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皇宫,宣政殿。
天子稳坐宝座,俯瞰群臣。群臣文武分列两班,山呼万岁,声音洪亮,响彻云霄。
“宣诏。”玄宗对着旁边的太监一抬手。
太监立即打开黄帛,高声宣读。
“诏曰:天下承平,国泰民安,赖文武将士一致,有功赏,有过罚。今准西平郡王哥舒翰所奏。敕陇右十将加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骡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加特进,临洮太守成如璆、讨击副使范阳人鲁炅、皋兰府都督浑惟明等并加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郭英乂为左羽林将军。严挺之之子严武为节度判官,吕湮为支度判官,高适为掌书记,曲环为别将。钦此。”
“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哥舒翰九拜,为部将请功,陛下全部恩准,不由喜出望外。自己前些日子担心这担心那的,所请功劳人员太多,他自己也是心里没底,还到处托人,结果太子与广平王都避而不见,但是那天那个人却告诉自己一切都会成功的,看来太子身边有能人了。他可是记得太子一直唯唯诺诺,屡屡被杨国忠斗败,所以他才一直在观望。
“列为爱卿,可有事启奏?”玄宗道。虽然一如既往的威严,但是看得出来,他已经显示出淡淡的倦意。他已经老了,又宠爱杨贵妃,怎么吃得消呢。
“陛下,臣有事启奏。”杨国忠出班奏道。
“杨爱卿有话快讲。”玄宗和颜悦色。
“陛下,近收到西南八百里加急,南诏阁罗凤杀父自立,毁弃前盟,屡犯边境。”
“什么?”玄宗大惊。文武百官闻言也交头接耳。
他们许多都记得,云南边疆,蛮族聚集,开元十七年(729年),大唐军队打败吐蕃,攻下昆明盐源。六诏中的邆赕诏、浪穹诏、施浪诏及河蛮依附于吐蕃,而越析诏、蒙巂诏及蒙舍诏(南诏)归附唐朝。?
当时南诏实力最强,欲求一统六诏,大唐朝廷为减轻与吐蕃接壤的边患,支持南诏统一各部落。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派御史严正诲协助南诏攻下石和城、石桥城,占太和、袭大厘逐河蛮,之后又继续兼并各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击败邆赕诏颠之托、浪穹诏俟罗君、施浪诏傍罗颠、越析诏于赠、蒙巂诏原罗,兼并五诏。唐王朝为皮罗阁进爵云南王,赐名蒙归义。皮罗阁以西洱河地区为基地建立南诏国。次年迁都太和城。
没想到才过来十余年,皮罗阁之子阁罗凤杀父自立,脱离大唐的藩属,进攻大唐边疆,这个消息顿时在朝堂上炸开锅来。
“太子,你意下如何?”短暂的混乱,一会就静了下来,这是朝堂。然后玄宗询问太子李亨。
太子李亨没料父亲突然问自己,神色一慌,想了想才回答道。“父皇,儿臣以为,逆臣阁罗凤叛乱,先可遣使问罪,然后派遣上将,讨伐南诏。”
“区区南蛮,太子高看他了,臣以为,命剑南李宓出师三万,即可攻下太和城,擒拿阁罗凤。”杨国忠立马出声奏道。这是公然跟太子叫板啊,有的大臣暗骂杨国忠毫无人臣之礼,但是,这样的事情业不是一回两回了。
“好,杨爱卿之言,大壮我大唐军威。”玄宗欣然点头。
“父皇,阁罗凤盘踞云南多年,那里地势险要,民情复杂,只可徐徐图之啊。”太子李亨立即道。
“太子,你是胆小到了极致吧。”杨国忠冷笑。
“杨国忠,你专权误国,多少将士将命丧你手中。”李亨指着杨国忠大怒。
“陛下,臣一片忠心,太子却如此侮辱臣下,臣老迈昏庸,不能为陛下效力了,臣请辞去一切职位。”杨国忠匍匐在地,哭诉起来。
“好了。”玄宗一阵厌烦,喝了一声。朝堂群臣惊若寒蝉。
“太子,平素学的君臣礼仪都忘了吗,说杨相专权误国,你是在骂朕糊涂,是昏君吗?”玄宗愠怒。他额头的皱纹满布,但多年的余威,让人见之胆寒。
“是,是,是儿臣糊涂,儿臣并无此意,请父皇降罪。”李亨大惧,大汗淋漓,赶紧跪拜扣头。
“回去好好反省。”
“是,是。”李亨又是唯唯诺诺,唯恐再有半点失误,感觉背心凉嗖嗖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