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奉文让人把这60多个活着回来的伤兵软禁起来,然后将消息通知给第2方面军的阿南惟几大将。
阿南开始还想讥讽一番,谁知道在电话里越听越不对劲。他知道山下奉文为人一向高傲,绝对不会编出这样匪夷所思的故事来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放下电话,阿南惟几命令参与围剿的部队停止前进,守住公路关卡,所有城镇、据点、车站、桥梁、港口等守卫部队全部进入一级战备,所有军官不得请假。
之所以命令阜新、朝阳、叶柏寿等地的部队停止进剿,阿南惟几也是没办法,怕了!他和山下奉文一样,一时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办法收拾这个心腹大患,总不能把前线的大军调过来吧。
不过,鬼子虽然暂时停止了进剿,暗地里却没有放松警惕,两位方面军最高长官在没有想到好办法之前决定暗地里调兵先将周边的道路封锁了再说。
鬼子能封锁住道路,却封锁不住他们惨败的消息。“神鹰”大获全胜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很快沿着努鲁尔虎山传了出去,北边的科尔沁大草原,西边的热河,东边的阜新、通辽等地,都知道了鬼子被飞机灭得干干净净的消息。
各地占山为王的抗日武装(抗联已经被打败,退到苏联境内)备受振奋,原来自己人要过来了。当初被鬼子打得鸡飞狗跳隐姓埋名的各山头土匪,怀着各种心思翻山越岭朝着建平镇涌来。
而“神鹰”武工队建立根据地的工作也正式开始。为了便于称呼,参谋总部将他们命名为“神鹰”东北抗日挺进纵队,任命高焕捷为挺进纵队总队长,文川浩为副队长。高焕捷全面负责武工队的工作,主抓根据地的建设工作。文川浩负责率领特种部队,担任根据地保卫的主力,并且伺机搜集日军情报。
小高人虽然年轻,可他一直在指挥“鹰眼”,经验极其丰富,他知道在这里立足绝对离不开当地乡绅的支持,所以他在建平镇设宴,邀请四里八乡一百多位乡镇原来的乡镇长来做客。
虽然很多人担心这是一次鸿门宴,可不敢不来。
就在他们战战兢兢地入席的时候,一身便装打扮的高焕捷出现了。高焕捷没有讲过多的大道理,只是洋洋洒洒地介绍了“神鹰”军队的情况,介绍了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四省的经济民生状况。
最后又谈到减租减息,这回下面乡绅地主们的脸色不太好看了,但又不敢说话,一个个在心里嘀咕着回去后该怎么想对策。
高焕捷早料到会是这样,反正事关利益就不亲热。
“大家伙还是先听我讲一个故事,我们总司令常说,做什么事都得看长远,要向王继才老先生学习。这个王继才老先生是谁呢?大伙一边吃一边听我讲。”
废话,你不动筷子,谁敢吃?要讲赶快讲!
高焕捷不愧是搞特工的,记性好得很,而且也很能编故事,他把“神鹰”一开始怎么遇到王继才的,又怎么在王继才的帮助下开始训练民兵的,人家是如何散家财帮助拉队伍的都讲了一遍。
“王老先生是一个爱国的地主乡绅,在小王庄有威望,对中国抗战有功,对我百万‘神鹰’有恩,那么对这样一位爱国人士,最后得到什么回报呢?”
这才是大伙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每一个人听得很仔细。
“安徽军政特区刚刚成立,为了解决物资问题,成立了物资供销总社,王继才老先生占有绝大部分股份,这个供销社垄断煤炭、棉花、粮食等主要物资的经营,分店开到省外,现在他们家三个儿子都在打理生意,什么生意呢?是一个庞大的贸易公司,可以和外国人直接做生意,进口钢材、机器设备,出口四个省生产的各种产品。生意大得你们想都想不到。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现在王继才老先生正在美国谈生意,大生意!你们说说,是这样的大生意好,还是守着你那几亩地好?”
供销社也好,后来的贸易公司也好,在东北商界是很有名的,很多商人冒着风险都在走私,货源大部分就来自安徽。
见在座还有的人半信半疑,高焕捷补充道:“以上所说句句属实,你们可以派人去打听。不过如果有人真的不信那个邪,要对着干,我也没办法。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根据地,在这里无论是地主、商人、居民还是农民,都能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秩序里生活,安居乐业才能抗日嘛。今天把各位召集起来,就是要商量下一步的计划。我们打算派出工作队到各镇子去,协助、监督各镇子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各镇长和其他的公务人员都由本地人担任,我们只是负责安全保卫、民兵训练等工作。大家畅所欲言,看看有什么疑问,咱们先乱后不乱,就趁今天这个机会唠个明白,回去也好工作不是?”
