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四日,传来消息,李岘案已经结案,经大理寺审定判决,玄宗过目之后,李岘贬为长沙太守,即日去赴任。又一位京官贬出了京城。
寒风呼啸,在这寒冷的冬天,人情也变得寒冷。李岘以前久居高位,朋友四方,如今被贬,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前去送行,不得不说凄凉。
“子冀,你随本王一起去送送李大人吧。”广平王叹息道。
“是。”萧衡披上大衣,就与广平王驱车到了灞桥。
灞桥位于长安市城东,唐朝在此设有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长安的胜景之一。
夕阳已抵近远山,回望长安,古意苍然。
灞水浩浩,垂柳依依。
殊方邂逅岂无缘,世事多乖复怅然。造物无情吾辈老,古人不死此心传。冷云黯黯朝横栈,红叶萧萧夜满船。个里约君同著句,不应输与灞桥边。
灞桥,从来就是个多情的地方。
“殿下,臣给殿下及太子殿下添麻烦了。”李岘辅一见到广平王,老泪纵横,扑通一声跪倒。
“李大人不必如此。”广平王扶起了他。
“父王说了,这不是李大人的错,实是杨贼的谗害。”广平王安慰他。
“杨贼可恨,我与他势不两立。”李岘咬牙切齿,须发倒立。
广平王又是一阵安慰,然后指着萧衡道:“这是萧子冀,是他的计谋,大人才得以保全。”
李岘上下观察了萧衡,却见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穿着棉大衣,带着青衣冒,遮住了头发。长相倒不出众,但他微微而笑,眼里是睿智的光芒。
“多谢子冀。”李岘拜道。
萧衡还礼:“为人谋,尽人之事。”
李岘再次行礼,广平王又说了几句,李岘就拜别了。一挥衣袖,离开了多年的长安。
曾是长安花下客,野芳虽晚不足惜。
冬日,虽阳光灿烂,但颇是几分凉意。灞桥的柳树已寒,枫叶摇曳,摇摇欲坠。
河水粼粼,反射的光芒竟有几分刺眼。
灞桥,此时只剩下一马车和车夫远远的,然后就是李俶跟萧衡二人。李俶沉默良久叹息:“子冀,你说,李岘为人颇正直,也为何走向了……贪……污的路呢?”寒风吹袭,吹得大衣在风中冽冽。
“殿下,人本来就是平凡人,人有七情六欲,他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能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生活。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国家富强。但是,这是理想化的,那样的人万中也无一,靠道德靠圣人的教诲来约束人不犯罪,那是痴人说梦。必须在制度上着手。”萧衡回答道。
“制度?我大唐律严厉,是一直严惩贪污的。”李俶皱眉,不明白萧衡的意思。
萧衡摇摇头:“制度虽严,但是如果其俸禄不能满足官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他们也会冒死贪污的,何况因为大家都知道俸禄不能满足,于是就默认贪污的合理性,人的欲望是很奇怪的东西,欲壑难填,只要拿一点不受到惩罚,那下次就会拿更多。”
李俶沉吟了一会,点了点头,默认了萧衡的话,深深一叹:“如此,如何是好啊?,难道没有方法可以治理了吗?”
“改善的方法还是有的。”萧衡想了想,结合在现代所学知识,肯定地回答道:“首先,发展农业商业,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其次。提高官员一定的待遇,保证其正常的生活,其次,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改革财政制度,让百姓参与监督官员,对敢于犯贪污者绝不姑息,严惩不怠,总之要让治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总之,治贪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治贪,是自古以来的问题,古代的治贪,很多时候只是在刑罚处罚轻重上着手,根本没有从制度上改革,所以收效甚微,甚至越治越贪,官员腐败,民不聊生。
萧衡前卫的话让李俶大开眼界,震惊良久,说不出话来,目光悠悠地望着远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阵风过,把树叶卷起,扫去旧日的尘埃。
“子冀的话,本王记下了。”李俶目光深邃,似乎下了什么决心。
“殿下,郊外风大,我们还是回去议事吧。”萧衡道,李岘已确定贬职。那么京兆尹的位置空出来了,那日给李俶的建议,不知道他办得怎么样了。京师重地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把握在太子手中,才有力量跟杨国忠一争高下。
“好。”李俶同意,然后驱车回府。
回到广平王府,元载已经等待在那里了,还有另一个年青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