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眺着那老先生走远,是rì乃元月初十也,村长戚长空急急的回到村子,聚集了村子里的人,将前事备陈了一遍,又访得先生所指的村子与昆仑山脚交界之处,有一户人家,家有四口。户主乃是戚老二。戚老二有一配妻,名唤翠芝。二老有一儿,名唤戚李定。李定去年娶一妻,唤做兰芳。至今兰芳已是腹中怀胎十月。戚家四人闻得村长所言俱惧,不知如何作好。
戚长空道:“依那先生之言:‘可在望rì午时令其生父生母将之带到昆仑山山麓一收招风带雨处,抱上此子,守上一个时辰,却须小心注意,多一刻不得,小一时也不许。若在一个时辰之内,无人问津,便只可将此子投下山间,听天由命而已。倘若有人来问,须是实情以告。’”道罢,递送了那相命的先生先前所作的图行与戚李定。
戚老二一家抹泪应许,便提前上去山麓处寻那先生所言所指的招风带雨处,做足了准备。果在元月一十五,寅时一刻,产下一子。待了天明即行,戚老二之子戚李定即携了妻子兰芳抱着此子,一路穿荆越棘,在午时前也行至了那早已寻好的招风带雨处。原来那先生所说的风雨处,却当真是一个绝好的去处,一则迎风,二则接云,三更无虫兽出没。抬头可瞻天圆,俯首可窥地方。四周无树无草,全是山石天然堆就,无凸无凹,无龟无裂,俨然平地一般,前方果真有一个山崖,深不可量,就是扔一颗下石子下去也不知要下落多久。
两抱着着那子守候多时,却不见有人,望天sè,又见时末时将到,心中有不甘,却不敢违了那神相之言,看着剩下的时刻快要殆尽之时,正要忍痛负戚将那子投下崖间。也许是那子确实命有异相,正此时,上空中飘然而下两人。戚李定夫妻惊吓中定睛细看。却是一个师妮携着一个女童,降将下来。原来那师妮本是带着女童四方游玩归来,御空径往鬼道方向。却见得下方有两个人,定晴看时,又见他们抱着一儿,挨近山崖处,恐其不测,便降下此地,问个端的。
戚李定夫妇见那师妮身着道服,环绕风雾,风采异常,手中还执着一株霞光蒙胧的玉塵尘。且那身边有一位骨清神爽、容颜非常的仙童。认作神仙来救,更不打话,只倒头便拜,急急的道:“请菩萨广济善心,解救我儿。”
那师妮忙叫女童扶起二人,即道:“我却不是菩萨,道名唤做闲逸仙姑,乃是山yīn一方鬼道尊者上灵姑靡下一道人。你二人是何方人氏,怎么抱子在此?贫妮向来为善,你们可将事情细陈与我,我却好帮你们解决。”
戚李定道:“我姓戚名李定,身边是山妻兰芳,祖居在昆仑山山脚。今事情是这样的:rì前村子来了一个相运课命的神仙,唤作逍遥仙人。在客栈前摆挡设案,为乡里人相命,将乡人的前世今生,照书念字一般,无一不准,无一谬误。是乃村长去求了一卦。卦问村运。那仙者卦罢却道:‘恐怕有灾殃降临。’村长问其故,那仙人指明方位时辰说明该产一子,此子天生异相,不入五行,不坠八卦yīn阳,如在村子中养育,恐夭折,且因此将灾难一生十,十生千千万,祸到村人。又讲与破解此灾难之法:令我夫妻二人于午时在抱子在此虔心守候一个时辰,多一个时不得,少一刻不可。惹一个时候之内无人问津,便投之下崖,从此听天由命。惹是有人偶然出现,便如实告诉他实情。如今果有菩萨出现,必然是天意,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万望菩萨施仙手相救。”
那师妮闻言,心中十分已有八分了然,心中暗道:“原是那相师逍遥仙,怪不得我昨晚得一梦,梦中正是此事,我想以为仅是一梦,谁知竟然是真的,素来相传逍遥相师相法无边,有口动风雨生,手动鬼神显的本领,今见之,果然如此。这必是那相师魇寐于我,要我行此一善。来头甚足,此子必是不凡,我便依他。”便对二人道:“既如此,你们可把令儿托付于我。等我将他养育chéng rén,再教你们一家团员。只是不知你们还有什么话要对他说。或要留他什么信物?”
夫妻二人思忖良久,戚妻许兰芳解下腰间一只碧sè玉佩环,藏在那儿襁褓中。看着襁褓中的儿子,竟几度落泪。戚李定,则抽出书信一封,道:“这是我昨晚连夜赶写的一封信,付与我儿,望在其懂事之时,将这信与他,若他有成就之时,可归家看望我父母,断了我们的思念。”又恳道:“菩萨,我有一事相求:望菩萨可以教他知书识礼,习道炼艺,也好强身强体,愚夫虽居山林间,去也知现今世道渐乱,六道分立,有个一招半式在身,也好提防不测,切不让他像山野村人一般庸凡一生!”