接下来就热闹了,有的关心安全,担心鬼子来了怎么办?高焕捷暂钉截铁地答复,我们有不断壮大的力量,又有几百架飞机的支援,鬼子根本不敢来,高焕捷又把特种部队在这段时间内的战绩描述了一遍。
有的问是不是也要纳粮缴税。高焕捷和颜悦色地说:“这些都会商量着办,我们是来打鬼子的,不是来搜刮民脂民膏的,除了部队日常的粮食开支,我们绝不会多摊派。”
有人问要是有人犯了法怎么办,有人更关心是不是以后要分土地,打土豪等等,高焕捷都以安徽为例子一一解释。
最后就是民兵问题,但这个事情不需要镇里面操心,而是由武工队自己到各村各屯去帮助村里建立民兵联防制度,帮助训练等等。
宴会总的来说算是成功的,乡绅们解除心中的疑惑以后,放放心心地回到各自的镇子。
但是建平镇这两天就热闹了,很多人嚷嚷着要当兵,要打鬼子,这其中有家里面和鬼子有血海深仇的,有受够了鬼子汉奸欺压的,有曾经是伪政府人员,后来见风使舵的,还有很多各山头被鬼子清洗剩下的土匪。
辽西历来民风彪悍,清朝时就爆发过起义,现在很多人见找到了更硬火的靠山,纷纷站了出来,要扛枪打鬼子!
宁缺毋滥!这是“神鹰”一向来的原则,高焕捷的意思是先登记,然后逐一面试考核,能放枪,有一定军事素养的编成作战部队,按照正规部队进行训练,身体强壮,政治审查合格(就是苦大仇深,尤其是和鬼子有仇的那种)家里兄弟多的,也选进部队,经过一周条例条令的适应性训练后,如果能做到的继续,不能的自动离开。
但是报名的人数居然达到六百多人,经过筛选也选出了一多半的合格人员。如果加上原先武工队的人员,够一个小编制的营了。
可是招兵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各地来的年轻小伙还在增加,选来选去,新招的兵竟然超过了一千。
高焕捷咬咬牙,就把这些人当成种子,今后人会越来越多的。他决心亲自上阵,把这支自愿组成的部队当做教导团一样培养。
小小的建平镇已经容纳不下了。部队只能分成几个中队,分驻在南边的张家营子,东边的青松岭、杨树岭和北边的马场镇、罗福沟一带。
与武工队那边轰轰烈烈地又是招兵又是宣传又是建立政权相比,文川浩率领的“猎鹰”又在建平镇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张旗鼓地搞了一次全副武装大游行,而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别人可以在后方无拘无束地工作,而他们注定只能秘密活动,活动范围无非两个方向,一是南边四五十公里处的叶柏寿,那里至少驻扎有鬼子一个中队,还有不少于这个数的伪军;另一个方向是向西的元宝山矿区,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鬼子的煤矿还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大量的煤炭通过锦州至承德的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回本土。一想到淮南那些受苦受难的矿工,文川浩、徐扬等人心里就升腾起一种冲动。
文川浩倾向于收拾元宝山矿区的鬼子,理由自然是解救矿工,扩大影响。对于叶柏寿日军有可能北上的疑问,文川浩认为从叶柏寿到建平镇这一段路要一路爬山,在这种大雪天,鬼子不可能全部乘坐汽车,如果仅靠步行至少要不歇气地走上十几个小时,即使他们来了也不怕,只要武工队能顶住一段时间,他们就能赶回来。
高焕捷有一个条件,去元宝山可以,但是要组织起新兵们挖工事,在张家营子修筑一道工事,在建平镇南边修筑两道野战工事。
可以!就当是新兵的工事修筑训练课好了。
不过挖归挖,文川浩还是惦记着元宝山那边,他让徐扬带着两个东北口音的战士顺着公路一直向北,想方设法摸清元宝山矿区和平庄镇日军的情况,回来报告后,视情况展开行动!
(补上国庆那章,真累)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四百十二章 名声大噪)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