还有点血,还留着手指大的一层皮。罕贵明高兴地说:“全部钙化了!”等白玉莲缓过气来,罕贵明又把她扶去睡在火塘边,给她搽白药。

等到大雪化尽之后,雪山放蜂人,由两弟兄变成了三个人。白玉莲只是颈上还有一个拇指大的疤。人也长好了,长发飘逸,面目端庄,楚楚动人。不久,罕贵明便和白玉莲结为了夫妻。罕贵明弟兄负责放蜂,白玉莲负责料理家务。

改革开放之后,罕贵明兄弟和白玉莲都考上了大学,现在罕贵明和白玉莲夫妻都是研究用蜂产品治病的专家。他们的切身经历让他们坚信,蜜蜂浑身是宝,他们必将为这甜蜜的事业,开拓更加广阔的道路。

注:这是《井研断桥短篇集》的最后一篇。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