那师妮应道:“既此,我便将你的话谨记在心。你便放心即可。施主既有此远见高明,贫道亦依你之言,一定一定。只是不知此儿可有名字否?”
夫妻二人道:“因为我二人仓促,未曾为他取名。不如就请菩萨立赐一名半字,也是好事。”
那师妮即就道:“如此也好。不如便就地就时为名,他既生于清平村而不得长于清平,不如就取清平村之‘清’字,且他不入五行,乃舍左取右为‘青’,又因他生于寅时,便取一‘寅’字,将他唤作:戚青寅,厥生青回寅之意。不知两位却道如何?”
夫妻二人闻言欣然称赞不尽,又称恩拜谢数次。
师妮见事情已妥,亦当告辞。便道:“既如此,贫妮请二位施主宽心,待此子chéng rén之时,必教他回清平村看望你二人。贫道尚且有要事在身,便不再耽搁了。”道罢,令道童抱起那婴儿,即御空而起。又想:“他**凡胎未脱,受不得寒风疾行,前年上灵姑赠我一粒九转还丹,据说此丹有起死回生之效,天下仅此一粒,凡人得之可因此脱胎换骨,入火不怕燔,进水不能溺,经得起风雷,抵得住重荷,有人吃得一粒便有过目不忘之本领,修炼以一当十,今rì想来也是此子有缘,命途不凡,也算命不当绝,既承其父母厚望,逍遥相师恳情相托,我当尽力相为。”
想毕,就将那丹送入那婴儿口中,运起通气化物之术。将那丹炼化了,果不为风气之所侵。又想道:“这般想来便不可令他随我回去鬼道门中,恐世人排斥之虞。我向曾游历天下时,在那太清上仙的境地结识了一位修道的人,唤做冷迎梢,品行甚佳,与他结为兄妹,年来一直有鱼雁往来,感情甚笃,虽说他道行修为不深,但是也在苦苦修炼,有此恒心也是好事。不如我便将此子托付于他。”于是便携了仙童,直到太清上仙境地的一个唤作四清仙镇的地方,寻到了冷迎梢小府。
冷迎梢在屋内早已辨出风声,知是故人来造,便远出相接,一同入到厅堂,两人叙了寒暄。冷迎梢望那仙童问道:“不知仙童怀中所抱是谁人家的孩子?”闲逸仙姑遂将刚才在梦中事与那山间事细细相告,又道:“若是让他同我回入上灵姑门下,或许rì后有一些神通道行,恐今人对鬼道术之解有误。帮请义兄代为养育,教他知书达礼,习道修真。”
冷迎梢道:“如此甚好,有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此子天命不凡,rì后必良玉成大器。义妹可释心将他托付于我,愚兄是必视如已出,用心传授,惹是rì后有良机,便将他送上四清门,学五行八卦修道之法。”
闲逸仙姑又道:“此子rì后必是生xìng清明,义兄可顺他意志,他若习武炼道,便教他习武炼道,他惹不喜,亦不可迫,只可顺其自然。”又将戚李定所写的信件交与冷迎梢,谨嘱其父母之言,又说知那婴儿姓戚名青寅。冷迎梢切切记在心中。那闲逸仙姑又催动法诀,转起塵尘,在那婴儿右肩处结下一个法印,注入他身上。果然见那婴儿右胸肩处生出一个像是胎记一般的事物。细看时,原来却是一个“邪”字。那闲逸仙姑道:“这是我鬼道中的邪字门的道术,可以邪驱邪,化险难为无形,rì后可不侵妖道,不犯鬼界,有许多妙处,乃是我二百岁时化地函过天关时所悟出的无上真法。连鬼道仙尊上灵姑者也敬赞此术有加。”
又拿出一本书策,封面灰黄旧sè,并无一字,道:“此书乃义妹前rì云游到北方陷空境地,在那地魔所辖一处唤作孽龙潭处,收伏一业龙,从潭底获得,本是想要缴获师尊,但此子今rì既有此福气,便将此箓交附与兄长,如是兄长可以从中悟出什么高道,也可以传授与他。惹非,即可将此箓转交与他作悟。”
那冷迎梢大喜,抱过婴儿,拿过书信、箓本,便想开口留仙姑住下相叙相谈。那闲逸仙姑摆手道:“兄长不必再留,今rì有事,容他rì再叙。”言毕,与仙童行到门外,冷迎梢亦出相送。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